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或許,應該感謝那些“責難”

米博華

一份貪腐官員懺悔錄, 講到這樣一個情節:多年以來, 有幾個黨員幹部不畏恐嚇打壓、多次舉報其違紀違法。 這個貪官對舉報人恨之入骨, 必欲除之;而當其東窗事發被繩之以法後, 恍然悟到, 如果當初拿那些“嚴厲的責難”當警鐘, 也許不至於跌得這麼慘。

把舉報說成責難, 顯見是避重就輕, 也且不用去管它。 但其中確顯示了一個極容易被忽略的常識——在很多時候, 或許真的應該感謝那些“責難”。

“責難”乃指摘、責備、非難之義。 當然, 不論對誰, 都不應無緣無故地指摘、非難。 這不錯。 但換個角度看問題,

也未必全無可取之處。 有時, 道理正來自相反的方向。

幹部腐化墮落, 通常有相似原因:其一, 往往長期被恭維、吹捧、奉承、巴結等等包圍, 自我迷失, 不知天高地厚、幾斤幾兩;其二, 往往長期疏於被監督, 工作就是發指示、作指導, 豈能不正確, 難道還需要別人檢查提醒嗎?其三, 往往長期自己說了算, 什麼紀律、規矩、章程、制度, 似乎一畝三分地是自己的, 誰也不用管、管不著。

上面所說, 其實都是為官為政險峻之處。 沒人管、不用管、管不著, 這可能嗎?然而因其容易令人有一種虛幻的身心舒泰, 則隱藏著巨大危險。 更有的人, 謀官抓權就是為了體驗種種天馬行空、肆意妄為、頤指氣使的感覺。 正像我們看到的腐化墮落的幹部, 通常都有一個自我感覺極度膨脹時期。

這種膨脹往往隨著權力加大、工作順遂、表揚增加而倍增。 如果沒有足夠的清醒和定力, 就極容易犯錯誤甚至走向自己的反面。

有人說, 領導幹部是“高危”職業。 對這個說法, 其實有完全相反的理解。 一說是無論幹什麼, 幹得怎樣, 總是有人挑剔、批評, 使人不自在、不舒服。 一說是無論幹什麼、幹得怎樣, 總是被喝彩聲包圍, 看不到問題和風險。

大量教訓告訴我們, 儘管批評、挑剔、責難可能令人一時不悅甚至委屈、壓抑, 但有助於提高警惕性、免疫力, 未必是壞事。 “高危”的恰恰是後一種情況, 不知不覺就掉進泥坑。

有一個很著名的西方諺語, 說“一個聰明人從對手那裡得到的東西, 比一個傻瓜從朋友那裡得到的東西更多。

”中國也有類似的民諺:“認識了毒草, 等於找到了良藥一劑;看清了對手, 等於找到了一位老師。 ”想一想, 很有道理。 我們在宣導善意、文明、有益批評的同時, 從自身角度講, 也許應該賦予尖銳批評、嚴厲責難、不給情面指摘等等更積極含義。

常說, 領導幹部要習慣在監督和約束下生活, 這是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當今社會, 資訊發達, 政策透明, 制度規範, 老百姓監督意識普遍增強, 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一言一行都在人們視線之下, 客觀上要求官員必須謹言慎行, 這恰是一種有力約束。 另一方面, 對於那些既幹事又乾淨的幹部來說, 歡迎監督、接受監督, 本來也是崗位的要求、工作的必須, 是為官為政生活的一部分。

領導幹部職務無論大小, 任職時間長短, 都必須養成遵崇黨章、遵守紀律、敬畏法律的習慣, 涵養聞過則喜, 從善如流,“有則改之, 無則加勉”的胸懷, 懂得“党要管黨, 從嚴治黨”的道理。

人常謂“清者自清”。 聽得進批評, 見得了監督, 容得下責難, 又有何妨?這沒壞處, 也失去不了什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