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越來越多的80後將迎來自己的90後老闆

每天5分鐘

陪你自律, 伴你成長

文 | K 叔

1、

說起來, 挺心酸的。

前幾天刷朋友圈, 看到堂哥發了幾張黃澄澄的照片, 進去一看, 是OFO小黃車新員工培訓的現場圖片。

最後一張是合影, 儘管三十幾個人穿的都一樣, 但我還是一眼就看到了略顯發福且一臉嚴肅的堂哥。 而他周圍的其他人, 一個個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和滿滿的膠原蛋白。

我有點詫異, 難道哥去小黃車工作了?

堂哥80年出生, 算是第一批80後。

17歲那年高考, 他以我們縣文科第一的成績考進了中國政法大學。

那時我還在上小學, 正逢暑假回村裡爺爺奶奶家避暑。 有天下午, 爺爺沒下地幹活, 而是不停地在院子裡踱來踱去, 很是反常。 到差不多天快黑的時候, 村裡一個親戚滿面春風地跑進了院子, “三哥(我爺爺排行老三)!鵬鵬(我堂哥小名)高考成績下來了, 這小子考了全縣第一哩!”

我至今, 都記得爺爺聽到這個消息時的興奮和激動, “考好啦!考好啦!”爺爺攥著拳頭, 有些發抖, 像在和我們說話, 又像在和自己。

這可是我們家族的第一個大學生啊!

就這樣, 雖然我哥當年成績可以上北大, 但考前報的志願是中政法, 順利錄取, 他也成為了我們這些小兄弟們求學期間的第一榜樣。

2、

後來每年暑假, 哥都會帶著我們一群人踢球, 踢累了, 我們就托著下巴仰視著堂哥, 憧憬著自己未來的大學時光, 堂哥總是說:“大學最爽的一件事, 就是使勁兒玩也沒人管。 ”

只是, 就這麼玩了四年之後, 堂哥本科畢業求職非常不順, 其他同學都去了律所、檢察院, 而堂哥最後跌跌撞撞運氣還不錯, 進了某郊區的公安局做文職工作。

這麼些年, 雖然我們都在北京, 但大家都忙, 見面寥寥, 只是今年過年的時候, 我才聽家裡說, 堂哥辭職了。

不知道具體原因, 但我知道, 十幾年在體制內, 沒有升職, 沒有立功, 除了分了一套房子, 似乎步履維艱。

昨天和父親聊起這件事, 父親聽大伯說, 堂哥本來是想去律所的, 還閉關了半年把丟了十幾年的司考給過了,

可畢竟在這行已經是個新人, 做了半年的助理律師, 工資太低, 又要養家養娃, 沒辦法, 只好去了OFO, 負責事故處理等一些需要和當地公安打交道的安保工作。 工資待遇要比以前體制內高了很多, 但和他同屆的律師同學已經不在一個量級, 而且創業公司工作強度大, 加班多, 出差也多, 而讓他壓力山大的是:

他的同事幾乎全都是九零後, 80後的都很少。

其實, 我知道, 有一點可能堂哥沒和大伯說, OFO的創始人, 戴威、蔣鼎……全都是一水的九零後。

ofo創業團隊如此之年輕

第一批80後, 已經迎來了自己的90後老闆。

3、

第一批80後, 現在是37歲;

第一批90後, 現在是27歲。

發現了嗎?

這是兩個非常特殊的年齡段。

35歲是職場生涯的一道分水嶺, 往前幾歲都還勉強算公司的年輕人, 但一旦過了35歲, 就需要好好審視自己的能力和位置是不是足夠匹配了。

換句話說, 35歲依然升不上去, 帶不了團隊, 頭上沒有title, 那麼基本上未來的職業生涯可能就到了天花板。

25歲是這個時代創業生涯的黃金線, 往前幾歲稍顯稚嫩,過了25歲,對於世界的認識更豐富同時對人生的野心也足夠,那麼,創業這條路走起來也就虎虎生風。

說實話,25歲創業的人,我見的不多。當然,如果自媒體圈算是創業的話,那麼還真的不少,我總是和老婆開玩笑,我真的算自媒體裡的一個老傢伙了,身邊的九零後大咖太多了。

但是,35歲依然困於一隅,生活黯淡,沒有奔頭的人,倒是見了不少。他們年輕的時候大多選擇了安逸,不算高薪但足夠養活自己和家庭,而恍然間就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才發現,過去的十幾年,自己一直都在原地踏步。

4、

前幾天,部門裡聊起那篇挺火的文章,《男到中年,不如狗》,幾個男同事都深有同感。有個白富美姐姐,跑過來悻悻地說:“我覺得呀,你們男人就是自己給自己找事,中年哪有你們說的那麼恐怖?!”

