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業脫貧縣區行|寶雞眉縣:產業搭起脫貧舞臺 獼猴桃唱起增收戲

眉縣被譽為“獼猴桃之鄉”, 獼猴桃是這裡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而如今, 這一“金蛋蛋”又挑起了產業脫貧的大樑, 在眉縣脫貧攻堅的舞臺, 唱起“增收大戲”。

眉縣人口中常說“家有3畝獼猴桃, 小康生活早達到。 ”近年來, 依託一縣一業產業優勢, 眉縣摸索出產業脫貧“6+”模式, 以“政府支援+主導產業+貧困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技術團隊+職業農民+貧困戶”等, 開展“三變”改革, 全面解決貧困戶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缺乏信心、技術、資金等問題。 在全縣範圍內大力推廣獼猴桃種植產業。 目前, 全縣122個村實現獼猴桃種植全覆蓋,

將貧困村、貧困戶鑲嵌在產業帶上, 讓貧困戶捧著“金蛋蛋”脫貧致富。

專家技術送地頭 科學生產增收益

“產業致富需要科技作為支撐, 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關鍵技術, 以精細化的作務管理確保獼猴桃的優質、豐產, 才能確保貧困戶的脫貧致富。

”紅崖頭村農業宣傳資訊培訓中心支部書記朱春香告訴寶雞新聞網記者, 冬剪技術服務和培訓也是確保增產的主要環節, 從12月12日起, 由11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30名眉縣農業局農技幹部、40名鄉土專家帶隊, 200名職業農民為主要技術力量組成的11支獼猴桃冬剪服務隊, 深入全縣的8個鎮街122個村, 在冬剪關鍵期的20天時間內, 逐村手把手地教貧困戶冬剪的技術、留空密度、留枝個數等問題, 為貧困戶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 對特困戶進行免費全園剪枝, 同時村裡的其他農戶也能前往培訓地點去學習、請教技術人員。 記者瞭解到, 截至目前, 眉縣全縣5個鎮街73個村的3180戶接受了技術培訓。

“我家種了2畝7分地的獼猴桃,

以前由於果子都小, 客商不願意收, 可是去年經過專家修剪過後增產了20%。 ”前來觀看技術人員剪枝的紅崖頭村七組貧困戶南軍懷, 一大早特地從家跑到八組的地裡前來學習, 他說, 去年科學修剪過的果樹不僅樹形好, 品質和產量也高, 今年他也要好好學習冬季修剪技術, 讓自家的2畝7分獼猴桃再增產, 通過科學種植, 早日脫貧致富。

記者瞭解到, 冬剪技術隊只是眉縣實施標準化生產過程中的“冰山一角”, 為科學發展獼猴桃產業, 眉縣科技人員總結了過去30多年的生產管理經驗, 形成了《眉縣獼猴桃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獼猴桃豐產穩產優質高效技術要點》, 全域推廣“優選品種、規範建園、配方施肥、科學修剪、人工授粉、果園生草、合理負載、果實套袋、病蟲防害、生態示範”十項關鍵技術,

獼猴桃的每個生長階段都會有專家支援隊伍深入田間, 將技術送到地頭。

“三變改革”成效好 流轉土地享分紅

集體資產、農戶土地經營權和貧困戶扶貧貸款資金入股企業, 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模式,

今年在眉縣推廣以來, 幫助貧困戶實現零風險“投資”收取分紅取得了不錯成效。

記者瞭解到, 眉縣今年有價值190萬的集體資源, 2587.75畝土地經營權, 2730萬元現金入股12戶試點企業, 今年已分紅421.92萬元, 不少企業除了將貧困戶的土地流轉統一發展產業外, 還定期免費為果農提供農業科技培訓, 在產業基地為貧困戶提供充分的就業崗位, 幫助貧困戶拓寬增收管道。

“現在日子可真是比以前好太多了。 ”常興鎮北原村九組60歲的貧困戶鄧恩領告訴寶雞新聞網記者, 由於丈夫身患殘疾, 喪失了勞動力, 家裡的經濟來源主要就是靠種植小麥, 去年秦旺情企業在村裡建立了現代農業產業扶貧基地, 她就把自家的2畝地入股了扶貧基地。“入股的每畝地一年分紅800元,今年我已經拿到了1600元的土地分紅。”鄧恩領說,扶貧基地還免費給貧困戶培訓獼猴桃種植技術,她準備把家裡剩餘的2畝地從明年開始種上獼猴桃,利用土地分紅、種植獼猴桃、閒時去基地打零工等多種途徑,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她就把自家的2畝地入股了扶貧基地。“入股的每畝地一年分紅800元,今年我已經拿到了1600元的土地分紅。”鄧恩領說,扶貧基地還免費給貧困戶培訓獼猴桃種植技術,她準備把家裡剩餘的2畝地從明年開始種上獼猴桃,利用土地分紅、種植獼猴桃、閒時去基地打零工等多種途徑,爭取早日脫貧致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