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為了一位最具“工匠精神”的刑法學家

3月26日, 陽光明媚, 《刑事法評論》與《刑事法判解》創刊20周年座談會暨北京冠衡刑事辯護研究院成立大會在靜謐的百年燕園召開。 現場可謂群賢畢至, 會議由《民主與法制》週刊總編輯劉桂明主持, 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司長周院生、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張學兵、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長李公田、北京市公安局法制總隊黨委書記華列兵、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北京市西城區律師協會會長楊礦生等領導到會並講話,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苗生明、檢委會委員王新環、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長譚勁松、江西員警學院副院長蔣熙輝等領導出席會議,

著名刑法學專家陳興良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張守文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周光權教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校長林維教授、山東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周長軍、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蔡道通、西北政法大學原刑事法學院院長王政勳等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全國知名院校刑事法專業的專家學者40余人, 來自全國人大、中央及地方公檢法司機關的嘉賓20余人, 來自全國各地的律師同仁40余人, 共120餘人參加了會議。

《刑事法評論》的20周歲生日

《刑事法評論》創辦於1997年春天,

由北京大學刑事法理論研究所主辦, 陳興良教授主編, 1997年開始出版。 每年出版兩卷, 每卷約70萬字。 第1卷至17卷, 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第18卷起, 改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至今已經出版38卷。 《刑事法評論》在創刊之初就確立了“竭力創導與建構一種以現實社會關心與終極人文關懷為底蘊的、以促進學科建設與學術成長為目標的一體化的刑事法學研究模式”的宗旨。 正如陳興良教授所講的, 20歲對於一個人來說正值青春年紀, 對於出版物來說也正是大好年華。 在這20年中, 《刑事法評論》發表了800餘篇論文, 展示出了強大的學術生命力, 也展示了我國刑法教育學的進程, 可以看作一部我國刑法教育學的發展史。

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

從陳教授回憶自己創辦《刑事法評論》的初心中就能感覺到他對於廣大學子的惦念。 陳教授回憶自己的學生生涯, 在本科期間就曾在法學學術雜誌上發表過論文, 然而到他成為老師以後發現學生們已經很難再有在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的機會了。 陳教授從自身的經歷深深知道, 在學生時代如果能在學術雜誌上發表過幾篇論文, 能對未來從事理論研究形成怎樣的信心。 正是希望能給廣大學子一個這樣的園地, 在1997年刑法修訂之際, 陳興良克服了20年前出版難的問題, 以書代刊, 以連續出版物的形式創辦了《刑事法評論》, 使得幾百名學子有了得以展示自己才華的天地。 陳教授表示, 日後《刑事法評論》發展中也會堅持初心,
依然以採用在校學生的投稿為主。

所謂好事成雙, 今年既是《刑事法評論》創辦20周年, 也是陳興良喜迎人生一甲子的年頭。 在當天的座談會上, 切實看到了為師一生桃李滿天下的幸福, 像周光權教授、林維教授、鄧子濱教授、車浩副教授、勞東燕副教授這些陳興良教授的得意門生, 如今都已是名滿天下, 然而每個人都依然能回憶起當年接受陳教授指點能在《刑事法評論》上發表論文的喜悅與成就感, 甚至有人還將陳教授給予贊許回復的郵件一直保留到今天。 水利萬物而不爭, 當初的點滴雨露已讓一棵棵幼苗長成了參天大樹。

當天的會議上, 再版發行了陳興良珍貴的自選集:《走向哲學的刑法學》《走向規範的刑法學》《走向教義的刑法學》這三本自選集橫跨陳興良教授30年的學術生涯,

反映了在不同時期研究的重點, 《走向哲學的刑法學》主要選自《刑法哲學》《刑法的人性基礎》《刑法的價值構造》這三部於1988年到1998年之間發表的專著, 在這一時期陳教授的學術興趣主要在於刑法哲學。 在1997年刑法修正之後, 以此為契機, 陳教授將研究的重點轉向規範刑法學, 在這一時期同樣出版了三部代表性著作:《刑法疏議》《本體刑法學》《規範刑法學》, 陳教授將這三本著作中的精華收錄在《走向規範的刑法學》中。 而後隨著德日刑法知識的引入, 陳教授有感為了實現知識本土化, 對刑法教義學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 在這一方面, 陳教授較為滿意的三部專著為:《刑法教義學》《刑法的知識轉型(學術史)》《刑法的知識轉型(方法論)》, 其中的優秀論文都收錄在《走向教義的刑法學》中。談到三部自選集的重新出版時,陳教授說道:“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對自己的刑法學術生涯的總結,而不是終結。儘管一個人的學術生命是有限的,在歷史的座標上,我們所能起到的只是一種過渡的作用。但我還是認為,在正確的學術道路上前行,才是一種不負使命的學術追求。”

冠衡刑事辯護研究院誕生

當天上午9時,隨著冠衡律師事務所主任劉衛東與陳興良教授共同為冠衡刑事辯護研究院揭牌,冠衡刑事辯護研究院宣告成立,開創了律師事務所與學術科研機構共同成立專項研究院的先河。

