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司法局長筆談」臨沂牛兆英: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司法行政服務民生的前沿陣地

公共法律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便民利民法律服務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

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 適應新時代的新任務新要求, 司法行政工作要加快建設完備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讓公共法律服務觸手可及, 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近年來, 臨沂市司法局認真貫徹落實司法部、省司法廳的部署, 夯實工作基礎, 搭建工作平臺, 推出優質法律服務產品, 不斷滿足基層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現實需求, 打通了服務基層群眾“最後一公里”。

一、爭取重視支持, 工作運行機制健全完善

充分認識到, 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援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順利推進的堅實基礎。 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支援, 出臺一系列檔, 為工作持續創新開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去年10月, 經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審議通過, 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以臨辦發〔2016〕28號檔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全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 為推進全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指導依據。 市政府常務會議2次研究了推進措施。 今年來, 市委市政府將其列為全市民生重點工作、納入大督察範圍, 今年3月在郯城縣召開現場會, 7月份又進行了專項督導, 並將督導情況通報各縣(區)。 市政協將其列入了2017年對口協商計畫, 10月份組織開展了專題視察, 扎實推進工作開展。 強化經費保障。 協調市財政局聯合轉發了《山東省“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補助經費管理暫行辦法》,
按照每村(社區)每年3000元標準, 落實法律顧問所需補助經費。 加大對法律援助、公益性法律服務、法治宣傳、人民調解、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等公共法律服務專案的財政支援力度, 保障了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整合資源力量, 服務平臺建設成效明顯

突出公共法律服務平臺, 開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依託市政務服務中心建立了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各縣(區)因地制宜, 積極開展縣(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及村(社區)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設, 形成了“城鎮半小時、農村一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 截止10月份, 11個縣(區)已建成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 其中2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被命名為首批“山東省公共法律服務示範中心”,

今年又推薦上報了3個;近90%的鄉鎮(街道)建成了公共法律服務站, 76%的村(社區)建成了司法行政工作室。 年底前, 縣(區)、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將全部建成。

根據司法所與公共法律服務站一體化建設的實際, 加大基層建設投入力度, 大力開展規範化司法所、執法規範化司法所建設, 並依託司法所建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 推進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健康發展。 全市62.4%的司法所達到省級規範化司法所標準, 2個縣(區)的司法所全部達到省級規範化司法所標準。 加大法律服務人才引進、培養力度, 充實壯大法律服務隊伍。 目前, 全市法律服務工作人員2840名, 基本滿足了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

加大基層司法幹警招錄力度, 共申報招錄司法所幹警305名, 其中233人全部到崗, 其餘72人畢業後也將全部安排到司法所, 基層工作力量得到不斷增加。 同時, 通過專案服務、招聘社工等形式發展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 彌補基層法律服務力量不足。

三、適應形勢任務, 法律服務效能持續提升

充分發揮各級公共法律服務站平臺作用, 組織法律服務工作者進駐平臺, 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的實際需求, 充分發揮法律服務職能作用, 為“三引一促”、企業“二次創業”、商城國際化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和醫療衛生、就業就學、征地拆遷等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民生問題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務。 一是突出體系網格化、隊伍專業化、平臺標準化, 加強基層人民調解陣地和調解隊伍建設,目前,全市已聘用專職人民調解員3500多人,在調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來,共調處一般性矛盾糾紛23209件,成功率99.4%。今年9月,全省人民調解工作會議在我市召開,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林峰海等領導出席會議,會議對我市人民調解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二是突出領導幹部、青少年“兩個重點”和法治宣傳陣地、法治文化“兩項建設”,著力提升法治宣傳教育的實效,進一步提升了全社會的法治觀念。創新構建的“3W”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體系,得到了省司法廳領導的充分肯定。三是把法律顧問工作列入年度重點,積極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選配法律顧問助推第一書記抓党建促脫貧”等工作,目前,村(社區)法律顧問已經實現全覆蓋。四是不斷拓展公證服務領域,提升業務品質,全市公證服務總數和執業公證員人均辦證件數繼續保持全省首位。有效推進司法鑒定機構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建設,司法鑒定業務辦理數量位居全省第二位。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辦法》,全面提升法律援助品質和服務水準。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司法部、省司法廳的部署安排,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進全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一是進一步加強協調指導。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推進司法行政改革發展的總抓手,督促指導各縣區進一步加強領導,統籌協調解決制約工作開展的突出問題。協調爭取各有關部門的支持,健全聯動機制,加大保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大督導考核力度。爭取市委市政府重視支援,加大工作推進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力度。在已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綜治及平安建設、民生建設考核範圍的基礎上,年底組織開展綜合性考核,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三是進一步抓好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將平臺建設作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建立完善縣(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村(社區)司法行政工作室。年內,縣(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建成率達到100%,村(社區)司法行政工作室,2018年底前全部建成。四是不斷提高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品質。突出領導幹部、青少年“兩個重點”和法治宣傳陣地、法治文化“兩項建設”,全面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準。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繼續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和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工作,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提檔升級,繼續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提升辦案數量和品質。深入推進公證體制改革,大力推進鑒定機構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建設,推動律師業轉方式、調結構,拓展高技術層面、高附加值領域的法律服務工作,提升法律服務發展空間。

加強基層人民調解陣地和調解隊伍建設,目前,全市已聘用專職人民調解員3500多人,在調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來,共調處一般性矛盾糾紛23209件,成功率99.4%。今年9月,全省人民調解工作會議在我市召開,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林峰海等領導出席會議,會議對我市人民調解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二是突出領導幹部、青少年“兩個重點”和法治宣傳陣地、法治文化“兩項建設”,著力提升法治宣傳教育的實效,進一步提升了全社會的法治觀念。創新構建的“3W”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體系,得到了省司法廳領導的充分肯定。三是把法律顧問工作列入年度重點,積極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選配法律顧問助推第一書記抓党建促脫貧”等工作,目前,村(社區)法律顧問已經實現全覆蓋。四是不斷拓展公證服務領域,提升業務品質,全市公證服務總數和執業公證員人均辦證件數繼續保持全省首位。有效推進司法鑒定機構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建設,司法鑒定業務辦理數量位居全省第二位。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實施辦法》,全面提升法律援助品質和服務水準。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司法部、省司法廳的部署安排,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進全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一是進一步加強協調指導。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推進司法行政改革發展的總抓手,督促指導各縣區進一步加強領導,統籌協調解決制約工作開展的突出問題。協調爭取各有關部門的支持,健全聯動機制,加大保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大督導考核力度。爭取市委市政府重視支援,加大工作推進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力度。在已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綜治及平安建設、民生建設考核範圍的基礎上,年底組織開展綜合性考核,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三是進一步抓好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將平臺建設作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建立完善縣(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村(社區)司法行政工作室。年內,縣(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建成率達到100%,村(社區)司法行政工作室,2018年底前全部建成。四是不斷提高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品質。突出領導幹部、青少年“兩個重點”和法治宣傳陣地、法治文化“兩項建設”,全面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準。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繼續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和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工作,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提檔升級,繼續降低法律援助門檻、提升辦案數量和品質。深入推進公證體制改革,大力推進鑒定機構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建設,推動律師業轉方式、調結構,拓展高技術層面、高附加值領域的法律服務工作,提升法律服務發展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