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臨床醫師考試必備:兒科學歷年考點速記

為了幫助即將參加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順利複習, 小編搜集整理了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兒科學知識點, 供大家參考學習!內容整理自網路, 僅供學習參考!

臨床兒科考點速記

胎兒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 新生兒期:胎兒娩出至28天。 嬰兒期:出生至1歲。 幼兒期:1歲至滿3歲。 學齡前期:3歲至6~7歲。 學齡期:6~7歲至青春期。 青春期:10~20歲。

生長發育規律:連續有階段性(兩個高峰:嬰兒期+青春期), 各系統器官不平衡(神經系統先快後慢, 生殖系統先慢後快, 體格發育快慢快, 淋巴系統兒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後降至成人水準), 存在個體差異, 一定規律(由上到下、由近到遠、由粗到細、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

出生時:3kg, 50cm, 4000g.

早產兒:皮膚絳紅、水腫、毳毛多, 頭更大占全身1/3, 頭髮細亂, 耳殼軟、缺乏軟骨、耳舟不清楚, 乳腺無結節或4mm平均7mm, 睾丸降至陰囊, 大陰唇遮蓋小陰唇, 指(趾)甲達超指(趾)端,

足紋遍及整個足底。

1/3肺液由口鼻排出, 2/3由肺間質內毛細血管和淋巴管吸收。

呼吸頻率足月兒1h內達60~80次/分, 1h後降至40~50次/分, 以後安靜時40次/分。

足月兒:心率90~160次/分, 血壓70/50mmHg.早產兒:心率120~140次/分, 血壓較低。

足月兒需鈉量1~2mmol/(kg·d)。

中性溫度:出生體重1.0kg:10天內35℃, 10天后34℃, 3周後33℃, 5周後32℃。

1.5kg:10天內34℃, 10天后33℃, 4周後32℃。

2.0kg:2天內34℃, 2天后33℃, 3周後32℃。

>2.5kg:2天內33℃, 2天后32℃。

新生兒需保暖。 篩查:先天性甲減、苯丙酮尿症。

宮內窒息:早期胎動增加(頻率), 晚期胎動減少、羊水糞染。

復蘇方案:A清理呼吸道(基本), B建立呼吸(關鍵), C維持正常迴圈, D藥物治療, E動態評價(貫穿)。 呼吸、心率和皮膚顏色是窒息復蘇評估的三大指標。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輕度:意識興奮, 肌張力正常, 原始反射正常, 可有肌陣攣, 瞳孔正常或擴大, 症狀72h內消失,

預後好。 中度:嗜睡, 肌張力減低, 原始反射減弱, 常有驚厥, 瞳孔常縮小, 對光反射遲鈍, 症狀14天內消失, 可有後遺症。 重度:昏迷, 肌張力鬆軟, 原始反射消失, 頻繁驚厥, 瞳孔不對稱或擴大, 症狀維持數周, 病死率高。 控制驚厥首選苯巴比妥靜滴。

新生兒膽紅素代謝:膽紅素生成相對過多(RBC數量過剩、壽命較短, 旁路膽紅素來源較多), 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能力差, 肝細胞處理膽紅素能力差, 膽紅素腸肝迴圈增加, 胎糞排泄膽紅素, 多種因素加重黃疸。

生理性黃疸:足月兒:2~3天出現, 4~5天高峰, 5~7天消退(最遲2周), 血清膽紅素2周, >221μmmol/L, >85μmmol/L.早產兒:>4周, >257μmmol/L, >85μmmol/L.黃疸退而複現, 結合膽紅素>34μmmol/L.

核黃疸(膽紅素腦病):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症患兒可發生, 生後4~7天, 足月兒>342μmmol/L, 早產兒>257μmmol/L.四聯征:手足徐動,

眼球運動障礙, 聽覺障礙, 牙釉質發育不良。

ABO溶血病:最常見, 2~3天出現黃疸。 Rh溶血病:24h內出現黃疸, 貧血, 肝脾腫大。 警告期(嗜睡、反應低下、吸吮無力、擁抱反射減弱、肌張力減低, 12~24h), 痙攣期(抽搐、角弓反張、發熱, 12~48h), 恢復期(2周), 後遺症期(最嚴重併發症膽紅素腦病)。 首選檢查血型, 改良Coombs試驗、抗體釋放試驗可確診。 藥物、產前治療可用苯巴比妥。 光照療法:總膽紅素>205μmmol/L.換血療法:總膽紅素≥342μmmol/L, Rh同母親ABO同患兒, 換血量為患兒血量2倍。

