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再甜也要苦孩子,尤其要讓他承受這5種苦

作者 | 洞見Hugopinkman

出處 | 洞見(ID:DJ00123987)

真正的愛孩子, 不是把他放在蜜罐裡。

讓他適當地吃苦, 孩子才能經歷住漫漫人生的風雨。

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

再愛孩子, 也要讓他承受這五種苦。

1

分離的苦

情緒是會感染的, 父母的情緒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

有位媽媽的做法非常好, 她每次離開時都會和孩子來一個鄭重的告別儀式, 與孩子擁抱並親吻他的額頭, 告訴他:“我放學後就會過來接你, 媽媽不在的時候, 老師會像媽媽一樣關心你照顧你, 你有什麼想法就告訴老師, 如果你還是想媽媽, 沒關係, 媽媽的圍巾給你, 想媽媽的時候就看著圍巾, 就像媽媽在你身邊一樣, 我相信你會做的很棒!”

然後把孩子的手交到老師手上, 讓孩子看著她離開,

徑直走出去, 頭也不回。

這位媽媽的做法著實讓人佩服, 她在給予孩子安全感的同時又讓他承受著分離的苦楚, 態度堅決不拖遝, 只有這樣, 孩子才能正確對待分離。

所以她的孩子在入園第二周的時候就適應了幼稚園生活, 開啟了瘋玩模式。

當孩子用稚嫩的小手向你揮手告別, 微笑地說出“媽媽, 再見”時, 你就知道, 孩子實現了他自己人生的一次飛躍。

就像《李宮俊的詩》裡所說的那樣:所有的分離, 都會留下一個人的背影, 總有人會願意成為目送背影的那個人。

而“那個人”裡一定有父母。

2

讀書的苦

在這個社會上摸爬滾打這麼多年, 愈發覺得讀書的重要性, 因為它決定了你的見識高度, 決定了你周圍的社交圈子,

決定了你將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父母總是勸誡孩子多用功讀書, 但很多孩子不理解, 覺得讀書的日子真是太苦了。

但是讀書很苦, 不讀書的人生更苦。

還記得“白卷考生”徐孟南嗎?當年高考任性交白卷, 在考卷上寫滿了自己的“教育宣言”, 在當時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 人們對於事物的新鮮度保持不了多久, 最終這個事件和這個人都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而他呢, 因為沒有考上大學, 早早地娶妻生子, 成為了一名打工族, 輾轉於各個工廠, 工作環境惡劣且辛苦。

徐孟南說:“在工廠裡, 每天都在做重複的工作, 想換好一些的工作, 但是都需要比較高的學歷, 而我只是高中畢業。 ”

如今, 十年過去了, 2018年, 他表示將再戰高考, 邊打工邊學習。

十年前的衝動, 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如果當時他沒有交白卷, 肯定就是另外一番境遇, 但人生哪有那麼多的如果呢, 只有現在和未來。

告訴你的孩子, 當才華撐不起野心、決心拗不過現實時, 先好好讀書。 世間唯有讀書不會辜負你的辛苦。

3

批評的苦

人活著就會犯錯, 孩子也是如此。

在孩子是非道德觀念還未完全形成之前, 少不更事, 總會惹事犯錯。

當孩子犯下錯誤時, 家長有時候不忍心批評或選擇無視, 這樣只會讓孩子肆無忌憚地重複之前的錯誤, 不辨是非。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

陳爸爸的做法,完全踐行了言傳身教這幾個字,也是批評的正確打開方式。

批評可以幫助孩子,完成自我反省和自我審視的過程。

而且作為孩子,接受批評也是一件特酷的事兒。

雖然批評,會讓你傷心羞愧,但它會讓你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柴靜說:“批評你不可怕,對你失望才可怕” 那就勇於接受批評,對得起老師的教誨,對得起父母的期待。

4

失敗的苦

成長的路上,風波不停,失敗不斷。減肥失敗、告白失敗、考試失敗、創業失敗.....

