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澳門中樂團嗩呐首席田丁:嗩呐如何在樂隊中找到真我

視頻載入中...

嗩呐與樂隊《京郊行》 作曲:吳厚元 演奏:田丁

《伊斯蘭世界的音樂和樂器》一書中記載:“約5000年前, 雙簧樂器Shawn普遍流行於古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和埃及。 ”“1000餘年後為適應大音量室外軍樂的時代, 出現了雛形的Shawn。 ” “Shawn的中國名字suona來自於土耳其斯坦或印度的Surnai。 ”今時今日這個樂器與其分支的身影遍佈亞、非、歐三大洲的30多個國家。 在我國56個民族中, 有20餘個民族擁有此樂器或變種, 而這個樂器最為人所熟知的中國名字是——嗩呐。

嗩呐與樂隊

中國的民族管弦樂隊形成于20世紀初葉,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對撞下, 模仿了西方交響樂團編制和聲響體系, 結合我國民族樂器的傳統的絲竹吹打組合, 最終形成聲部全面、層次分明的現代民族管弦樂雛形。

嗩呐因其獨特個性、魅力音效和震撼張力, 作為獨奏樂器或單一小組早早就與民族管弦樂隊相交集。 在當代的民族管弦樂隊中,

嗩呐聲部不再滿足單一的旋律演繹, 而是在分飾西洋管弦樂隊銅管組、部分木管組和低音聲部的多重角色——既要表現小號、圓號、長號、大號構成的和絃音塊或多聲部旋律進行, 又要兼顧大管甚至低音提琴的和絃根音, 還要堅守本職演奏雙簧管等樂器的獨奏片段或主題織體。 為了適應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發展需求, 嗩呐專業不斷地改革嘗試, 在1954、1959年北京的兩次大規模樂器改革座談會上, 推出了許多的創新設計及配件, 分為高音嗩呐、中音嗩呐、次中音嗩呐、低音嗩呐四個聲部, 成為了傳統嗩呐和加鍵嗩呐結合的嗩呐聲部。

由於近年來中國民族管弦樂隊新編配、整理、移植、創作的新作品和現代作品的大量湧現,

嗩呐聲部在民族管弦樂隊作品中的分量大大增加, 重要性也越發凸顯, 演奏難度也隨之增加, 從而對於嗩呐演奏者在民族管弦樂隊中“和諧、統一”的演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澳門中樂團嗩呐首席 嗩呐演奏家田丁

能力要全面

演奏者首先要具備對樂譜正確無誤的演奏能力,

做到音準穩定、音量音色恰當、時值準確、分連奏明晰、表情力度記號表達清晰等要素。 此外, 還應具備對簡譜和五線譜的較強識譜能力、對首調指法和固定調指法之間的較快轉換能力。

嗩呐的音色極具特性, 辨識度強, 聲音響。 在與其它樂器合奏時, 嗩呐更容易引起聽者的注意, 在樂隊演奏中不恰當的音色音量或演奏方式會使嗩呐音響蓋過並干擾其他聲部, 使其它樂器演奏在聽覺上變得模糊, 不易辨認, 令合奏失去音響平衡。 因此, 在自我訓練中, 對於練習嗩呐音色的不同變化和音量大小的自如控制應當作為一個重點。

接下來應該重視音階練習。 西洋樂器都將音階作為必備練習,

但中國民族樂器的音階訓練並不普遍。 對於樂隊中的嗩呐演奏者來講, 簡譜音階和五線譜音階練習都是極其重要的。 五線譜音階可以從一升一降的調號開始逐步深入, 加入琶音以及多種分、連奏來進行練習。 應在依次選用各調傳統嗩呐練習音階過程中, 心中做到首調與固定調概念轉換清晰, 並熟知所練習的音分別在簡譜和五線譜的實際音位, 以及通過加強練習扣指指法、半孔指法、氣息控制等練習, 達到對半音音準、音色的準確控制。 加鍵嗩呐則應根據樂器的音域, 對各個大小調音階的上下行進行設計裁減後反復練習, 從而達到對鍵位操作的準確、清晰。

“節奏”作為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節奏音型的多種變化組合在嗩呐常態化演奏中極為少見, 一旦遇到會讓演奏者非常困擾。我們可以通過查閱整理、參考借鑒各種民族樂器的現代或西洋移植作品,西洋樂器作品中節奏音型繁複的段落來進行練習,並可將其拍號變更或把節奏音型交錯換位後來練習。通過這樣的長期練習,樂隊演奏能力和識譜能力自然會得到全面提升。

意識要到位“角色意識”是指在樂隊合奏過程中,包含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在內的嗩呐各聲部的每一位演奏者,都要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聲部所要演奏的每一個音,每一樂句、樂段在作品中所處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民族管弦樂隊作品是以多種樂器配合,共同交織演奏完整樂曲的展現。如在某一樂句、樂段中處於主要旋律或是主導地位的聲部,有可能在下一樂句、樂段中成為陪襯、伴奏聲部。一位演奏者若具備了良好的角色意識,其在樂隊合奏中對音量、音色、氣息等控制會更加準確和恰當。

