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危險警示!同一地點三天掉進冰裡兩輛車 兩人死亡 目前還有人在走

杜爾伯特縣連環湖西二龍山與二龍山村之間有一座橋(一號橋)正在維修, 過往都涉險在冰上繞行。

12月24日一台越野車在通過冰面時誤入清溝, 兩人遇難!

26日又一台車輛在此處落水!由於北風吹清溝在向西擴張, 過往車輛司機如不仔細觀察難以發現,

天黑更難看到誤入清溝。

橋的兩側出現迥異自然景觀

事發後, 很多市民不禁對兩名年輕人過早地離開這個世界, 感到惋惜。

與此同時, 很多市民感到不解, 冬至已經過去好幾天, 按理說, 我市眾多湖面上, 早已結上厚厚的冰層。

事發的冰面上, 為何會出現冰層較薄的情況呢?

此外, 遇難的年輕人, 為何不走正常的路面, 非要穿越冰層呢?

記者驅車 100多公里, 趕到事發地沙田一號橋附近。

令記者感到吃驚的是, 當時, 室外溫度零下20°C左右, 然而, 在該橋南側的湖面上, 竟出現一種奇異的“景觀”:湖面上並沒有結冰, 而是流著湍急的江水。 水面上, 籠罩著一層白色的“霧氣”。

在該橋的北側, 卻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

僅僅一橋之隔, 為何會出現如此不同的自然景觀呢?

據當地村民介紹, 此處叫二八穀泡, 是連環湖的一個小分支。 事發現場, 在沙田一號橋北側, 距橋 100米左右。

記者看到, 事發現場有一條長 50米左右, 寬 2米左右的“小河”, “小河”裡的水, 不斷地流淌著。

在村民的指引下, 記者在這條“小河”中, 看到了墜入水中的白色越野車。

墜入江中並非因為冰面太薄

據巴哈西伯村主任付文友介紹, 事發時, 這條“小河”已經存在。 當日 17時, 天已經很黑, 越野車在冰面上穿行, 不容易看到這條“小河”, 直接紮進其中, 並非因為冰面太薄導致, 也不是掉進冰窟窿中。

那麼, 沙田一號橋的南側, 為何會出現大面積的湖水, 在橋的北側, 又為何會出現一條“小河”呢?

對此, 付文友主任分析認為, 這主要是因為, 上游漲水或者排水導致。 水在湖面下流動, 在經過沙田一號橋下時, 流動的“軌道”突然變窄, 河水變得更加湍急, 最終衝開了冰面, 在橋南側形成了一條大面積的“清溝”。

事發地——橋北側的“小河”, 同樣是一條“清溝”。 之所以面積沒有那麼大, 是因為, 冰面下面的“暗流”, 沒有經過橋下變窄, 所以僅僅形成了一條“小河”。

其形成的原因是,溫暖的地下水,或污水排入、或急流處不易封凍而形成。其最長可達數十公里,短的也有幾十米。

採訪中,有村民向記者透露,以前個別的年頭,出現過這種情況,但並不常見。

無法過橋無奈從冰面上行駛

記者瞭解到,從沙田屯到巴哈西伯屯,從冰面上穿行,並不是在抄近路。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車輛,非要從冰面上經過,而不走正常的路面呢?

據付文友介紹,沙田一號橋,已經“服役”滿30年,於今年 11月中旬正式封橋,等來年春天,才能重新修建新橋。

很多車輛要過橋,發現橋被封,只好冒險從北側的冰面上行駛。

本以為,寒冬臘月,在冰面上行駛沒什麼問題,卻沒想到,今年上游“漲水”,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記者看到,沙田一號橋的兩側,均被挖了深深的溝,警示牌寫著兩個大字:危橋。在該橋的西側,立著的一個牌子,上面寫著 24小時領路,還附上了電話號碼。看來,有人利用封橋,做起了領路的生意。

記者以過路為由,將電話撥打過去,接聽電話的人,是一名男子。

得知記者開的是轎車,男子說,轎車從冰上走即可,但是必須他領著走,因為,湖面上有個“清溝”,不小心很容易掉進去,而由他領路,他要收取 50元錢。

那麼,有沒有其他路可走呢?對此,男子表示,可以走土道,不過,那得繞很長的路,至少要多走 15公里。如果走土道,則收 100元錢。

有人趁著封橋,做起了領路生意

昨日上午又一輛越野車遇險

橋南側的“清溝”面積比較大,站在橋頭很容易看見,而橋南側的“清溝”,卻很難被發現。

悲劇發生後,在事發現場的“清溝”附近,零星擺放了幾個“警示樁”,但是並不明顯。記者採訪的過程中,不斷有車輛從冰面上穿行,其中,有一輛越野車下到冰面後,直接向“清溝”處急速行駛。記者急按車喇叭,該車的行駛速度才開始變慢,避免了另一場悲劇的發生。

