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梁思成、林徽因書寫“瀋陽四月天”

梁創全國首個建築系林設計東大第一版校徽

剛剛生產之後的林徽因

梁思成、林徽因結婚照

他們是學者, 他們是名人, 他們是時代標誌, 更是曾經的瀋陽人!他們曾踏步在瀋陽故宮大政殿的門前, 他們曾流連在四平街邊, 他們更在瀋陽的文化史上譜寫過華麗的詩篇。 他們曾任教于東北大學, 他們是梁思成、林徽因、章士釗、黃侃、羅文幹、梁漱溟、曹靖華、劉仙洲, 他們曾為瀋陽培養出人才, 更為瀋陽做出過貢獻。

今起, 瀋陽晚報將推出系列報導, 探尋他們在瀋陽的點滴, 追憶起那些激情澎湃的歲月。

刊首語

梁林伉儷在瀋陽時, 曾在故宮、兩陵訪古、測繪。 林徽因在東北的唯一一張照片, 就是其夫婦在北陵墓道的麒麟石像生處留下的。

這, 也許就是梁林二人給我們瀋陽留下的少有的一點留念的印記吧。

又是一個初春的晴朗天, 瀋陽北運河畔, 一對男女徜徉在草地上享受著和暖的陽光, 男人的手中端著一杯咖啡, 女人的嘴邊低吟著“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樣的詩句, 這便是身在瀋陽的梁思成與林徽因。

從新婚之喜到才氣斐然, 他們在加拿大的渥太華、歐洲的建築和東北大學的場景切換中體驗愛情, 書寫人生華麗篇章。

兩人在瀋陽不僅獲得了高薪和尊敬, 更因為梁思成創建了中國教育史上首個建築學系而名垂千古, 同時也確立了東北大學的歷史地位。

他們的故事要從1928年說起。

才子佳人選擇來東北大學任教

民國十七年(1928年), 加拿大渥太華。

3月晨光直射在中國總領事館的大門上, 林徽因頭戴自己設計的鳳冠, 身披自裁的花邊婚紗, 與身穿燕尾服的梁思成步入婚姻的殿堂。

他是歷史名人梁啟超的兒子, 是中華民國駐加拿大總領事的內弟。 此時的他已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 又在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史, 研究中國古代建築。 她則被稱為民國四大美女之一, 融才氣與美貌於一身。 兩人當時的婚姻堪稱天作之合。

這一年的4月26日, 尚在蜜月旅行的梁思成收到了父親梁啟超的家書:“你們回來的職業, 正在籌畫進行, 一是東北大學教授, 一是清華大學教授……東北大學更好一些,因為在那裡開創一個建築師事業的前景很好。 ”

當時東北堪稱國內政局最為穩定、工業化最強的地區之一。

自1905年日俄戰爭後, 奉天再未發生大的戰爭。 然而, 自清帝退位後, 從袁世凱、段祺瑞到曹錕再到張作霖, 京城時局紛亂, 自1917年起, 平津地區經歷討逆戰爭、直皖戰爭、兩次直奉大戰等。 天遼地甯的遼寧, 成了全國為數不多的和平樂土。

東北大學則是當時遼寧最高學府。 東北大學工學院的院長高惜冰是梁思成在清華大學讀書時的學長, 極力促成此事。 當年6月, 在獲得梁啟超應允後, 東大的聘書率先送到梁啟超手中。 梁思成夫婦步入東北大學的講堂已是水到渠成。

大學最高薪背後的遼寧富足

8月的奉天豔陽高照, 一個青年學者拎著皮箱從老北站下車, 匆匆趕往北運河畔的東北大學。 此時的梁思成只有27歲,漫步奉天街頭,街頭巷尾秩序井然,學校林立——特別是奉天的學校數量之多,令他驚歎。

