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特稿|老山蘭:當年越戰,到底是場怎樣的戰爭?中國年輕人必須知道!

近日, 一部戰爭題材電影的上映在網上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爭論, 但其實即便看完電影也很少有人會真正知道那場戰爭的全景, 因為電影本來就和戰爭無關。 儘管那場戰爭就發生在近在咫尺的40多年前, 但卻似乎距今天這一代中國人已非常遙遠。 一些習慣了和平的年輕觀影者甚至很驚奇影片中的戰爭場景, 他們會疑問:為什麼要打這樣一場戰爭?

其實不能怪中國的青年一代很多人都不瞭解那場戰爭。 由於一些複雜的歷史原因, 在最近20年裡很少有人提及那場戰爭。 --這是一場發生在1979年的中越邊境的戰爭, 而後持續了十年之久, 有整整一代的中國人都曾與這場戰爭發生了這樣或那樣的聯繫。 雖然歷史的塵埃總會湮沒著什麼, 但真知一定能夠穿透時光並始終熠熠生輝, 不可磨滅。 今天作為一名軍人, 我想我有必要讓中國年輕人都知道那場戰爭究竟是怎麼回事,

又意味著什麼。

背景

把時光的日曆翻到20世紀70年代末, 你會發現, 那確實是一個充滿巨大變數的年代。

在中國內部, 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等三位領袖在同一年相繼隕落, 十年文革結束, 時代的大變化帶來各種社會思潮空前活躍, 一切百廢待興;而外部, 中國所面臨的安全壓力也是空前嚴峻的:

在北面, 一支百萬規模的恐怖鋼鐵洪流始終如巨劍般懸在中國門口, 按照他們當年信奉的寬正面、大縱深、高速度的突擊理論, 也許只要幾天時間, 就能威脅到中國核心地區, 以至於當年的中國首都, 很多消息靈通的胡同大爺都在私下裡計畫著到時候怎麼跑路。

在西面, 他們已經在抓緊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伸手,

印度也與之眉來眼去, 他們取得印度洋出海口的野心已經顯現。 若其真的實現了南出印度洋的目標, 那中國向西的整個戰略通道將可能永久性喪失。

在東面, 國民黨反攻大陸的軍事行動從未停止, 其憑藉著先進海空武器優勢, 依然對大陸海岸線進行著嚴酷的封鎖。

但以上這些都還不是最緊迫的, 最緊迫的威脅則在南面。 南面的越南在擊退美國並完成南北統一後, 忘記了中國此前曾對其進行的巨大援助, 野心恣意增長萌發了借勢蘇聯擊垮中國, 進而稱霸東南亞的野心。 為此, 越南不但讓蘇聯太平洋艦隊入駐金蘭灣, 還做出了通過武力控制脅持柬埔寨和老撾的姿態。 當時若不立即改變這種戰略壓迫的話,

整個中國很快就會徹底陷入四面受敵的嚴峻境地, 巨大的安全壓力將使我們不得不把有限的資源大量投入先軍政策, 各種經濟和社會發展將無從談起, 和平崛起的環境將不可能獲得。

中越兩國矛盾的激化在於越南政府推行的反華排華運動。 從70年代末開始, 在越華人因為身份陸續受到殘酷的種族壓迫, 不但要接受無窮盡的“政治忠誠測試”, 還被大規模毆打、關押、迫害和驅逐。 因此在這些問題上, 中越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打得一拳開, 免遭百拳來!鐵拳懲戒越南那個“忘恩負義”的國家, 成了民心所向的共識, 也的確是中國迫不得已的絕地反擊。

因此從很多原因看, 越戰都是一場不得不進行的戰爭,

關於這一點電影是沒有告訴人們的。 很多年輕人只看到了電影裡慘烈的畫面, 覺得戰爭很殘酷, 但年輕人卻不知道, 如果不打這一場殘酷的戰爭, 那麼接下來的畫面會更殘酷億萬倍!此時距離南京大屠殺才多少年哪?!中國人怎麼能忘哪!戰爭當然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人家四面圍城打上門來了, 你怎麼辦?能不反擊, 能不打嗎?難道要再一次任人宰割才對嗎?

