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我在博物院當講解員 河南博物院講解員徐冰溪:會心懂行的遊客越來越多

□記者游曉鵬文洪波攝影

大河報訊“你們都看過《國家寶藏》吧?這就是河南三件寶貝之一的婦好鴞尊, 出自安陽殷墟商王武丁妻子婦好的墓葬, 它是一隻貓頭鷹的形象……”12月26日上午, 河南博物院西配樓“大象中原”瑰寶展廳內人頭攢動, 形象清秀可人的徐冰溪戴著麥克風, 在商代青銅器婦好鴞尊前講解, 遊客們被她的介紹深深吸引(如圖)。

徐冰溪2005年進入博物院社交部講解科, 已經做了12年講解員, 熟悉展廳裡的每一件文物和關於它們的故事, 累計背過的講解詞有數十萬字, 每年服務的遊客也在500批次以上。

這樣一位老講解員, 對這個崗位感情至深。 有人會覺得講解員每天都在重複地說很多話, 但隨著對文物的瞭解和博物館功能的提升, 講解崗位帶給徐冰溪越來越多的成就感和自信:“我經常參與社會教育活動, 特別是學校, 你能給學生們帶來的是課堂上沒有的東西, 講完他們把你團團圍住問東問西, 對博物館的嚮往都寫在臉上, 那種眼神是對我最大的激勵。 ”

2017年對徐冰溪來說也是特別值得回味的一年。 在2016年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大火之後, 今年又有更多媒體和公眾把目光投向了文物和博物館, 特別是最近, 《國家寶藏》的播出加上“不朽之宮·埃及文物展”的開幕讓遊客激增, 週末單日都在萬人以上, 不少人直奔賈湖骨笛、婦好鴞尊、雲紋銅禁“三寶”而來。

參觀者的心態也在變化。 徐冰溪說, 以往一些觀眾進了展廳, 心思並不在文物的故事和文化內涵上, 滿心思都是“這些都是值錢的古董”, 更有人稱呼講解員為“服務員”或者“導遊”, 讓人哭笑不得。 “他們也會問講解員很多奇怪的問題, 最多的兩個是‘這件文物是真是假’和‘它值多少錢”, 我們很無奈, 但也要耐心地告訴他們, 博物院裡沒有標明複製品的當然都是真文物, 而且它們的價值不是能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比如青銅器, 它們本身的製造過程所蘊含的科技含量和古人智慧, 對於一個民族是特別偉大自豪的事情, 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種傳承, 遊客們聽完往往心服口服。 ”

而現在, 參觀者已經很少有人再跟講解員討論“真假”以及“價錢”問題——大眾的文化層次在提高,

不少人對文博知識很在行, 會心懂行的遊客越來越多。 很多人總嫌講解的時間短, 他們特別喜歡慢慢走慢慢聽, 瞭解更多的文物故事。

2017年, 徐冰溪還做了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以往, 博物院的講解都是單純的“我展你看”、“我說你聽”, 展廳裡面氣氛給人感覺特別嚴肅甚至單調。 今年夏天的非洲面具展開幕前, 她和另外兩位講解員打破慣例, 共同研發了新的特約講解模式——以預約的方式吸引未成年人到博物館展廳當中聽講座——講解員們穿上非洲服飾, 給孩子們講述中國和非洲面具的異同, 帶孩子們做面具、打非洲鼓, 參與各種互動體驗。 這一新的講解模式受到孩子和家長歡迎。

因為社會效益特別好, 特約講解活動也被複製到了前不久開幕的“不朽之宮·埃及文物展”當中, 非常火爆。

“作為一個講解員, 能夠對博物館文化的構建和對‘讓文物活起來’的大目標做出一點點貢獻, 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 ”徐冰溪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