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吃與營養的究極真相

關於吃與營養,我們有著太多誤區與一知半解。 如今, 食物營養的最新知識, 粉碎了一些以訛傳訛誤導我們多年的謠言。

我們先來認識一些基本概念,比如營養素。

營養素對提供能量、生長發育、組織修復都具有重要意義, 也有些食物沒有特別突出的營養素成分, 但具有潛在的保健價值。 比如蘋果。 有句話叫“一日一蘋果, 醫生遠離我”, 這起初是北美蘋果商的廣告語。 後來, 科學家研究發現, 這話真的有道理。 調查發現, 在孕期每天吃一個蘋果的媽媽, 寶寶得免疫系統疾病的比較少。 其實, 蘋果的維生素C、B2、B6都不多, 但它有一些與保健功能相關的成分, 比如類黃酮、果膠。 所以說, 食物各有好處, 不能因某個缺陷就一棍子打死。

食物的營養與防病價值還會隨著烹調加工而改變。 比如, 蘋果榨成了汁, 會損失很多營養成分, 例如維生素C, 因為它暴露在空氣中會氧化。

所以,我們今天說吃與營養, 就是要知道營養價值評價的指標, 而不僅是瞭解營養成分的含量這麼簡單。

在營養學中, 第一個概念就是:營養價值相對性, 即營養好不好, 跟身體狀態、食物搭配有關。

人需要40多種營養素以及上百種保健成分, 這些對我們的作用可以用一個木桶來理解。 每個營養素就像一塊板, 我們吃東西的時候難免有的板高點, 有的板低點。 高板再往上加營養沒有意義, 因為水會從最低的這塊板流出來。 這就好比有的人蛋白質攝入過多, 但每天還加兩大塊牛排, 完全沒有意義。

當然, 即便同一個食物,營養價值也是不一樣的。 以番茄為例, 番茄紅素是番茄特別重要的一個元素, 但不同品種的番茄紅素含量不一樣。

顏色深紅的, 自然番茄紅素高些;如果是黃的, 番茄紅素少些。 而且, 不同產地的番茄相比, 新疆的肯定是最優的。 因為新疆有兩大優勢, 第一日照強烈, 第二日夜溫差大, 這都有利於番茄紅素的產生。 所以, 僅僅看食物成分表, 並不能代表真正的情況。

食物營養的第二個概念是營養素的密度。

我們每天的卡路里熱量是有限制的, 比如成年女性, 一天推薦的數值是1800千卡, 多吃一點, 這肥肉就跑身上了, 成為“三高”的隱患。

怎麼做到既不超過每天的卡路里指標,又把各種營養都吃到?這就要提高密度, 讓有限的卡路里, 鈣、鐵、維生素之類的成分都多, 這就叫高營養密度, 既能滿足營養, 又不發胖。

怎麼做?專業人士有個簡單的演算法,即一定重量該食品的營養總量, 除以一定重量該食品所含能量, 會得出來一個數。 我們要分子大, 分母小的, 這樣吃才放心。

舉個例子, 大家知道香蕉是補鉀的好食品, 但我們用這個演算法一算會發現, 香蕉的鉀含量確實是高, 但是算一算營養素和熱量,

它不如番茄。 所以, 對於想減肥的人, 吃番茄補鉀要比香蕉好, 因為吃兩根香蕉熱量就上去了。

發胖的人、“三高”人群, 都要關注下營養素的密度。 另外就是孕婦。 孕婦需要長胎不長肉, 就是要把營養吃夠了, 把寶寶長好了, 但是自己身上不要掛那麼多肥肉。

那麼, 什麼食物營養素密度比較低?高油、高糖的東西, 一定是營養密度低的。 這類食品有個專用名詞—垃圾食品, 吃它不划算, 只可偶爾為之。

可是,吃進去的營養真的能原封不動地被吸收?未必。這就是第三個概念:抗營養因素。它雖然是純天然的,但會妨礙一些食物營養素吸收。

動物營養學家曾對抗營養因素做過專門研究,動物一般是生吃食物,食物中的抗營養因素沒被破壞,這就非常容易影響動物的營養吸收。因此,現代做飼料時要專門做些處理,比如打粉、蒸、發酵,就是要把抗營養素去掉,動物才能長得快些。