不過既然中央在當年決定了要打越戰, 但怎麼打?打到什麼程度?如何把負面影響控制到最小?仍在考量著當時中國的智慧。

準備

兵者, 國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老祖宗的教訓當然懂。 在當時的條件下, 中國必須做了周密謹慎的準備, 才有可能避免巨大的戰略風險。

首先,威脅最大的是北方的蘇聯,若戰爭中蘇聯鐵心援助越南,那就極有可能會引起戰爭擴大的連鎖反應,到時候,甚至是世界毀滅的末日。其次,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的態度也至關重要,如果得不到美國的戰略配合,那中國將單獨承受多面的戰略壓力。再次,越軍本身經歷了多年戰爭的歷練,連續擊敗了傳統軍事強國法國和美國,又裝備了蘇聯援助的先進武器,戰場上的實力不容小窺。

由於當年的資料並未解密,我們很難瞭解到決策的內幕,但從一些公開的報導依然可以看到中國領導人們智慧的閃爍:1979年1月1日,中美實現關係正常化,同日,國防部長徐向前發表聲明停止炮擊金門,東部壓力驟減。1月28日,鄧小平訪問美國三天后,中美發表聯合公報:“重申雙方反對任何國家或國家集體謀求霸權或支配別國”。可以想像,當蘇聯人看到這一系列的動作,內心一定是緊張的。

與此同時,軍事的準備也在加緊進行。從抗戰、解放戰爭走過來的老將們分別回到了熟悉的指揮崗位,從全軍抽調的戰鬥骨幹被補充進了一線部隊,至少有30萬大軍進行了秘密而緊張的戰前準備,無論兵力火力均成壓倒性優勢。同時為了防止萬一,與蘇聯、蒙古接壤的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及新疆軍區均進入臨戰狀態,各野戰軍離開營區進入野戰地域,準備之充分令任何敵人都要慎重掂量。

無論以誰為對手,無論何等規模的戰爭,“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依然是這支軍隊的規律。

過程

1979年2月12日,中央軍委下達《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命令》,決定於2月17日拂曉,從廣西、雲南方向同時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作戰。5天后的2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來自中越邊境的報告》的文章,實際上向全世界宣佈了中國的最後抉擇。

當日淩晨4時半,集結在中越邊境上9個軍29個步兵師約50萬兵力的中國軍隊,開始從雲南和廣西500公里長的戰線上發起了作戰。

在這場持續28天的邊境戰爭中,東線中國軍隊突入越南境內縱深50-100公里,相繼攻佔高平、諒山2個省會城市以及11座縣城和同登鎮;西線中國軍隊突入越南境內縱深30-80公里,攻佔了黃連山省省會老街市和重鎮柑塘市以及5座縣城,兩個方向共計殲敵5.7萬餘人,繳獲了大批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摧毀了境外淺近縱深的大量政治、經濟設施。

在控制了越北地區諸多重鎮,形成威逼河內的態勢後,此次作戰的戰略目的和戰術目標已經達到。1979年3月5日,根據中央軍委下達的撤軍命令,全軍於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但戰爭並沒有因為解放軍撤退而結束,在此後的十年時間裡,雙方又在邊境山區進行了十年之久烈度有限的陣地攻防戰。由於採取了從全軍各大單位抽調部隊輪戰的方式,因此有過參戰經歷的官兵數量巨大。

1979年的自衛反擊和持續十年的邊境輪戰中,先後共有1.2萬名中國軍人付出了生命。那一代的中國軍人們在殘酷的戰火中,以自己的芳華青春打出了國威軍威,“血染的風采”“新一代最可愛的人”是當時中國人民對他們的讚譽。今天我們可以負責任地說,那一代中國軍人擔當起了那個時代的重任,他們沒有辜負國家和人民的重托,他們的業績將永遠銘刻在解放軍的炳彪軍史之中。

