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屆人民的中醫藥素質太低,不僅加重醫生的負擔,還會影響療效!

事情緣起

最近很多朋友希望我能給一些養生或者治病的指導, 大多數其實就是治療疾病, 比如, 有一個蕁麻診患者, 人在廣州, 向我問診, 我首先表達了網診的弊端, 希望最好能夠望聞問切。 最後, 抗不過軟磨硬泡, 遠程給他診斷。 患者只說了蕁麻疹, 寒熱、二便情況也不是很清楚, 所以這種情況只能通過他的發病時間加以診斷。 藥方開出後, 服用了七天, 療效不顯著, 再次問診時, 我再問“有什麼變化沒有?”其實, 這樣問的目的就是要瞭解情況, 或者說這是一種在沒有完全資訊的情況下的試藥, 但是患者回答的話只有一句“無效”。

來回幾次之後, 我只有放棄了。 患者怎麼想的, 我無可猜測, 但是這種情況醫生也是很難受的, 網診很多時候就等於猜病, 特別是陰陽寒熱情況不明顯的時候。 而最近又遇見好幾個患者, 開始聊天就是, “醫生, 我得了什麼病, 吃什麼藥”, 對於這種患者, 我真的沒有耐心在微信從中醫如何診斷疾病開始科普, 所以索性就不理了。

問診

誠心實意不如套路真

這屆人民的中醫藥素質太低, 寫下這幾個字的時候, 我的內心是極其不樂意的。 雖然, 中醫藥人有的時候不被人理解, 內省有小不平衡, 但是還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對患者溫柔以待。 為了讓更多人的中醫人被尊重, 更多的患者能夠正確地認識到中醫人的交流方式, 所以寫了這麼一個極其刺眼的題目。 無他, 但願能喚醒更多不懂中醫套路的患者。

自從習醫以來, 不問男女老少, 只要誠心問醫, 我都會很虛心的望聞問切, 並處方, 只要有一個安靜的地方, 能夠詳細靜心地診斷, 我一貫不拒絕。

很多人說,

醫生我是真心找您診療的, 您怎麼會覺得我找你麻煩呢?其實, 這就好比一個小孩子給牛吃上好的肉湯, 還不如給牛一堆青草。 如果懷著真誠, 卻不懂套路, 頂多就是小孩子給牛吃肉湯, 不但醫生不舒服, 自己的真心也被辜負。

套路

諮詢請走中醫套路

一般諮詢,

我只能給出一些很粗線條的養生或者飲食建議, 但是遇見上來就問“風濕病, 吃什麼藥”?“腦梗阻, 可以吃什麼藥?”“我的了什麼病, 有什麼好方法?”等等之類的問題, 我先不說作為一個職業的中醫師, 能不能在網路上回答你。

但就這種問話方式, 就是典型的完全沒看過中醫的人, 這種方式如何讓一個真正的中醫回答呢?如果一個真正的中醫在跟患者聊天的時候, 首先教患者如何與人聊天, 是不是會有吃了翔的感覺?還有心情繼續診療, 還會吃這個醫生的藥麼?所以, 一般遇見這種問話方式的人, 我選擇沉默, 不做回答。

真正的中醫打開的方式, 是對你的醫生先說主症, 頭疼, 腰酸或者眼睛不舒服, 然後醫生按照十問歌的套路一層一層往下剝,

剝到最後還不能確診, 那就只能以把脈的形式確定了。

網路虛擬

網路問診有風險, 療效要打折

一直反對網路問診, 但是現實和條件有時又逼得我不得不在網路上開方。 以前, 基本不怎麼看舌苔舌質, 但是運用網路之後, 就變得非常注重舌苔舌質。網診有一個特別大的弊端,那就是診斷的正確性會大打折扣,但是很多網友會非常奇葩的給我發來一張醫院的單據。然後拋出一句“你們不是看診斷單”的麼?