當時遼寧省有公私立各級學校10104所,學生總數達641313人,占全省人口總數約5%(據《奉天通志》1934年版,臧式毅等著)。

興辦教育廣收人才,成為張氏父子富國強民的根基。老帥張作霖要求每個縣教育經費務必占到全縣年度總經費的40%,不達標的縣知事(縣長)將被開除。在奉系光環下的東北大學則是遼寧教育史上的里程碑。曾任省主席的臧式毅在所著的《奉天通志》對於東北大學的資金投入有如下記載:“民國十二年度(1923年東北大學成立)投入四十三萬九千餘元。民國十七年度(1928年)一百二十一萬餘元。民國十八年度(1929年)一百三十三萬餘元。”

當年北京大學常年經費為90萬銀元,清華大學有美國退還庚子年賠款雖是120萬銀元,但兩校款項常被軍閥侵佔。而東北大學的財政狀況可謂翹首全國。

教授待遇更讓梁思成感到驚詫:東大普通教授月薪360銀元,最高達800銀元。而同期北大、清華教授的薪金300銀元,南開大學的薪金僅240銀元。

27歲的梁思成就是拿著月薪800銀元步入東北大學創立首個建築系。他的工資之高可做個比較,按照上海在20世紀20年代1塊銀元可以買9斤豬肉計算,1塊銀元約等於現今135元。梁思成的月薪接近於現在的11萬元。林徽因來沈,月薪400銀元。兩人月工資總額相當於現今16萬餘元。

中國首個建築系用美式教學

三十名學生,一名教授,這是中國首個建築系的最初規模。1928年9月的東北大學建築系,梁思成既是系主任、教授又管教務,忙得不亦樂乎。不久後,林徽因蒞沈,兩人無暇他事,沉醉於中國首個建築系的教學相長。

兩名留美才子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課搬到了東北大學的課堂上,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二人世界,通常是在營造法、應用力學、鐵石式木工、圖示力學的探究中度過。

林徽因在為學生講授《美學與建築設計》第一堂課時,把課堂設在了瀋陽故宮的大政殿前,這裡沒有特殊的裝潢設計,更沒有雋永的雕刻,卻能展示出威嚴與雄壯之美。林徽因通過講述八旗制度和形式,揭示出古代建築的精妙之處,讓學生們聽得入神。東大建築系後來培養出了劉致平、劉鴻典、趙正之等一批中國近現代建築界的大師。

這些後來的建築界翹楚在第二學年,迎來了新的“美式”教授:同樣畢業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陳植、童寯、蔣方蔭,他們應梁思成、林徽因之邀,來東北大學建築系任教。

年紀相當、學歷相似、濃厚的友誼讓建築系生氣勃勃。每逢週末,這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便齊聚梁家喝咖啡,聊未來。

就在這一年,在東大校徽設計比賽中,林徽因的“白山黑水”方案奪魁,並獲得了400銀元獎勵。幾位摯友在慶賀之時,成立了“建築事務所”,對外承接建築設計業務,並將實例用於教學。

從設計到建設,省立吉林大學(今東北電力大學,位於吉林市)與東北交通大學(錦州第一所大學)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他們依照古建築法式,不僅在瀋陽市郊建起了肖何園,還振臂疾呼保留中街上的鐘鼓樓……

瀋陽時光還為兩人的愛情帶來了結晶,這便是在1929年8月出生的大女兒梁再冰(後為新華社著名記者)。梁為女兒起名“再冰”是為紀念梁啟超(號飲冰室主人),更感謝父親為他們選擇了東大。

此時東北大學步入巔峰,無論是教學品質或是教授、學生素質足以傲視全國。然而,1931年6月,日軍即將拉開侵佔瀋陽的序幕,城內人心不安,梁思成離開瀋陽,與先期離開的林徽因在北平會合。

在列車的隆隆聲中,梁思成眼前或許浮現出一幅場景:“瀋陽的冬夜很冷,林徽因往爐子里加柴火,窗上結著晶瑩冰花……”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 張毅

