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新區北海學校:以文化之力 構築文明之基

文明, 是文化的內在價值, 它根植傳承, 面向世界;文化, 是文明的外在表現, 它培育微小個體, 著眼整個社會。 在加快“四個城市”建設, 打造文化品牌的關鍵時期, 濰坊北海學校始終走在前列, 將文明內化於心, 外化於行, 助推文化城市、品質城市建設。 2017年11月, 北海學校榮膺首屆“全國文明校園”國家級榮譽稱號。

北海學校全景

這不僅是對一所學校文明的肯定, 更彰顯了一座城市對文化的自信。 濰坊北海學校一年內連續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國家級媒體關注、報導, 在構建德育課程、傳承中華文化、融合多元文明、助推城市建設中, 濰坊北海學校勇敢地接過了文明的大旗, 走在了全國前列。

湯善香校長生活照

微德育·漸進滲透育文明之花

濰坊北海學校能夠迅速成為, 一所屹立于江北的魯派名校, 在全國數以萬計的校園中脫穎而出, 榮膺全國首屆文明校園, 創新性教育教學改革無疑是最大的內驅動力。 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著眼學生核心素養, 創新德育育人方法, 樹立“大育化小、小微大作、見微知著”的微德育育人理念, 構建獨具特色、操作性強、效果顯著的“微德育成長課程”, 成為全國“微德育”教育的源頭,

進而引領全國德育工作的持續深入推進。

德育與文明無法脫離生活而存在, 僅僅依靠高大空的德育課程, 並不能真正讓學生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品德。 北海學校把立德樹人的目標掰開、揉碎, 細化到每一節課、每一次活動、每一個生活細節當中, 讓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 而有了實實在在的、接地氣的載體和實施契機, “大育化小”讓目標更明確、針對性更強, “小微大作”使德育更持久、操作更科學, “見微知著”讓育人更扎實、更有效。 微德育在北海由理念漸變為課程, 由課程又內化為精神、外顯為行為。 就這樣一雙雙稚嫩的雙手, 構築起萬千精彩的文明校園。 在北海微德育課程走出一條漸行漸美的成長之路。

“微德育不僅是一門課程, 而是一種滲透式的、生活化的德育方式, 正是因為問題小了、細了, 才能避免大而空, 更多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 照顧到學生的個性”, 北海學校湯善香校長在《人民日報》上曾這樣形象的解讀“微德育”。 微德育就是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

悄然將文明播撒進他們稚嫩的心靈, 並漸化其行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一股文明清風, 吹進千家萬戶, 吹響齊魯大地。 在幾年的操作過程中, 微德育產生了積極的育人效果, 並在全國產生了轟動性的影響。

2016年5月, “微德育”創新做法在山東教育電視臺、中央電視臺一套《朝聞天下》欄目播出, 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2017年6月, “微德育”創新做法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新聞聯播》欄目播出, 產生了轟動性影響。 十年來, 北海學校的“匠人”教師們用思考與智慧支撐起了培育文明的“微德育”的北海樣本, 成為學校中的標杆。 和雅育人, 遍開文明之花。

京劇《唱花臉》

根文化·傳承經典植愛國情懷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經典萬千璀璨,中華文明凝聚了一代代國人的心血與智慧。紮根中國古韻傳統,濡染前人愛國情懷,培育新時代兼具新素養的大國公民,也是教育者一份責任與擔當。

濰坊北海學校紮根傳統文化,連結整合語文課程,精心打造“和雅”悅讀課程體系。讓學生堅持晨讀暮思,激發學生誦讀內驅力,提升學生的國學素養。在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培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像韓興娥老師的“經典海讀”課堂,王欣香老師的“詩韻吟誦” 課堂,劉慶庚老師的“三維立體悅讀”課堂,臧運紅老師的“六步五延名著悅讀”課堂,都是根植傳統文化,著眼學生素養,讓學生在吟誦品讀中,濡染良好品行,培育大國品格。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民族特質和民族文化。在經典誦讀的基礎上,北海學校積極的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因素,充分發揮傳統文化藝術在教育方面的獨特作用,讓學生傳承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浸潤學生成長。北海學校聘請濰坊市京劇院的藝術家擔任顧問,講解京劇知識,訓練京劇唱腔,培養京劇藝術骨幹,並成立“小梅花師生京劇團”。通過“京劇欣賞大課堂”、“京劇遊園”、“北海京劇團培訓”、“‘國粹飄香’京劇演出”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根基,提升學生的藝術底蘊和文明素養。

唱念做打中學生品味別樣人生,抑揚頓挫中學生學會待人接物,暑往寒來一年年的堅守,文明積澱愈來愈厚重,學生行為愈來愈儒雅,學校影響力也從國內走向國際。2015年8月,北海學校“小梅花師生京劇團”還應邀去義大利米蘭進行京劇演出,組委會專門為中國代表團安排了“中國日”活動,中國代表團升國旗、奏民樂、唱京劇、包餃子、繪製中國畫,將展演活動推向了高潮。

