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思南:重品牌樹形象 續寫教育均衡發展新篇章

近年來,思南把教育視為思南品牌、思南形象、思南發展的源動力,堅持把教育作為“第一民生”來抓,圍繞發展優先、條件優越、隊伍優秀、品質優良“四優”思路和園區化、標準化、品牌化、現代化“四化”標準,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努力建設以“智慧山水·學在思南”為品牌形象的區域性教育中心,續寫了思南教育均衡發展、優質發展、和諧發展的精彩華章。 近日筆者就如何加強思南教育發展相關問題採訪了市政協委員、思南縣思源實驗學校校長羅來英,思南縣政協委員、思南縣第三小學副校長黃廷芳。

十八大後,全面深化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發出的戰略號召。 請你談談近幾年,思南教育的改革工作情況。

羅來英:近年來,思南教育首推的改革就是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2014年,我縣與中國教師報合作,在西南地區率先推進“全人教育、生態課程、高效課堂”為核心內容的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打造全國區域課改樣本。 首批課改成果得到全國業內專家肯定、家長社會認同。 2015年7月,我縣被中國教師報評選為“全國十大區域課改樣本”,“教育聯盟推動學校共贏”項目榮獲中國教師報2014年區域教育創新成果二等獎,成功躋身於全國126個農村藝術教育實驗縣。 目前,我縣已組建中小學校聯盟16個,學前教育集團4個,全縣各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均已啟動課堂教學改革。

同時,從2015年開始,我縣還與常熟市結成教研交流互動聯盟,建立“思南常熟合作交流周”常態化機制。

學校食堂實行“管辦分離”改革後,學校從“辦”的主體工作轉為直接監管工作,減輕了校長和管理人員部分工作量,讓學校工作回歸到主抓教育教學品質上來。 同時,“管辦分離”讓學校食堂臨聘人員由學校聘用轉變為企業聘用,由“學校人”變成“企業人”,緩解了大規模聘請臨聘人員可能帶來的社會穩定風險。

你認為思南教育發展成果的“保險符”是什麼?

黃廷芳:首先是安全管理。 只有安全了,工作的推進才有保障和動力。 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優化安穩體系建設,全力規避事故風險”工作思路,多舉措抓細抓實學校安全工作,克服了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了物的不安全狀態,彌補了管理上的缺陷,為打造“智慧山水?學在思南”教育品牌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根據《中小學崗位安全工作指南》及相關法律法規,我縣總結創立了“思南縣學校安全穩定管理4491工程”。 同時,投入資金1200萬元建成教育安全指揮中心,在全縣中學、中心小學、中心幼稚園及城區各中小學、幼稚園共122所學校安裝視頻監控探頭3880顆,學校重點部位探頭已於2016年8月份接入全縣教育安全指揮中心,安全管理實現“全方位”“零死角”“零推卸”。

其次是投入。 發展需要投入,教育發展更是如此。 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加大投入、多方籌資,每年教育投入不低於5億元。

謀定則動,全面發力,辦學環境不斷改善:從2012年起的幾年間,全縣學校生均校園占地面積從12平方米增加到28.5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築面積從8平方米增加到12.9平方米,生均運動場面積從2.6平方米增加到8平方米,生均圖書、電腦、實驗儀器均達省定標準,全縣中小學“班班通”全覆蓋,為實現園區化、標準化、品牌化、現代化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為穩定提高教育教學品質提供了有力保障。

思南教育發展突飛猛進,你認為“助推器”是什麼?

羅來英:我認為思南教育發展的“助推器”首先是教育均衡。 思南城區中小學因受歷史、自然地理條件等因素的限制,校園狹窄,大班額現象突出,一度出現近百人的超級大班額。

2014年,投資2.5億元新建學校增加初中學位4000個、小學學位4150個,基本解決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位總體不足問題。 2014年秋季,城區小學平均班額從68人降低到46人左右,初中平均班額從69人降低到51人左右,在全市率先完成城區大班額化解工作。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在《城鄉教育發展差距有效縮小》專題報告中指出:貴州思南縣採取合理規劃佈局教育資源、加大投入建校舍、實施就近入學等措施,為縣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大班額“消腫”。 對思南縣化解大班額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其次是教育扶貧。 近年來,我縣嚴格按要求落實學前教育幼兒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普通高中資助、中職助學金及免學費資助和銅仁市兜底扶貧學生資助等各類扶貧資助政策。 同時,我們還成立了教育促進協會,對貧困學生實施精准資助,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不讓一個家庭“因學致貧”,真正實現“應助盡助”。(鄭西)

來源:思南縣人民政府網

同時,我們還成立了教育促進協會,對貧困學生實施精准資助,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不讓一個家庭“因學致貧”,真正實現“應助盡助”。(鄭西)

來源:思南縣人民政府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