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明天,十幾位當代名作家齊聚福州!因為這件事……

文字抒發一番心境

透過筆尖, 傳情達意

文字牽起一條紐帶

跨越時空, 訪古問今

文字展現一種力量

傳播智慧, 傳遞大愛

12月27日, “福州寫作計畫——2017全國著名作家福州創作周”活動將在三坊七巷鄢家花廳正式啟幕, 10多位當代名作家齊聚榕城, 參與為期3天的采風及系列活動, 講好福州故事, 發出福州聲音。

本次活動由福州市文聯、中篇小說選刊雜誌社、福州日報社共同主辦, 金輝集團聯合協辦。

近年來, 世界各地紛紛發起“寫作計畫”, 由聶華苓和美國詩人安格爾創立的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 至今已接待了上千位名作家。

我市此次發起“福州寫作計畫”, 邀請馬原、關仁山、王躍文、陳應松、海男、鄭彥英、王祥夫、葛水準、艾偉、荊歌、興安、程紹武、巴音博羅等多位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深入福州“駐市”采風創作, 旨在搭建文學創作交流平臺, 激發文學愛好者創作熱情, 讓更多受眾瞭解福州。

27日啟動儀式當天, 三坊七巷鄢家花廳將同時啟動“2017中國著名作家‘走進福州’字畫展”等系列文化活動。

鄢家花廳

28日19時30分, 關仁山和王躍文還將在三坊七巷春倫會館展開主題為《文學的真實及其他》的名家對話。 有興趣的市民可自行前往, 與他們進行面對面交流。

閩江潮湧, 浪是那江的赤子, 江是那浪的依託。 偉大的時代, 文化藝術不失語。 八千里路雲和月, 總有文學的真實及其他在堅守。 本次受邀而來的作家們, 均會被賦予“駐市作家”身份, 他們將通過實地采風交流、文學研討會等多種途徑瞭解福州, 體驗參與福州的發展建設, 並圍繞“新時代 新征程 新福州”主題, 以詩歌、散文、短篇小說等形式進行創作, 他們筆下的“福州故事”將被彙編成《從春天到明天》作品輯。

據悉, “福州寫作計畫”今後將連年舉辦, 並逐年增加“駐市名作家庫”, 不僅將外地名家“請進來”, 也助力福州作品“走出去”。

作家簡介

馬原, 先鋒文學作家。 一九八二年開始發表作品, 著有《岡底斯的誘惑》、《西海的無帆船》、《虛構》等。

作為中國當代"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 在當代文學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其著名的"敘述圈套"開創了中國小說界"以形式為內容"的風氣, 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影響。 曾任同濟教授, 現居雲南。

關仁山, 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 中國作協書畫院副院長。 作品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獲中宣部第十一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第九屆莊重文文學獎, 及香港《亞洲週刊》華人小說比賽冠軍等。 兩次獲河北十佳青年作家稱號, 長篇小說《麥河》入選2010年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 《日頭》入選中國小說學會2014年小說排行榜。 部分作品譯成英、法、韓、日等文字, 多部作品改編拍攝成電影、電視劇、話劇、舞臺劇上映.編劇的電影《親兄弟》等, 編劇電視連續劇《禦姐歸來》《唐山大地震》等等。

王躍文,作家。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湖南省德藝雙馨藝術家,全國文化名家及四個一批人才。曾獲魯迅文學獎、湖南省文化創新獎、湖南省文學藝術獎、湖南省青年文學獎,以及多家文學刊物獎。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國畫》《梅次故事》《亡魂鳥》《朝夕之間》《大清相國》《蒼黃》《愛曆元年》,中短篇小說集《漫水》《無雪之冬》,雜文隨筆集《幽默的代價》等。

