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學品質差,學生留不住?三個步驟提升教研水準

導言:

教學品質是教育機構的生命線。

就算我們的機構的模式極好, 行銷能力極強, 服務極為到位專業, 但我們的教學品質跟不上的話, 也白搭。 因為我們的機構壓根得不到家長和學生們的信任, 更別談什麼學校做大, 做得有規模了。

而教研正是提升教學品質最為必要的一個手段。

也許有的校長會說:“人家大機構有人又有錢才可以去做教研, 但對於我們小機構來說, 老師人數本來就少, 教學都來不及, 哪有那麼多人可以去教研。 學校也沒有那麼多的錢可以去投入。 我們也想做教研, 但沒條件又能怎麼辦?”

但是反過來想, 知名如新東方、學而思他們不也是一步步過來的?從小機構發展成知名品牌他們依靠的難道不正是因為他們過硬的教學品質嗎?

“教研”這件事, 大機構有大機構的方法, 小機構自然也有小機構的竅門。

從事教育行業也有七八個年頭了, 雖談不上經驗豐厚, 但這麼多年以來, 也在教研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 伴隨著我們的機構從小機構成長至今, 這些經驗確實讓我們的教學品質保持在一定的水準。 今天與各位同行交流分享一下。

一、小機構教研流程

(一)形成1.0的版本

我們知道, 要做好教研的前提就是好老師。 而在起步階段, 校區規模比較小的時候, 全職老師的數量其實是比較少的。 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在有限的老師當中,

挑選出學校裡授課能力比較強的那類, 並及時與他們交流。

適當地壓縮他們的課時, 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做研發工作, 並給予他們更高的薪酬, 這樣他們會更樂意拿出自己的講義。

研發出來的講義則是我們形成標準化的第一步。

由學科帶頭人牽頭, 對講義進行研討, 提出修改意見, 這就形成了1.0版本, 可以讓其他老師也應用到教學中。

(二)預留2.0版本

1.0版本雖然經過討論修改, 但畢竟沒有實際上過“戰場”, 是不是“紙上談兵”立馬見分曉。

所以在一線老師實際教學過程中, 肯定會出現很多不適應的地方, 那麼我們就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再優化, 使之更加適合實際教學, 這就是2.0版本。

(三)呈現3.0版本

3.0版本就是不斷修正完善的過程, 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改進。 由專業教研人員形成新版本, 再應用, 再檢驗, 再完善……不斷重複這個教研過程。

二、教研工作三原則

(一)知識延續性原則

老師一定要知道學生未來考試中會考什麼, 只有對考點瞭若指掌才能有針對性進行教研產品的設計教學。

老師需要做一些周邊省市的試卷, 看看周邊省市的出題的規律, 各個省市之間在考題上會有一些雷同, 這就是知識的延續性, 建議校長可以讓自己的老師去做一些這種試卷, 對教研工作很有幫助。

(二)知識關聯性原則

所謂知識的關聯性,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一個知識點的常見題型、易錯題型。 老師要知道本階段考試中常見的題型是哪些, 易錯的題型是哪些, 並且在教研時重點關注這一塊兒;

(2)一個知識點可以延伸成多種題型。 做教研的老師要清楚地知道這個知識點通常會以什麼樣的題型呈現, 是基礎題、填空題、閱讀題、還是寫作題等;

(3)一個知識點有多種用途。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比喻句在記敘文中是修辭方法, 在議論文當中就成比喻論證了, 在說明文中就是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所以一個知識點會有多種的用途。

因此老師在做教研時一定要把握好知識的關聯性。

化繁為簡原則

在教研時老師一定要善找規律, 歸納總結。 有的老師把這個題越講越複雜,學生們也聽得雲裡霧裡,書本越教越厚,而有的老師卻把這個書越教越薄。

到底怎麼做才能把書越教越薄,化繁為簡呢?

那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找出知識的規律來,並且總結歸納。以語文學科為例,老師可以將成語歸為一類,可以將修辭手法歸一類,可以將標點符號歸一類等,在設計教研產品時要靈活運用。

三、教學服務

(一)隨堂測驗

在課前,老師會進行隨堂測試,測上一講學習的內容。不僅可以督促學生複習上一講的內容,還可以引導老師通過複習引入這一講課程內容。在班群內公佈小測結果,但是,一次課只有兩個半小時,無法把所有小測的內容進行點評和分析。