新生兒敗血症:葡萄球菌最常見。 出生前(宮內)感染:胎盤+生殖道上行;出生時感染:產道;出生後感染:母子親密接觸。 臨表:黃疸退而複現, 肝脾大, 出血傾向, 休克(皮膚大理石樣花紋), 五不一低下(不吃、不哭、不動、體重不增、體溫不升、反應低下)。

血培養確診。

新生兒易低體溫和皮膚硬腫原因:體溫調節中樞不成熟, 體表面積相對較大, 對失熱耐受力差, 缺乏寒戰產熱(棕色脂肪少), 皮下脂肪飽和脂肪酸含量高。

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低體溫(50%), 五不一低下。 複溫為治療關鍵。

21-三體(唐氏)綜合征:貫穿手, 無皮膚粗糙, 智慧落後, 特殊面容(眼裂小, 眼距寬, 雙眼外眥上斜, 鼻樑低平, 外耳小, 硬齶窄小, 常張口伸舌, 流涎多, 頭小圓, 頸短寬), 生長發育遲緩, 畸形。 染色體核型分析確診。

標準型:47, XX(或XY), +21.易位型:D/G易位:46, XY(或XX), -14, +t(14q21q)。 平衡易位染色體攜帶者:45, XY(或XX), -14, -21, +t(14q21q)。 G/G易位:46, XY(或XX), -21, +t(21q21q)或46, XY(或XX), -22, +t(21q22q)。

嵌合體型。

苯丙酮尿症PKU:常隱遺傳, 經典型(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 非經典型(四氫生物蝶呤缺乏)。 臨表:智慧發育落後(神經系統最突出), 癲癇小發作,頭髮黃皮膚白(黑色素合成不足),鼠尿臭味(特有體征)。低苯丙氨酸飲食。

確診:血漿苯丙氨酸測定。新生兒期初篩:Guthrie細菌生長抑制試驗。較大兒童篩查:尿三氯化鐵試驗,尿2,4-二硝基苯肼試驗。生化診斷:尿液有機酸分析。鑒別三種非典型PKU:尿蝶呤圖譜分析。產前診斷:DNA分析。

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在4~6天、4~6歲時相等。吞噬功能暫時性低下。

B細胞發育遲緩,略高於正常。2歲後扁桃體增大。

3~6個月補體達成人水準,3歲以後IFN-r、IL-4達成人水準。

IgG唯一通過胎盤。胎兒期即可產生IgM.三個月後產生有效抗體,5~6個月後從母體獲得抗體開始消失。

風濕熱:鏈球菌感染,Ⅲ型變態反應,發病前有1~5周有鏈球菌咽峽炎病史。臨表:發熱(最常見,但是次要表現),心肌炎,心內膜炎(二尖瓣受累最常見,二閉、主閉),心包炎,關節炎(遊走性多關節炎,膝踝肘腕大關節最常見,愈後不留畸形),舞蹈病,環形紅斑,皮下結節(關節伸面)。次要表現:發熱,關節痛,血沉增快,CRP陽性,PR間期延長。感染證據:咽拭子培養陽性,快速鏈球菌抗原試驗陽性,抗鏈球菌抗體滴度升高。

首選臥床休息(急性期2周,心臟炎無心衰4周,伴心衰8周,伴嚴重心衰8~12周)。清除鏈球菌感染:青黴素。抗風濕:有心臟炎用潑尼松8~12周,無心臟炎用阿司匹林4~8周。預防:肌注長效青黴素120U至少5年。

麻疹:麻疹病毒。潛伏期(6~18天,平均10天),前驅期(3~4天,卡他症狀,下磨牙相對的頰黏膜上Koplik斑),出疹期(3~4天),恢復期(7~10天)。發熱後3~4天出疹,先上後下(耳後髮際→額面頸→軀幹四肢→手掌足底)、先小後大(小的斑丘疹→片狀融合)、先紅後暗(紅色→顏色加深→暗紅)。疹退後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最常併發肺炎。丙種球蛋白被動免疫。隔離至出疹後5天,合併肺炎至出疹後10天。

水痘: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潛伏期10~21天,平均14天。發熱後1天出疹,頭面軀幹→四肢→四肢末端稀少,向心性分佈。紅色斑丘疹→水皰→清亮變渾濁→結痂。斑疹、丘疹、皰疹、結痂同時出現。黏膜皮疹,明顯癢感。繼發皮膚感染最常見。首選阿昔洛韋,不宜糖皮質。隔離至全部結痂,檢疫3周。