此時的梁思成只有27歲,漫步奉天街頭,街頭巷尾秩序井然,學校林立——特別是奉天的學校數量之多,令他驚歎。

當時遼寧省有公私立各級學校10104所,學生總數達641313人,占全省人口總數約5%(據《奉天通志》1934年版,臧式毅等著)。

興辦教育廣收人才,成為張氏父子富國強民的根基。老帥張作霖要求每個縣教育經費務必占到全縣年度總經費的40%,不達標的縣知事(縣長)將被開除。在奉系光環下的東北大學則是遼寧教育史上的里程碑。曾任省主席的臧式毅在所著的《奉天通志》對於東北大學的資金投入有如下記載:“民國十二年度(1923年東北大學成立)投入四十三萬九千餘元。民國十七年度(1928年)一百二十一萬餘元。民國十八年度(1929年)一百三十三萬餘元。”

當年北京大學常年經費為90萬銀元,清華大學有美國退還庚子年賠款雖是120萬銀元,但兩校款項常被軍閥侵佔。而東北大學的財政狀況可謂翹首全國。

教授待遇更讓梁思成感到驚詫:東大普通教授月薪360銀元,最高達800銀元。而同期北大、清華教授的薪金300銀元,南開大學的薪金僅240銀元。

27歲的梁思成就是拿著月薪800銀元步入東北大學創立首個建築系。他的工資之高可做個比較,按照上海在20世紀20年代1塊銀元可以買9斤豬肉計算,1塊銀元約等於現今135元。梁思成的月薪接近於現在的11萬元。林徽因來沈,月薪400銀元。兩人月工資總額相當於現今16萬餘元。

中國首個建築系用美式教學

三十名學生,一名教授,這是中國首個建築系的最初規模。1928年9月的東北大學建築系,梁思成既是系主任、教授又管教務,忙得不亦樂乎。不久後,林徽因蒞沈,兩人無暇他事,沉醉於中國首個建築系的教學相長。

兩名留美才子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課搬到了東北大學的課堂上,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二人世界,通常是在營造法、應用力學、鐵石式木工、圖示力學的探究中度過。

林徽因在為學生講授《美學與建築設計》第一堂課時,把課堂設在了瀋陽故宮的大政殿前,這裡沒有特殊的裝潢設計,更沒有雋永的雕刻,卻能展示出威嚴與雄壯之美。林徽因通過講述八旗制度和形式,揭示出古代建築的精妙之處,讓學生們聽得入神。東大建築系後來培養出了劉致平、劉鴻典、趙正之等一批中國近現代建築界的大師。

這些後來的建築界翹楚在第二學年,迎來了新的“美式”教授:同樣畢業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陳植、童寯、蔣方蔭,他們應梁思成、林徽因之邀,來東北大學建築系任教。

年紀相當、學歷相似、濃厚的友誼讓建築系生氣勃勃。每逢週末,這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便齊聚梁家喝咖啡,聊未來。

就在這一年,在東大校徽設計比賽中,林徽因的“白山黑水”方案奪魁,並獲得了400銀元獎勵。幾位摯友在慶賀之時,成立了“建築事務所”,對外承接建築設計業務,並將實例用於教學。

從設計到建設,省立吉林大學(今東北電力大學,位於吉林市)與東北交通大學(錦州第一所大學)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他們依照古建築法式,不僅在瀋陽市郊建起了肖何園,還振臂疾呼保留中街上的鐘鼓樓……

瀋陽時光還為兩人的愛情帶來了結晶,這便是在1929年8月出生的大女兒梁再冰(後為新華社著名記者)。梁為女兒起名“再冰”是為紀念梁啟超(號飲冰室主人),更感謝父親為他們選擇了東大。

此時東北大學步入巔峰,無論是教學品質或是教授、學生素質足以傲視全國。然而,1931年6月,日軍即將拉開侵佔瀋陽的序幕,城內人心不安,梁思成離開瀋陽,與先期離開的林徽因在北平會合。

在列車的隆隆聲中,梁思成眼前或許浮現出一幅場景:“瀋陽的冬夜很冷,林徽因往爐子里加柴火,窗上結著晶瑩冰花……”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 張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