這種情形也經常遇見,包括很多高級知識份子。“中醫不看化驗單?是不是庸醫喲?”其實很想從思想上反駁這樣的患者,你看見過古人診斷用化驗單麼?不會把脈,會看化驗單的中醫你吃他的藥,放心麼?

其實,很多時候只要能確診,網路看病還是很可取的。但是,對於很多疾病來說,網診療效要大打折扣,所以非常不建議網友以這種方式診斷,諮詢。有一次一個朋友口述,得了鼻炎,可能跟肺有關,而事實上,脈診的時候發現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脾胃病,以治療脾胃病為主,就很快好了。還有很多體內有淤血的人,問診根本沒辦法確定,但是把脈之後就可以很明確地確定,然後才開方選藥,療效就非常理想了。

看病不要錢不代表醫生不值錢

很多人認為,諮詢一下,不就是兩三分鐘麼,能要你多少時間,能要你多少精力?其實,我們學醫,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是奔著錢去的,如果是為了錢,現代那麼多掙錢的專業,拼著醫學生的那股幹勁,幹什麼不是幹,非得累死累活的學醫呢?

但就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學醫的人,前後投入近二十年的教育,這些成本我們要不要回收?一個非親非故的網路朋友,或者是朋友的朋友,我們有沒有義務幫忙?當然,對於這些網友我們也有權利選擇不搭理,但是這種又不是我的性格。

我們的答案很明確,醫生作為職業,我們可以不要服務費用,但是患者不能想當然;醫生也可以要求付費,患者也可以選擇不出。但是,如果認為醫生必須無條件回答諮詢的問題,那就任性了。

現代醫療界,最貴的就是醫療器械,一個心臟支架3萬塊,很多人樂意付款;但是醫生一個處方,或者一個建議,30塊,但是大家都嫌貴。而很多人不知道,一個心臟支架的成本價只需要80元,而一個醫生培養的成本至少要50萬。如果一開始聽信醫生的話,進行養生,後面不會出現安裝支架的風險,這就是尊重知識與不尊重知識最後會產生的天壤之別。

患者的態度決定療效的長久與否

一個患者合不合格,很多時候會決定療效好不好;患者對醫生的態度與信任,能夠在治療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剛出來行醫時,喜歡用黃元禦的方法治療疾病,黃元禦的方法治療疾病最容易出現玄冥反應。一般情況下,處方過後都會告訴患者,吃到第幾貼藥時會出現“想睡覺”的情況屬於正常,但是有一次把這個醫囑忘了,患者吃了藥之後,出現了玄冥反應,就停止了服用藥物。後來遇見,問起吃藥情況才說,這種停藥就是將最好的痊癒時機耽誤了。

其實患者內心深處可能認為,這個醫生年紀輕輕,開出的藥吃了人不舒服,肯定亂開的,又礙于朋友間的關係,不回饋,也不說。發心是好的,對我說,會讓我難堪;跟身邊朋友說,則會影響我的名譽。其實,這種患者的發心是好的,但是結果卻並非我們所要的。

還有的患者在診療的時候,面對醫生什麼都不說,讓醫生猜,檢驗醫生的水準。這種患者其實是在自遺其咎,一個醫生不管水準如何,患者將情況隱瞞,只會妨礙醫生的診斷,對自己的疾病診療一點好處都沒有。如果醫生真的水準不行,那麼最好要和盤托出,這樣醫生開的方才能有效;如果醫生脈診水準很好,隱瞞也沒有用,沒有任何意義。這種博弈是一種負和博弈,不管如何,結果對於患者都是負數。

態度的問題,在臨床上有很多,林林總總,患者會覺得自己贏了,其實只要態度不正確,對患者都不利。

慶餘閣出品

從零開始學原汁原味中醫,歡迎品讀慶餘閣出品《學中醫,用中醫》,具體內容歡迎點擊瞭解更多!

就變得非常注重舌苔舌質。網診有一個特別大的弊端,那就是診斷的正確性會大打折扣,但是很多網友會非常奇葩的給我發來一張醫院的單據。然後拋出一句“你們不是看診斷單”的麼?