風疹:風疹病毒。發熱第2天出疹,1天內出齊,面部→頸部→軀幹→四肢,呈猩紅熱樣斑疹。全身症狀輕,枕後、耳後、頸後淋巴結腫大壓痛。隔離至出疹後5天。

幼兒急疹:人類皰疹病毒6型。持續性高熱3~5天體溫驟退,熱退出疹,見於軀幹、頸部、上肢。

猩紅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前驅期:高熱,咽痛、頭痛、腹痛,白草莓舌、紅草莓舌。發病24h出疹,先為頸部、腋下、腹股溝,24h內遍及全身。全身皮膚彌漫性充血發紅,密集均勻的紅色細小丘疹,雞皮樣,沙紙感,面部潮紅,口唇發白,皮膚褶皺處皮疹密集有帕氏線。疹退後大片狀脫皮。首選青黴素。

中毒性菌痢:福氏最常見,多見於2~7歲健壯兒童,夏秋季節。潛伏期1~2天,起病急,高熱,黏液膿血便,裡急後重。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腦型(反復驚厥、昏迷、呼吸衰竭),肺型(呼吸窘迫綜合征),混合型。糞便鏡檢確診。頭孢菌素類抗菌。

結核桿菌:需氧,革蘭陽性,抗酸染色呈紅色,人型。初次感染後4~8周結核菌素試驗陽性。PPD0.1ml(5個結核菌素單位)于左前臂掌側面中下1/3處注射,48~72h觀察硬結直徑。10mm且增幅>6mm→新近有感染。重癥結核、急性傳染病、糖皮質治療時、免疫缺陷病可假陰性反應。

原發性肺結核:小兒最常見結核病。有原發綜合征和支氣管淋巴結結核。X片啞鈴狀雙極影。過敏狀態有眼皰疹性結膜炎、皮膚結節性紅斑、多發性一過性關節炎。壓迫氣管分叉處→類似百日咳樣痙攣性咳嗽。壓迫阻塞支氣管→喘鳴。壓迫喉返神經→聲嘶。壓迫頸靜脈→怒張。

結核性腦膜炎:小兒最嚴重結核病。腦神經損害:面(最常見)、舌下、動眼、外展。早期:性格改變,頭痛。中期:腦膜刺激征,腦神經受損。晚期:昏迷,驚厥頻繁。腦脊液檢查確診。強化治療:INH+RFP+PZA+SM;鞏固治療:INH、RFP或EMB.

兒童腦脊液正常值:壓力:0.69~1.96kPa.細胞數:(0~10)×10^6/L.蛋白質:0.2~0.4g/L.糖:2.8~4.5mmol/L.氯化物:117~127mmol/L.

化膿性腦膜炎:米湯樣,壓力↑↑↑,蛋白質↑↑↑,糖↓↓↓,氯化物↓,WBC>1000×10^6/L,多為中性粒。

結核性腦膜炎:毛玻璃樣,壓力↑↑,蛋白質↑↑(1~3)g/L,糖↓↓,氯化物↓↓,WBC(50~500)×10^6/L,多為淋巴。

病毒性腦膜炎:壓力↑,蛋白質↑2個月。輕型:飲食、腸道外感染,無脫水、電解質酸堿紊亂、全身症狀;重型:腸道內感染,有脫水、代酸低鉀低鈣低鎂、全身症狀。

輪狀病毒腸炎:秋冬季,6~24個月,前驅發熱、上感,先吐後瀉,蛋花湯樣便,常伴脫水。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黏凍狀膿血便,腥臭味,有裡急後重,嚴重中毒症狀。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多繼發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後。

生理性腹瀉:常有濕疹,食欲好。

輕度脫水:失水量30~50ml/kg,占3~5%,精神稍差,皮膚稍乾燥,前囟眼窩稍凹陷,哭時有淚,尿量稍減少。

中度脫水:失水量50~100ml/kg,占5~10%,精神萎靡,皮膚蒼白乾燥彈性差,前囟眼窩明顯凹陷,哭時淚少,尿量明顯減少。

重度脫水:失水量100~120ml/kg,>10%,極度萎靡,皮膚極度乾燥發灰有花紋,彈性極差,前囟眼窩深度凹陷,眼瞼不能閉合,哭時無淚,四肢厥冷,血壓降低有休克,無尿。

等滲性脫水:血鈉130~150mmol/L.低滲性脫水:血鈉150mmol/L.

預防脫水、輕中度:口服補液鹽ORS.輕度50~80ml/kg,中度80~100ml/kg,8~12h補完。

中度以上、吐瀉、腹脹:靜脈補液。

第一天補液=累計損失量+繼續損失量+生理需要量。

快速判斷範圍:輕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

重度脫水伴明顯周圍迴圈障礙首先快速擴容:20ml/kg等滲液,30~60min補完。

累計損失量:輕度:30~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ml/kg.8~10ml/(kg·h),8~12h補完。

生理需要量:體重≤10kg:100ml/kg.11~20kg:1000+(體重-10)×50ml/kg.>20kg:1500+(體重-20)×20ml/kg.

