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際問題專家談新時代的中國外交走向

人民網北京12月28日電 以“世界新格局 中國新時代”為主題的新華網第八屆“縱論天下”國際問題研討會於26日在京舉行,多名國際領域“大咖”圍繞“國際熱點主題思辨”和“新時代中國外交走向主旨演講”兩大部分內容展開了討論和主題發言。

“特朗普時代”的美國走向何方?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阮宗澤認為,特朗普執政加劇了美國政治生態向啞鈴型變化,民主和共和兩黨的極化政治越來越明顯,而中間階層正在消失。 這將使美國社會產生一個長遠的、根本性的變化,美國可能再也回不到過去。

空軍少將、國防大學教授喬良表示,特朗普希望恢復美國的實體經濟,這本應是正確的想法,但卻沒在正確的時間做,結果就將是一個錯誤。 事實上,美國今天“走壞了”實屬美國過度推進虛擬經濟使然。

民粹籠罩下的歐洲一體化是夢嗎?

中國社科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歐洲問題專家田德文表示,民粹主義是歐洲政治制度下產生的一種特殊現象,它的興起有可能助推歐洲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阻礙歐洲一體化發展、制約歐洲國家改革,最終加速歐洲的衰落。

外交學院教授、《外交評論》執行主編陳志瑞則認為,民粹主義本身未必不好,如果歐洲能在政黨政治層面最大限度吸納和包容民粹主義的合理政治主張,整合優化廣大民眾的力量,這將成為重振歐洲的契機。

中東會否爆發更大規模代理人戰爭?

在“中東會否爆發更大規模代理人戰爭?”這場辯論中,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紹先認為,中東要穩定就必須實現內外平衡。 但如今,中東地區舊有格局已坍塌,而新格局難以建立,這致使中東未來將面臨較大危險。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殷罡表示,阿拉伯力量試圖與伊朗形成的平衡,能夠促成該地區的和平。 因此中東不會爆發更大規模代理人戰爭,而是正在形成一種新的力量的平衡。

新時代的中國外交走向

在“新時代中國外交走向”主旨演講部分,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研究員蘇格認為,國際格局面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指明了方向,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又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金燦榮表示,逆全球化、碎片化和極端化是以歐洲和美國為主的核心西方的突出問題,這也給中國外交提出了新挑戰,中國應以行穩致遠的思路走好中國外交之路。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高祖貴指出,新時期,中國外交風格更加有特色,道路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佈局更加全面、平臺更加豐富,在這些年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框架。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認為,歐洲局勢正由“聚變”轉向“裂變”,內外交困使歐洲變得日益敏感和焦慮,急於尋求一種“戰略自主性”。 中國在對歐外交政策上把握好平衡的原則,並通過中歐改革夥伴關係建設,引導歐洲成為世界多極化進程中的積極力量。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新華社前駐東京記者張煥利表示,2018年中日關係會有所改善,但這種改善不是恢復到過去的水準,而是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形成一種新型的中日關係。 中日關係實質性的改善,還需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拿出切實行動。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鳳英指出,中國和世界都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世界經濟的主要矛盾也在發生變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日益上升的對全球經濟治理話語權和影響力的訴求同不充足、不平衡的佈雷頓森林體系之間的矛盾。

在這樣的格局下,全球經濟治理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顯得更為重要,中國應根據時代背景的變化,適時正確地選擇對外經濟關係戰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