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黨建 ”讓脫貧駛向快車道

“如果市場行情和去年一樣,今年單砂糖橘的收入就會有10多萬元,靠種植水果,我們村很多人都已過上小康生活了。 ”近日,記者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採訪時,思恩鎮陳雙村村民梁小仁一臉幸福地指著漫山遍野的果林這樣告訴記者。 這是該縣深度挖掘党的先鋒驅動效能,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做實“黨建 ”文章的生動寫照。

該縣堅持“抓黨建促脫貧”理念,圍繞“黨建 產業扶貧”工作思路,創新推行“黨委搭台、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先鋒驅動—產業帶富工程”新模式,使全縣脫貧工作邁出大步。 在黨組織的引領下,“農戶跟著支書走、群眾跟著黨員幹、致富全靠組織帶”的格局在環江逐步形成。

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愚。 環江依託本地高中、河池職校等基地,開展“黨建 教育扶貧”惠民行動,探索出“一引二帶三發展”學校黨建模式取得顯著成效。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縣共有1035名參加培訓貧困人員實現就業,月人均工資達4500元左右。

環江以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為目標,開展“党建 移民搬遷”工作模式。 當地高度重視移民搬遷後的配套發展問題,突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與城鎮化、就業安置、產業帶動相結合的“三個結合”,強化落實保障1套住房、1次就業、1所學校、1所醫院和1個產業等“五個保障”。 據統計,該縣先後解決了38846個貧困人口的住房問題,實現貧困人口就業2100人,新建配套學校1所,推進建設毛南民族醫院1所,重點發展脫貧產業8個,極大改善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目前,全縣已搬遷入住建檔立卡對象19067人;2016年、2017年度的搬遷精准率、專案開工率、土地落實率、人均住房面積控制率等四項指標均完成100%。

環江通過做實“黨建 ”文章、豐富“黨建 ”內容,啟動了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目前,18個預脫貧村均有1到3個特色產業,貧困戶產業覆蓋率達86.5%;2017年達到“八有一超”標準的貧困戶有2581戶10530人,占全年計畫脫貧人口任務數的100.08%。 (黃一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