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科技發展靠“定義”

轉眼之間已經12月底了, 2017年即將過去, 新的一年馬上到來。 正值年末之際, 5Giii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近來通信業的“新鮮事”。

正所謂“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 是怎樣的科學技術的“生產力”呢?在以往的年頭, 相信大家會異口同聲的說:需求。 但是今年, 情況有些不同:今年通信業的技術發展靠的是“定義”。

為國爭光的“定義”

2017年3月, 《5G經濟:5G技術將如何影響全球》白皮書面世;4月石傑移動通信大會發出宣言:通過5G測試, 推動5G全球統一標準, 共建5G全球統一生態。

在2G、3G、4G時代, 有多個版本的技術標準。 例如, 4G就有我國主導的TD-LTE和國外企業主導的FDD-LTE之分, 但是在5G時代, 將形成統一融合的單一標準。

如果我國企業提出的相關標準在整個5G標準中所占比例越大, 在未來的5G和相關的各類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的發展上, 我國企業就能獲得越大的全球產業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我國通信企業的國際化之路也就會更加通暢。

所以, 我國的眾多企業在這之上也確實下了一番功夫。

而且早在2016年11月, 中國華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 就成為了5G控制通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 編碼和調製是無線通訊技術領域最核心的內容, 此次短碼方案競爭成功, 對於5G時代我國通信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其實5G標準之爭並不是一個是和單打獨鬥的戰場, 2013年由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成立的IMT-2020(5G)推進組, 旨在組織國內的各方力量, 共同推動5G標準的制定。 華為、中興、大唐電信等國內企業都成立了5G研發團隊積極參與到5G標準的制定過程當中。

眾多廠商競爭5G標準的制定, 在它們背後是國家在資源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就在本月, 又有新消息傳來。 2017年12月1日, 在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的領導下, 面向獨立組網(SA)的5G系統架構和流程標準制訂完成, 標誌著全面實現5G目標的新架構確定。 12月20日, 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舉行的3GPP RAN第78次全會上, 歷經26個月的5G NR(New Radio)標準化工作迎來了新突破。 首個5G NR標準正式發佈!

同時在3GPP CT啟動了5G核心網協定的進一步標準化工作中,

按照預定計劃, 中國移動將在2018年6月完成5G第一版本所有標準化工作, 為全面實現5G系統打下基礎。

從編碼方案到協定標準, 中國通信正在一步一步“定義”著世界標準。

魚目混珠的“定義”

如果說上面關於5G的定義讓人自豪無比, 那麼下面要說的手機設備上的定義卻真的讓人尷尬萬分。

“全面屏” , 這是一個被玩壞的詞。 從手機前面全都是螢幕, 到超92%的“高屏占比”, 再到18:9的螢幕比例, 全面屏的定義正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蛻變。

誠然, 現今的技術手段做不出真正的全面屏手機。 但是, 手機廠商一次又一次近乎挑戰用戶底線的行為卻讓人不由得氣憤, 在手機做不到全面屏的時候, 做到最大屏占比, 借此來表達一下對未來技術的憧憬和展望還都能勉強說的過去;但是自從蘋果出了“齊劉海”的iPhone X之後, 某些廠商跟風起來就像是一匹脫韁的野馬一樣, 一發不可收拾。 “上額頭, 下下巴, 兩側黑邊能跑馬”, 仔細一算屏占比甚至不到90%也, 就敢跟消費者說是“全面屏”。

對此我們還真沒辦法,因為人家做了個定義:只要是18:9、19:9的手機螢幕就屬於“全面屏”。

所以,當看到老羅在自家的手機“全面屏”幾個字之前十分明顯的加上了一行小小的英文字母“almost”(幾乎)之後,不禁讓人贊一聲,這臉打的真響。

2017即將過去,願在即將來臨的2018年裡通信業能少一些套路,多一絲真實。畢竟,科技的發展不能光靠“定義”,還要有人去實實在在的做下去。

對此我們還真沒辦法,因為人家做了個定義:只要是18:9、19:9的手機螢幕就屬於“全面屏”。

所以,當看到老羅在自家的手機“全面屏”幾個字之前十分明顯的加上了一行小小的英文字母“almost”(幾乎)之後,不禁讓人贊一聲,這臉打的真響。

2017即將過去,願在即將來臨的2018年裡通信業能少一些套路,多一絲真實。畢竟,科技的發展不能光靠“定義”,還要有人去實實在在的做下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