課程專家和孩子們在一起

“融”理念·多元文明鑄和雅志趣

北海學校在“和•雅”文化為統領下,以“培養胸懷祖國、放眼環宇且具有國際視野的學子”為目標,構建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實施國際遊學項目,建立相容並包的多元文明校園。學校開設豐富的國際教育理解課程,開發了外國節日、外國民歌、外國飲食、外國服飾、外國電影、外國禮儀六大國際課程,開展加拿大、埃及、美國等文化講座等,這些國際理解教育活動大大開闊了師生的國際化視野,加深了學生對世界文明的理解與認識。

學校還鼓勵孩子走出去,到國外去感受多彩的世界文明。從2014起,學校先後有一千多名學生走出國門,他們的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義大利、紐西蘭、英國、德國、埃及、新加坡、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遊學的開展,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培育了學生自立意識,也讓學生近距離的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的魅力。在遊學項目推進的基礎上,北海學校進一步深化推進國際理解課程,先後與英國阿什克羅夫特學院、紐西蘭費爾菲德中學成為國際共建姊妹校,讓多元文明在交流碰撞的過程中,綻放璀璨文明之花。

勇於拼搏的北海學生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在人生的關鍵期,端正的道德品行、正確的價值取向、良好的文明風尚,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中之重。北海學校的文明創建工作中以“和雅”文化為引領,著眼德育課程構建,根植傳統文化,融合多元文明,為文明校園構建,文明學子培育,打造了一方成長的沃土。“和雅”文化正如一股和煦的春風,點點滴滴成就著學生美好的未來。

編輯:hxz

京劇《唱花臉》

根文化·傳承經典植愛國情懷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經典萬千璀璨,中華文明凝聚了一代代國人的心血與智慧。紮根中國古韻傳統,濡染前人愛國情懷,培育新時代兼具新素養的大國公民,也是教育者一份責任與擔當。

濰坊北海學校紮根傳統文化,連結整合語文課程,精心打造“和雅”悅讀課程體系。讓學生堅持晨讀暮思,激發學生誦讀內驅力,提升學生的國學素養。在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培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像韓興娥老師的“經典海讀”課堂,王欣香老師的“詩韻吟誦” 課堂,劉慶庚老師的“三維立體悅讀”課堂,臧運紅老師的“六步五延名著悅讀”課堂,都是根植傳統文化,著眼學生素養,讓學生在吟誦品讀中,濡染良好品行,培育大國品格。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民族特質和民族文化。在經典誦讀的基礎上,北海學校積極的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因素,充分發揮傳統文化藝術在教育方面的獨特作用,讓學生傳承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浸潤學生成長。北海學校聘請濰坊市京劇院的藝術家擔任顧問,講解京劇知識,訓練京劇唱腔,培養京劇藝術骨幹,並成立“小梅花師生京劇團”。通過“京劇欣賞大課堂”、“京劇遊園”、“北海京劇團培訓”、“‘國粹飄香’京劇演出”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根基,提升學生的藝術底蘊和文明素養。

唱念做打中學生品味別樣人生,抑揚頓挫中學生學會待人接物,暑往寒來一年年的堅守,文明積澱愈來愈厚重,學生行為愈來愈儒雅,學校影響力也從國內走向國際。2015年8月,北海學校“小梅花師生京劇團”還應邀去義大利米蘭進行京劇演出,組委會專門為中國代表團安排了“中國日”活動,中國代表團升國旗、奏民樂、唱京劇、包餃子、繪製中國畫,將展演活動推向了高潮。

課程專家和孩子們在一起

“融”理念·多元文明鑄和雅志趣

北海學校在“和•雅”文化為統領下,以“培養胸懷祖國、放眼環宇且具有國際視野的學子”為目標,構建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實施國際遊學項目,建立相容並包的多元文明校園。學校開設豐富的國際教育理解課程,開發了外國節日、外國民歌、外國飲食、外國服飾、外國電影、外國禮儀六大國際課程,開展加拿大、埃及、美國等文化講座等,這些國際理解教育活動大大開闊了師生的國際化視野,加深了學生對世界文明的理解與認識。

學校還鼓勵孩子走出去,到國外去感受多彩的世界文明。從2014起,學校先後有一千多名學生走出國門,他們的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義大利、紐西蘭、英國、德國、埃及、新加坡、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遊學的開展,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培育了學生自立意識,也讓學生近距離的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的魅力。在遊學項目推進的基礎上,北海學校進一步深化推進國際理解課程,先後與英國阿什克羅夫特學院、紐西蘭費爾菲德中學成為國際共建姊妹校,讓多元文明在交流碰撞的過程中,綻放璀璨文明之花。

勇於拼搏的北海學生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在人生的關鍵期,端正的道德品行、正確的價值取向、良好的文明風尚,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中之重。北海學校的文明創建工作中以“和雅”文化為引領,著眼德育課程構建,根植傳統文化,融合多元文明,為文明校園構建,文明學子培育,打造了一方成長的沃土。“和雅”文化正如一股和煦的春風,點點滴滴成就著學生美好的未來。

編輯:hxz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