旁邊一個男同事笑著說:

“如果男到中年,沒有壓力,只能說明兩點,要麼他有個好爹,要麼他還沒生娃。”

白富美姐姐聽了,有點自討沒趣,估計她自己也知道,她既有好爹,也沒生娃。

而中年男人,很大的一個壓力點,就是對於年齡的恐慌。

當身邊的人一個個晉級升職,當了各種老總,只有自己還依然過著渾渾噩噩,重複毫無意義的工作時,可能感覺還算ok,但當你身邊的年輕人,90後後輩們一個個開始走上領導崗位,自己的彙報領導從70後變成80後,再變成90後的時候,這種恐慌是相當恐怖的。

5、

以前在學校裡,我們習慣了一種競爭環境,就是同齡人之間的競爭。

你是一年級,不可能和二年級比分數,你是初中生,不可能和高中生比成績,你是高中生,不可能跟大學生比閱歷,我們都習慣了,和同齡人的對比。

這就是學校生活給我們養成的一種慣性。這種慣性雖然保護了我們的一點點自尊心,畢竟即使比別人差,也只是比同齡人差而已。

但是,一旦進入社會,這種同齡競爭不復存在了,尤其是在工作3年之後,脫離菜鳥身份之後,你就是一個職場人,沒有人再把你當作小朋友。

年齡,再也不是你的優勢,更不是你能力不行的藉口。

6、

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

上小學的時候,有年冬天媽帶著我去一個表姨家串門。

表姨一家一直住在村裡,為了孩子上學,她和姨夫帶著讀高中的姐姐在縣城裡租了一個小屋。房間很小,一張床,一張桌,一台黑白電視,屋子中間還有一個大火爐,長長的煙囪伸出窗外。姨夫去做飯,老媽和表姨聊天,我和姐姐看電視。

突然,房門被撞開,沖進來兩個男人,一個高胖,一個矮壯,年紀也就三是出頭,來勢洶洶。

第一句話就是:“還錢!”

姨夫一直在村裡種地,搬到城裡以後給人做臨活打工賺錢,供姐姐讀書,但日子依然緊巴巴的入不敷出,只好找人借錢.

來的兩個人是來要賬的。

我和姐姐都被嚇懵了,被我媽和表姨一把拽過去,護到身後。姨夫放下手裡的菜刀,雙手在滿身油垢的衣服上蹭了蹭,從口袋裡掏出半盒紅塔山,趕緊給兩個男人遞煙,“還,還,還哩!你們跟劉老闆再說說,我這個月底發了工資一定還!”

可能是因為看到有女人、孩子,兩個要賬的年輕人沒有太為難姨夫,點著了煙,留下一句:“下個月別讓我們再來了!”,轉身走了。

後來的事情記不太清了,只記得姨夫也點了支煙,表姨和姐姐在哭。

但那時,我很納悶一件事:

“為什麼姨夫比那兩個年輕人年紀要大好多,還那麼害怕他們呢?”

沒錯,這就是小孩子的邏輯。

在孩子的世界裡,年齡就是優勢,即使我比你高,比你壯,但是你比我大,高出一個年級,我就會怕你。

但是,慢慢長大之後,才明白,成人的世界裡,年齡大真的可能不是優勢。

7、

回到標題,關於80後和90後,僅僅是一個標籤而已,不必過於較真。

而真正讓我感慨的是,80後員工與90後老闆,不就是一個龜兔賽跑的故事嗎?

那個80後,生得早,但走得慢,留在自己的舒適區,以為可以安逸一輩子,可是人到中年才發現要錢沒錢,要地位沒地位,要精力沒精力的時候,撇眼看,曾經那個追在你屁股身後要糖吃的小朋友,靠著野蠻生長,拼盡全力奔跑,已經實現財富自由了。

你可能錯過的K叔好文

我是Kris

有書共讀簽約作者、LinkedIn中國專欄作者

85後/二胎爸爸/會計在讀博士/500強央企/減肥達人/馬拉松跑者

三年陪孩子讀了300本書/半年10個500強offer/2個月考博/1個月瘦了20斤

「點個贊,告訴K叔你們來過啦~」

往前幾歲稍顯稚嫩,過了25歲,對於世界的認識更豐富同時對人生的野心也足夠,那麼,創業這條路走起來也就虎虎生風。

說實話,25歲創業的人,我見的不多。當然,如果自媒體圈算是創業的話,那麼還真的不少,我總是和老婆開玩笑,我真的算自媒體裡的一個老傢伙了,身邊的九零後大咖太多了。

但是,35歲依然困於一隅,生活黯淡,沒有奔頭的人,倒是見了不少。他們年輕的時候大多選擇了安逸,不算高薪但足夠養活自己和家庭,而恍然間就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才發現,過去的十幾年,自己一直都在原地踏步。

4、

前幾天,部門裡聊起那篇挺火的文章,《男到中年,不如狗》,幾個男同事都深有同感。有個白富美姐姐,跑過來悻悻地說:“我覺得呀,你們男人就是自己給自己找事,中年哪有你們說的那麼恐怖?!”

