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市北區: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定制化,33萬居民有了“家庭醫生”

實施家庭醫生服務是國家醫改進入“深水區”的重大舉措之一。 今年以來, 市北區打造的“3+x”全科醫生團隊全面升級為家庭醫生團隊,

服務物件更為寬泛, 醫療衛生服務內容更為精細。 截至目前, 全區共有172支家庭醫生團隊。 每支家庭醫生團隊都配備了集心電圖機、血壓計、血糖儀、肺功能儀於一體的診療包, 入戶服務專案也由簡單的量血壓、測血糖拓展到心電圖即時傳輸大醫院、血糖血壓計入電子檔案等。

目前, 全區65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的簽約數量已經達到了33萬餘人。 到2020年, 市北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將覆蓋轄區內全部人群。

簽約享受 12項衛生醫療服務

↑↑↑ 孫聖南 攝

“周大爺, 我們來給您量血壓啦。 ”在北仲三路12號3號樓的周大爺家裡,

市北區鎮江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王巧玲正在問診。 量完血壓, 80歲的周大爺又不放心, 讓王醫生看一看新近的體檢報告。

王醫生仔細地翻著體檢報告, 柔聲對大爺說:“血糖挺好的, 血紅蛋白低一點, 但問題不大, 心電圖也沒什麼大問題, 好好休息就可以啦。 ”

周大爺笑呵呵地說:“自從有了家庭醫生, 大病小情的我都願意問問。 年齡大了, 記性不好, 有時候說完了, 就忘了, 還得問。 這些家庭醫生、護士態度特別好, 不厭其煩地跟我們一遍遍地解釋。 ”

↑↑↑ 孫聖南 攝

“服務品質和服務實效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根本要求。 ”市北區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瞭解, 市北區家庭醫生開展的更多的是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慢病防治一體化、健康管理等四項基礎服務, 以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孕產婦及兒童等為主要服務物件, 向居民及家庭提供連續性、綜合性的協同健康服務, 與居民建立穩定的契約服務關係。 這些具體服務專案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慢病管理、重點疾病健康管理、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等內容。

據瞭解, 除了提供11項基本公共衛生及基本醫療服務外, 家庭醫生還為簽約居民提供區域大醫院優先轉診、就診、住院及健康評估與諮詢等服務。 截至目前, 市北區家庭醫生團隊提供上門服務5892人次, 電話訪視1.8萬人次, 健康教育指導受益3.6萬人次。

定期上門提供定制服務

“鹿大爺, 我們又來看您了。 ”日前, 市北區延吉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家庭醫生團隊來到家住延吉路66號的鹿大爺家裡, 為他查體、做康復理療。 鹿大爺因腦血栓後遺症多年來不能下床, 家中只有老伴在身邊照顧。

“以前最打怵的就是他有個頭疼腦熱, 抬著他去醫院看病拿藥,孩子和鄰居得一起忙活。”鹿大娘說,自從在社區衛生服務站與家庭醫生簽約,家庭醫生團隊定期上門給老伴量血壓、測血糖、做心電圖,經常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給予合適的指導。

“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慢病防治一體化、健康管理等四項基礎服務,居民可根據自身身體狀況,由家庭醫生協助選擇相關服務內容享受‘定制’服務。”該區衛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居民的不同需求,家庭醫生還推出了 “個性化服務包”,對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門服務,對癌症晚期病人提供心理輔導等服務。

實行服務“定制”之後,居民還可以自由選擇簽約家庭醫生,預約就診。候診期間,簽約家庭醫生還會引導就診居民進行健康狀況評估、採集診療基本資訊,並“一對一”充分交流。診療結束時,視情況與就診居民預約下一次複診時間,或提供轉診服務。

創新平臺實現“分級診療”

國務院下發的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提到,要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據瞭解,市北區目前已與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等合作,利用分級診療平臺系統,將社區轉診病人直接安排到青大附院相關科室專家就診,避免病人掛號排隊等候。在轉診過程中,同時實現病歷資料的共用、轉診認證管理、專科支援一體化服務,將簽約物件分級診療服務落到實處。

