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高臺縣第十四次黨代會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郭曉芸

截止2016年底, 全縣生產總值完成54.34億元, 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躍升至全省第22位, 比五年前前移13位元……資料是枯燥的, 但資料也是最有說服力的。 這一組組資料, 向人們描繪了縣第十四次黨代會以來, 高臺經濟社會發展濃墨重彩的生動軌跡。

五年來, 高臺縣按照“堅持一條主線, 打造兩張名片, 突出三項重點, 走好四條路子, 注重五個結合, 推進六縣建設”的總體思路,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凝心聚力搞建設, 全力以赴抓發展, 盡心竭力惠民生, 全縣綜合實力實現新提升,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

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 譜寫了建設幸福美好新高臺的新篇章。

轉方式調結構, 構建“三產鼎立”格局

出了連霍高速高臺出口一路向北, 鱗次櫛比的工業企業開足馬力生產, 通過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將一瓶瓶祁連傳奇冰酒、“天域”牌番茄醬, 生態牛羊肉等特色農產品運銷到全國各地;生機勃勃的綠色蔬菜產業園區內, 新鮮、生態的各類果蔬長勢喜人, 通過“地頭蔬菜超市”逐漸走上“南方人”的餐桌。 該縣加快調整產業結構, 著力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三次產業比重由2011年的39.9∶35∶25.1調整到32∶29.8∶38.2, 實現了齊頭並進、協調發展。

該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五年投入12.6億元支持“三農”發展, 建成綠色蔬菜產業園等示範基地13個、規模養殖場區289個, 形成了種植業“一圈三帶”和畜牧業“六園一廊四帶”產業佈局,

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892個, 農產品加工企業達42戶。 大力發展以農副產品加工、新型能源、礦產化工為重點的生態工業, 先後建成博峰肥牛、晉昌源煤業等14個投資上億元和垣泓礦業等65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重點工業項目, 工業企業達到147戶。 堅持文體旅融合發展, 累計接待遊客435.4萬人次, 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4億元, 旅遊收入占GDP的比重達14.9%。

擴投資夯基礎, 打造城鄉嶄新面貌

漫步如今的高臺縣城, 林水相依的生態美景使人心曠神怡, “八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廣場公園遍佈期間, 商貿購物中心林立, 宛如一個國際化的“小都市”。

近年來, 該縣把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夯基礎、促發展的重要抓手,

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等項目相繼獲批實施。 以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 著力打造“黑河水鄉城市”, 率先開展“多規合一”, 集中力量實施了一批城市交通、供水供熱、污水垃圾處理、綠化亮化等市政建設項目, 建成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博物館、游泳館、標準化學校、園林式中醫院等24個公建項目, 新建住宅社區23個、保障性住房7844套, 城市建成區面積拓展到8.56平方公里, 城鎮化率提高到41%, 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 縣城被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全縣水利保障能力、交通出行條件、人居環境等得到了顯著改善。

強保障促和諧, 加速增進民生福祉

五年來, 該縣用於民生事業的資金達48.1億元,

占到財政支出的72.4%, 人民群眾享受到了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

該縣扎實開展“1236”扶貧攻堅行動, 貧困村實現整體脫貧。 社會保障水準穩步提高, 城鄉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華大養老服務中心、42個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2個村級養老服務中心和4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投入使用。 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46億元, 城鎮新增就業2.42萬人。 投資2.48億元新建中醫院、縣醫院門診綜合大樓、鎮村衛生院(室)等, 統籌推進城鄉教育, 全民健身、百姓大舞臺等活動廣泛開展, 新興傳媒、影視創作、文化創意迅速興起, 文化產業增加值完成1.33億元, 占GDP的比重達2.34%。

破瓶頸建機制, 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該縣把改革創新作為增活力、添動力的重要抓手, 因地制宜, 穩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衛生計生、工商質監等政府機構改革順利推進, 6個鄉撤鄉改鎮, 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廣電網路公司改制轉企。 新建政務服務中心投入使用, 實現審批事項和便民服務全覆蓋, 138項審批事項實現網上全程辦理, 縣鎮村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建立運行。 全面實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 全縣新增市場主體5484戶。 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穩步實施, 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到戶率達44%, 林權和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發證率達100%。 積極探索農村“六權”抵押擔保融資模式, 發放貸款2.23億元, 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金融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司法體制、教育文化、就業創業等關鍵領域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