類似的,我們常聽到食物禁忌、食物相克,其實都跟抗營養物質有關。比如,豆漿跟雞蛋不能一起吃,主要說的是黃豆裡的胰蛋白酶抑制劑。為什麼食物裡會有抗營養物質?研究發現,多數的這種物質都存在於種子類食物中。而植物種子都是要傳宗接代、繁衍種群的。但為了防止種子被動物吃掉,在進化過程中,植物逐漸衍化出一些毒素,讓人或動物吃了不舒服,吃多了消化不良,這樣就能口下留情,剩下一些種子,繁衍任務就達成了。

草酸會妨礙到鈣、鐵、鋅等多種營養元素的吸收。食物中草酸多的是菠菜,第二個是莧菜、韭菜。大家知道小蔥跟豆腐不能同食,其實這裡的小蔥指的是韭菜。另外,西芹的草酸含量也多。

吃多少不等於利用多少,因為每個人消化吸收不一樣。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四個概念:生物有效性。食物吃進去,消化得怎麼樣?有沒有促進因素?小腸裡面能不能吸收到血裡面?吸收到血裡面,能不能變成我們要的東西?這說的都是生物利用的問題。

有人說要補鐵,吃棗行不行?有個數據,100克棗的鐵含量是2.3毫克。但黃豆的鐵能到35.8點毫克。從數量來講,還不如選黃豆。但實際上,黃豆還不是最佳補鐵食物。這裡,我們就以鐵為例子來分析一下它們的生物有效性。

鐵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叫血紅素鐵,一種叫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就是紅肉裡的,這個鐵跟我們肌肉裡的鐵是一碼事。但很遺憾,棗子不屬於這種。它還有一些妨礙吸收的因素—草酸,這不僅妨礙鈣,還妨礙鐵。再看黃豆。黃豆也是非血紅素鐵,而且黃豆也有抗營養元素。

相比之下,補血佳品其實應該是牛肉。首先,它包含的血紅素鐵屬於直接拿來就能用的。其次,沒有草酸、植酸這類抗營養元素。而且,牛肉有促進營養吸收因素的肉類因數,即使烹調加工,營養損失也不會損失,對消化吸收也沒有影響。

可是,吃進去的營養真的能原封不動地被吸收?未必。這就是第三個概念:抗營養因素。它雖然是純天然的,但會妨礙一些食物營養素吸收。

動物營養學家曾對抗營養因素做過專門研究,動物一般是生吃食物,食物中的抗營養因素沒被破壞,這就非常容易影響動物的營養吸收。因此,現代做飼料時要專門做些處理,比如打粉、蒸、發酵,就是要把抗營養素去掉,動物才能長得快些。

類似的,我們常聽到食物禁忌、食物相克,其實都跟抗營養物質有關。比如,豆漿跟雞蛋不能一起吃,主要說的是黃豆裡的胰蛋白酶抑制劑。為什麼食物裡會有抗營養物質?研究發現,多數的這種物質都存在於種子類食物中。而植物種子都是要傳宗接代、繁衍種群的。但為了防止種子被動物吃掉,在進化過程中,植物逐漸衍化出一些毒素,讓人或動物吃了不舒服,吃多了消化不良,這樣就能口下留情,剩下一些種子,繁衍任務就達成了。

草酸會妨礙到鈣、鐵、鋅等多種營養元素的吸收。食物中草酸多的是菠菜,第二個是莧菜、韭菜。大家知道小蔥跟豆腐不能同食,其實這裡的小蔥指的是韭菜。另外,西芹的草酸含量也多。

吃多少不等於利用多少,因為每個人消化吸收不一樣。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四個概念:生物有效性。食物吃進去,消化得怎麼樣?有沒有促進因素?小腸裡面能不能吸收到血裡面?吸收到血裡面,能不能變成我們要的東西?這說的都是生物利用的問題。

有人說要補鐵,吃棗行不行?有個數據,100克棗的鐵含量是2.3毫克。但黃豆的鐵能到35.8點毫克。從數量來講,還不如選黃豆。但實際上,黃豆還不是最佳補鐵食物。這裡,我們就以鐵為例子來分析一下它們的生物有效性。

鐵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叫血紅素鐵,一種叫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就是紅肉裡的,這個鐵跟我們肌肉裡的鐵是一碼事。但很遺憾,棗子不屬於這種。它還有一些妨礙吸收的因素—草酸,這不僅妨礙鈣,還妨礙鐵。再看黃豆。黃豆也是非血紅素鐵,而且黃豆也有抗營養元素。

相比之下,補血佳品其實應該是牛肉。首先,它包含的血紅素鐵屬於直接拿來就能用的。其次,沒有草酸、植酸這類抗營養元素。而且,牛肉有促進營養吸收因素的肉類因數,即使烹調加工,營養損失也不會損失,對消化吸收也沒有影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