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慶師大:思政課利用紅色文化開展實踐育人

中青線上訊 為深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安慶師範大學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實踐育人功能, 不斷創新《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模式, 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課程改革, 為思政課教育教學闖出了一條新路。

實踐教學:思政課“動起來”

“在我的印象中思政課堂講授有些泛化, 但是實踐教學中卻不一樣, 自己身入其境, 更能直觀感受到它蘊含的力量。 ”參加“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物理與電氣工程學院2014級王和政同學說。

今年7月, 安慶師範大學師生組成“七彩陽光”實踐團深入井岡山紅色革命根據地開展現場教學活動,

他們從黃洋界到八角樓, 一路急行, 揮汗如雨, 心中卻被這片革命赤土深深感染, 感慨萬千。

“參加井岡山紅色培訓活動, 我們追尋革命先輩的道路, 踏著他們的足跡, 讓自己的靈魂在重溫這段腥風血雨中得到沉澱和昇華。 ”李明在學習心得中這樣寫道。

這樣的實踐教學活動在安慶師範大學不勝枚舉。 2016年暑假, 該校10位學生在老師帶領下, 踏上了“重走長征路”的行程。 他們負重尋哨所、參觀革命舊址、聽前輩講革命故事, 深切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崇高信仰。 用直觀感知代替傳統說教, 用潤物無聲代替“滿堂漫灌”, 讓學生在紅色文化中身臨其境感受思政課堂教學的魅力。

學生講課:思政課的“學生味”

“思政課不太好上!”這是一些高校思政教師面臨的問題, 學生覺得不感興趣, 教學成效不太顯著。 為改變狀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團隊改革課堂教學方式, 融入紅色文化元素, 開始讓學生走上講臺講授紅色文化。

“學生上講臺”這種教學模式針對性強, 拉近了學生和思政課的距離, “學生之間比老師和學生之間更容易產生共鳴。 即使被提問了也不會緊張, 這樣容易讓我們融入課堂。 ”傳媒學院2016級黃定傲同學說。 學生上講臺, 教師將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 學生們開始從“不得不學”向“主動要學”轉變, 對思政課的“疏離感”大大減弱。 有同學開玩笑說, “高大上”原來也可以如此平易通俗。

該課程教學團隊還將“學生上講臺”教學方式進行提煉總結,

形成了《學生上講臺: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一文, 被人大複印資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2017年第5期全文轉載。

角色體驗:思政課變得“有意思”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團隊組織學生開展朗誦、詩歌、話劇等多種紅色文化題材的文藝創作, 同學們以鏗鏘有力的語言朗誦《重走長征璐》, 歌頌不屈的革命精神, 聲情並茂的再現了長征路上頑強的革命意志。

在安徽省“同鑄復興路, 共圓中國夢”校園文藝活動中, 王玉莉、劉冬等同學主演的《圓夢》榮獲安徽省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甲組二等獎。 在省教育廳、省人民防空辦公室、省軍區政治部聯合主辦的安徽省高校“人防杯·國防在我心中”演講比賽中,

李蕾同學榮獲一等獎。 以反映時代歷史變遷, 謳歌革命者不屈奮鬥精神的話劇《追夢人》榮獲安徽省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二等獎。

通過“自我教育”的角色體驗, 學生們與歷史對話, 體會歷史人物內心的活動, 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先烈身上所折射出的艱苦奮鬥精神, 為實現民族解放而無悔獻身的愛國情懷。

責編:齊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