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或將開始新一輪全球軍事基地大調整

近日, 據《華盛頓觀察家》報導,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提交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一份報告中稱, 全球約19%的美軍軍事設施屬於“冗餘基建設施”, 要求國會展開“基地重組與關閉測評”, 如發現基地建設確實供過於求, 應在2020年之後關閉部分基地, 以便集中資源強化美軍戰備水準和現代化建設。

美軍曾於1988年、1991年、1993年、1995年和2005年, 對全球軍事基地進行了5輪關停整合行動, 為美軍的歷次軍事轉型和戰略調整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果馬蒂斯此舉得以順利推進, 美軍將開啟第六輪全球軍事基地調整大幕, 這也將成為特朗普“重建美軍”的又一針強心劑。

軍事基地支撐著美國全球霸權

軍事基地是組織、指揮、訓練、部署和駐紮美國軍事力量的主要場所, 是確保美軍完成各項任務的基本設施。 根據性質不同, 美軍的軍事基地可分為永久性軍事基地、前沿作戰基地和合作安全點等。

海外軍事基地可追溯到古希臘城邦時期, 謀求海外軍事基地歷來為大國地位的標準配置。 二戰後, 美國遍佈全球的上千座軍事基地成為“帝國的基石”, 是美國構建全球霸權、遏制蘇聯擴張的支點。 冷戰時期, 美軍兵力約三分之一部署在盟國的600~1000處軍事基地。 據美國國防部估算, 21世紀初美國海外軍事基地的資產價值約1270億美元, 既是美國保護海外利益的重要橋頭堡,

又是美國海外利益的組成部分。

《2015財政年度美軍基地結構報告》顯示, 美國軍事基地總數為4855個, 其中海外軍事基地587個, 分佈在除南極洲外的六大洲、四大洋的39個國家和地區, 以中東、亞太和歐洲為重點, 駐紮有約40萬美軍。 目前, 美國軍事基地基本上延續了“以本土為核心、以海外基地為前沿, 點線結合、多層配置”的總體佈局。

從全球戰略佈局來看, 美國海外軍事基地可劃分為3個戰略區共14個基地群。 其中, 歐洲、中東和北非戰略區有5個基地群, 呈兩線梯次配置。 第一線由設在德國、比利時、荷蘭的中歐基地群, 義大利和希臘的南歐基地群以及中東、北非基地群組成, 以中歐基地群為主體, 負責扼守歐洲的心臟地帶;第二線由英國、冰島基地群和伊比利亞半島基地群組成,

負責增援中、北歐地區作戰和實施戰略核打擊。

亞太和印度洋戰略區有7個基地群, 約占美國海外基地總數的42.7%, 大體呈三線配置。 第一線由阿拉斯加、東北亞、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等4個基地群組成, 控制著具有戰略意義的航道、海峽和海域;第二線由關島和澳大利亞、紐西蘭兩個基地群組成, 是第一線基地的依託和重要的海空運輸中轉基地, 也是重要的監視偵察基地;第三線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 既是支援亞太地區作戰的後方, 又是美國本土防禦的前哨。

北美和拉美戰略區共設有兩個基地群, 分別為擔負戰略預警和增援任務的格陵蘭、加拿大基地群和構成美國本土防禦南部屏障的巴拿馬、加勒比海基地群。

此外, 美國還擁有數量眾多的本土基地, 既是支援海外作戰的戰略後方, 也是防範美國本土遭受戰略進攻的防禦重點。

近年來, 美國根據軍事戰略的調整, 重點加強主要戰略方向的海外軍事基地建設, 軍事基地整體佈局呈現出“三東移”的特點。 在西歐, 以俄羅斯為假想敵和防範對象, 美國駐德國和西歐地區的軍事力量向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波蘭、捷克、塞爾維亞、科索沃等東南歐國家和地區東移;在海灣, 以伊朗和“基地”組織為防範物件, 美國駐沙特的軍事力量向科威特、卡達、巴林、阿聯酋等國東移;在東亞, 以西太平洋陸權大國為假想敵, 美國駐日本、韓國和沖繩的軍事力量向關島、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等地區東移。