結果

今天,要評價這場戰爭,我們必須站在歷史的維度才能得到正確的認知。

這是一場關係到中國命運前途的大考,如果我們像之前的美國在越南戰爭中被直接擊敗,或者像之後的蘇聯那樣在阿富汗戰爭中陷入泥潭,那麼,進一步嚴峻的安全形勢將消耗掉中國最後一點國力,失敗的情緒會遍及全社會,經濟發展將失去活力,各種矛盾問題將層出不窮,人民無疑將繼續在貧困的泥潭裡掙扎……再等到十年後的蘇東巨變時,也許中國真的就將四分五裂了,重新陷入黑暗之中。

幸運的是,那一代中國領導人具有無比的膽識和見識,那一代中國軍人所具有超強的勇氣和意志,使我們沒有陷入那樣的泥潭。相反,我們不但制止了周邊安全局勢的惡化,令強大對手越發忌憚,贏得了一個長期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還振奮了國民士氣,空前凝聚了全國人民團結前行的意志,使得國家順利完成了關鍵的戰略轉型;更創造了有利於改革開放的國內國際環境,令中國有機會進入世界經濟體系的大格局裡,迸發出了令世界驚訝的經濟活力,促使中國在90年代以後迎來了世界範圍內絕無僅有的奇跡式崛起——中國今天的復興成就是可以從那個時間節點裡找到原因的。毫無疑問,沒有那場戰爭的勝利,就沒有今天這般強大的中國。

也許由於時代的變遷,戰略對手的變化,以及國家大戰略的調整,並不是所有的歷史都適合官方在任何時候進行強調。但官媒是官媒,民言是民言。在民間我始終堅持認為:中國人或許不一定要銘記所有仇恨,但卻一定要銘記所有為這個國家所犧牲過、奉獻過的人。唯有如此,中國才能真正走向復興和強大。因此,民間廣泛自發認識和紀念那場戰爭,很有必要。

請記住,在當年他們寧死都不願鬆開自己手中的旗幟,老兵不死,唯有凋零。而今天西方敵對勢力的壓力捲土重來,試圖詆毀抹黑中國的一切,讓我們自我懷疑,妄自菲薄,自我否定,最後被它們和平演變。因此無論敵對勢力如何兇殘,我們也都要像當年的越戰老兵一樣接過和握緊我們的旗幟永不鬆手,直到那最後的勝利之日到來。

才有可能避免巨大的戰略風險。

首先,威脅最大的是北方的蘇聯,若戰爭中蘇聯鐵心援助越南,那就極有可能會引起戰爭擴大的連鎖反應,到時候,甚至是世界毀滅的末日。其次,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的態度也至關重要,如果得不到美國的戰略配合,那中國將單獨承受多面的戰略壓力。再次,越軍本身經歷了多年戰爭的歷練,連續擊敗了傳統軍事強國法國和美國,又裝備了蘇聯援助的先進武器,戰場上的實力不容小窺。

由於當年的資料並未解密,我們很難瞭解到決策的內幕,但從一些公開的報導依然可以看到中國領導人們智慧的閃爍:1979年1月1日,中美實現關係正常化,同日,國防部長徐向前發表聲明停止炮擊金門,東部壓力驟減。1月28日,鄧小平訪問美國三天后,中美發表聯合公報:“重申雙方反對任何國家或國家集體謀求霸權或支配別國”。可以想像,當蘇聯人看到這一系列的動作,內心一定是緊張的。

與此同時,軍事的準備也在加緊進行。從抗戰、解放戰爭走過來的老將們分別回到了熟悉的指揮崗位,從全軍抽調的戰鬥骨幹被補充進了一線部隊,至少有30萬大軍進行了秘密而緊張的戰前準備,無論兵力火力均成壓倒性優勢。同時為了防止萬一,與蘇聯、蒙古接壤的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及新疆軍區均進入臨戰狀態,各野戰軍離開營區進入野戰地域,準備之充分令任何敵人都要慎重掂量。

無論以誰為對手,無論何等規模的戰爭,“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依然是這支軍隊的規律。

過程

1979年2月12日,中央軍委下達《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命令》,決定於2月17日拂曉,從廣西、雲南方向同時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作戰。5天后的2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來自中越邊境的報告》的文章,實際上向全世界宣佈了中國的最後抉擇。

