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拒絕雷同!我要穿回三千年前的尼羅河畔,和埃及法老一起玩機器人

我是耐撕爸爸, 兩個孩子的爸爸。 在這裡有許多我自己的育兒心得和感悟, 也經常邀請許多大牛朋友開公開課或者撰稿分享。 尤其是STEAM教育, 比如兒童程式設計、機器人教育、3D列印、藝術設計、創客活動等等。 希望我寫的東西您能喜歡。

眼看就要到學期末了, 少兒機器人的學習開始在朋友圈“病毒般”擴散, 從“火星任務”到“登陸月球”, 這些充滿未來感的“場景導入”其實是很多機構的“障眼法”。 到底什麼是機器人?是不是非得通過現代工具, 或者充盈著未來感的, 才能叫機器人?錯!一切可以代替人類勞動力的機械,
都屬於機器“人”的範疇。 所以今天, 小編就要帶你穿越時空, 蛻去機器人“浮華”的外衣, 探求“用機械代替人類勞動力”的源泉。

世人皆知的藝術家達·芬奇, 其實也是個非常可愛的“工科男”。

在達·芬奇手稿中, 有著大量的“機器人裝置”, 下圖分別是根據他的手稿還原的“機械獅子”, 以及他在夏多昂布瓦斯城設計出武裝坦克車。

然而達·芬奇對於機械的熱愛和專業精神只是歐洲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縮影,

人類對“機器”的崇拜可以追朔到很久很久之前。 沿著這條線索, 玩物星球的G君和小編說, “你說說, 是不是機器人在古代就已經是非常興盛了?”

一向被指“腦洞相當大”的G君把他的“機器人穿越古文明”的思路分享給了教研團隊, 在一輪PK結束後, 原來的“火星任務”機器人挑戰營, 畫風突變, 升級成了“穿越古文明”機器人挑戰營。

於是, 南開大學世界歷史系畢業, 保送美國研究院的學霸G君說:“太多人沒有看到機器人產生的本質, 所以在這個寒假營, 我要給孩子們講講古代幾大文明的故事。 ”

古埃及王國:約西元前3100~343年

“尼羅河兒女的歌,

只有兩種顏色:紅色和黑色。

尼羅河兒女的歌,

已經超越了他們的肉身和時代,

成為不朽。 ”

《出埃及記》

首先, G君要帶大家穿越到古埃及王國(約西元前3100~30年), 用樂高搭建一個金字塔模型。

在歷史上, 金字塔到底是怎麼建起來的呢?以前我們說是奴隸在“血和汗”中建造的, 現在, 根據新發現的工人墓葬和金字塔精確的結構設計推斷, 金字塔其實是由非常專業的工匠和手工業者建造的。 (當然還有一個“腦洞大開”的傳說是外星人建造的,是他們遺棄的著陸標誌。)

那麼如果我們的孩子化身為“古埃及時代的小工匠”,能不能設計一個機器人,幫助古埃及人收集和搬運金字塔的磚塊,完成“法老”交給他們的任務呢?這將成為他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古羅馬文明

西元前9世紀 ~ 西元1453年

“Veni, Vedi, Vici

我來,我見,我征服。”

凱撒大帝

離開埃及,我們穿越到了古羅馬。樂高積木、瓦楞紙、衛生紙筒,好奇心十足的孩子一定想試試,怎麼用材料搭一個古羅馬鬥獸場出來吧?

古羅馬的鬥獸場裡發生過什麼故事呢?這裡的歷史就可以聽G君娓娓道來了。

這一天,給孩子們的挑戰就是機器人對抗,會在搭建好的模擬鬥獸場中間放置一個特別定制的圓形賽台。孩子們將分成小組,分別設計機器人,在場地中間進行1V1的“角鬥”。

機器人“角鬥”賽設計靈感:RoboRAVE機器人大賽(Intel因特爾資助的國際機器人賽事)。

古代中國:

西元前2070~西元1912年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蘇軾 

當然,我們還要穿越回古代中國,城牆是孩子們很熟悉的歷史印記。

一邊用樂高積木“砌牆”,一邊瞭解城牆的歷史、功能,比如角樓是什麼,甕城是什麼?