對於民族管弦樂隊中的嗩呐聲部來講,應注重和諧的演奏概念。嗩呐聲部的演奏者們應定期在一起針對任意一個音開展無顫音的長音訓練:首先是同音練習。各自在校音器的幫助下高要求訓練音準,待相對穩定後再一起練習,使整個嗩呐聲部做到音準、音量上的統一、和諧。之後可以進行音程及和聲的訓練,做到根據自身在其中所擔任的“角色”,隨時調控、平衡自己的音準、音量及音色。進入進階階段後,一起進行力度處理的訓練,如在限定拍數中練習音量的強弱推進及輪回,練習在手勢、姿態的幫助下起拍,最終達到無需外力的內心默契。更高的要求是在音色上。由於成員的氣息力量、唇位控制、舌面觸發點乃至發音追求都不盡一致,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練習積累,學會相互傾聽和細微控制,讓整個聲部的音準、音量、音色達到平衡、和諧,進而使嗩呐聲部與其它聲部更好的共融。要強調的是,嗩呐聲部在一同演奏單旋律、和絃長音、多聲部旋律或和聲節奏音型時,演奏者應避免顫音,用平穩的氣息進行演奏,原因是每一名演奏者不同的顫音頻率和氣息波動幅度,是無法做到絕對的統一,造成音與音之間相互影響、蕩漾、撞擊,平衡和諧就難以保證了。

嗩呐聲部成員在樂隊合奏中,應杜絕個人演奏習慣或風格性特徵的演奏方式,避免“凸顯個性”,嚴格按照樂譜所標示和指揮的要求運用統一的方式方法演奏,做到音色貼近、音量平衡、音準靠攏。如果在演奏一些傳統、民間、地域風格性或現代作品特殊的樂段中,為了達到對這些作品的完美詮釋,則需要嗩呐聲部充分運用各種技巧以及特定地域風格的演奏方式來加以修飾演奏時,演奏者首先應嚴格按照作曲家在譜面標示的記號、演奏技法或指揮的特定處理統一演奏;若作曲家在譜面未做明示或指揮無特別要求,聲部成員應根據作品的風格特點,一起制定、規劃統一的演奏風格以及加花的位置來平衡“個性”與“共性”,使整個聲部在統一的方式方法下完成演奏。若聲部成員各自隨意加花,炫技,會使音樂變的淩亂不堪。

在樂隊合奏中,高音嗩呐聲部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使用傳統高音嗩呐進行演奏,常用的傳統高音嗩呐是由小g,小f、e、d、c、降B等不同調的傳統嗩呐組成。高音嗩呐聲部成員需具備根據作品中的各樂句、樂段的音域高低、調性和風格來統一選擇使用哪一個調的傳統高音嗩呐或加鍵高音嗩呐,並合理規劃在何處需要統一更換別調樂器的能力。由於各調傳統高音嗩呐之間的音色區別較為明顯,尤其各調傳統高音嗩呐與加鍵高音嗩呐之間的音色區別更為明顯,如果使用不同調的傳統高音嗩呐或以傳統高音嗩呐與加鍵高音嗩呐混搭演奏,將導致不同音色的樂器在一起產生不和諧的音響效果,音色將難以統一。

中低音聲部成員需注意不要被作品題材、名稱等表像所左右,應仔細識讀樂譜。一些現代作品更適合用傳統中低音嗩呐演奏,而有的經重新編配的民間傳統音樂作品則是為加鍵中低音嗩呐量身定制,要明確區分。

各聲部遇到個別音或個別樂句超出樂器音域,需要翻高或降低八度演奏時,演奏者應根據音樂需要,合理、統一地制定翻奏的音高位置,甚至為使達到更好效果而省略演奏個別音。

傳統嗩呐因樂器結構所致,個別音存在多種奏法。嗩呐各聲部成員在使用傳統嗩呐演奏時,對於這些個別音,要根據音樂情緒需求或指揮要求來選擇最適合的奏法:比如,是正常演奏還是泛音演奏,是平吹高音還是氣頂音等,都必須是嗩呐各聲部成員經規劃後的統一展現。

澳門中樂團嗩呐聲部首席田丁,八歲開始跟隨四川音樂學院張放教授學習嗩呐,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師從陳家齊教授。畢業後進入中央民族樂團,後加入澳門中樂團。

點擊瞭解更多,進入昭華民族音樂官網

一旦遇到會讓演奏者非常困擾。我們可以通過查閱整理、參考借鑒各種民族樂器的現代或西洋移植作品,西洋樂器作品中節奏音型繁複的段落來進行練習,並可將其拍號變更或把節奏音型交錯換位後來練習。通過這樣的長期練習,樂隊演奏能力和識譜能力自然會得到全面提升。