旁邊一個男同事笑著說:

“如果男到中年,沒有壓力,只能說明兩點,要麼他有個好爹,要麼他還沒生娃。”

白富美姐姐聽了,有點自討沒趣,估計她自己也知道,她既有好爹,也沒生娃。

而中年男人,很大的一個壓力點,就是對於年齡的恐慌。

當身邊的人一個個晉級升職,當了各種老總,只有自己還依然過著渾渾噩噩,重複毫無意義的工作時,可能感覺還算ok,但當你身邊的年輕人,90後後輩們一個個開始走上領導崗位,自己的彙報領導從70後變成80後,再變成90後的時候,這種恐慌是相當恐怖的。

5、

以前在學校裡,我們習慣了一種競爭環境,就是同齡人之間的競爭。

你是一年級,不可能和二年級比分數,你是初中生,不可能和高中生比成績,你是高中生,不可能跟大學生比閱歷,我們都習慣了,和同齡人的對比。

這就是學校生活給我們養成的一種慣性。這種慣性雖然保護了我們的一點點自尊心,畢竟即使比別人差,也只是比同齡人差而已。

但是,一旦進入社會,這種同齡競爭不復存在了,尤其是在工作3年之後,脫離菜鳥身份之後,你就是一個職場人,沒有人再把你當作小朋友。

年齡,再也不是你的優勢,更不是你能力不行的藉口。

6、

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

上小學的時候,有年冬天媽帶著我去一個表姨家串門。

表姨一家一直住在村裡,為了孩子上學,她和姨夫帶著讀高中的姐姐在縣城裡租了一個小屋。房間很小,一張床,一張桌,一台黑白電視,屋子中間還有一個大火爐,長長的煙囪伸出窗外。姨夫去做飯,老媽和表姨聊天,我和姐姐看電視。

突然,房門被撞開,沖進來兩個男人,一個高胖,一個矮壯,年紀也就三是出頭,來勢洶洶。

第一句話就是:“還錢!”

姨夫一直在村裡種地,搬到城裡以後給人做臨活打工賺錢,供姐姐讀書,但日子依然緊巴巴的入不敷出,只好找人借錢.

來的兩個人是來要賬的。

我和姐姐都被嚇懵了,被我媽和表姨一把拽過去,護到身後。姨夫放下手裡的菜刀,雙手在滿身油垢的衣服上蹭了蹭,從口袋裡掏出半盒紅塔山,趕緊給兩個男人遞煙,“還,還,還哩!你們跟劉老闆再說說,我這個月底發了工資一定還!”

可能是因為看到有女人、孩子,兩個要賬的年輕人沒有太為難姨夫,點著了煙,留下一句:“下個月別讓我們再來了!”,轉身走了。

後來的事情記不太清了,只記得姨夫也點了支煙,表姨和姐姐在哭。

但那時,我很納悶一件事:

“為什麼姨夫比那兩個年輕人年紀要大好多,還那麼害怕他們呢?”

沒錯,這就是小孩子的邏輯。

在孩子的世界裡,年齡就是優勢,即使我比你高,比你壯,但是你比我大,高出一個年級,我就會怕你。

但是,慢慢長大之後,才明白,成人的世界裡,年齡大真的可能不是優勢。

7、

回到標題,關於80後和90後,僅僅是一個標籤而已,不必過於較真。

而真正讓我感慨的是,80後員工與90後老闆,不就是一個龜兔賽跑的故事嗎?

那個80後,生得早,但走得慢,留在自己的舒適區,以為可以安逸一輩子,可是人到中年才發現要錢沒錢,要地位沒地位,要精力沒精力的時候,撇眼看,曾經那個追在你屁股身後要糖吃的小朋友,靠著野蠻生長,拼盡全力奔跑,已經實現財富自由了。

你可能錯過的K叔好文

我是Kris

有書共讀簽約作者、LinkedIn中國專欄作者

85後/二胎爸爸/會計在讀博士/500強央企/減肥達人/馬拉松跑者

三年陪孩子讀了300本書/半年10個500強offer/2個月考博/1個月瘦了20斤

「點個贊,告訴K叔你們來過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