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辯虛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心虛,肺虛,肝虛,腎虛,胃虛

氣虛證:

(1)神疲乏力,(2)少氣或徽言,(3)自汗,(4)舌胖或有齒印,(5)脈虛無力(弱、軟、濡等)。 具備三項。

血虛證:

(1)面色蒼白,(2)起立時眼前昏暗,(3)唇舌色淡,(4)脈細。 具備三項(本證與氣虛證同時存在為氣血兩虛證)。

老中醫辯證

陰虛證:

主證:(l)五心煩熱,(2)咽燥口幹,(3)舌紅或少苔、無苔,(4)脈細數。 次證:(1)午後升火,(2)便結而尿短赤,(3)盜汗。 具備主證三項,次證一項(本證與氣虛證同時存在為氣陰兩虛證)。

陽虛證:

主證:(1)全身或局部畏寒或肢冷,(2)面足虛浮,(3)舌淡胖苔潤,(4)脈沉微遲。 次證:(1)夜尿頻多,(2)便澹而尿清長。 具備主證三項(其中第一條為必備),次證一項(本證與陰虛證同時存在為陰陽兩虛證)。

號脈

心虛證:

(1)心悸、胸悶,(2)失眠或多夢,(3)健忘,脈結代或細弱。 具備兩項(其中第一條為必備,本證常與氣、血、陰或陽虛證同存,應分別為心氣虛、心血虛、心陰虛或心陽虛證,以下類推)。

肺虛證:

(1)久咳、痰白,(2)氣短喘促,(3)易患感冒,具備兩項(本證常與氣或陰虛同存)。 脾虛證:(1)大便塘泄,(2)食後腹脹、喜按,(3)面色萎黃,(4)食欲減退,(5)肌瘦無力。 具備三項(本證常與氣、陰或陽虛證同存)。

老中醫談虛證

胃虛證:

(1)胃脫痛得食則安,(2)胃院痛而喜按,(3)食欲減退或旺盛,(婦食入停滯。 具備兩項(本證常與氣、陰或陽虛證同存)。

肝虛證:

(1)頭暈目眩,(2)肢體麻木,(3)急躁易怒或抑鬱喜歎息,(4)雙目乾澀。 具備三項(本證常與血或陰虛證同存)。

腎虛證:

(1)腰脊痰痛(外傷性除外),(2)脛痰膝軟或足跟痛,(3)耳鳴或耳聾,(4)發脫或齒搖,(5)尿後有餘瀝或失禁,(6)性功能減退、不育、不孕。 具備三項(本證常與氣、陰或陽虛證同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