意識要到位“角色意識”是指在樂隊合奏過程中,包含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在內的嗩呐各聲部的每一位演奏者,都要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聲部所要演奏的每一個音,每一樂句、樂段在作品中所處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民族管弦樂隊作品是以多種樂器配合,共同交織演奏完整樂曲的展現。如在某一樂句、樂段中處於主要旋律或是主導地位的聲部,有可能在下一樂句、樂段中成為陪襯、伴奏聲部。一位演奏者若具備了良好的角色意識,其在樂隊合奏中對音量、音色、氣息等控制會更加準確和恰當。

對於民族管弦樂隊中的嗩呐聲部來講,應注重和諧的演奏概念。嗩呐聲部的演奏者們應定期在一起針對任意一個音開展無顫音的長音訓練:首先是同音練習。各自在校音器的幫助下高要求訓練音準,待相對穩定後再一起練習,使整個嗩呐聲部做到音準、音量上的統一、和諧。之後可以進行音程及和聲的訓練,做到根據自身在其中所擔任的“角色”,隨時調控、平衡自己的音準、音量及音色。進入進階階段後,一起進行力度處理的訓練,如在限定拍數中練習音量的強弱推進及輪回,練習在手勢、姿態的幫助下起拍,最終達到無需外力的內心默契。更高的要求是在音色上。由於成員的氣息力量、唇位控制、舌面觸發點乃至發音追求都不盡一致,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練習積累,學會相互傾聽和細微控制,讓整個聲部的音準、音量、音色達到平衡、和諧,進而使嗩呐聲部與其它聲部更好的共融。要強調的是,嗩呐聲部在一同演奏單旋律、和絃長音、多聲部旋律或和聲節奏音型時,演奏者應避免顫音,用平穩的氣息進行演奏,原因是每一名演奏者不同的顫音頻率和氣息波動幅度,是無法做到絕對的統一,造成音與音之間相互影響、蕩漾、撞擊,平衡和諧就難以保證了。

嗩呐聲部成員在樂隊合奏中,應杜絕個人演奏習慣或風格性特徵的演奏方式,避免“凸顯個性”,嚴格按照樂譜所標示和指揮的要求運用統一的方式方法演奏,做到音色貼近、音量平衡、音準靠攏。如果在演奏一些傳統、民間、地域風格性或現代作品特殊的樂段中,為了達到對這些作品的完美詮釋,則需要嗩呐聲部充分運用各種技巧以及特定地域風格的演奏方式來加以修飾演奏時,演奏者首先應嚴格按照作曲家在譜面標示的記號、演奏技法或指揮的特定處理統一演奏;若作曲家在譜面未做明示或指揮無特別要求,聲部成員應根據作品的風格特點,一起制定、規劃統一的演奏風格以及加花的位置來平衡“個性”與“共性”,使整個聲部在統一的方式方法下完成演奏。若聲部成員各自隨意加花,炫技,會使音樂變的淩亂不堪。

在樂隊合奏中,高音嗩呐聲部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使用傳統高音嗩呐進行演奏,常用的傳統高音嗩呐是由小g,小f、e、d、c、降B等不同調的傳統嗩呐組成。高音嗩呐聲部成員需具備根據作品中的各樂句、樂段的音域高低、調性和風格來統一選擇使用哪一個調的傳統高音嗩呐或加鍵高音嗩呐,並合理規劃在何處需要統一更換別調樂器的能力。由於各調傳統高音嗩呐之間的音色區別較為明顯,尤其各調傳統高音嗩呐與加鍵高音嗩呐之間的音色區別更為明顯,如果使用不同調的傳統高音嗩呐或以傳統高音嗩呐與加鍵高音嗩呐混搭演奏,將導致不同音色的樂器在一起產生不和諧的音響效果,音色將難以統一。

中低音聲部成員需注意不要被作品題材、名稱等表像所左右,應仔細識讀樂譜。一些現代作品更適合用傳統中低音嗩呐演奏,而有的經重新編配的民間傳統音樂作品則是為加鍵中低音嗩呐量身定制,要明確區分。

各聲部遇到個別音或個別樂句超出樂器音域,需要翻高或降低八度演奏時,演奏者應根據音樂需要,合理、統一地制定翻奏的音高位置,甚至為使達到更好效果而省略演奏個別音。

傳統嗩呐因樂器結構所致,個別音存在多種奏法。嗩呐各聲部成員在使用傳統嗩呐演奏時,對於這些個別音,要根據音樂情緒需求或指揮要求來選擇最適合的奏法:比如,是正常演奏還是泛音演奏,是平吹高音還是氣頂音等,都必須是嗩呐各聲部成員經規劃後的統一展現。

澳門中樂團嗩呐聲部首席田丁,八歲開始跟隨四川音樂學院張放教授學習嗩呐,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師從陳家齊教授。畢業後進入中央民族樂團,後加入澳門中樂團。

點擊瞭解更多,進入昭華民族音樂官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