生理需要量+繼續損失量:5ml/(kg·h),12~16h補完。

第二天及以後補液=生理需要量+繼續損失量。

生理需要量:1/3~1/5張含鈉液。繼續損失量:1/2~1/3張含鈉液。12~24h均勻靜滴。

擴容:等張2:1=2份0.9%NaCl+1份1.4%NaHCO3或1.87%乳酸鈉。

低滲:2/3張4:3:2=4份0.9%NaCl+3份5%或10%GS+2份1.4%NaHCO3或1.87%乳酸鈉。

等滲:1/2張2:3:1=2份0.9%NaCl+3份5%或10%GS+1份1.4%NaHCO3或1.87%乳酸鈉。

高滲:1/3張1:2=1份0.9%NaCl+2份5%或10%GS.

口服補液鹽ORS:2/3張。

嬰兒咽鼓管寬直短,水準位,故鼻咽炎易致中耳炎。

嬰幼兒左支細長、右支短粗,呼吸道黏膜缺少SIgA,易感染,胸廓呈桶狀,肋骨水準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最多,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細菌以溶血性鏈球菌最常見。

皰疹性咽峽炎:柯薩奇A組病毒,夏秋季,皰疹→周圍紅暈→小潰瘍。

咽結合膜熱:腺病毒3、7型,春夏季,發熱、咽炎、結膜炎。

咳嗽變異型哮喘:夜間或清晨發作,痰少,抗生素無效,支氣管舒張劑診斷性治療可使咳嗽緩解診斷。

嬰幼兒哮喘最基本治療:局部糖皮質。長期控制、最有效:吸入型糖皮質。急性發作首選吸入型速效β2受體激動劑,若β2激或茶鹼類無效用全身性糖皮質靜脈給藥。嚴重哮喘發作、哮喘持續狀態首選全身性糖皮質靜脈給藥。病情惡化、呼吸音減弱:緊急機械通氣。

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見。急性3個月。

支氣管肺炎:小兒最常見肺炎,累及支氣管壁和肺泡。發病前上感,發熱,咳嗽,氣促,全身症狀,呼吸增快(鼻翼扇動、三凹征),發紺,肺部固定性中細濕囉音(支氣管炎幹濕囉音不固定)。

肺炎可合併心衰、中毒性腦病。中毒性腸麻痹時腹脹。最常見紊亂:混合性酸中毒。金葡菌最易併發膿胸(濁音)、膿氣胸(突發呼困加重,積液上方鼓音)、肺大泡。

肺炎鏈球菌:青黴素,阿莫西林。金葡菌:苯唑西林。衣原體、支原體:紅黴素。病毒:利巴韋林。

普通細菌性肺炎:療程體溫正常後5~7天,症狀體征消失後3天停藥。

金葡菌肺炎:體溫正常後2~3周停藥,總療程≥6周。

支原體肺炎:療程2~3周。

鼻前庭導管給氧:氧流量0.5~1L/min,氧濃度≤40%.

面罩給氧:氧流量2~4L/min,氧濃度50~60%.

糖皮質指征:嚴重喘憋或呼衰,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合併感染中毒性休克,腦水腫。

肺炎合併心衰:吸氧,鎮靜,強心(地高辛)利尿擴血管(酚妥拉明)。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發紺、鼻翼扇動、三凹征,中細濕囉音,X片小點片狀、斑片狀陰影、肺氣腫。

腺病毒肺炎:發熱2~3周頻繁咳嗽、陣發性喘憋、嗜睡,X片大小不等片狀陰影或融合成大病灶。

金葡菌肺炎:可有敗血症、遷徙性化膿灶。

肺炎支原體肺炎:刺激性咳嗽,劇烈咳嗽與輕微體征不符,X片雲霧狀陰影。

胎兒營養和氣體通過臍血管和胎盤與母體彌散方式交換,只有體循環沒有肺循環,混合血(肝純動脈血),靜脈導管、卵圓孔、動脈導管是特殊通道,腦、心、肝、上肢血氧含量較下半身高,右心室更大容量負荷。

臍靜脈→肝圓韌帶,臍動脈→膀胱臍韌帶。動靜脈內徑比:新生兒1:1,成人1:2.年齡增長心率減慢。收縮壓=(年齡×2)+80mmHg,舒張壓=收縮壓×2/3.

