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後TPP時代誰主沉浮

2017年3月3日, 美國退出TPP後的首次RCEP將比沒有加入TPP時增加3萬多億日元21個成員國的亞太自由貿易區平臺上。 眾所周知, WTO起源於1947年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

在全球貿易規模急速發展、國家無法各自為政的時期興起, 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性貿易組織。

然而, 以降低關稅為主要措施的WTO, 集中關注貿易問題和多邊議事規則, 越來越面臨發展瓶頸。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 區域性貿易組織迅速發展, 其低成本和多元化的特點, 令其彰顯勃勃生機, 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歐盟。

至此, 面對RCEP、TPP、TTIP、EPA以及FTAAP等眾多區域貿易合作和數不清的雙邊貿易協定, 我們不得不考慮:什麼樣的區域貿易合作最能引領潮流、最值得推崇?

“對於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來說, 吃飯最重要的是要吃飽吃好, 為成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對於中年人來說, 吃飯最重要的是養生、健康, 飯量小但要求更高。 區域合作組織也是如此,

不同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需要不同的合作模式。 WTO是國際貿易合作的基礎版本, 而TPP等是高階版本, 很難說好壞之分, 不如說適合與否。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這樣解答上述疑問。

值得關注的是, 全球製造業分工越來越細, 全球化供應鏈也已經進入垂直整合階段, 每個國家都只是一個產品中間站, 而這個產品不同的生產環節讓參與其中的國家關係更為緊密。 梁海明認為, 這就讓許多國家萌生出新的進出口貿易規律, 新規律需要新規則, 但他同時強調, 不管是哪些國家創設新規則, 都必須以WTO規則為基礎。

他提到一個概念, 即“進口內涵”。 按照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官方定義, 進口內涵是指一個國家出口產品總價值中蘊含的進口價值,

也稱“外資占出口總值的比重”, 用作全球產業價值鏈分析中的重要資料。 以蘋果手機為例, 儘管美國向全球各地出口該手機, 但手機中的很多零件是進口的, 進口零件的總價值占出口手機總價值的比重即為進口內涵。

“現在很多國家的進口內涵比例處在20%到50%之間, 說明雙邊或多邊貿易關係之緊密程度。 如果一定要選出更高效的合作模式, 那它應該是可以提供最大程度促進各國分工的貿易規則, 能更清晰、高效地配置資源, 而不是分裂合作、加強自我保護的規則。 ”

因此, 梁海明認為, 促進超高效貿易合作的規模, 可以從雙邊關係開始, 逐漸拓展到多邊, 再到區域甚至全球, 以這樣的趨勢發展,

一方面可以循序漸進, 另一方面更能適應各國的發展步伐。 他指出, 從前中國被稱作“世界工廠”, 如今這一角色轉由印度承擔, 十幾年之後, 或許會再次更換主角, 顯然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貿易訴求, 太過激進地發展反倒可能失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