白天尚且如此,如果晚上從此處通過,危險似乎無法避免。

採訪中,村民們紛紛表示,橋北側有“清溝”,從冰面上行駛太危險,尤其外地人很難發現。應該設立比較明顯的警示牌,或者把這段“清溝”圍起來,讓從此處行駛的車主,注意到前方有危險。

有村民擔心再有意外發生,甚至表示,可以將沙田一號橋“解封”,只讓“小車”通過,即便是危橋,也比從冰上穿行安全得多。

昨日上午 9時許,記者從藍天救援隊瞭解到,剛剛又有一輛SUV車,在同一位置掉進水中。

幸運的是,目前,車主已成功脫險。

26日又一台車輛在此處落水!由於北風吹清溝在向西擴張,過往車輛司機如不仔細觀察難以發現,天黑更難看到誤入清溝。

為了你寶貴的生命請不要涉險冰上繞行。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失去將不會從來。

沒有經過橋下變窄, 所以僅僅形成了一條“小河”。

其形成的原因是,溫暖的地下水,或污水排入、或急流處不易封凍而形成。其最長可達數十公里,短的也有幾十米。

採訪中,有村民向記者透露,以前個別的年頭,出現過這種情況,但並不常見。

無法過橋無奈從冰面上行駛

記者瞭解到,從沙田屯到巴哈西伯屯,從冰面上穿行,並不是在抄近路。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車輛,非要從冰面上經過,而不走正常的路面呢?

據付文友介紹,沙田一號橋,已經“服役”滿30年,於今年 11月中旬正式封橋,等來年春天,才能重新修建新橋。

很多車輛要過橋,發現橋被封,只好冒險從北側的冰面上行駛。

本以為,寒冬臘月,在冰面上行駛沒什麼問題,卻沒想到,今年上游“漲水”,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記者看到,沙田一號橋的兩側,均被挖了深深的溝,警示牌寫著兩個大字:危橋。在該橋的西側,立著的一個牌子,上面寫著 24小時領路,還附上了電話號碼。看來,有人利用封橋,做起了領路的生意。

記者以過路為由,將電話撥打過去,接聽電話的人,是一名男子。

得知記者開的是轎車,男子說,轎車從冰上走即可,但是必須他領著走,因為,湖面上有個“清溝”,不小心很容易掉進去,而由他領路,他要收取 50元錢。

那麼,有沒有其他路可走呢?對此,男子表示,可以走土道,不過,那得繞很長的路,至少要多走 15公里。如果走土道,則收 100元錢。

有人趁著封橋,做起了領路生意

昨日上午又一輛越野車遇險

橋南側的“清溝”面積比較大,站在橋頭很容易看見,而橋南側的“清溝”,卻很難被發現。

悲劇發生後,在事發現場的“清溝”附近,零星擺放了幾個“警示樁”,但是並不明顯。記者採訪的過程中,不斷有車輛從冰面上穿行,其中,有一輛越野車下到冰面後,直接向“清溝”處急速行駛。記者急按車喇叭,該車的行駛速度才開始變慢,避免了另一場悲劇的發生。

白天尚且如此,如果晚上從此處通過,危險似乎無法避免。

採訪中,村民們紛紛表示,橋北側有“清溝”,從冰面上行駛太危險,尤其外地人很難發現。應該設立比較明顯的警示牌,或者把這段“清溝”圍起來,讓從此處行駛的車主,注意到前方有危險。

有村民擔心再有意外發生,甚至表示,可以將沙田一號橋“解封”,只讓“小車”通過,即便是危橋,也比從冰上穿行安全得多。

昨日上午 9時許,記者從藍天救援隊瞭解到,剛剛又有一輛SUV車,在同一位置掉進水中。

幸運的是,目前,車主已成功脫險。

26日又一台車輛在此處落水!由於北風吹清溝在向西擴張,過往車輛司機如不仔細觀察難以發現,天黑更難看到誤入清溝。

為了你寶貴的生命請不要涉險冰上繞行。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失去將不會從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