左向右分流型(潛伏青紫型):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

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法洛四聯症,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艾森格曼綜合征。

無分流型(無青紫型):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

房缺:右房、右室增大,胸骨左緣2~3肋間收縮期噴射性雜音,無震顫,P2亢進、固定分裂。最常併發支氣管肺炎。劇哭、肺炎時暫時性青紫,晚期持續性青紫。3~5歲手術。

室缺:左室、右室增大,胸骨左緣3~4肋間全收縮期粗糙雜音,有震顫,P2亢進。肺動脈壓迫喉返致聲嘶。小型室缺稱Roger病,直徑右室,右室亦增大,主動脈弓增大。主動脈血液分流到肺動脈,使動脈舒張壓降低,脈壓差增大,出現周圍血管征。差異性發紺: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輕度青紫,右上肢正常。學齡前手術。

法洛四聯症:肺動脈狹窄、室間隔缺損、主動脈騎跨、右心室肥厚。胸骨左緣第2~4肋間Ⅱ~Ⅲ級粗糙噴射性收縮期雜音(響度取決於肺動脈狹窄程度),一般無震顫,P2減低。臨表:青紫(最早,與肺狹程度有關,見於唇、甲床、球結膜),蹲踞,杵狀指(趾),陣發性呼困。X片靴形心,超聲心動圖騎跨征。併發症:腦血栓、腦膿腫、感染性心內膜炎。胸膝位吸氧,生後6~12個月手術。

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肺淤血多,肺野充血,有肺門舞蹈征,肺動脈段凸出。

法洛四聯症:肺淤血少,肺野清晰,無肺門舞蹈征,肺動脈段凹陷。

嬰兒年齡越小腎臟相對越重位置越低,膀胱位置高,輸尿管長而彎、易受壓和扭曲。

生後24h內排尿,48h為1~3ml/(kg·h),嬰兒400~500ml/d,幼兒500~600ml/d,學齡前600~800ml/d,學齡800~1400ml/d.

無尿:新生兒150mg/d或4mg/(m2·h)或100mg/L為陽性。

正常:紅細胞50mg/(kg·d),低蛋白血症0.9μmol/L,血清鐵蛋白SF94fl,MCH>32pg,MCHC32%~38%,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紅細胞數減少比血紅蛋白降低更明顯,VitB1212歲:肺炎鏈球菌。臨表:急性發熱,驚厥,意識障礙,顱內高壓,腦膜刺激征,腦脊液膿性改變(確診)。病原菌未明用第三代頭孢。

硬腦膜下積液:最常見併發症,致病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體溫退而複升,症狀好轉後出現意識障礙、驚厥、前囟隆起、顱內高壓。首選頭顱透光試驗,硬膜下穿刺確診。少量無需處理,大量硬腦膜穿刺放出<15ml.

先天性甲減:散發性(甲狀腺不發育、發育不全或異位最主要,甲狀腺激素合成障礙,TSH、TRH缺乏,甲狀腺或靶器官反應低下,母親因素),地方性(飲食缺碘)。臨表:智慧落後,生長發育遲緩,生理功能低下,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期延長,特殊面容(眼瞼浮腫,眼距寬,鼻樑低平,舌寬大常伸出口外,頭大頸短,皮膚粗糙,身材矮小,軀幹長四肢短,腹部膨隆)。TSH篩查,T4↓、TSH明顯↑確診。甲狀腺素替代治療(L-甲狀腺素鈉),過量表現:煩躁、多汗、消瘦、腹痛、腹瀉、發熱。

癲癇小發作,頭髮黃皮膚白(黑色素合成不足),鼠尿臭味(特有體征)。低苯丙氨酸飲食。

確診:血漿苯丙氨酸測定。新生兒期初篩:Guthrie細菌生長抑制試驗。較大兒童篩查:尿三氯化鐵試驗,尿2,4-二硝基苯肼試驗。生化診斷:尿液有機酸分析。鑒別三種非典型PKU:尿蝶呤圖譜分析。產前診斷:DNA分析。

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在4~6天、4~6歲時相等。吞噬功能暫時性低下。

B細胞發育遲緩,略高於正常。2歲後扁桃體增大。

3~6個月補體達成人水準,3歲以後IFN-r、IL-4達成人水準。

IgG唯一通過胎盤。胎兒期即可產生IgM.三個月後產生有效抗體,5~6個月後從母體獲得抗體開始消失。

風濕熱:鏈球菌感染,Ⅲ型變態反應,發病前有1~5周有鏈球菌咽峽炎病史。臨表:發熱(最常見,但是次要表現),心肌炎,心內膜炎(二尖瓣受累最常見,二閉、主閉),心包炎,關節炎(遊走性多關節炎,膝踝肘腕大關節最常見,愈後不留畸形),舞蹈病,環形紅斑,皮下結節(關節伸面)。次要表現:發熱,關節痛,血沉增快,CRP陽性,PR間期延長。感染證據:咽拭子培養陽性,快速鏈球菌抗原試驗陽性,抗鏈球菌抗體滴度升高。

