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美醉!千畝池杉林,萬鳥歸巢地現身南京六合……

澄澈的千畝湖面上, 數萬池杉樹影婆娑;

夕陽的金黃餘輝中, 成千上萬只候鳥歸巢

……

入冬後, 在位於六合程橋和滁州來安交界處的池杉湖濕地公園, 這樣動人的畫面日日可見。

空中俯瞰的池杉湖濕地

池杉湖濕地公園動人的畫面已通過專家實地考察論證和專家評審, 並於12月18日通過了公示期。

數萬候鳥來越冬

千畝池杉林“爆紅”網路

最近, 在市民及周邊遊客的微信朋友圈裡, 池杉湖成為一個新晉“網紅地”。 “我跑遍全國各地, 到處拍鳥。 像池杉湖這樣風景獨特, 生態保護非常好的地方, 難得一見。 這裡有大片生長在湖泊中的池杉林,

還有野鴨、大雁、夜鷺、牛背鷺和白鷺等鳥類。 每到秋冬之際, 數萬隻鸕鷀從北方飛來過冬, 十分壯觀。 ”資深“攝鳥人”周強說。

大群鸕鷀棲居在池杉的樹梢上。

每天上午10點左右, 大批在池杉林過冬的鸕鷀成群結隊地外出覓食。

池杉湖濕地公園相關人士介紹說, 公園跨越蘇、皖兩省, 面積近6000畝。 核心地帶約1000畝池杉湖, 是目前華東地區面積最大的池杉林。 此外, 還打造了千畝荷塘、睡蓮長廊、外河畫廊等一批原生態自然景觀。

成群的候鳥從蘆葦蕩裡飛過。

這裡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也不斷增加。 安徽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的調查資料顯示, 該濕地公園共分佈維管植物194種, 魚類43種, 兩爬類18種, 獸類13種, 鳥類超百種, 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13種。

大雁、野鴨、黑天鵝等鳥類在這裡和諧共處。

一隻綠頭野鴨和一隻赤頭潛鴨在說“悄悄話”。

“鳥是最好的環評師, 越來越多的鳥類來此繁衍棲息, 說明這裡的生態環境變得更好了。 ”南京林業大學教授、鳥類學專家魯長虎說, 根據他們的初步調查, 這裡鳥的種數已突破百種, 常年定居和經此遷徙的總數累計在10萬隻以上。 特別是候鳥野生鸕鷀, 每年來此遷徙的數量成倍遞增。 還有很多的林鳥、水鳥, 甚至迷鳥來此生存繁衍。 一些候鳥甚至停留下來, 變成了留鳥。

△冠鶴在結隊飛行

為保護鳥類安全

周邊農作物不使用化肥

“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這裡就是一片灘塗。2002年的時候,這裡還叫黃大圩,雜草叢生。”曾居住在附近的楊渡村村民許東明感慨道,原來這裡地勢低窪,常年浸水,無論耕種什麼,都沒有太好的收成,長年累月成了荒地。

後來,當地政府把這片灘塗地劃作了國營林場,栽植了逾千畝池杉林。經過幾十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一片壯觀的“水上森林”。2004年,當地有人準備承包這片池杉林養殖魚蝦,但只要水域,不要樹木。

鳥類在池杉林裡穿梭。

小船穿梭在濕地,遠處天空的鸕鷀成群從頭頂飛過,外出覓食。

“當時我路過此處,看見有人準備砍樹,覺得太可惜了。”池杉湖濕地公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匯山說,經過一番波折,2004年年底,他拿下了這片水域的承包權,開始對千畝池杉林及周邊濕地進行系統保護修復。

2005年開始,韓匯山帶著團隊,陸續補種了近兩萬棵池杉樹。又沿著池杉湖週邊修建了隔離水帶,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生態保護屏障,基本杜絕了盜伐盜獵的現象。

池杉林裡修起了簡易的棧道。

池杉湖水域千畝,數以萬計的鳥類在此繁衍生息,產生了大量的糞便。“在專家指導下,我們在池杉林旁邊改建了千畝荷塘,通過荷花、睡蓮、水草等水生植物的自淨功能,將池杉湖的水定期導入千畝荷塘,進行週期性淨化。”韓匯山說,這一“治水”工程,使得池杉湖、千畝荷塘與滁河支流向陽河連接貫通,池杉湖的水經淨化,達到排放標準後,再排入向陽湖,讓水質更加清澈、靈動。

數百隻大雁成為池杉湖裡風景。

在池杉湖裡的楊樹上,是喜鵲做窩之地。

“我們接手池杉湖之初,總承包面積不足2000畝,常有鳥類因為吃了附近有農藥的糧食而死亡。為此,我們陸續增加了周邊土地的承包範圍,全部改種不使用化肥農藥的農作物。截至目前,在江蘇區域內的土地承包面積已經達到3600畝,沒做任何的農業開發種植專案,僅僅是為了鳥類的生存安全考慮。”韓匯山說。