陳應松,出版有長篇小說《還魂記》《獵人峰》《到天邊收割》《魂不守舍》《失語的村莊》,小說集、散文集、詩歌集等70餘部,《陳應松文集》6卷,《陳應松神農架系列小說選》4卷。小說曾獲魯迅文學獎、中國小說學會大獎、《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小說選刊》小說獎、全國環境文學獎、上海中長篇小說大獎、人民文學獎、十月文學獎、梁斌文學獎、北京文學獎、華文成就獎(加拿大)、湖北文學獎等。2015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文化名家”稱號。作品翻譯成英、法、俄、波蘭、羅馬尼亞、日、韓等文字到國外。中篇小說曾連續七次進入中國小說學會的“中國小說排行榜”。湖北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院院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

海男,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有散文,長篇,詩歌文體八十多部,曾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現居雲南寫作繪畫。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花紋》《馬幫城》《夜生活》《私生活》等,散文集《空中花園》《我的魔法之旅》等,詩集《虛構的玫瑰》《是什麼在背後》等。已出版《海男文集》四卷。

鄭彥英,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河南省作協副主席,河南大學、鄭州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兼職教授。 出版長篇小說《從呼吸到呻吟》、《拂塵》等9部,作品集《太陽》、《在河之南》、《鄭彥英詩語焦墨畫——鄉村模樣》等12部。被搬上銀幕的電影劇本《秦川情》等3部,被搬上螢屏的電視連續劇劇本《石瀑布》、《彭雪楓將軍》等6部。散文集《風行水上》獲魯迅文學獎。30餘部著作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社科人文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省以上文學獎。系一級作家、河南省省管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

王祥夫,作家,畫家。文學作品曾獲“魯迅文學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傑出作家獎”美術作品曾獲"第二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獎","2015年亞洲美術雙年獎"。著有長篇小說《米穀》、《生活年代》、《百姓歌謠》、《屠夫》、《榴槤 榴槤》等七部,中短篇小說集《顧長根的最後生活》、《憤怒的蘋果》、《狂奔》、《油餅窪記事》等五部,散文集《雜七雜八》、《紙上的房間》、《何時與先生一起看山》等六部。長篇小說《種子》英譯本獲美國丹佛爾獎。

葛水準,山西沁水縣山神凹人,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寫有小說集《喊山》《裸地》《守望》《地氣》《甩鞭》《我望燈》等,散文集《我走我在》《走過時間》《河水帶走兩岸》等。中篇小說《喊山》曾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5年度人民文學獎、《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第二屆趙樹理文學獎,《甩鞭》曾獲《中篇小說選刊》2006年度優秀小說獎,《比風來得早》曾獲2007年度《上海文學》獎,長篇小說《裸地》曾獲劍門關文學獎、第五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其中小說《喊山》被改編成電影,編劇有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盤龍臥虎高山頂》。

艾偉,現為浙江省作協副主席,杭州市作家協會主席。著有長篇《風和日麗》、《愛人同志》、《愛人有罪》、《越野賽跑》、《盛夏》、《南方》,小說集《鄉村電影》、《水上的聲音》、《小姐們》、《戰俘》、《整個宇宙在和我說話》等多種,另有《艾偉作品集》五卷。曾獲得《當代》文學獎,《人民文學》長篇小說雙年獎等,作品多次登中國小說學會年度小說排行榜。部分作品被翻譯成德語、日語、波蘭語、希臘語、俄語、越南語等。

荊歌,蘇州人。出版有長篇小說十部,中短篇小說集多部,收藏文化隨筆集三部,以及書法作品集《荊歌寫字》。曾任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是文壇60年代出生的代表性作家。曾在杭州、蘇州、寧波、成都等地舉辦個人書畫展,同時也被認為是江南才子型文人書畫的代表人物。

興安,號溪翁,內蒙古人。文學藝術評論家、水墨藝術家。六零年代生於內蒙古。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北京作家協會理事、簽約作家,中國作家書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著有文藝隨筆集《伴酒一生》、文學評論集《我的文學備忘錄》等。少年時學習水粉和油畫,近年開始水墨創作。曾參加首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書法作品展(湖南長沙)、圈外:8人書畫聯展(北京宋莊)、百名中國著名作家書畫展(福建福州)、夢筆生花:當代語境中的文人藝術(北京今日美術館)、「意象世界 · 多彩中國:民族微型藝術國際大展」(內蒙古呼和浩特)、首屆中國多民族作家書畫展暨「意新語俊」首屆中國作家手劄展(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作品被古巴哈瓦那大學藝術學院、義大利貝納通學術研究基金會、法國作家之家、巴黎藝術中心以及英國、比利時和國內的藏家收藏。

