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日本對韓國使用“椅子外交”,別高興,中國也曾遭過罪

近日, 《中央日報》報導了韓國外交部長官康京和在與日本首相安倍訪談時, 椅子被設計矮一截的現象。 從圖片上可以清楚的發現, 安倍坐的椅子明顯比康京和多了一個墊子的高度, 再加上身為女性, 與安倍身高上的存在著差異。 在雙方交流時, 康京和就不得不稍微仰頭了, 而這也就導致了氣勢上的差異。

當這條新聞傳到韓國時, 韓國網友可謂炸開了鍋, 韓國政界也批判安倍的“椅子外交”。

早於今年6月份時, 安倍就向韓國玩過了“椅子外交”。 韓國國會議長丁世均準備與安倍進行會談時, 椅子也被設計矮一截。 最後在韓方工作人員的強烈反對下, 椅子才被換成了與安倍同等的高度。

看到這裡, 是否有網友對於韓國被日本施用“椅子外交”的方式而感到幸災樂禍呢, 其實大可不必。 因為, 日本“椅子外交”文化傳承悠久, 中國人也曾遭過這招。

甲午戰爭失敗後, 李鴻章被迫前往日本進行談判。 由於兩國此前積怨尤深, 談判過程並不順利。 李鴻章剛到日本不久就遭日本浪人行刺, 左臉中彈, 李鴻章堅持不取出臉頰子彈。 據說, 他以此為籌碼, 在談判條約上要求日本減少了一億兩白銀的賠償。

在與日本進行馬關條約的談判中, 清政府也被施用了“椅子外交”文化。 日本政客故意將李鴻章所坐之椅鋸短一截, 以求能得到氣勢上的壓制。 想必面對一條條喪權辱國的條約再加上日本人的氣勢欺壓, 李鴻章老先生當時的內心定是非常難過吧。

兩年後, 桐城文派晚期代表人物、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吳汝綸赴日本考察教育時, 路過馬關, 此地仍保留著當時簽訂條約時的場景。 當看見李鴻章老先生座椅被設計矮一截時, 吳汝綸不禁悲從中來, 題字“傷心之地”。

現如今, 當我們責備日本“椅子外交”文化的不平等時, 我們更應該想到的是“弱國無外交, 落後就要挨打”。 雖然清政府時代已經過去, 中國當今大國地位已沒有任何國家敢以小覷, 但我們仍需時刻提醒自己: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