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講創業:閉環並非大壟斷 有取有舍為全盤

------本期內容導讀------

首先, 閉環並不是目的, 只是一種應對與防禦措施;其次, 閉環並不是漫無目標的隨意擴散, 它的發展與主業之間有著精准與深厚的聯繫;再者,

閉環即意味著跨界, 意味著極大的挑戰

------以下正文詳情------

創業中總有好多熱詞, 而如果你所做的項目能夠與這些熱詞關聯在一起, 多多少少還是可以得到增分。 因此, 從前幾年的, 可實現“病毒式”行銷、到這兩年的“生態化”運營能力、再到如今的“閉環式”產業鏈, 常常見過各路大佬小角色的種種演講之中。 只是, 張口閉口說閉環, 大家所理解的“閉環”真是的同樣的東西嗎?

實際上, 絕大多數人都對“閉環”的理解有誤, 他們往往會認為, 把原先從事的單一項目擴展到與其相關的幾乎所有項目, 也就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圈進來一個產業圈裡, 這就叫作閉環。 如果真的是這樣, 那麼, “閉環”就只能被叫作“巨環”,

只能是巨鱷級商業巨頭們的保留遊戲。 畢竟, 能有多少人能做得好那麼多的產業呢?

要想正確理解“閉環”的概念, 就要明白與其相對應的“開環”或“斷環”的概念, 也就是說:我們正常從事的一般商業項目, 它自己總是很難形成相對完整封閉的一環, 總是會在某個地方存在著開放。 而正常地來說, 恰恰是這種開放, 使得它與其它項目、產業甚至是行業形成相互共生的關係。 簡單來說, 就是一個項目的上下游。

每一個項目, 當它與上下游關係和諧的時候, 往往是可以借力使得自己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 但是有兩種情況, 一是上下游賺取了過多的利潤空間, 使得自己有趨於為他們打工的可能;二是上下游成為了自己繼續發展的阻礙與制約。

這個時候, 但凡有實力與想法的人, 都會在此時考慮是否拓展自己的經營範圍至上下游, 把原先是向別人開放的缺口, 收攏在自己的產業環裡, 這個才會被稱之為閉環;

具體以如今大家一直熱議的O2O閉環來舉例說明:所謂O2O, 本意是“Online To Offline”, 也就是從線上到線下的產業。 包括外賣、團購、線上票務等等, 無非是用戶原先是在電腦、手機這些線上的管道中下單, 然後就去了線下的飯店、商店以及影院去消費。

對於O2O項目而言, 為了支撐這些業務的快速增長, 商家的供應、支付的流暢、還有與具體業務緊密關聯的交通、環境等等條件的配合, 這些都是O2O的對外開放口, 在佈局階段, 都希望能夠由不同的合作夥伴來對接、來配合。

但是一旦長期進行下去, 則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某些商戶會截留客單、有些場景會被競爭對手攔截、有些環節會產生客戶流失等等。 於是, 在這樣的情況下, 對於閉環的打造則成為產生危機感的O2O行業的必然反應;

因此, 我們至少可以總結:首先, 閉環並不是目的, 也不是進攻手段, 它只是一種應對與防禦措施;其次, 閉環並不是漫無目標的隨意擴散, 它的發展與主業之間有著精准與深厚的聯繫;再者, 閉環即意味著跨界, 這對於任何一個項目、一家企業來說, 都意味著極大的挑戰;而明白了這一點, 我們才能夠對現實中所有嘗試並實踐閉環戰略的企業表示理解與敬佩;

比如當下的美團為何會努力去做打車?有人說它想打造O2O裡“吃穿住行”的一條龍閉環。

稍微一想就會明白:難不成美團還要做服裝廠與新房二手房?真實原因很簡單, 傳統的團購讓用戶從線上去了線下消費, 卻缺乏讓用戶線上下重新回到線上的可能, 在面臨著整個市場競爭與合作夥伴的風險威脅之時, 美團推出打車, 恰恰是找到了一條在團網消費前後, 可以讓自己的用戶從線下回到線上的最佳途徑, 一旦認准了這條正道, 對於這樣的閉環打造, 美團自然會是全力以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