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陪你嘮陪你笑,任你喝醉、失戀都有“藥”

經常打車在哈爾濱東奔西跑, 認識了一位元開計程車的老大哥——韓師傅。 今年55歲的韓師傅, 開車有個絕活兒, 別管客人上車氣壓高低,

保管你下車時忘記生氣。

有客人帶著找茬的心態上車, 下車時主動要和韓師傅加個微信;外地的遊客搭乘一次他的車, 隨後要求包車來遊哈爾濱;還有裝醉的客人原想趁機不給錢, 跟韓師傅聊一路, 下車表示“大哥, 欠誰的不能欠你的!”

從小就是車迷

韓師傅是專開夜班的老司機。 這兩年, 各種約車軟體層出不窮, 有時候開10個小時夜車的收入, 還不如送半天的快遞。 不少司機紛紛轉行, 只有韓師傅還在堅持, 他說, 只要能養家我就當司機, 咱從小就是個車迷。

小時候, 韓師傅生活在巴彥縣附近的農村, 家裡孩子多特別貧困。 那時候, 韓師傅最大的心願, 就是有一輛自己的自行車。 二八大杠自行車, 在農村就相當於現在的“寶馬”和“奧迪”,

家裡買不起, 韓師傅就 “偷師”。 只要有人騎車, 他就偷偷地看, 結果第一次和自行車親密接觸的時候, 跌的滿膝蓋都是血。

等到後來分田到戶了, 韓師傅有機會去開手扶拖拉機。 這可把他高興壞了, 雖然只有16歲, 開這個“大螞蚱”特別費勁, 但韓師傅學得很認真, 別人打場的時候, 他就偷摸開。 沒多久, 他就將拖拉機開得“溜溜的”, 那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開車”。

因為麻將“敗家”

16歲過後, 家裡沒錢供他上學, 韓師傅走出家門去打工。 剛開始, 他跟著一個包工隊幹活, 結果辛苦一年, 根本沒有多少收入。 外出失敗後, 韓師傅回到家裡, 還得向父母要錢, 這讓他覺得特別羞愧。

沒多久, 他來到了齊齊哈爾。 在這兒, 他打過零工, 開過修理鋪,

最後和妻子相識。 結婚後二人開了一家豆腐坊, 生意一度不錯, 但1998年的一場大水, 沖走了店裡的不少東西。

此後, 他又迷上了打麻將。 韓師傅說:“打麻將入迷太深就是賭博啊, 當年我應該掙錢的時候卻去輸錢。 為了不讓妻子知道, 總要不斷撒謊, 慢慢的, 不僅影響了生意, 還差點影響家庭。 ”最終, 他醒悟了, 但豆腐坊, 也徹底開不下去了。

開上夏利計程車

論成敗人生豪邁, 大不了從頭再來。 下定決心和麻將說“再見”後, 韓師傅的家裡一貧如洗。 那時候, 韓師傅的父母、兄妹全都搬到了哈爾濱, 妹夫剛買了一台新的夏利, 準備開計程車。 韓師傅手把手地教妹夫開車, 自己也於2003年正式成為一位夜班計程車司機。

剛開始, 韓師傅一點也不認道。

乘客一上車, 他的第一句話保准是:對不起, 我是外地來的不認道, 您能給我指路嗎?“哈爾濱人真是熱情, 大部分乘客一點不介意, 還熱心地為我指路。 ”韓師傅隨身攜帶一個小本, 到一個地方做一份筆記, 好像重新上了一遍學。

好不容易記了兩個月, 小本上涵蓋了大半個哈爾濱, 結果有一天, 它突然不見了。 “我特別沮喪, 又想起了我失敗的過去。 在哈爾濱, 我擠在父母十幾平米的一衛一廚裡, 父母給我搭了一個鐵架子床。 四十歲的人了, 還住父母家, 你想我什麼心情。 ”

韓師傅決定破釜沉舟, 本丟了就靠腦袋記, 如果幾個月後我記不下來, 那就不是這塊料。 結果, 沒多久, 韓師傅就將哈爾濱的路線圖存在了腦子裡, 只要肯用心,

世上無難事。

一家人“分居”的日子

入行至今, 韓師傅說, 他見證了哈爾濱計程車行業的變遷。 2003年到2005年, 正是計程車的低谷期, 扣除每天50元的份子錢, 韓師傅一天收入很少。 不過隨著路越來越熟, 收入也慢慢增加, 看著每天剩餘的錢從30元、50元一路漲到70元, 甚至100元, 韓師傅說越幹越有勁兒。

