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我親歷的司改——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作者:程美霞(南京市溧水區人民法院)

自2014年司改方案一時激起千層浪開始, 時至今日, 法官員額制、辦案終身制和法官待遇等焦點問題也已逐步形成相應制度並漸漸落到實處, 但關於司改的討論熱度一直未見消退, 各方聲音不絕於耳, 而我, 作為基層法院青年法官中的一員, 隨著司改的縱深發展, 身份也隨之發生多次轉換, 從審判員, 到落選員額法官成為審判團隊的法官助理,

再到增補成為員額法官, 可以說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司改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司改初期的“困惑”

2014年底, 司改尚未全面啟動, 具體如何改尚不十分明確, 面對各式各樣鋪天蓋地的報導, 對於司改心中多多少少存有一些困惑。

一是頂層設計是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按照當時的頂層設計和已出臺的一些司改方案,

基層法院的法官員額比例基本與上級法院一致或略高一些, 那麼基層法院的辦案人數反而會大幅度減少, 不知道組建審判團隊究竟會提高工作效率還是會浪費司法資源?

二是員額制下法官待遇能否落到實處?當時司改宣揚的要提高法官待遇問題在各地司改方案中基本很少提及, 有限的提升待遇也只是杯水車薪, 自己身邊熟悉的舊識也因待遇問題選擇了脫下法袍去作律師, 不得不說對當時的自己是有一些震撼的, 法官是否只能拿著可憐的工資條自歎法律屌絲一枚?如果司改又一次讓提升待遇落空, 那麼我們是否最終也只能吐槽一句“一切不以漲工資為目的的改革都是耍流氓”?

三是年輕幹警如何適應角色轉換的尷尬?法官, 身穿莊重法袍, 手持威嚴法槌, 肩扛正義天平, 這些足以誘惑剛從校門走出的法科生們選擇了這個職業, 在員額制法官落實後, 未入額的審判員、助理審判員嚴格意義上來說已不能再稱之為法官, 而這些被擋在員額制門外的以具有一定辦案經驗、進入法院工作年限不長的青年“法官”居多, 這些年輕人該如何適應角色的轉變呢?

員額初選後的“旁觀”

2016年8月, 員額法官遴選工作結束, 而我, 如自己預想的一樣, 成為了一名未入額的審判員, 不知道自己還算不算法官?和很多未入員額的青年審判員、助理審判員一樣, 我不再新分案件, 編入審判團隊, 成為了一名法官助理。 此時, 司改的很多制度逐步落實並漸漸成熟, 未入額不免有些失落, 但恰恰是這段時間, 讓我跳出了“局中人”的桎梏, 以“旁觀者”的心態更為冷靜的看待司改, 理清了思緒, 之前的很多疑慮也逐漸得以消除。

現如今,隨著社會形勢的發展,對法官的要求越來越高,法官員額制對法官精英化的定位應運而生,所謂精英,則不僅需要極高的專業素養,更需要全方位的綜合素質。待遇提升的逐步落實也讓曾自嘲為司法“農民工”的基層法官們多少解決了一些後顧之憂,辦案終身責任制更是時刻鞭策基層法官們慎重對待手中的法槌,真正做到“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努力辦好每一個案件,妥善處理好每一個糾紛。

所有種種,都讓我得以警省,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回想當初,高考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法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又義不反顧的投身法院,這些是為了什麼?不就是單純堅信法院是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信仰法律的智慧,現在,信仰未變,情懷依舊,那麼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僅沒有資格再披法袍走上審判台,更會陷入彷徨,所以,我要以“旁觀”的心態正視自己的不足,不斷提升自我,不忘初心,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自己的不懈追求。

角色回歸後的“敬畏”

2017年9月,省法院啟動了員額法官增補工作,我很幸運通過了遴選增補成為了一名員額法官,即將重新走上審判台。雖然在司改以前我已經承辦了很多案件,也聽了無數遍“法官”“審判長”,但從離開到再回歸,“法官”的角色對我而言更增添了不少份量。

首先要正視肩上的責任。入額後,每年承辦的案件數量多,但文書完全由自己簽發,所辦案件終身負責,所以我務必要審慎對待,保證每一個案件的審判品質,不鬆懈,慎言慎語,在一點一滴中維護法律的權威,為當事人作一個公平的裁判,使當事人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

其次要保持頭腦的高度清醒。作為一名“刀尖上的舞者”,雖然現在職業保障已經在逐步完善,但面對各種可怕的誘惑或巨大的陷阱時,我還是務必要時時保持高度警醒、小心防範各種職業風險。在法官賦予我們自豪感與成就感的同時,我們更要心懷敬畏,尊崇法律,切實履行好職責。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我們面前有著各種事物,我們面前一無所有。”英國大文豪的這段名言,好似為我們當下所作,法治中國不可能一朝實現,正是需要一代代法律人的傳承並不懈努力,法治的未來才會真正實現,所以讓我們守護在社會轉型期司法審判的前沿陣地,做一名合格的青年法官,等待著法治的春天。

現如今,隨著社會形勢的發展,對法官的要求越來越高,法官員額制對法官精英化的定位應運而生,所謂精英,則不僅需要極高的專業素養,更需要全方位的綜合素質。待遇提升的逐步落實也讓曾自嘲為司法“農民工”的基層法官們多少解決了一些後顧之憂,辦案終身責任制更是時刻鞭策基層法官們慎重對待手中的法槌,真正做到“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努力辦好每一個案件,妥善處理好每一個糾紛。

所有種種,都讓我得以警省,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回想當初,高考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法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又義不反顧的投身法院,這些是為了什麼?不就是單純堅信法院是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信仰法律的智慧,現在,信仰未變,情懷依舊,那麼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僅沒有資格再披法袍走上審判台,更會陷入彷徨,所以,我要以“旁觀”的心態正視自己的不足,不斷提升自我,不忘初心,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自己的不懈追求。

角色回歸後的“敬畏”

2017年9月,省法院啟動了員額法官增補工作,我很幸運通過了遴選增補成為了一名員額法官,即將重新走上審判台。雖然在司改以前我已經承辦了很多案件,也聽了無數遍“法官”“審判長”,但從離開到再回歸,“法官”的角色對我而言更增添了不少份量。

首先要正視肩上的責任。入額後,每年承辦的案件數量多,但文書完全由自己簽發,所辦案件終身負責,所以我務必要審慎對待,保證每一個案件的審判品質,不鬆懈,慎言慎語,在一點一滴中維護法律的權威,為當事人作一個公平的裁判,使當事人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

其次要保持頭腦的高度清醒。作為一名“刀尖上的舞者”,雖然現在職業保障已經在逐步完善,但面對各種可怕的誘惑或巨大的陷阱時,我還是務必要時時保持高度警醒、小心防範各種職業風險。在法官賦予我們自豪感與成就感的同時,我們更要心懷敬畏,尊崇法律,切實履行好職責。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我們面前有著各種事物,我們面前一無所有。”英國大文豪的這段名言,好似為我們當下所作,法治中國不可能一朝實現,正是需要一代代法律人的傳承並不懈努力,法治的未來才會真正實現,所以讓我們守護在社會轉型期司法審判的前沿陣地,做一名合格的青年法官,等待著法治的春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