首選臥床休息(急性期2周,心臟炎無心衰4周,伴心衰8周,伴嚴重心衰8~12周)。清除鏈球菌感染:青黴素。抗風濕:有心臟炎用潑尼松8~12周,無心臟炎用阿司匹林4~8周。預防:肌注長效青黴素120U至少5年。

麻疹:麻疹病毒。潛伏期(6~18天,平均10天),前驅期(3~4天,卡他症狀,下磨牙相對的頰黏膜上Koplik斑),出疹期(3~4天),恢復期(7~10天)。發熱後3~4天出疹,先上後下(耳後髮際→額面頸→軀幹四肢→手掌足底)、先小後大(小的斑丘疹→片狀融合)、先紅後暗(紅色→顏色加深→暗紅)。疹退後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最常併發肺炎。丙種球蛋白被動免疫。隔離至出疹後5天,合併肺炎至出疹後10天。

水痘: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潛伏期10~21天,平均14天。發熱後1天出疹,頭面軀幹→四肢→四肢末端稀少,向心性分佈。紅色斑丘疹→水皰→清亮變渾濁→結痂。斑疹、丘疹、皰疹、結痂同時出現。黏膜皮疹,明顯癢感。繼發皮膚感染最常見。首選阿昔洛韋,不宜糖皮質。隔離至全部結痂,檢疫3周。

風疹:風疹病毒。發熱第2天出疹,1天內出齊,面部→頸部→軀幹→四肢,呈猩紅熱樣斑疹。全身症狀輕,枕後、耳後、頸後淋巴結腫大壓痛。隔離至出疹後5天。

幼兒急疹:人類皰疹病毒6型。持續性高熱3~5天體溫驟退,熱退出疹,見於軀幹、頸部、上肢。

猩紅熱: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前驅期:高熱,咽痛、頭痛、腹痛,白草莓舌、紅草莓舌。發病24h出疹,先為頸部、腋下、腹股溝,24h內遍及全身。全身皮膚彌漫性充血發紅,密集均勻的紅色細小丘疹,雞皮樣,沙紙感,面部潮紅,口唇發白,皮膚褶皺處皮疹密集有帕氏線。疹退後大片狀脫皮。首選青黴素。

中毒性菌痢:福氏最常見,多見於2~7歲健壯兒童,夏秋季節。潛伏期1~2天,起病急,高熱,黏液膿血便,裡急後重。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腦型(反復驚厥、昏迷、呼吸衰竭),肺型(呼吸窘迫綜合征),混合型。糞便鏡檢確診。頭孢菌素類抗菌。

結核桿菌:需氧,革蘭陽性,抗酸染色呈紅色,人型。初次感染後4~8周結核菌素試驗陽性。PPD0.1ml(5個結核菌素單位)于左前臂掌側面中下1/3處注射,48~72h觀察硬結直徑。10mm且增幅>6mm→新近有感染。重癥結核、急性傳染病、糖皮質治療時、免疫缺陷病可假陰性反應。

原發性肺結核:小兒最常見結核病。有原發綜合征和支氣管淋巴結結核。X片啞鈴狀雙極影。過敏狀態有眼皰疹性結膜炎、皮膚結節性紅斑、多發性一過性關節炎。壓迫氣管分叉處→類似百日咳樣痙攣性咳嗽。壓迫阻塞支氣管→喘鳴。壓迫喉返神經→聲嘶。壓迫頸靜脈→怒張。

結核性腦膜炎:小兒最嚴重結核病。腦神經損害:面(最常見)、舌下、動眼、外展。早期:性格改變,頭痛。中期:腦膜刺激征,腦神經受損。晚期:昏迷,驚厥頻繁。腦脊液檢查確診。強化治療:INH+RFP+PZA+SM;鞏固治療:INH、RFP或EMB.

兒童腦脊液正常值:壓力:0.69~1.96kPa.細胞數:(0~10)×10^6/L.蛋白質:0.2~0.4g/L.糖:2.8~4.5mmol/L.氯化物:117~127mmol/L.

化膿性腦膜炎:米湯樣,壓力↑↑↑,蛋白質↑↑↑,糖↓↓↓,氯化物↓,WBC>1000×10^6/L,多為中性粒。

結核性腦膜炎:毛玻璃樣,壓力↑↑,蛋白質↑↑(1~3)g/L,糖↓↓,氯化物↓↓,WBC(50~500)×10^6/L,多為淋巴。

病毒性腦膜炎:壓力↑,蛋白質↑2個月。輕型:飲食、腸道外感染,無脫水、電解質酸堿紊亂、全身症狀;重型:腸道內感染,有脫水、代酸低鉀低鈣低鎂、全身症狀。

輪狀病毒腸炎:秋冬季,6~24個月,前驅發熱、上感,先吐後瀉,蛋花湯樣便,常伴脫水。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黏凍狀膿血便,腥臭味,有裡急後重,嚴重中毒症狀。