在哈爾濱奮鬥了一年半, 他將妻子、孩子接了過來。 沒攢下什麼積蓄, 妻子和他住在父母家, 一起擠鋼絲床。 孩子實在住不下, 送到自己弟弟家, 每週回來一次。 那時候韓師傅一個月收入兩到三千元, 妻子做零工, 最初只有400元。 客廳的小床根本擠不下兩個人, 還好韓師傅出夜班, 兩人就輪流睡。

最難受的時候, 他在深夜的哈爾濱一個人賓士, 看著城市的燈火慢慢變暗, 自己還不能睡去。一次跑不對勁兒,車胎突然壞了,當時對哈爾濱不熟悉的他,沒有手機,也找不到修理部。一個人在深夜的大街上站著,求助無門,那種滋味,他一輩子也忘不掉。

落下一身職業病

計程車司機這個工作,還給韓師傅帶來了一身職業病。他說,我們一睜眼就欠下100元錢,精神總是高度緊張。常年在車裡坐著,腰普遍都不好,疼的時候大汗珠子往下掉,天天拉伸也治不好。

除了腰疼,韓師傅的胃也不好。別人的飯點吃飯,我的飯點拉客,有時都開到小吃店門口,客人來了趕快發車,等再想起來吃飯,幾個小時都過了。膀胱問題也是計程車師傅的常見病,用韓師傅的話說,“為了拉客,我們習慣性憋尿,醫生說了好幾次,必須改,一拉客人又忘了。”

幾年前,韓師傅還發現了自己的一個大病——他的腦袋裡長了一個瘤。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說自己心裡 “咯噔”一下。“我問醫生,能不能不開刀就檢測出來是良性還是惡性,如果是惡性就不治了,老婆孩子還得活著。”

好在,由於發現及時,腫瘤最終是良性的。手術後,醫生提醒他,開車這種精神高度緊張的活兒,可是不能幹了。韓師傅左思右想,在家休息了幾個月後,還是駕車上路了。“這算背叛醫生了,但沒辦法,病發前我和老婆原本攢了點錢準備買房,這一下回到解放前了,不掙錢咱們咋活啊。”

我在城裡有家了

2010年,在哈爾濱奮鬥了7年後,韓師傅終於買了自己的房子,在這個城市有了一個家。“那心情就別提了,高興得就像要上天了一樣。這幾年在哈爾濱拉客,每天送別人回家,總想什麼時候我也有自己的房子!”

有時候客人氣不順,問他是那兒的,聽說外地人就說:“原來是盲流啊!”韓師傅嘴上說“是”,心裡實在不好受。這下,他可以告訴所有人,我不是“盲流”,我在城裡有家了。

在夜裡開出租,什麼樣的客人都有。有人上車就吐,有人喝醉了找不到家,還有人失戀大哭,心情不爽故意找茬兒。對於這種事兒,樂觀的韓師傅看得特別開。他說:“有人上車不給錢,沒事兒,哥給你拉到家,就當送你了;有人找茬,我就跟他聊聊天。吃點虧別計較,把客人開心送到家,這比啥都強。”

只有一點讓韓師傅接受不了,“有一次,一對夫妻坐我車,丈夫喝多了,說我故意繞遠,到地方不給錢,還找茬打架。那次我真沒忍,我倆到警察局去了。錢不算啥,不能質疑我的人品。”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韓師傅說,現在遇到這樣的人,自己也能“放下”了,心胸放大,世界都能容下。

老司機見證城市變化

開車十四年,韓師傅說自己見證了哈爾濱的變化。“2003年之前計程車少,非常賺錢;2003以後生意開始難做,直到2014年,因為修地鐵、單雙號限行,我們的收入一下大漲。不過2015年以後,約車軟體開始普及,我們的收入又明顯下降。但我決定不改行,做事兒貴在堅持,堅持到最後就是勝利。”

回憶過去,韓師傅說:“咱們的生活真是好了。當年拉客,我們要四處瞄著,穿著溜光水滑的人才會打車。如今打車就跟坐公車差不多,全民都打得起。”

以前,哈爾濱的冬季好拉客,但都是本地人,近兩年,韓師傅發現,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成為他們客人中的“主力軍”。“飛機場、火車站,一到11月,成群的外地遊客來咱們這兒擁抱冰雪,咱哈爾濱的冬天牛起來了。”

