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十九大精神引領五個三年行動計畫

武進新聞網訊(記者 鞠燎原 徐維慶)在昨天召開的區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上, 副市長、區委書記史志軍提出, 要緊緊圍繞“五個三年行動計畫突破年”主題, 把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兩聚一高”、市委“六大行動”和“重大項目增效年”活動部署要求全面融入、貫徹、落實到五個三年行動計畫中去, 推動五個三年行動計畫實現大突破, 奮力在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探索開啟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爭當示範。

攻堅專案增效——

要優化組織增效。 從專案的招引、落地、管理、產出等各個環節入手, 創新組織推進方式,

提升專案工作成效, 引進更多具有國際水準、代表產業高端、引領發展方向的重大專案。 要嫁接科技增效。 推動更多創新資源向專案集聚、更多創新成果向產業轉化, 切實依靠創新驅動來促進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要集聚人才增效。 把集聚高層次人才與引進高品質項目放到同等重要位置, 精准把握人才推動重點產業發展和引才品質效益兩個關鍵點, 著力營造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社會氛圍。

攻堅企業股改——

要充分挖掘潛力企業。 鼓勵推動科技成果在本土企業就地產業化, 研究新興科技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政策路徑,

不斷充實壯大有重點、分批次、可操作的股改上市後備企業庫。 要有效激發股改意願。 系統化完善鼓勵支援企業股改的政策措施, 把資源更多地集中配置給股改企業, 讓企業股改成本更低、風險更小、效率更高。 要通力解決現實障礙。 通過多部門聯動協作, 有效解決制約股改上市的各類障礙, 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提高規範經營能力, 提升資產整合水準, 做大做強主營業務, 有力助推企業股改上市。

攻堅特色平臺——

經開區要以體制機制創新增活力為突破口, 全面完成加快發展三年行動計畫, 加快打造一個體制機制更具活力、產業發展更具實力、功能形態更具魅力、區域比拼更具競爭力的高水準園區。

高新區要加力推進“三次創業”, 集中有效資源, 推動機器人和智電汽車產業形成明顯突破, 儘快實質性運作常州雙創示範園, 努力在全國高新區中爭先進位。 西太湖要依託蘇澳、中以和石墨烯, 加快提升特色產業集聚水準和城市功能承載能級。 其中, 蘇澳合作園區要儘快取得國務院批復, 編制完善園區總體規劃, 組建聯合投資開發實體, 啟動基礎設施和重點功能專案建設;中以常州創新園要牢固樹立“服務常州、放眼全球”的理念, 爭取更多產業化項目落戶常州, 努力形成國內一流的醫療器械創新、製造、交易中心地位。

攻堅高效用地——

要整治盤活鎮村用地。 按照“減控總量、優化空間、美化環境”的原則, 全面實施農村土地精細化綜合整治,

顯化盤活閒置村莊建設用地。 要大力整治低效企業。 “剛柔並濟”騰空間, “剛”就是依託工業企業綜合效益評價體系, 清退出一批工業用地;“柔”就是綜合運用土地使用稅、土地年租金等差異化用地政策, 倒逼低效企業增加用地成本、主動騰退所用土地。 要嚴格把牢供地關口。 修改完善供地協議, 把“供地產出水準”與“政策兌現條件”掛鉤, 倒逼企業精准拿地、精細用地, 加快形成“優勝劣汰、效益優先”的動態供地制度。

攻堅生態引領——

要統籌做好“加減法”。 同步做好生態環境容量的加法和低端落後產能的減法, 全面推進“散亂汙”企業專項整治, 切實減輕環境承載壓力。 要創新推進“一地三用”。 探索優化生態農業生產體系,

引導農業用地“一地三用”, 同步發揮生產、生態、景觀三大功能。 要科學構建長效機制。 實施生態保護引領區建設責任落實改革, 確保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長效落實。 建立動態設置河長層級的彈性“河長制”, 讓“河長制”在治河、管河、護河上真正發揮作用、取得實效。

攻堅教育均等——

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對標全省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 通過空間置換、優化規劃、撤並整合等方式, 讓低效閒置教育資源高效利用起來。 要撬動社會資源辦學。 通過有限的公共投入來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區外優質教育資源為武進所用, 完善學校建設標準體系, 鼓勵“民建民營”, 探索“民建公營”等新型辦學模式, 為全區群眾提供更豐富多元的優質教育產品。 要提高教師利用效率。創新用人體制機制,讓優秀的教師資源不僅“留得住”,更能在武進全域“動起來”。要加大衛生事業改革建設。著力加快城區醫院重點專案和鎮、村基礎衛生設施專案建設,加強高層次、緊缺性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為群眾就醫提供更放心服務和更優質環境。

攻堅增收節支——

要全面落實“過緊日子”要求。逐年按比例降低“三公”預算,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專案和服務。要堅決狠抓源頭增收。始終把經濟建設作為開源增收的根本管道,不斷提高發展質效,讓企業、政府和群眾的“口袋”同步鼓起來。要繼續深化國資改革。妥善處置低效閒置國有資產,加快對具有經營價值的資產進行市場化利用,不斷提高國有資產的運營效益和盈利能力。

攻堅高效服務——

要做實“2345”,打響服務品牌。建立完善政務服務全程紀實、即時回饋、跟蹤問效機制,倒逼政務服務提質提效,確保“2345”真正落到實處。要建好“網格”,落實精細管理。著力探索系統化、集成化、高效化的行政組織架構;推行智慧網格化管理,打造聯動指揮平臺,建設網格統一規劃、資源統一整合、人員統一配置、資訊統一採集、服務統一標準的“全要素網格”。要加快“瘦身”,提升行政效能。按照“突出重點、注重整合、提高效能、減少支出”的總體原則,在區級部門積極探索實施大部制改革,科學設置職能機構,理順部門職責關係,逐步實現精簡機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標。鼓勵開發區、鎮、街道開展體制機制的改革。

要提高教師利用效率。創新用人體制機制,讓優秀的教師資源不僅“留得住”,更能在武進全域“動起來”。要加大衛生事業改革建設。著力加快城區醫院重點專案和鎮、村基礎衛生設施專案建設,加強高層次、緊缺性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為群眾就醫提供更放心服務和更優質環境。

攻堅增收節支——

要全面落實“過緊日子”要求。逐年按比例降低“三公”預算,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政府專案和服務。要堅決狠抓源頭增收。始終把經濟建設作為開源增收的根本管道,不斷提高發展質效,讓企業、政府和群眾的“口袋”同步鼓起來。要繼續深化國資改革。妥善處置低效閒置國有資產,加快對具有經營價值的資產進行市場化利用,不斷提高國有資產的運營效益和盈利能力。

攻堅高效服務——

要做實“2345”,打響服務品牌。建立完善政務服務全程紀實、即時回饋、跟蹤問效機制,倒逼政務服務提質提效,確保“2345”真正落到實處。要建好“網格”,落實精細管理。著力探索系統化、集成化、高效化的行政組織架構;推行智慧網格化管理,打造聯動指揮平臺,建設網格統一規劃、資源統一整合、人員統一配置、資訊統一採集、服務統一標準的“全要素網格”。要加快“瘦身”,提升行政效能。按照“突出重點、注重整合、提高效能、減少支出”的總體原則,在區級部門積極探索實施大部制改革,科學設置職能機構,理順部門職責關係,逐步實現精簡機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標。鼓勵開發區、鎮、街道開展體制機制的改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