兩隻黑天鵝在另一片池杉林裡孵出一對小天鵝。

體格嬌小的黑水雞成群地出現在面積較小的濕地。

未來仍以保護為主

嚴控客流量

儘管美名遠播,但公園卻對開放慎之又慎。很多人慕名前來,又被拒之門外,被告知尚在建設,仍處於封閉保護中。

“13年來,我們退耕、退漁,進行了大量的修復性、保護性投入。光是保證野生鳥類的食材供給一項,每年就要往湖中投入數百萬元的魚。”韓匯山說,這些年來,為了打造這方“世外桃源”,他們投入的資金總計達到3億多元。

湖面開闊的地方吸引了不少白鷺在此翩翩起舞。

“很多人建議公園早點開放,大批量接客收門票,都被我們否決了。”韓匯山說,池杉湖13年沒開園,沒做商業開發,才換來今天萬鳥群飛的壯美景象。“未來,我們會繼續把濕地生態保護放在首位,嚴格控制客流量,不做與環境違和的商業開發專案。”

成群結隊的鳥兒在這裡棲息

他說,後期園方主要打造科普、研學遊。主要面向的客群是,需要走進自然、學習生態知識的中小學生;需要對濕地生物多樣性進行監測研究的專家團隊;進行文學藝術類采風和創作的文化愛好者;熱愛濕地生態、注重休閒體驗的精英人群。

記者瞭解到,公園初步定于明年“六一”開園。目前,遊客接待中心、科研觀測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生態康養中心都在建設和規劃中,未來兩年會陸續建成投入使用。

△冠鶴在結隊飛行

為保護鳥類安全

周邊農作物不使用化肥

“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這裡就是一片灘塗。2002年的時候,這裡還叫黃大圩,雜草叢生。”曾居住在附近的楊渡村村民許東明感慨道,原來這裡地勢低窪,常年浸水,無論耕種什麼,都沒有太好的收成,長年累月成了荒地。

後來,當地政府把這片灘塗地劃作了國營林場,栽植了逾千畝池杉林。經過幾十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一片壯觀的“水上森林”。2004年,當地有人準備承包這片池杉林養殖魚蝦,但只要水域,不要樹木。

鳥類在池杉林裡穿梭。

小船穿梭在濕地,遠處天空的鸕鷀成群從頭頂飛過,外出覓食。

“當時我路過此處,看見有人準備砍樹,覺得太可惜了。”池杉湖濕地公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匯山說,經過一番波折,2004年年底,他拿下了這片水域的承包權,開始對千畝池杉林及周邊濕地進行系統保護修復。

2005年開始,韓匯山帶著團隊,陸續補種了近兩萬棵池杉樹。又沿著池杉湖週邊修建了隔離水帶,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生態保護屏障,基本杜絕了盜伐盜獵的現象。

池杉林裡修起了簡易的棧道。

池杉湖水域千畝,數以萬計的鳥類在此繁衍生息,產生了大量的糞便。“在專家指導下,我們在池杉林旁邊改建了千畝荷塘,通過荷花、睡蓮、水草等水生植物的自淨功能,將池杉湖的水定期導入千畝荷塘,進行週期性淨化。”韓匯山說,這一“治水”工程,使得池杉湖、千畝荷塘與滁河支流向陽河連接貫通,池杉湖的水經淨化,達到排放標準後,再排入向陽湖,讓水質更加清澈、靈動。

數百隻大雁成為池杉湖裡風景。

在池杉湖裡的楊樹上,是喜鵲做窩之地。

“我們接手池杉湖之初,總承包面積不足2000畝,常有鳥類因為吃了附近有農藥的糧食而死亡。為此,我們陸續增加了周邊土地的承包範圍,全部改種不使用化肥農藥的農作物。截至目前,在江蘇區域內的土地承包面積已經達到3600畝,沒做任何的農業開發種植專案,僅僅是為了鳥類的生存安全考慮。”韓匯山說。

兩隻黑天鵝在另一片池杉林裡孵出一對小天鵝。

體格嬌小的黑水雞成群地出現在面積較小的濕地。

未來仍以保護為主

嚴控客流量

儘管美名遠播,但公園卻對開放慎之又慎。很多人慕名前來,又被拒之門外,被告知尚在建設,仍處於封閉保護中。

“13年來,我們退耕、退漁,進行了大量的修復性、保護性投入。光是保證野生鳥類的食材供給一項,每年就要往湖中投入數百萬元的魚。”韓匯山說,這些年來,為了打造這方“世外桃源”,他們投入的資金總計達到3億多元。

湖面開闊的地方吸引了不少白鷺在此翩翩起舞。

“很多人建議公園早點開放,大批量接客收門票,都被我們否決了。”韓匯山說,池杉湖13年沒開園,沒做商業開發,才換來今天萬鳥群飛的壯美景象。“未來,我們會繼續把濕地生態保護放在首位,嚴格控制客流量,不做與環境違和的商業開發專案。”

成群結隊的鳥兒在這裡棲息

他說,後期園方主要打造科普、研學遊。主要面向的客群是,需要走進自然、學習生態知識的中小學生;需要對濕地生物多樣性進行監測研究的專家團隊;進行文學藝術類采風和創作的文化愛好者;熱愛濕地生態、注重休閒體驗的精英人群。

記者瞭解到,公園初步定于明年“六一”開園。目前,遊客接待中心、科研觀測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生態康養中心都在建設和規劃中,未來兩年會陸續建成投入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