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多繼發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後。

生理性腹瀉:常有濕疹,食欲好。

輕度脫水:失水量30~50ml/kg,占3~5%,精神稍差,皮膚稍乾燥,前囟眼窩稍凹陷,哭時有淚,尿量稍減少。

中度脫水:失水量50~100ml/kg,占5~10%,精神萎靡,皮膚蒼白乾燥彈性差,前囟眼窩明顯凹陷,哭時淚少,尿量明顯減少。

重度脫水:失水量100~120ml/kg,>10%,極度萎靡,皮膚極度乾燥發灰有花紋,彈性極差,前囟眼窩深度凹陷,眼瞼不能閉合,哭時無淚,四肢厥冷,血壓降低有休克,無尿。

等滲性脫水:血鈉130~150mmol/L.低滲性脫水:血鈉150mmol/L.

預防脫水、輕中度:口服補液鹽ORS.輕度50~80ml/kg,中度80~100ml/kg,8~12h補完。

中度以上、吐瀉、腹脹:靜脈補液。

第一天補液=累計損失量+繼續損失量+生理需要量。

快速判斷範圍:輕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

重度脫水伴明顯周圍迴圈障礙首先快速擴容:20ml/kg等滲液,30~60min補完。

累計損失量:輕度:30~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ml/kg.8~10ml/(kg·h),8~12h補完。

生理需要量:體重≤10kg:100ml/kg.11~20kg:1000+(體重-10)×50ml/kg.>20kg:1500+(體重-20)×20ml/kg.

生理需要量+繼續損失量:5ml/(kg·h),12~16h補完。

第二天及以後補液=生理需要量+繼續損失量。

生理需要量:1/3~1/5張含鈉液。繼續損失量:1/2~1/3張含鈉液。12~24h均勻靜滴。

擴容:等張2:1=2份0.9%NaCl+1份1.4%NaHCO3或1.87%乳酸鈉。

低滲:2/3張4:3:2=4份0.9%NaCl+3份5%或10%GS+2份1.4%NaHCO3或1.87%乳酸鈉。

等滲:1/2張2:3:1=2份0.9%NaCl+3份5%或10%GS+1份1.4%NaHCO3或1.87%乳酸鈉。

高滲:1/3張1:2=1份0.9%NaCl+2份5%或10%GS.

口服補液鹽ORS:2/3張。

嬰兒咽鼓管寬直短,水準位,故鼻咽炎易致中耳炎。

嬰幼兒左支細長、右支短粗,呼吸道黏膜缺少SIgA,易感染,胸廓呈桶狀,肋骨水準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最多,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細菌以溶血性鏈球菌最常見。

皰疹性咽峽炎:柯薩奇A組病毒,夏秋季,皰疹→周圍紅暈→小潰瘍。

咽結合膜熱:腺病毒3、7型,春夏季,發熱、咽炎、結膜炎。

咳嗽變異型哮喘:夜間或清晨發作,痰少,抗生素無效,支氣管舒張劑診斷性治療可使咳嗽緩解診斷。

嬰幼兒哮喘最基本治療:局部糖皮質。長期控制、最有效:吸入型糖皮質。急性發作首選吸入型速效β2受體激動劑,若β2激或茶鹼類無效用全身性糖皮質靜脈給藥。嚴重哮喘發作、哮喘持續狀態首選全身性糖皮質靜脈給藥。病情惡化、呼吸音減弱:緊急機械通氣。

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見。急性3個月。

支氣管肺炎:小兒最常見肺炎,累及支氣管壁和肺泡。發病前上感,發熱,咳嗽,氣促,全身症狀,呼吸增快(鼻翼扇動、三凹征),發紺,肺部固定性中細濕囉音(支氣管炎幹濕囉音不固定)。

肺炎可合併心衰、中毒性腦病。中毒性腸麻痹時腹脹。最常見紊亂:混合性酸中毒。金葡菌最易併發膿胸(濁音)、膿氣胸(突發呼困加重,積液上方鼓音)、肺大泡。

肺炎鏈球菌:青黴素,阿莫西林。金葡菌:苯唑西林。衣原體、支原體:紅黴素。病毒:利巴韋林。

普通細菌性肺炎:療程體溫正常後5~7天,症狀體征消失後3天停藥。

金葡菌肺炎:體溫正常後2~3周停藥,總療程≥6周。

支原體肺炎:療程2~3周。

鼻前庭導管給氧:氧流量0.5~1L/min,氧濃度≤40%.

面罩給氧:氧流量2~4L/min,氧濃度50~60%.