關停整合軍事基地意在優化存量

作為美國遏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外軍事基地在危機爆發後發揮著干預地區事務的作用, 在和平時期也起到威懾作用, 不僅是美國向全球關鍵地區投射軍事力量、鞏固聯盟體系、保護海外利益和推行西方民主價值觀的重要手段, 同時又是消耗美國財力、將美國拖入地區紛爭、損害美國國家形象的“包袱”。

冷戰結束後, 受全球地緣格局劇變、美國軍事戰略調整以及駐在國等因素影響, 美軍總體規模大幅縮減, 導致大量軍用資產閒置。 為此, 美軍先後啟動了5輪軍事基地關停整合行動, 以提高基地的總體使用效益。

在1988年、1991年、1993年和1995年進行的4輪軍事基地關停整合行動中, 美軍一共關閉了451個軍事基地,其中包括97個大中型軍事基地,將280萬畝的軍用土地進行環境治理後移交聯邦、州政府或出讓給私營部門開發使用。

第五輪關停整合行動於2005年啟動,歷時6年,規模超過了前4輪的總和,共涉及837個大小基地,其中大型基地55個,耗資240億美元。與前四次不同的是,第五次調整從單純的“減少冗員”轉變為整編基地、加強裝備、重組結構為目的的複合調整,減少大型的、永久性軍事基地,而代之以小規模、臨時性、機動靈活的“前進基地”。

總的來看,5輪基地關停整合行動共減少基地1288個,其中大中型基地152個,縮小規模20%以上,每年降低運行費用25億美元,產生的土地收益為每年600億美元,成效顯著。

即便如此,5輪基地關停整合行動仍是不徹底的,並未能根治美軍基地的“肥胖症”。過多的基地不僅增加了美國的軍費開支,還給當地社會和美國外交造成了不小的麻煩。自2012年以來,美國國防部已經持續多年要求國會授權啟動“基地調整和關閉”計畫。

特朗普上臺後,提出了“美國優先”的全球戰略和“重建美軍”的建軍構想。降低美軍海外支出和增加駐在國防務責任,將資源集中於提高美軍戰備水準和現代化建設,都使得啟動美國新一輪軍事基地關停整合行動成為必然之舉。

因而,馬蒂斯提出削減美軍冗餘基地,並不意味著美國全球戰略的收縮,也並不與特朗普“軍事優先”的主張相抵觸,更多的則是出於優化基地存量的考慮。事實上,11月8日美國國會兩院軍事委員會已就總額約7000億美元的2018財年國防授權案達成一致。根據該國防授權案,美軍軍力得以大幅提升已成定局,美軍現有的軍事基地也將得以保留。

基地的軍事價值是美國國防部衡量其是否應該保留的首要因素。在決定某個軍事基地去留時,除了考慮其運營成本和能否有效適應未來作戰要求,更多的還要考慮其是否具備容納多兵種協同訓練和作戰的能力。目前,美軍有很多軍事基地均為軍種單獨所建,功能單一又互不通用。根據馬蒂斯援引的一份國防部報告,美國陸軍和空軍的“冗餘”基地比例就分別達到29%和28%。因此,美軍在削減軍事基地數量的同時,將按照地理位置就近的原則,把隸屬於不同軍兵種的軍事基地合併為單個的、龐大的、綜合型的聯合基地,從而提供統一的後勤支持、訓練、情報等全方位保障,進一步增強軍事基地的綜合效能。

不過,削減和關閉基地並非易事。美國國會授權國防部啟動“基地調整和關閉”計畫的法律程式相當繁瑣,並非國防部一廂情願就能順利實施。其程式通常是這樣的:由國防部制定軍事基地調整方案,再將方案提交國會的基地調整與關閉委員會,然後由若干名美國退役軍官組成的基地調整與關閉委員會進行評估、審議和表決,並對方案提出修改建議,最後將修改方案提交總統,經總統批准並簽署後由國會審議通過後方可實施。

