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慎用苦參素治療肝炎!

苦參素的臨床作:

苦參素(氧化苦參堿)是我國科學家從中藥苦豆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已製成靜脈內和肌內注射劑及口服製劑。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苦參素具有以下作用。 1.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實驗證明, 苦參素具有較明顯的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 具有一定的HBeAg 陰轉率。 2.降酶保肝作用:苦參素可促進肝細胞損傷的修復, 促進肝細胞再生, 減輕肝細胞炎症, 從而降低血清轉氨酶。 苦參素可改善肝臟微循環, 從而有利於膽紅素代謝, 消除黃疽和腹水。 最終使患者體征改善, 肝臟病變減輕。 3.抗肝硬化作用:苦參素主要通過保護肝細胞膜、抑制纖維化因數的釋放及調控貯脂細胞的功前等多個環節發揮抗纖維化及抗肝硬化的作用。

4.免疫調節作:用苦參素對機體免疫力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從而有利於肝炎患者的恢復。 苦參素被稱為中藥干擾素, 用於慢性乙肝的治療, 可以與其他抗病毒藥和(或)免疫調節藥物等合用。 2005年頒佈的我國第一部《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指出, 我國的臨床研究表明, 本藥具有改善肝臟生化學指標及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但其抗乙肝病毒的確切甯效尚需進一步擴大病例數, 進於嚴格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加以驗證。 但是從臨床使用情況看, 並沒有出現實驗研究得出的結論, 在臨床應用過程中,
並未見到使用苦參素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出現像干擾素或核苷酸)類似物一樣明顯的療效, 也沒有經過嚴格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加以驗證。 因此, 不宜把苦參素類藥物作為乙肝抗病毒藥物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僅能利用其清熱利濕, 退黃利尿之功。 適合於中醫臨床辨證屬於濕熱型的慢性肝炎患者, 改善臨床症狀, 促進肝臟生化學指標恢復。

苦參素的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口苦、腹瀉、上腹部不適或疼痛, 偶見皮疹、胸悶、發熱等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多由注射製劑引|起。 個別患者出現注射部位發紅、疼痛, 改為深部注射後可減輕。 在臨床治療中, 也有少數導致氨基轉移酶升高的報導, 因此不建議病毒攜帶者使用。

苦參素口服製劑的不良反應是引起無症狀的血清膽鹼酯酶和乙醯膽鹼酯酶降低, 一般在服藥後2~4周即可明顯下降, 比治療前降低>50%。 由於肝臟是合成這種酶的惟一器官, 因此膽鹼酯酶被醫生作為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指標。 肝臟受損時, 肝細胞合成功能下降, 血清膽鹼酯酶降低。 肝細胞炎症程度越重, 膽鹼酯酶活下降越明顯。 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膽鹼酯酶明顯降低。 因此, 許多患者一看到膽鹼酯酶降低就感到緊張, 以為自己的肝病加重了。 經過醫生多方面的觀察和研究, 認為口服苦參素的這一作用不會引起肝病加重, 也不具有神經毒性, 可能是因為苦參素的代謝產物對膽鹼酯酶和乙醯膽鹼酯酶的抑制作用所致,
一般停藥後4~6個月即可恢復正常。 除了苦參素以外, 山豆根等許多藥物也有抑制血清膽鹼酯酶的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