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按下政務服務“快速鍵”

本報記者 陸 飛

量變到質變——

“互聯網+”啟動政務服務新模式

早上的7點50, 王賢斌走進了設在破涼鎮政府的為民服務中心大廳, 一塊亮著“民政”紅色字幕下的視窗, 是他每天工作的地方。 簡單清理一下桌面, 8點, 王賢斌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與此同時, 人社、農保、經發、司法等15個開放式視窗的工作人員也全部到崗, 進入緊張而有序的工作狀態。

走進這個剛剛投入使用半個多月的服務大廳, 儼然是一個微縮版的政務中心。 對當地很多居民來說, 這也是一個新鮮而熟悉的地方, 它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許多事情需要在這裡辦理,

醫保、養老、計生、工程建設……功能齊全的服務大廳, 每天迎來送往, 好不熱鬧。 “聽說了嗎?鎮上建立了‘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 以後申報大病救助可以在家門口就近辦理, 不用再跑縣城了!”抱著試試看的態度, 遞交了有關資料就順利完成審核的當地村民王衛東, 興奮地逢人就說, “這樣的服務真是太好了, 老百姓進一個門就能辦成事, 我要點贊。 ”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轉變政府職能, 深化簡政放權, 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談起在全市率先試點鎮村“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 宿松縣政務服務中心主任齊長升告訴記者, 目前宿松縣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的全縣行政審批項目已從314項一次性降到了241項,

降幅達到了23.25%。 對有行政審批職能的40個部門全面實行“兩集中、兩到位”, 專案即辦率由21%提高到47%, 平均辦理時限壓縮到3個工作日以內。

“量變必然會帶來質變。 ”齊長升說, 對於廣大農村地區的群眾來說, 辦事從過去的一星期, 到一天, 再到幾個小時, 從跑幾趟路到“進一個門就能辦成事”, 就不光是轉變政府職能那麼簡單了。 “打造服務型政府, 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優化服務。 ”齊長升表示, 宿松縣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 就是將政務服務與互聯網這一載體有機結合, 建立和優化縣、鎮、村三級便民服務體系, 通過統一規範服務標準、優化服務流程和提供智慧化人性化的創新服務等方式, 構建起一整套公開透明、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體系,

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升級和重塑——

讓“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政府利用互聯網思維、技術和資源實現融合創新的過程, 更重要的是通過“化學反應”和“基因再造”, 重構流程, 重塑公共產品和行政服務, 實現政府服務體系的“升級和重塑”。

今年10月, 宿松縣出臺的《加快縣鄉村三級政務平臺互聯互通試點推進基層為民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要求把當前提供且能夠提供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事項, 都納入為民服務全程代理範圍。 建立縣鄉村三級政務平臺, 實現“一個中心”對外、“一視窗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的運行體系, 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智慧化水準, 讓政府服務變得更“聰明”,

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在破涼鎮試點運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 是宿松縣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具體體現, 也是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的重要舉措。 ”縣委書記王華表示, 宿松縣以群眾需求為導向, 把原來分散在各處的“七站八所”辦公服務力量, 統一整合進一個為民服務大廳, 促使公共服務更接地氣, 而且縣財政將給予試點鄉鎮20萬元的補助扶持。

“提速‘互聯網+政務服務’, 我們責無旁貸。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要提高社會治理智慧化、專業化水準, 善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資訊化手段開展工作。 ”王華說, 讓“資料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不僅減少了老百姓的辦事成本, 還提高了為民辦事效率,

進一步密切了與群眾的聯繫, 也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風, 實現了源頭預防腐敗。

目前, 宿松縣政務服務中心共入駐行政許可、確認、備案、徵收和公共服務等5類依申請辦理政務服務事項527項, 其中83項實現了“一次上網, 事就辦成”。 截止2017年11月, 累計受理申辦事項36.22萬件、辦結36.01萬件, 日均受理1500多件, 群眾滿意率達99.99%。 據不完全統計, 自運行以來共節約群眾、企業辦事成本超億元。

服務型政府——

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首家實現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平臺互聯互通的鄉鎮政務服務中心投入使用, 既是宿松縣扎實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最新成果, 也是加快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在“互聯網+政務服務”上持續出實招、求實效的具體體現。

點擊打開“皖警E網通”的平臺,身在廣州的劉曉玲驚喜地發現,現在家鄉公安機關的全部40多項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專案,已經能做到在網上申請、網上預審、只跑一次完成審批。“港澳通行證續簽”實現了全程網上辦理,“居民身份證續辦、補辦”實現了異地辦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宿松居民都深刻感受到政務服務的便捷度顯著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層面相繼出臺的《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資訊惠民試點實施方案》、《關於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和《“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等一系列檔,均旨在通過資訊化手段解決網上政務服務不便捷、平臺不互通、資料不共用、線上線下聯通不暢、標準化規範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實現政務服務平臺化、協同化、標準化、精准化和便捷化。

“‘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了群眾跑腿向資訊跑路轉變,粗放式供給向精准化供給轉變,政府端菜向群眾點餐的轉變。”王趙春縣長表示,目前80%以上的資訊資源掌握在政府手裡,深化大資料技術的應用化解了“找誰辦”、“去哪辦”和“怎麼辦”的難題,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群眾個性化、定制化以及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移動互聯時代,宿松縣充分利用手機APP、物流快遞等方式將政務服務融入日常生活,推動政務服務微信公眾號與後臺各類審批系統深度融合,豐富微信公眾號的服務功能,將生冷嚴肅的政務服務以嶄新的形式展現給申請人,讓人民群眾享受到“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所帶來的民生紅利。

點擊打開“皖警E網通”的平臺,身在廣州的劉曉玲驚喜地發現,現在家鄉公安機關的全部40多項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專案,已經能做到在網上申請、網上預審、只跑一次完成審批。“港澳通行證續簽”實現了全程網上辦理,“居民身份證續辦、補辦”實現了異地辦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宿松居民都深刻感受到政務服務的便捷度顯著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層面相繼出臺的《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資訊惠民試點實施方案》、《關於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和《“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等一系列檔,均旨在通過資訊化手段解決網上政務服務不便捷、平臺不互通、資料不共用、線上線下聯通不暢、標準化規範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實現政務服務平臺化、協同化、標準化、精准化和便捷化。

“‘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了群眾跑腿向資訊跑路轉變,粗放式供給向精准化供給轉變,政府端菜向群眾點餐的轉變。”王趙春縣長表示,目前80%以上的資訊資源掌握在政府手裡,深化大資料技術的應用化解了“找誰辦”、“去哪辦”和“怎麼辦”的難題,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群眾個性化、定制化以及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移動互聯時代,宿松縣充分利用手機APP、物流快遞等方式將政務服務融入日常生活,推動政務服務微信公眾號與後臺各類審批系統深度融合,豐富微信公眾號的服務功能,將生冷嚴肅的政務服務以嶄新的形式展現給申請人,讓人民群眾享受到“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所帶來的民生紅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