除了分級診療,該區還建立了與大醫院的“遠端會診”制度,與青大附院建立了視頻遠端會診中心,家庭醫生入戶檢測到的各類資料可現場通過網路傳至醫院,由青大附院的專家給予限時回饋、指導治療。同時,該區還打造了“衛生計生智慧平臺”,實現了11所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中心醫療集團建立起心電遠端會診,醫院的診斷結果5分鐘內便可傳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列印。

為有效利用區域綜合醫療資源,促進綜合醫院與基層衛生工作互融交合,穩步提升基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力,市北區啟動“1+2+3”醫聯體分級診療模式,即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級醫院(市北區人民醫院)和三級醫院(青大附院、海慈醫院、中心醫院等)組成一個綜合醫聯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與居民簽訂服務協定,居民基礎性疾病可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二級醫院就診治療,疑難雜症由家庭醫生通過“綠色轉診通道”優先向綜合醫院預約轉診。同時,發揮轄區三級醫院龍頭作用,綜合醫院下社區支援,加入“3+X”家庭醫生團隊。

據瞭解,該區近期還將試點運行智慧家庭醫生工作站APP應用程式,屆時市北區居民可以使用掌上移動設備實現醫療諮詢、預約、簽約、就診等綜合醫療功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也將變得更加科技化、資訊化和便捷化。

抬著他去醫院看病拿藥,孩子和鄰居得一起忙活。”鹿大娘說,自從在社區衛生服務站與家庭醫生簽約,家庭醫生團隊定期上門給老伴量血壓、測血糖、做心電圖,經常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給予合適的指導。

“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慢病防治一體化、健康管理等四項基礎服務,居民可根據自身身體狀況,由家庭醫生協助選擇相關服務內容享受‘定制’服務。”該區衛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居民的不同需求,家庭醫生還推出了 “個性化服務包”,對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門服務,對癌症晚期病人提供心理輔導等服務。

實行服務“定制”之後,居民還可以自由選擇簽約家庭醫生,預約就診。候診期間,簽約家庭醫生還會引導就診居民進行健康狀況評估、採集診療基本資訊,並“一對一”充分交流。診療結束時,視情況與就診居民預約下一次複診時間,或提供轉診服務。

創新平臺實現“分級診療”

國務院下發的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提到,要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據瞭解,市北區目前已與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等合作,利用分級診療平臺系統,將社區轉診病人直接安排到青大附院相關科室專家就診,避免病人掛號排隊等候。在轉診過程中,同時實現病歷資料的共用、轉診認證管理、專科支援一體化服務,將簽約物件分級診療服務落到實處。

除了分級診療,該區還建立了與大醫院的“遠端會診”制度,與青大附院建立了視頻遠端會診中心,家庭醫生入戶檢測到的各類資料可現場通過網路傳至醫院,由青大附院的專家給予限時回饋、指導治療。同時,該區還打造了“衛生計生智慧平臺”,實現了11所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中心醫療集團建立起心電遠端會診,醫院的診斷結果5分鐘內便可傳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列印。

為有效利用區域綜合醫療資源,促進綜合醫院與基層衛生工作互融交合,穩步提升基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力,市北區啟動“1+2+3”醫聯體分級診療模式,即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級醫院(市北區人民醫院)和三級醫院(青大附院、海慈醫院、中心醫院等)組成一個綜合醫聯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與居民簽訂服務協定,居民基礎性疾病可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二級醫院就診治療,疑難雜症由家庭醫生通過“綠色轉診通道”優先向綜合醫院預約轉診。同時,發揮轄區三級醫院龍頭作用,綜合醫院下社區支援,加入“3+X”家庭醫生團隊。

據瞭解,該區近期還將試點運行智慧家庭醫生工作站APP應用程式,屆時市北區居民可以使用掌上移動設備實現醫療諮詢、預約、簽約、就診等綜合醫療功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也將變得更加科技化、資訊化和便捷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