冠衡律師事務所是一家成立16年的優秀品牌所,其刑事業務在業界一直有著良好的口碑,此次之所以能與陳興良及北大刑事法治研究中心結緣,得益于陳教授豐富立體的法律職業生涯,陳教授年輕時不僅是第二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還曾被評為北京市首屆十佳律師,並于1997年至1999年期間到北京市海澱區檢察院掛職檢察長。冠衡所劉衛東主任與陳興良教授正是在這個期間相識的,劉衛東彼時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刑辯律師,正是由於工作中的接觸,讓劉律師覺得陳教授特別親切、特別投緣,並為其法學專業所折服,為了進一步向陳教授學習,劉律師之後更是考入北大進行了碩士研究生的學習。陳教授曾經提出:“司法的最高境界是無冤。”冠衡所出於對這個目標的追求,也為了適應當前律師專業方向細分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專業素養,聯合北大法學院刑法學科,成立了全國首家刑事辯護研究院,且以研究院成立為契機,承辦召開了慶祝《刑事法評論》與《刑事法判解》創刊20周年的座談會,使得陳教授與優秀弟子得以團聚一堂,追憶過往,暢想未來。

冠衡刑事辯護研究院由陳興良教授任名譽院長,劉衛東律師和北京大學法學院車浩副教授擔任聯席院長,下設專家委員會、理事會和秘書處,周光權、林維、勞東燕、鄧子濱、周長軍、王政勳以及蔡道通等七位刑法界知名學者擔任首批專家委員,工作目標是與北京大學刑事法治研究中心緊密合作,弘揚刑事法律學術研究,探討刑事辯護中出現的疑難案例和前沿問題,開展一系列刑事辯護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術活動,培養一流的刑事辯護高端人才。

在會議期間,北大法學院院長張守文也提到,曾經希望陳興良教授出任學院的領導職務,卻被他以行政事務過於繁忙無法專心研究學術為由婉拒。在當今物欲橫行的時代,陳興良教授能不為所動,精益求精於自己的研究,不僅對刑法理論研究保持著強烈的熱情,同時也對刑事實務領域的動態給予極大的關注,無愧為具有“工匠精神”的當代刑法大家。

作者:本社實習生 張海粟

其中的優秀論文都收錄在《走向教義的刑法學》中。談到三部自選集的重新出版時,陳教授說道:“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對自己的刑法學術生涯的總結,而不是終結。儘管一個人的學術生命是有限的,在歷史的座標上,我們所能起到的只是一種過渡的作用。但我還是認為,在正確的學術道路上前行,才是一種不負使命的學術追求。”

冠衡刑事辯護研究院誕生

當天上午9時,隨著冠衡律師事務所主任劉衛東與陳興良教授共同為冠衡刑事辯護研究院揭牌,冠衡刑事辯護研究院宣告成立,開創了律師事務所與學術科研機構共同成立專項研究院的先河。

冠衡律師事務所是一家成立16年的優秀品牌所,其刑事業務在業界一直有著良好的口碑,此次之所以能與陳興良及北大刑事法治研究中心結緣,得益于陳教授豐富立體的法律職業生涯,陳教授年輕時不僅是第二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還曾被評為北京市首屆十佳律師,並于1997年至1999年期間到北京市海澱區檢察院掛職檢察長。冠衡所劉衛東主任與陳興良教授正是在這個期間相識的,劉衛東彼時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刑辯律師,正是由於工作中的接觸,讓劉律師覺得陳教授特別親切、特別投緣,並為其法學專業所折服,為了進一步向陳教授學習,劉律師之後更是考入北大進行了碩士研究生的學習。陳教授曾經提出:“司法的最高境界是無冤。”冠衡所出於對這個目標的追求,也為了適應當前律師專業方向細分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專業素養,聯合北大法學院刑法學科,成立了全國首家刑事辯護研究院,且以研究院成立為契機,承辦召開了慶祝《刑事法評論》與《刑事法判解》創刊20周年的座談會,使得陳教授與優秀弟子得以團聚一堂,追憶過往,暢想未來。

冠衡刑事辯護研究院由陳興良教授任名譽院長,劉衛東律師和北京大學法學院車浩副教授擔任聯席院長,下設專家委員會、理事會和秘書處,周光權、林維、勞東燕、鄧子濱、周長軍、王政勳以及蔡道通等七位刑法界知名學者擔任首批專家委員,工作目標是與北京大學刑事法治研究中心緊密合作,弘揚刑事法律學術研究,探討刑事辯護中出現的疑難案例和前沿問題,開展一系列刑事辯護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術活動,培養一流的刑事辯護高端人才。

在會議期間,北大法學院院長張守文也提到,曾經希望陳興良教授出任學院的領導職務,卻被他以行政事務過於繁忙無法專心研究學術為由婉拒。在當今物欲橫行的時代,陳興良教授能不為所動,精益求精於自己的研究,不僅對刑法理論研究保持著強烈的熱情,同時也對刑事實務領域的動態給予極大的關注,無愧為具有“工匠精神”的當代刑法大家。

作者:本社實習生 張海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