小測的結果和點評課後會發在微信群中,隨堂小測的講解會由老師提前錄成視頻,方便後期發送給孩子觀看。

(二)雙師課堂

每個班級在上課時配備一名講課教師和助教,講師和助教並不是固定的。根據老師的時間安排,在A班上課的老師也可能是B班的助教。助教將上課情況發送在家長群裡,助教會詳細的回饋課堂情況,隔幾分鐘就會拍一些照片或者小視頻放到班級群裡給學生家長看。家長足不出戶也可以瞭解課堂現場。

(三)課後服務

每個班級會建立微信班群,班群裡會有老師、助教、家長,課堂現場的直播、日常作業的講解,都會在這個群內進行。

(1)小測詳解

上課沒有時間詳細講解的隨堂小測,助教會將講解視頻發放在群內,作業上有問題的孩子可以對照更正。

(2)作業詳解

課堂上佈置的作業,也會提前寫好詳解、錄製好講解視頻。老師讓家長引導孩子們先做作業,做完之後,會發佈答案。對完答案以後先給孩子看詳解,如果看不懂在給孩子看詳細的視頻。

(3)每日一題

每天班級群內會發佈一道由老師根據過去學過的重點難點出的題目。題目做完了之後,教師會進行點評。點評之後,助教會在群內上傳老師的解題過程視頻。

(4)班群複習

定期在班級群內以問答的形式,讓孩子口述上課的內容。孩子在學習上有問題,家長也可以在群內提問,有老師進行講解。

在班群內每天與家長互動的頻率和次數一定要夠。每天給孩子發佈任務,相互交流,就很容易形成一個與家長的強互動。形成強互動以後老師和家長之間,家長和學校之間就會產生感情,這樣的話再續報各方面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在教育行業幾乎近身肉搏的激烈競爭中,好的教學品質沒有教研依託是不行的。今天與大家分享的當然只是我們的一些經驗,相信大家也會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有其他想法,也希望大家可以多進行交流。

有的老師把這個題越講越複雜,學生們也聽得雲裡霧裡,書本越教越厚,而有的老師卻把這個書越教越薄。

到底怎麼做才能把書越教越薄,化繁為簡呢?

那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找出知識的規律來,並且總結歸納。以語文學科為例,老師可以將成語歸為一類,可以將修辭手法歸一類,可以將標點符號歸一類等,在設計教研產品時要靈活運用。

三、教學服務

(一)隨堂測驗

在課前,老師會進行隨堂測試,測上一講學習的內容。不僅可以督促學生複習上一講的內容,還可以引導老師通過複習引入這一講課程內容。在班群內公佈小測結果,但是,一次課只有兩個半小時,無法把所有小測的內容進行點評和分析。

小測的結果和點評課後會發在微信群中,隨堂小測的講解會由老師提前錄成視頻,方便後期發送給孩子觀看。

(二)雙師課堂

每個班級在上課時配備一名講課教師和助教,講師和助教並不是固定的。根據老師的時間安排,在A班上課的老師也可能是B班的助教。助教將上課情況發送在家長群裡,助教會詳細的回饋課堂情況,隔幾分鐘就會拍一些照片或者小視頻放到班級群裡給學生家長看。家長足不出戶也可以瞭解課堂現場。

(三)課後服務

每個班級會建立微信班群,班群裡會有老師、助教、家長,課堂現場的直播、日常作業的講解,都會在這個群內進行。

(1)小測詳解

上課沒有時間詳細講解的隨堂小測,助教會將講解視頻發放在群內,作業上有問題的孩子可以對照更正。

(2)作業詳解

課堂上佈置的作業,也會提前寫好詳解、錄製好講解視頻。老師讓家長引導孩子們先做作業,做完之後,會發佈答案。對完答案以後先給孩子看詳解,如果看不懂在給孩子看詳細的視頻。

(3)每日一題

每天班級群內會發佈一道由老師根據過去學過的重點難點出的題目。題目做完了之後,教師會進行點評。點評之後,助教會在群內上傳老師的解題過程視頻。

(4)班群複習

定期在班級群內以問答的形式,讓孩子口述上課的內容。孩子在學習上有問題,家長也可以在群內提問,有老師進行講解。

在班群內每天與家長互動的頻率和次數一定要夠。每天給孩子發佈任務,相互交流,就很容易形成一個與家長的強互動。形成強互動以後老師和家長之間,家長和學校之間就會產生感情,這樣的話再續報各方面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在教育行業幾乎近身肉搏的激烈競爭中,好的教學品質沒有教研依託是不行的。今天與大家分享的當然只是我們的一些經驗,相信大家也會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有其他想法,也希望大家可以多進行交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