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脾胃不足,五臟枯!中醫教您“細水長流”調好脾胃

早飯不吃, 午飯亂吃, 晚飯大吃;

愛喝冰鎮飲料、愛吃醃制食物;

天天久坐少動, 壓力來時焦慮緊張…

這其中有沒有你的影子? 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脾胃卻越來越差了。 在中醫裡, 脾胃是健康的“根”!如果脾胃功能不強, 就會引發各種疾病。

脾胃之所以被稱為“後天之本”, 主要因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賴於脾胃輸送的營養物質, 是生命健康的軸心力量。 脾胃有問題, 不但影響睡眠、情緒, 時間長了, 食欲、還會引起器質性疾病。 相反, 脾胃健康, 能讓身體氣血充足, 保證各個器官有條不紊地工作。

脾胃受傷, 五臟都遭殃

脾胃出了問題, 很可能連累五臟!中醫裡有一句話, “養脾胃就是養元氣, 養元氣就是養生命”, 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

心臟病要從脾胃治

脾負責統籌人的氣血, 供養心臟。 一旦脾出了問題, 不能益氣生血, 就會導致人的心血失調, 引發心臟疾病。

肝與脾胃互相影響

吃完飯還感覺餓, 肚子卻是鼓鼓的, 吃了腸胃藥也不管用?其實, 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鬱氣滯有, 必須先養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脾胃虛最先影響肺

肺像個“宰相”, 專門輔佐心臟這個“君主”。

肺通過管理體內的氣, 協助心臟治理全身。 然而, 肺氣的盛衰, 取決於脾胃的強弱, 脾胃虛的人往往會導致肺氣虛, 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脾虛往往腎也虛

人的精力充沛, 腎氣就充足。 腎的精氣強弱, 還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 能否提供充足的營養滋養腎臟有關。 長期脾虛會導致腎虛, 表現為心裡煩熱、容易盜汗, 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涼。

查查你的脾胃是否健康

脾胃出了毛病, 症狀主要可概括成8個字:納呆、腹脹、腹瀉、便溏。 此外, 通過仔細觀察膚色、五官、生活狀態, 能看出脾胃問題, 不妨對照自查。

1.臉色發黃

一個人的臉色黯淡發黃, 可是脾虛, 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 飯後肚子發脹, 有腹瀉或便溏症狀。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 臉色就會逐漸變成“萎黃”, 這是因為脾的氣和津液都不足, 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營養造成的。

2.鼻頭暗淡

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 以小坑為中心, 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 如果鼻頭發紅是脾胃有熱證, 表現為特別能吃,

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3.口唇無血色、乾燥

《黃帝內經》中指出, “口唇者, 脾之官也”、“脾開竅於口”, 一般來說, 脾胃很好的人, 其嘴唇紅潤、幹濕適度、潤滑有光。 如果一個人的嘴唇乾燥、脫皮、無血色, 就說明脾胃不好。

4.睡覺時流口水

《黃帝內經》中還指出“脾主”, 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 一個人的脾氣充足, 涎液才能正常傳輸, 幫助我們吞咽和消化, 也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腔裡, 不會溢出。 一旦脾氣虛弱, “涎”就不話了, 睡覺時會流口水。

5.便秘

正常情況下, 人喝進去的水通過脾胃運化, 才能成為各個臟器的津液, 如果脾胃運化能力減弱, 就會導致大腸動力不足, 繼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6.睡眠不好

古語講“胃不和, 臥不安”。 脾胃不好的人,睡眠品質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7.精神狀態不佳

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相反,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得到滋養,就會神清氣爽、思考敏捷。

如果把人體比作房子,那脾胃就是地基,地基不牢,房子何以堅固?可見,要想養好我們的身體,脾胃這塊是萬萬不能放過的!

福建百草堂推薦:專養脾胃的八珍糕

八珍糕於1617年,明代御醫陳實功始創,原方由人參、茯苓、建蓮、芡實、扁豆、薏米、山植、麥芽、山藥等組成。乾隆年間,清朝御醫在原來陳氏八珍糕的基礎上增減藥味,調整分量,乾隆自50歲起從未離開過八珍糕,用以養脾去膩,益壽延年。

著名中醫師博士羅大倫在他的《陰陽一調百病消》一書中,也推薦了這個方子,並將詳細製作過程記錄:

材料:黨參、茯苓、白術、薏米、芡實、扁豆、蓮子(去心)、淮山藥各10g,糯米300g,白糖適量。

先把這些藥研成粉末,再把糯米研成粉末,然後和藥末混合,按照我們前面寫的藥量,然後把這些米粉和藥末放入水中,裝在一個淺碟子裡面,和成面,加入白糖,蒸20分鐘後就成了軟軟的米糕,蒸熟了以後冷卻切成小塊,烘乾,以便於存放。也可以直接把藥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狀,然後喝下去。

很多人都有疑問,八珍糕真的這麼神奇?其實,在八珍糕這個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補脾陰;黨參和白術是滋補脾陽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濕的;芡實是收澀的。 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大家可以在家自己做來吃,要注意藥材的用量,如果覺得中藥味道大受不了的朋友,可以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蜂蜜。

脾胃不好的人,睡眠品質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7.精神狀態不佳

脾胃運化失常,容易導致健忘、心慌、反應遲鈍等。相反,脾胃健運,能讓大腦得到滋養,就會神清氣爽、思考敏捷。

如果把人體比作房子,那脾胃就是地基,地基不牢,房子何以堅固?可見,要想養好我們的身體,脾胃這塊是萬萬不能放過的!

福建百草堂推薦:專養脾胃的八珍糕

八珍糕於1617年,明代御醫陳實功始創,原方由人參、茯苓、建蓮、芡實、扁豆、薏米、山植、麥芽、山藥等組成。乾隆年間,清朝御醫在原來陳氏八珍糕的基礎上增減藥味,調整分量,乾隆自50歲起從未離開過八珍糕,用以養脾去膩,益壽延年。

著名中醫師博士羅大倫在他的《陰陽一調百病消》一書中,也推薦了這個方子,並將詳細製作過程記錄:

材料:黨參、茯苓、白術、薏米、芡實、扁豆、蓮子(去心)、淮山藥各10g,糯米300g,白糖適量。

先把這些藥研成粉末,再把糯米研成粉末,然後和藥末混合,按照我們前面寫的藥量,然後把這些米粉和藥末放入水中,裝在一個淺碟子裡面,和成面,加入白糖,蒸20分鐘後就成了軟軟的米糕,蒸熟了以後冷卻切成小塊,烘乾,以便於存放。也可以直接把藥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狀,然後喝下去。

很多人都有疑問,八珍糕真的這麼神奇?其實,在八珍糕這個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補脾陰;黨參和白術是滋補脾陽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濕的;芡實是收澀的。 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大家可以在家自己做來吃,要注意藥材的用量,如果覺得中藥味道大受不了的朋友,可以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蜂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