程紹武,編輯家、評論家。曾任中國作協《作家通訊》主編、《人民文學》雜誌社編輯、編輯部主任、《中國作家》雜誌社副主編。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主編“新生代作家小說精品”《被雨淋濕的河》《成長如蛻》《是誰在深夜說話》三卷,著有評論《既曖昧又溫存》《製作時代的製作之書》《日常生活的煉金術》等數十萬字。編發的作品多次榮獲魯迅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等國家級大獎。

巴音博羅,滿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中國文學通史》、《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論》、《東北文學五十年》等多種權威專著譽其為“新時期以來我國最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學之星”。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從事文學創作,至今發表文學作品400萬字。著有詩集《悲愴四重奏》、《龍的紀年,散文集《藝術是歷史的鄉愁》。組詩《水墨十三帖》獲臺灣《創世紀》詩刊50年金獎。詩集《龍的紀年》獲遼寧文學獎。2006年小說《伐木人永遠的微笑》獲第五屆《北京文學》小說獎。散文《吉祥蒙古》入選央視國際“子午書簡”欄目,散文《哭嫂》入選《百年中國散文經典》及《中國最好的散文》等專著。2009年9月開始油畫創作。以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使他的油畫作品具有濃厚的後現代主義繪畫特質,被業內人士譽為“當代畫壇怪傑。

王躍文,作家。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湖南省德藝雙馨藝術家,全國文化名家及四個一批人才。曾獲魯迅文學獎、湖南省文化創新獎、湖南省文學藝術獎、湖南省青年文學獎,以及多家文學刊物獎。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國畫》《梅次故事》《亡魂鳥》《朝夕之間》《大清相國》《蒼黃》《愛曆元年》,中短篇小說集《漫水》《無雪之冬》,雜文隨筆集《幽默的代價》等。

陳應松,出版有長篇小說《還魂記》《獵人峰》《到天邊收割》《魂不守舍》《失語的村莊》,小說集、散文集、詩歌集等70餘部,《陳應松文集》6卷,《陳應松神農架系列小說選》4卷。小說曾獲魯迅文學獎、中國小說學會大獎、《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小說選刊》小說獎、全國環境文學獎、上海中長篇小說大獎、人民文學獎、十月文學獎、梁斌文學獎、北京文學獎、華文成就獎(加拿大)、湖北文學獎等。2015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文化名家”稱號。作品翻譯成英、法、俄、波蘭、羅馬尼亞、日、韓等文字到國外。中篇小說曾連續七次進入中國小說學會的“中國小說排行榜”。湖北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院院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

海男,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有散文,長篇,詩歌文體八十多部,曾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現居雲南寫作繪畫。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花紋》《馬幫城》《夜生活》《私生活》等,散文集《空中花園》《我的魔法之旅》等,詩集《虛構的玫瑰》《是什麼在背後》等。已出版《海男文集》四卷。

鄭彥英,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河南省作協副主席,河南大學、鄭州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兼職教授。 出版長篇小說《從呼吸到呻吟》、《拂塵》等9部,作品集《太陽》、《在河之南》、《鄭彥英詩語焦墨畫——鄉村模樣》等12部。被搬上銀幕的電影劇本《秦川情》等3部,被搬上螢屏的電視連續劇劇本《石瀑布》、《彭雪楓將軍》等6部。散文集《風行水上》獲魯迅文學獎。30餘部著作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社科人文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省以上文學獎。系一級作家、河南省省管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

王祥夫,作家,畫家。文學作品曾獲“魯迅文學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傑出作家獎”美術作品曾獲"第二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獎","2015年亞洲美術雙年獎"。著有長篇小說《米穀》、《生活年代》、《百姓歌謠》、《屠夫》、《榴槤 榴槤》等七部,中短篇小說集《顧長根的最後生活》、《憤怒的蘋果》、《狂奔》、《油餅窪記事》等五部,散文集《雜七雜八》、《紙上的房間》、《何時與先生一起看山》等六部。長篇小說《種子》英譯本獲美國丹佛爾獎。