這種情形也經常遇見,包括很多高級知識份子。“中醫不看化驗單?是不是庸醫喲?”其實很想從思想上反駁這樣的患者,你看見過古人診斷用化驗單麼?不會把脈,會看化驗單的中醫你吃他的藥,放心麼?

其實,很多時候只要能確診,網路看病還是很可取的。但是,對於很多疾病來說,網診療效要大打折扣,所以非常不建議網友以這種方式診斷,諮詢。有一次一個朋友口述,得了鼻炎,可能跟肺有關,而事實上,脈診的時候發現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脾胃病,以治療脾胃病為主,就很快好了。還有很多體內有淤血的人,問診根本沒辦法確定,但是把脈之後就可以很明確地確定,然後才開方選藥,療效就非常理想了。

看病不要錢不代表醫生不值錢

很多人認為,諮詢一下,不就是兩三分鐘麼,能要你多少時間,能要你多少精力?其實,我們學醫,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是奔著錢去的,如果是為了錢,現代那麼多掙錢的專業,拼著醫學生的那股幹勁,幹什麼不是幹,非得累死累活的學醫呢?

但就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學醫的人,前後投入近二十年的教育,這些成本我們要不要回收?一個非親非故的網路朋友,或者是朋友的朋友,我們有沒有義務幫忙?當然,對於這些網友我們也有權利選擇不搭理,但是這種又不是我的性格。

我們的答案很明確,醫生作為職業,我們可以不要服務費用,但是患者不能想當然;醫生也可以要求付費,患者也可以選擇不出。但是,如果認為醫生必須無條件回答諮詢的問題,那就任性了。

現代醫療界,最貴的就是醫療器械,一個心臟支架3萬塊,很多人樂意付款;但是醫生一個處方,或者一個建議,30塊,但是大家都嫌貴。而很多人不知道,一個心臟支架的成本價只需要80元,而一個醫生培養的成本至少要50萬。如果一開始聽信醫生的話,進行養生,後面不會出現安裝支架的風險,這就是尊重知識與不尊重知識最後會產生的天壤之別。

患者的態度決定療效的長久與否

一個患者合不合格,很多時候會決定療效好不好;患者對醫生的態度與信任,能夠在治療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剛出來行醫時,喜歡用黃元禦的方法治療疾病,黃元禦的方法治療疾病最容易出現玄冥反應。一般情況下,處方過後都會告訴患者,吃到第幾貼藥時會出現“想睡覺”的情況屬於正常,但是有一次把這個醫囑忘了,患者吃了藥之後,出現了玄冥反應,就停止了服用藥物。後來遇見,問起吃藥情況才說,這種停藥就是將最好的痊癒時機耽誤了。

其實患者內心深處可能認為,這個醫生年紀輕輕,開出的藥吃了人不舒服,肯定亂開的,又礙于朋友間的關係,不回饋,也不說。發心是好的,對我說,會讓我難堪;跟身邊朋友說,則會影響我的名譽。其實,這種患者的發心是好的,但是結果卻並非我們所要的。

還有的患者在診療的時候,面對醫生什麼都不說,讓醫生猜,檢驗醫生的水準。這種患者其實是在自遺其咎,一個醫生不管水準如何,患者將情況隱瞞,只會妨礙醫生的診斷,對自己的疾病診療一點好處都沒有。如果醫生真的水準不行,那麼最好要和盤托出,這樣醫生開的方才能有效;如果醫生脈診水準很好,隱瞞也沒有用,沒有任何意義。這種博弈是一種負和博弈,不管如何,結果對於患者都是負數。

態度的問題,在臨床上有很多,林林總總,患者會覺得自己贏了,其實只要態度不正確,對患者都不利。

慶餘閣出品

從零開始學原汁原味中醫,歡迎品讀慶餘閣出品《學中醫,用中醫》,具體內容歡迎點擊瞭解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