角樓

甕城

古代戰爭中,經常看到的畫面就是攻城,攻城中也常常會看到投石車。中國最早的投石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後來每個朝代有什麼改進呢?這個古代經典的機械裝置,就成為了這一天的挑戰任務:設計製作一台投石機,能夠拋球擊中城牆上的標誌物,完成“攻城”任務。

哈哈,小編只能劇透到這了,5天的寒假營,用實景鋪開一個歷史畫卷,完成一些列的機器人挑戰。

反正小編我是沒有看到過這樣的課程。

這是少見的機器人與歷史結合的營地課程。

我們每一天的挑戰,不再發生在平面的地圖圖紙上,而是在自主搭建的三維模擬實景中。

我們每天要完成的機器人裝置和任務挑戰,都在歷史上有過身影,向古人致敬,向智慧致敬!

不少機構的寒假營喜歡“火星”主題,那是因為喜歡模仿,不願意花精力原創。不要因為NASA老講火星,我們就只會用“火星”。我們對課程研發的苛刻和偏執,讓我們不惜革了“火星任務”的命,推翻原有的課程,重新設計。但呈現給孩子們的,是一個更加精彩的“穿越古文明”。

每一次課程設計都是一次修煉,都是和孩子們一起經歷的挑戰。今年寒假等你來!

(當然還有一個“腦洞大開”的傳說是外星人建造的,是他們遺棄的著陸標誌。)

那麼如果我們的孩子化身為“古埃及時代的小工匠”,能不能設計一個機器人,幫助古埃及人收集和搬運金字塔的磚塊,完成“法老”交給他們的任務呢?這將成為他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古羅馬文明

西元前9世紀 ~ 西元1453年

“Veni, Vedi, Vici

我來,我見,我征服。”

凱撒大帝

離開埃及,我們穿越到了古羅馬。樂高積木、瓦楞紙、衛生紙筒,好奇心十足的孩子一定想試試,怎麼用材料搭一個古羅馬鬥獸場出來吧?

古羅馬的鬥獸場裡發生過什麼故事呢?這裡的歷史就可以聽G君娓娓道來了。

這一天,給孩子們的挑戰就是機器人對抗,會在搭建好的模擬鬥獸場中間放置一個特別定制的圓形賽台。孩子們將分成小組,分別設計機器人,在場地中間進行1V1的“角鬥”。

機器人“角鬥”賽設計靈感:RoboRAVE機器人大賽(Intel因特爾資助的國際機器人賽事)。

古代中國:

西元前2070~西元1912年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蘇軾 

當然,我們還要穿越回古代中國,城牆是孩子們很熟悉的歷史印記。

一邊用樂高積木“砌牆”,一邊瞭解城牆的歷史、功能,比如角樓是什麼,甕城是什麼?

角樓

甕城

古代戰爭中,經常看到的畫面就是攻城,攻城中也常常會看到投石車。中國最早的投石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後來每個朝代有什麼改進呢?這個古代經典的機械裝置,就成為了這一天的挑戰任務:設計製作一台投石機,能夠拋球擊中城牆上的標誌物,完成“攻城”任務。

哈哈,小編只能劇透到這了,5天的寒假營,用實景鋪開一個歷史畫卷,完成一些列的機器人挑戰。

反正小編我是沒有看到過這樣的課程。

這是少見的機器人與歷史結合的營地課程。

我們每一天的挑戰,不再發生在平面的地圖圖紙上,而是在自主搭建的三維模擬實景中。

我們每天要完成的機器人裝置和任務挑戰,都在歷史上有過身影,向古人致敬,向智慧致敬!

不少機構的寒假營喜歡“火星”主題,那是因為喜歡模仿,不願意花精力原創。不要因為NASA老講火星,我們就只會用“火星”。我們對課程研發的苛刻和偏執,讓我們不惜革了“火星任務”的命,推翻原有的課程,重新設計。但呈現給孩子們的,是一個更加精彩的“穿越古文明”。

每一次課程設計都是一次修煉,都是和孩子們一起經歷的挑戰。今年寒假等你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