葛水準,山西沁水縣山神凹人,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寫有小說集《喊山》《裸地》《守望》《地氣》《甩鞭》《我望燈》等,散文集《我走我在》《走過時間》《河水帶走兩岸》等。中篇小說《喊山》曾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5年度人民文學獎、《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第二屆趙樹理文學獎,《甩鞭》曾獲《中篇小說選刊》2006年度優秀小說獎,《比風來得早》曾獲2007年度《上海文學》獎,長篇小說《裸地》曾獲劍門關文學獎、第五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等。其中小說《喊山》被改編成電影,編劇有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盤龍臥虎高山頂》。

艾偉,現為浙江省作協副主席,杭州市作家協會主席。著有長篇《風和日麗》、《愛人同志》、《愛人有罪》、《越野賽跑》、《盛夏》、《南方》,小說集《鄉村電影》、《水上的聲音》、《小姐們》、《戰俘》、《整個宇宙在和我說話》等多種,另有《艾偉作品集》五卷。曾獲得《當代》文學獎,《人民文學》長篇小說雙年獎等,作品多次登中國小說學會年度小說排行榜。部分作品被翻譯成德語、日語、波蘭語、希臘語、俄語、越南語等。

荊歌,蘇州人。出版有長篇小說十部,中短篇小說集多部,收藏文化隨筆集三部,以及書法作品集《荊歌寫字》。曾任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是文壇60年代出生的代表性作家。曾在杭州、蘇州、寧波、成都等地舉辦個人書畫展,同時也被認為是江南才子型文人書畫的代表人物。

興安,號溪翁,內蒙古人。文學藝術評論家、水墨藝術家。六零年代生於內蒙古。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北京作家協會理事、簽約作家,中國作家書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著有文藝隨筆集《伴酒一生》、文學評論集《我的文學備忘錄》等。少年時學習水粉和油畫,近年開始水墨創作。曾參加首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書法作品展(湖南長沙)、圈外:8人書畫聯展(北京宋莊)、百名中國著名作家書畫展(福建福州)、夢筆生花:當代語境中的文人藝術(北京今日美術館)、「意象世界 · 多彩中國:民族微型藝術國際大展」(內蒙古呼和浩特)、首屆中國多民族作家書畫展暨「意新語俊」首屆中國作家手劄展(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作品被古巴哈瓦那大學藝術學院、義大利貝納通學術研究基金會、法國作家之家、巴黎藝術中心以及英國、比利時和國內的藏家收藏。

程紹武,編輯家、評論家。曾任中國作協《作家通訊》主編、《人民文學》雜誌社編輯、編輯部主任、《中國作家》雜誌社副主編。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主編“新生代作家小說精品”《被雨淋濕的河》《成長如蛻》《是誰在深夜說話》三卷,著有評論《既曖昧又溫存》《製作時代的製作之書》《日常生活的煉金術》等數十萬字。編發的作品多次榮獲魯迅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等國家級大獎。

巴音博羅,滿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中國文學通史》、《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論》、《東北文學五十年》等多種權威專著譽其為“新時期以來我國最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學之星”。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從事文學創作,至今發表文學作品400萬字。著有詩集《悲愴四重奏》、《龍的紀年,散文集《藝術是歷史的鄉愁》。組詩《水墨十三帖》獲臺灣《創世紀》詩刊50年金獎。詩集《龍的紀年》獲遼寧文學獎。2006年小說《伐木人永遠的微笑》獲第五屆《北京文學》小說獎。散文《吉祥蒙古》入選央視國際“子午書簡”欄目,散文《哭嫂》入選《百年中國散文經典》及《中國最好的散文》等專著。2009年9月開始油畫創作。以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使他的油畫作品具有濃厚的後現代主義繪畫特質,被業內人士譽為“當代畫壇怪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