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讓教師把更多精力放到教學上嗎?看看這位校長的妙招

某校原來有個規定:每名教師每年必須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一篇論文, 否則從教師積分中扣20分, 從動態獎金中扣30元, 學期內不能評為“優秀”等級。

許多教師對此牢騷滿腹, 可只能找路子、托關係發表論文, 部分教師甚至花錢買論文。 發表論文成了教師的一塊“心病”, 還助長了一些不正之風。

今年, 新來的校長對教師的教研積分做了改動:在省級以上報刊上每發表一篇論文, 教師積分中加5分, 此項最高積分20分。 只要工作成績突出, 即使沒有論文, 也能被評為優秀教師。 論文不再是教師的負擔, 這讓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課堂教學上, 促進了教學品質的提高。 不僅如此, 現在許多教師爭相寫論文、搞科研, 提高教學教研水準已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教師的教育教學水準也有了質的飛躍。

從“減”到“加”, 從“罰”到“獎”, 這細微的變化卻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眾所周知, 每個人都有被理解、被尊重和被肯定的心理需求, 都有表達自己的意願、體現自身價值的要求。 作為學校的管理者, 在制定任何一項制度和目標時, 都應從實際出發, 充分考慮到教師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 把教師的尊嚴放在第一位, 才能形成教師的認同感, 喚起教師的“共鳴”, 從而啟動教師內在的潛力和活力。 切忌一味地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設計工作目標和制定規章制度, 信奉什麼“壓力能變動力”, 幻想用一些簡單、粗暴的硬性規定來約束教師、“引領”教師。

著名學者瑪律庫塞認為:“觀念和文化的東西是不能改變世界的, 但它可以改變人, 而人是可以改變世界的。 因此, 在學校改革中充滿尊重、理解、溝通、信任等人文精神, 營造團結、和諧、奉獻、進取的工作氛圍, 建立起寬鬆、高潔、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園文化, 讓學校具有濃重的文化氣息, 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是學校人本管理理論的最高層次。 ” 學校管理中變“減法”為“加法”, 體現了管理者“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靈活變通的管理藝術。

管理要管人, 管人要管心, 說白了管理就是經營人心、順應人性、尊重人格、理解人心。 這種以“加法”為主的管理方式, 充分尊重了教師的人格和尊嚴, 真正考慮到了他們渴望被尊重的情感需求。 把教師看成能主動發展、自我完善的人, 教師就會心情舒暢, 幹勁倍增, 職業幸福感提升。 同時, 這種管理模式不搞“一刀切” “齊步走”, 承認教師之間的差異性, 富有人情味, 讓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激發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相反, 那種簡單、粗暴的以“罰”為主的量化管理辦法, 只能讓教師反感並產生消極情緒, 工作中被動應付甚至走向制度的對立面。

總之, 管理過程中不能一味地採用“管” “卡” “壓”等低級的做法,

應注重人文關懷, 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 變逼迫式管理為激勵式管理, 才能讓教師由被動發展轉變為主動發展。

原載:《教育時報》

作者:于海港 齊美利

配圖:付業興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 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河南教師”。 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 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微信ID:jiaoyushibao

長按二維碼進行關注

覺得不錯,請點贊↓↓↓

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微信ID:jiaoyushibao

長按二維碼進行關注

覺得不錯,請點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