2003年,計程車司機的標配是一個傳呼機、一個IC卡。“對班來‘呼’了,我趕快停車找個電話亭打過去。”後來,他攢錢買了一個摩托摩拉,小靈通隨後傳遍千家。“那時候誰能想到,有一天人手一部電話,不僅能對話,還能視頻聊天,甚至還能搶客接單改變計程車行業現狀呢。”(李熙爽)

自己還不能睡去。一次跑不對勁兒,車胎突然壞了,當時對哈爾濱不熟悉的他,沒有手機,也找不到修理部。一個人在深夜的大街上站著,求助無門,那種滋味,他一輩子也忘不掉。

落下一身職業病

計程車司機這個工作,還給韓師傅帶來了一身職業病。他說,我們一睜眼就欠下100元錢,精神總是高度緊張。常年在車裡坐著,腰普遍都不好,疼的時候大汗珠子往下掉,天天拉伸也治不好。

除了腰疼,韓師傅的胃也不好。別人的飯點吃飯,我的飯點拉客,有時都開到小吃店門口,客人來了趕快發車,等再想起來吃飯,幾個小時都過了。膀胱問題也是計程車師傅的常見病,用韓師傅的話說,“為了拉客,我們習慣性憋尿,醫生說了好幾次,必須改,一拉客人又忘了。”

幾年前,韓師傅還發現了自己的一個大病——他的腦袋裡長了一個瘤。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說自己心裡 “咯噔”一下。“我問醫生,能不能不開刀就檢測出來是良性還是惡性,如果是惡性就不治了,老婆孩子還得活著。”

好在,由於發現及時,腫瘤最終是良性的。手術後,醫生提醒他,開車這種精神高度緊張的活兒,可是不能幹了。韓師傅左思右想,在家休息了幾個月後,還是駕車上路了。“這算背叛醫生了,但沒辦法,病發前我和老婆原本攢了點錢準備買房,這一下回到解放前了,不掙錢咱們咋活啊。”

我在城裡有家了

2010年,在哈爾濱奮鬥了7年後,韓師傅終於買了自己的房子,在這個城市有了一個家。“那心情就別提了,高興得就像要上天了一樣。這幾年在哈爾濱拉客,每天送別人回家,總想什麼時候我也有自己的房子!”

有時候客人氣不順,問他是那兒的,聽說外地人就說:“原來是盲流啊!”韓師傅嘴上說“是”,心裡實在不好受。這下,他可以告訴所有人,我不是“盲流”,我在城裡有家了。

在夜裡開出租,什麼樣的客人都有。有人上車就吐,有人喝醉了找不到家,還有人失戀大哭,心情不爽故意找茬兒。對於這種事兒,樂觀的韓師傅看得特別開。他說:“有人上車不給錢,沒事兒,哥給你拉到家,就當送你了;有人找茬,我就跟他聊聊天。吃點虧別計較,把客人開心送到家,這比啥都強。”

只有一點讓韓師傅接受不了,“有一次,一對夫妻坐我車,丈夫喝多了,說我故意繞遠,到地方不給錢,還找茬打架。那次我真沒忍,我倆到警察局去了。錢不算啥,不能質疑我的人品。”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韓師傅說,現在遇到這樣的人,自己也能“放下”了,心胸放大,世界都能容下。

老司機見證城市變化

開車十四年,韓師傅說自己見證了哈爾濱的變化。“2003年之前計程車少,非常賺錢;2003以後生意開始難做,直到2014年,因為修地鐵、單雙號限行,我們的收入一下大漲。不過2015年以後,約車軟體開始普及,我們的收入又明顯下降。但我決定不改行,做事兒貴在堅持,堅持到最後就是勝利。”

回憶過去,韓師傅說:“咱們的生活真是好了。當年拉客,我們要四處瞄著,穿著溜光水滑的人才會打車。如今打車就跟坐公車差不多,全民都打得起。”

以前,哈爾濱的冬季好拉客,但都是本地人,近兩年,韓師傅發現,越來越多的外地遊客成為他們客人中的“主力軍”。“飛機場、火車站,一到11月,成群的外地遊客來咱們這兒擁抱冰雪,咱哈爾濱的冬天牛起來了。”

2003年,計程車司機的標配是一個傳呼機、一個IC卡。“對班來‘呼’了,我趕快停車找個電話亭打過去。”後來,他攢錢買了一個摩托摩拉,小靈通隨後傳遍千家。“那時候誰能想到,有一天人手一部電話,不僅能對話,還能視頻聊天,甚至還能搶客接單改變計程車行業現狀呢。”(李熙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