當日淩晨4時半,集結在中越邊境上9個軍29個步兵師約50萬兵力的中國軍隊,開始從雲南和廣西500公里長的戰線上發起了作戰。

在這場持續28天的邊境戰爭中,東線中國軍隊突入越南境內縱深50-100公里,相繼攻佔高平、諒山2個省會城市以及11座縣城和同登鎮;西線中國軍隊突入越南境內縱深30-80公里,攻佔了黃連山省省會老街市和重鎮柑塘市以及5座縣城,兩個方向共計殲敵5.7萬餘人,繳獲了大批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摧毀了境外淺近縱深的大量政治、經濟設施。

在控制了越北地區諸多重鎮,形成威逼河內的態勢後,此次作戰的戰略目的和戰術目標已經達到。1979年3月5日,根據中央軍委下達的撤軍命令,全軍於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但戰爭並沒有因為解放軍撤退而結束,在此後的十年時間裡,雙方又在邊境山區進行了十年之久烈度有限的陣地攻防戰。由於採取了從全軍各大單位抽調部隊輪戰的方式,因此有過參戰經歷的官兵數量巨大。

1979年的自衛反擊和持續十年的邊境輪戰中,先後共有1.2萬名中國軍人付出了生命。那一代的中國軍人們在殘酷的戰火中,以自己的芳華青春打出了國威軍威,“血染的風采”“新一代最可愛的人”是當時中國人民對他們的讚譽。今天我們可以負責任地說,那一代中國軍人擔當起了那個時代的重任,他們沒有辜負國家和人民的重托,他們的業績將永遠銘刻在解放軍的炳彪軍史之中。

結果

今天,要評價這場戰爭,我們必須站在歷史的維度才能得到正確的認知。

這是一場關係到中國命運前途的大考,如果我們像之前的美國在越南戰爭中被直接擊敗,或者像之後的蘇聯那樣在阿富汗戰爭中陷入泥潭,那麼,進一步嚴峻的安全形勢將消耗掉中國最後一點國力,失敗的情緒會遍及全社會,經濟發展將失去活力,各種矛盾問題將層出不窮,人民無疑將繼續在貧困的泥潭裡掙扎……再等到十年後的蘇東巨變時,也許中國真的就將四分五裂了,重新陷入黑暗之中。

幸運的是,那一代中國領導人具有無比的膽識和見識,那一代中國軍人所具有超強的勇氣和意志,使我們沒有陷入那樣的泥潭。相反,我們不但制止了周邊安全局勢的惡化,令強大對手越發忌憚,贏得了一個長期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還振奮了國民士氣,空前凝聚了全國人民團結前行的意志,使得國家順利完成了關鍵的戰略轉型;更創造了有利於改革開放的國內國際環境,令中國有機會進入世界經濟體系的大格局裡,迸發出了令世界驚訝的經濟活力,促使中國在90年代以後迎來了世界範圍內絕無僅有的奇跡式崛起——中國今天的復興成就是可以從那個時間節點裡找到原因的。毫無疑問,沒有那場戰爭的勝利,就沒有今天這般強大的中國。

也許由於時代的變遷,戰略對手的變化,以及國家大戰略的調整,並不是所有的歷史都適合官方在任何時候進行強調。但官媒是官媒,民言是民言。在民間我始終堅持認為:中國人或許不一定要銘記所有仇恨,但卻一定要銘記所有為這個國家所犧牲過、奉獻過的人。唯有如此,中國才能真正走向復興和強大。因此,民間廣泛自發認識和紀念那場戰爭,很有必要。

請記住,在當年他們寧死都不願鬆開自己手中的旗幟,老兵不死,唯有凋零。而今天西方敵對勢力的壓力捲土重來,試圖詆毀抹黑中國的一切,讓我們自我懷疑,妄自菲薄,自我否定,最後被它們和平演變。因此無論敵對勢力如何兇殘,我們也都要像當年的越戰老兵一樣接過和握緊我們的旗幟永不鬆手,直到那最後的勝利之日到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