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冬藏養生,也分南北之別

圖片來自於pixabay.com;基於CC0協定使用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中醫講養生要與自然界相對應。 冬季的三個月, 謂之閉藏, 是生機潛伏, 萬物蟄藏的時令,

當此時節, 水寒地冰, 大地龜裂。 那麼何為冬藏呢?

所謂“冬藏”, 就是指人到了冬天, 應該養精蓄銳、休養生息, 以利來年應對春生、夏長、秋收的付出和收穫。 冬天是陽氣閉藏的季節。 人要早點睡覺, 晚點起來, 注意保溫, 不要把陽氣瀉出去, 這是順應冬天的養藏之道。 不注意冬藏, 就會傷 腎, 春天手足則容易痿弱, 陽氣的生長會受到影響。

先睡好:養精蓄銳身體好

冬季, 因為人體能量是向內的, 因此應該順應這種變化減少運動和勞動的強度, 思慮也不能過度, 減少出汗量, 以儲備能量為妥, 也就是所說的“藏”。

冬季裡日常作息講究“早睡晚起”, 保證充足的睡眠, 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 晚上十一點以前就寢, 至少一定要躺下, 不要玩手機,

以免分散精力。

圖片來自於pixabay.com;基於CC0協定使用

再吃好:分清南北差異再滋補

關於冬季飲食保健, 要“效法自然”的原則, 多吃一些生暖的食物。 需要強調的是注意南北地區的環境差異。

南方冬藏重在“滋養氣血”

南方地區冬季氣候陰冷, 而且很少人用暖氣,

這個時候適合進補以“滋養氣血”。 但絕對不是大魚大肉的補, 以免給胃腸帶來負擔。

比較簡單而實用的一個方法是:將桂圓、大棗, 枸杞和生薑、紅糖同煮成湯, 此湯可促進人體血液迴圈, 幫助提升能量, 從而達到禦寒目的, 防止舊病復發。

北方冬藏要清補

而在北方, 有集體供暖, 一些人喜歡長時間待在20度以上溫暖的室內, 但在這樣的環境下, 能量不能適當往外散出。 吃太多油膩、肉類和補品會導致能量堵塞, 形成食積。

所以冬天在北方不太適合實打實地進補, 反而要吃得清淡一些, 要清補。 比如可以將山藥、銀耳、木耳、大棗等做成羹, 味道又好而且又有益身體。

免責聲明:

以上所有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路、科普雜誌、學術期刊且不限於上述媒體,

如有涉及版權問題, 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給予刪除或下線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