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改革·印記」一條路折射出的變化

我第一次到西藏還是2012年的11月。 當時恰逢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期間。 那時候,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支援, 西藏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獲得了大發展, 很多偏遠的地區已經有了像樣的公路;時值冬日, 蔬菜水果的供應量也還是足夠的;雖然經歷了冬夜停水斷電之苦, 但大部分時間裡水電供應都十分穩定;甚至於站在日喀則的公路上遙望珠峰時, 還發現手機信號居然是滿格, 比我在北京租住的房間裡信號更好, 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當然, 我們也遇到了西藏基礎設施建設的“進行時”,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當時的山南地區(現山南市)加查縣。

加查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游, 其東、北與林芝朗縣和工布江達縣接壤, 西接山南桑日、曲松兩縣, 南與隆子縣毗鄰。 加查在藏語中意為“漢鹽”, 因為傳說中文成公主經過此地時遺落了一塊鹽。

另一個充滿傳說的地方是拉姆拉措, 相傳藏傳佛教和苯教共同尊奉的女神——吉祥天母班丹拉姆的靈魂就居住在這裡。 西藏尋訪達賴、班禪的轉世靈童時都必須到此觀湖, 通過神湖呈現的景象確定尋訪方向。

然而, 在2012年的加查縣, 給我印象最深的既不是神秘的拉姆拉措, 也不是已有千年歷史的核桃林, 而是公路上漫天飛揚的塵土。 從曲松縣到加查縣的路上、距離加查還有80多公里的時候, 車輛開始沿著土路盤旋而上又盤旋而下, 路況本身倒還不錯, 只有在不時經過的180°“髮卡彎”處頗有坐過山車的感覺, 山谷裡偶爾能見到的汽車殘骸則令人心有餘悸。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車輛走在這段路上堪稱“飛沙走石”“自帶特效”,

僅僅走了三個多小時, 原本白色的汽車就已經蒙上了一層厚厚的塵土。

圖為車輛行駛在曲松至加查的公路上, 蘇文彥攝於2012年。

第二天, 我們取道當時正在改建的朗加公路(林芝朗縣到山南加查), 從加查縣下轄的仲巴村前往江塘村。 修路工地上,

大型機械和築路工人攜手並肩, 路基上則是大石密佈, 溝壑縱橫, 十分“跌宕起伏”。 車行路上, 坐在車裡的乘客就如同北方元宵節時在不斷旋轉著的元宵機裡搖著的元宵一般, 時而被拋上車頂, 時而重重落回座位上。 記得當時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路況, 還試圖拍照留念, 然而你永遠無法預知按下快門的一瞬間, 顛簸著的汽車是在爬坡還是過坎, 於是每一張照片都成就了一份“驚喜”, 也算是被顛得頭暈腦脹之餘的苦中作樂。

圖為建設中的朗加公路, 蘇文彥攝於2012年。

由於有過這樣的經歷, 我也對這條公路和加查縣本身頗為關注, 於是愉快地得知總工期為24個月、於2011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的朗加公路改建工程已於2013年完工, 兩個縣城之間徹底告別了自然災害路段, 實現了道路四季暢通。

俗話說, 要想富先修路, 這條路不僅改善了與外界連接的通行條件, 更促進了當地資源的開發。 這裡出產的加查核桃皮薄、個大、肉嫩、香醇甜潤, 曾是歷代達賴喇嘛和達官顯貴的貢品, 已於2015年入選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名錄,我們當年參觀過的已有數百年乃至上千年歷史、七八人才能合抱的核桃樹成了各種意義上的“搖錢樹”。2015年,加查縣核桃種植達到1.6萬畝、45.17萬餘株,核桃產業的經濟收入總值達到500多萬元。

圖為加查縣仲巴村的核桃樹,蘇文彥攝於2012年。

2016年12月,加查縣又成為國家農業部公佈的全國74個“2016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區)”之一,致力於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動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牧民就業增收。而無論是發展核桃產業還是吸引遊人,都離不開一條通達的公路。

據統計,2012年至2016年的這五年裡,加查全縣累計爭取國家投資1.9億餘元,實施了30個農村公路建設專案,公路總里程達到 663公里,實現了100%縣(區)、100%鄉(鎮)公路通暢目標。2016年,加查至桑日公路升級改造完成,藏中旅遊東環線由此開啟,從拉薩到山南到林芝等地旅遊將“從此不走回頭路”;2017年加桑公路油路的鋪設,標誌著加查縣同12個兄弟縣實現了縣際通暢的目標。

2016年,加查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383元,全縣122戶42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加查縣下轄的5鄉2鎮77個行政村中已有15個行政村達到摘帽標準。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位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鐵、公路、橋樑、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朗加公路的建設和加查縣五年來的巨大變化,正是這一論斷的生動展示。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好農村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既要把農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農村路即將進一步成為鄉親們的致富路、民心路、幸福路,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生活在加查這座美麗的千年核桃之鄉的農牧民必將享有更通暢的公路、更豐富的產業、更豐厚的收入和更美好的生活。(中國西藏網 文/蘇文彥)

轉載該作品,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已於2015年入選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名錄,我們當年參觀過的已有數百年乃至上千年歷史、七八人才能合抱的核桃樹成了各種意義上的“搖錢樹”。2015年,加查縣核桃種植達到1.6萬畝、45.17萬餘株,核桃產業的經濟收入總值達到500多萬元。

圖為加查縣仲巴村的核桃樹,蘇文彥攝於2012年。

2016年12月,加查縣又成為國家農業部公佈的全國74個“2016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市、區)”之一,致力於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動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牧民就業增收。而無論是發展核桃產業還是吸引遊人,都離不開一條通達的公路。

據統計,2012年至2016年的這五年裡,加查全縣累計爭取國家投資1.9億餘元,實施了30個農村公路建設專案,公路總里程達到 663公里,實現了100%縣(區)、100%鄉(鎮)公路通暢目標。2016年,加查至桑日公路升級改造完成,藏中旅遊東環線由此開啟,從拉薩到山南到林芝等地旅遊將“從此不走回頭路”;2017年加桑公路油路的鋪設,標誌著加查縣同12個兄弟縣實現了縣際通暢的目標。

2016年,加查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383元,全縣122戶42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加查縣下轄的5鄉2鎮77個行政村中已有15個行政村達到摘帽標準。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位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鐵、公路、橋樑、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朗加公路的建設和加查縣五年來的巨大變化,正是這一論斷的生動展示。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好農村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既要把農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農村路即將進一步成為鄉親們的致富路、民心路、幸福路,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生活在加查這座美麗的千年核桃之鄉的農牧民必將享有更通暢的公路、更豐富的產業、更豐厚的收入和更美好的生活。(中國西藏網 文/蘇文彥)

轉載該作品,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