糖皮質指征:嚴重喘憋或呼衰,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合併感染中毒性休克,腦水腫。

肺炎合併心衰:吸氧,鎮靜,強心(地高辛)利尿擴血管(酚妥拉明)。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發紺、鼻翼扇動、三凹征,中細濕囉音,X片小點片狀、斑片狀陰影、肺氣腫。

腺病毒肺炎:發熱2~3周頻繁咳嗽、陣發性喘憋、嗜睡,X片大小不等片狀陰影或融合成大病灶。

金葡菌肺炎:可有敗血症、遷徙性化膿灶。

肺炎支原體肺炎:刺激性咳嗽,劇烈咳嗽與輕微體征不符,X片雲霧狀陰影。

胎兒營養和氣體通過臍血管和胎盤與母體彌散方式交換,只有體循環沒有肺循環,混合血(肝純動脈血),靜脈導管、卵圓孔、動脈導管是特殊通道,腦、心、肝、上肢血氧含量較下半身高,右心室更大容量負荷。

臍靜脈→肝圓韌帶,臍動脈→膀胱臍韌帶。動靜脈內徑比:新生兒1:1,成人1:2.年齡增長心率減慢。收縮壓=(年齡×2)+80mmHg,舒張壓=收縮壓×2/3.

左向右分流型(潛伏青紫型):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

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法洛四聯症,完全性大動脈轉位,艾森格曼綜合征。

無分流型(無青紫型):肺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

房缺:右房、右室增大,胸骨左緣2~3肋間收縮期噴射性雜音,無震顫,P2亢進、固定分裂。最常併發支氣管肺炎。劇哭、肺炎時暫時性青紫,晚期持續性青紫。3~5歲手術。

室缺:左室、右室增大,胸骨左緣3~4肋間全收縮期粗糙雜音,有震顫,P2亢進。肺動脈壓迫喉返致聲嘶。小型室缺稱Roger病,直徑右室,右室亦增大,主動脈弓增大。主動脈血液分流到肺動脈,使動脈舒張壓降低,脈壓差增大,出現周圍血管征。差異性發紺: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輕度青紫,右上肢正常。學齡前手術。

法洛四聯症:肺動脈狹窄、室間隔缺損、主動脈騎跨、右心室肥厚。胸骨左緣第2~4肋間Ⅱ~Ⅲ級粗糙噴射性收縮期雜音(響度取決於肺動脈狹窄程度),一般無震顫,P2減低。臨表:青紫(最早,與肺狹程度有關,見於唇、甲床、球結膜),蹲踞,杵狀指(趾),陣發性呼困。X片靴形心,超聲心動圖騎跨征。併發症:腦血栓、腦膿腫、感染性心內膜炎。胸膝位吸氧,生後6~12個月手術。

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肺淤血多,肺野充血,有肺門舞蹈征,肺動脈段凸出。

法洛四聯症:肺淤血少,肺野清晰,無肺門舞蹈征,肺動脈段凹陷。

嬰兒年齡越小腎臟相對越重位置越低,膀胱位置高,輸尿管長而彎、易受壓和扭曲。

生後24h內排尿,48h為1~3ml/(kg·h),嬰兒400~500ml/d,幼兒500~600ml/d,學齡前600~800ml/d,學齡800~1400ml/d.

無尿:新生兒150mg/d或4mg/(m2·h)或100mg/L為陽性。

正常:紅細胞50mg/(kg·d),低蛋白血症0.9μmol/L,血清鐵蛋白SF94fl,MCH>32pg,MCHC32%~38%,骨髓增生明顯活躍,紅細胞數減少比血紅蛋白降低更明顯,VitB1212歲:肺炎鏈球菌。臨表:急性發熱,驚厥,意識障礙,顱內高壓,腦膜刺激征,腦脊液膿性改變(確診)。病原菌未明用第三代頭孢。

硬腦膜下積液:最常見併發症,致病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體溫退而複升,症狀好轉後出現意識障礙、驚厥、前囟隆起、顱內高壓。首選頭顱透光試驗,硬膜下穿刺確診。少量無需處理,大量硬腦膜穿刺放出<15ml.

先天性甲減:散發性(甲狀腺不發育、發育不全或異位最主要,甲狀腺激素合成障礙,TSH、TRH缺乏,甲狀腺或靶器官反應低下,母親因素),地方性(飲食缺碘)。臨表:智慧落後,生長發育遲緩,生理功能低下,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期延長,特殊面容(眼瞼浮腫,眼距寬,鼻樑低平,舌寬大常伸出口外,頭大頸短,皮膚粗糙,身材矮小,軀幹長四肢短,腹部膨隆)。TSH篩查,T4↓、TSH明顯↑確診。甲狀腺素替代治療(L-甲狀腺素鈉),過量表現:煩躁、多汗、消瘦、腹痛、腹瀉、發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