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業脫貧縣區行」寶雞太白:搭乘產業快車 滿載希望脫貧

產業是脫貧之基、致富之源, 更是貧困戶增收致富的重要管道, “今年光土地流轉就收入了一萬多塊錢, 不光是這些, 我在蔬菜園區一邊打工一邊學技術, 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 有了技術, 國家扶持又這麼好, 我家一定能過上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咀頭鎮塘口村一組的貧困戶劉有良自豪地說。

為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今年, 太白縣重點培育“菜、莓、蜂、藥”四大特色產業, 鎮村結合各自實際確定產業發展方向, 一鎮一策、一村一策、一戶一策, 把農民與園區、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聯結起來, 通過聯心、聯利、聯動, 實現股份化改造、公司化運營、多元化發展、不斷促進農民增收。

技術人員當老師 脫貧引智到地頭

“村上幹部給我們集中培訓, 提供了很多專業的技術指導, 今年我種的5畝架豆, 比去年多掙了一萬五千多塊錢。 ”張寶蒼是靖口鎮散軍原村一組的村民,

家中母親殘疾, 父親和妻子長期患病, 年幼的孩子還離不開人照顧, 這些讓一心脫貧的張寶倉感到有心無力。 自從今年村上針對貧困戶技能水準引智以來, 村幹部請專業的技術人員為他進行種植技術指導, 現在的張寶蒼地裡種植的不僅有架豆, 還有太白縣的特色高山蔬菜、柴胡和花椒等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 這讓以前靠天吃飯的張寶蒼一下子有了脫貧的信心。

太白縣靖口鎮散軍原村位於秦嶺腹地, 山大溝深, 交通不便, 村上33戶貧困戶普遍思想底子薄弱、產業發展觀念陳舊、產業發展動力不足。 為解決農業科技水準不高, 種、養殖技能缺乏的問題, 工作隊, 對口幫扶的市農業局入駐當月, 便在村上創辦了“雨露”扶貧夜校,

農業技術人員當老師, 針對貧困戶主打產業, 量身打造培訓計畫, 陸續開辦了花椒、架豆、中蜂、土豬、中草藥等實用技術培訓班, 引智引到貧困戶田間地頭, 受到群眾普遍歡迎。

園區帶動脫貧 增強致富信心

鸚鴿鎮馬耳山村共有貧困戶65戶,

249人, 為了幫助全村貧困戶早日擺脫貧困, 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促脫貧, 形成了“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模式。 同時村上採取土地入股的形式, 將21戶貧困戶土地集中起來登記折股, 投資90萬元, 建成航太樹莓產業扶貧示範園100畝, 貧困戶每戶每年可增收3200元。

“我去年上半年分紅了1600元, 而且還學到了種植樹莓的技術。 ”武愛雲是馬耳山村三組的村民, 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為了村裡樹莓種植地的股東之一。 武愛雲高興地告訴記者, “除了分紅外, 我在地裡幹些摘果、防蟲的農活, 幹了30多天, 賺了3000塊錢, 相比之前, 生活真的是越來越好了!”

截止目前, 太白縣發展“園區+基地+貧困戶”農業園區19家, “企業+基地+貧困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8家, 培育省市級扶貧試點企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