由於許多軍事基地已成為所在地經濟發展的支柱和居民就業的重要管道,關閉一個軍事基地可能造成數千人失業和幾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所以美國各州及其國會議員千方百計阻撓五角大樓關閉基地的計畫。同時,軍事基地的數量減少,也會帶來軍人及隨軍家屬安置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美國對各軍種軍事基地的不斷優化整合,其聯合軍事基地體系的運轉將會更加有效。這些密集軍事基地將與駐紮在此的美國軍人,與遊弋在各個海域的11個航母戰鬥群一起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支點,支撐起美國從華盛頓輻射全球的權力版圖。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責編:賈志強

美軍一共關閉了451個軍事基地,其中包括97個大中型軍事基地,將280萬畝的軍用土地進行環境治理後移交聯邦、州政府或出讓給私營部門開發使用。

第五輪關停整合行動於2005年啟動,歷時6年,規模超過了前4輪的總和,共涉及837個大小基地,其中大型基地55個,耗資240億美元。與前四次不同的是,第五次調整從單純的“減少冗員”轉變為整編基地、加強裝備、重組結構為目的的複合調整,減少大型的、永久性軍事基地,而代之以小規模、臨時性、機動靈活的“前進基地”。

總的來看,5輪基地關停整合行動共減少基地1288個,其中大中型基地152個,縮小規模20%以上,每年降低運行費用25億美元,產生的土地收益為每年600億美元,成效顯著。

即便如此,5輪基地關停整合行動仍是不徹底的,並未能根治美軍基地的“肥胖症”。過多的基地不僅增加了美國的軍費開支,還給當地社會和美國外交造成了不小的麻煩。自2012年以來,美國國防部已經持續多年要求國會授權啟動“基地調整和關閉”計畫。

特朗普上臺後,提出了“美國優先”的全球戰略和“重建美軍”的建軍構想。降低美軍海外支出和增加駐在國防務責任,將資源集中於提高美軍戰備水準和現代化建設,都使得啟動美國新一輪軍事基地關停整合行動成為必然之舉。

因而,馬蒂斯提出削減美軍冗餘基地,並不意味著美國全球戰略的收縮,也並不與特朗普“軍事優先”的主張相抵觸,更多的則是出於優化基地存量的考慮。事實上,11月8日美國國會兩院軍事委員會已就總額約7000億美元的2018財年國防授權案達成一致。根據該國防授權案,美軍軍力得以大幅提升已成定局,美軍現有的軍事基地也將得以保留。

基地的軍事價值是美國國防部衡量其是否應該保留的首要因素。在決定某個軍事基地去留時,除了考慮其運營成本和能否有效適應未來作戰要求,更多的還要考慮其是否具備容納多兵種協同訓練和作戰的能力。目前,美軍有很多軍事基地均為軍種單獨所建,功能單一又互不通用。根據馬蒂斯援引的一份國防部報告,美國陸軍和空軍的“冗餘”基地比例就分別達到29%和28%。因此,美軍在削減軍事基地數量的同時,將按照地理位置就近的原則,把隸屬於不同軍兵種的軍事基地合併為單個的、龐大的、綜合型的聯合基地,從而提供統一的後勤支持、訓練、情報等全方位保障,進一步增強軍事基地的綜合效能。

不過,削減和關閉基地並非易事。美國國會授權國防部啟動“基地調整和關閉”計畫的法律程式相當繁瑣,並非國防部一廂情願就能順利實施。其程式通常是這樣的:由國防部制定軍事基地調整方案,再將方案提交國會的基地調整與關閉委員會,然後由若干名美國退役軍官組成的基地調整與關閉委員會進行評估、審議和表決,並對方案提出修改建議,最後將修改方案提交總統,經總統批准並簽署後由國會審議通過後方可實施。

由於許多軍事基地已成為所在地經濟發展的支柱和居民就業的重要管道,關閉一個軍事基地可能造成數千人失業和幾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所以美國各州及其國會議員千方百計阻撓五角大樓關閉基地的計畫。同時,軍事基地的數量減少,也會帶來軍人及隨軍家屬安置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美國對各軍種軍事基地的不斷優化整合,其聯合軍事基地體系的運轉將會更加有效。這些密集軍事基地將與駐紮在此的美國軍人,與遊弋在各個海域的11個航母戰鬥群一起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支點,支撐起美國從華盛頓輻射全球的權力版圖。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責編:賈志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