你會發現,失敗是人生常態,而且失敗總在成功之前發生。

但是,身處象牙塔里面的孩子,偶爾失敗一次,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失敗,就會深受打擊,其實吃得起失敗的苦,才能嘗得到成功的甜。

《當幸福來敲門》這個電影裡,男主工作不順,窮困潦倒,妻子受不了壓力離開了他,他和五歲兒子相依為命。

因為房租拖欠太久被房東趕了出去,無處可去,只能躲在地鐵站的公共廁所裡過夜,甚至靠賣血為生。

這種痛苦,外人難以想像,但他一直堅持不懈地探索自己的未來,不能倒下也不敢倒下,電影的最後,落魄老爸終於應聘成功,這一刻,幸福終於來臨。

而且這個電影取材於真實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當今美國黑人投資專家Chris Gardner。

電影裡有句臺詞讓人記憶深刻:“當你認為最困難的時候,其實就是你最接近成功的時候。”

失敗過後,你需要關心的,不是你是不是失敗了,而是你對失敗是否甘心。不甘心那就爬起來繼續奔跑,將失敗的苦澀拋之腦後,繼續咬牙堅持夢想。

5

教養的苦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標籤。

但是小孩子也要懂得自由和規則,沒有規則,那自由也沒有意義。

這個需要父母以身作則,並且需要不斷地提醒和引導才行。

例如:

前幾天的一個新聞,一個七八歲男童在地鐵上搶奪陌生乘客的蛋捲。

“你給我,我要吃”孩子一邊重複這句話,一邊搶奪塑膠袋。

他的父母不但沒有制止,還對孩子說“吃完了再要”。

網友將視頻發到了網上,引來無數跟帖,發現這個小男孩經常在地鐵站裡問陌生人索要東西甚至多次出現了爭搶的行為。

我們難以想像男孩的父母到底秉持著什麼樣的教育心態,才會讓孩子這麼肆無忌憚地搶別人東西,不顧他人的想法就隨心所欲,實在是一件讓人寒心和氣憤的事情。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

對於孩子來說,窮養、富養都比不過教養。

與孩子一起共勉。

來源/洞見

陳爸爸的做法,完全踐行了言傳身教這幾個字,也是批評的正確打開方式。

批評可以幫助孩子,完成自我反省和自我審視的過程。

而且作為孩子,接受批評也是一件特酷的事兒。

雖然批評,會讓你傷心羞愧,但它會讓你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柴靜說:“批評你不可怕,對你失望才可怕” 那就勇於接受批評,對得起老師的教誨,對得起父母的期待。

4

失敗的苦

成長的路上,風波不停,失敗不斷。減肥失敗、告白失敗、考試失敗、創業失敗.....

你會發現,失敗是人生常態,而且失敗總在成功之前發生。

但是,身處象牙塔里面的孩子,偶爾失敗一次,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失敗,就會深受打擊,其實吃得起失敗的苦,才能嘗得到成功的甜。

《當幸福來敲門》這個電影裡,男主工作不順,窮困潦倒,妻子受不了壓力離開了他,他和五歲兒子相依為命。

因為房租拖欠太久被房東趕了出去,無處可去,只能躲在地鐵站的公共廁所裡過夜,甚至靠賣血為生。

這種痛苦,外人難以想像,但他一直堅持不懈地探索自己的未來,不能倒下也不敢倒下,電影的最後,落魄老爸終於應聘成功,這一刻,幸福終於來臨。

而且這個電影取材於真實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當今美國黑人投資專家Chris Gardner。

電影裡有句臺詞讓人記憶深刻:“當你認為最困難的時候,其實就是你最接近成功的時候。”

失敗過後,你需要關心的,不是你是不是失敗了,而是你對失敗是否甘心。不甘心那就爬起來繼續奔跑,將失敗的苦澀拋之腦後,繼續咬牙堅持夢想。

5

教養的苦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標籤。

但是小孩子也要懂得自由和規則,沒有規則,那自由也沒有意義。

這個需要父母以身作則,並且需要不斷地提醒和引導才行。

例如:

前幾天的一個新聞,一個七八歲男童在地鐵上搶奪陌生乘客的蛋捲。

“你給我,我要吃”孩子一邊重複這句話,一邊搶奪塑膠袋。

他的父母不但沒有制止,還對孩子說“吃完了再要”。

網友將視頻發到了網上,引來無數跟帖,發現這個小男孩經常在地鐵站裡問陌生人索要東西甚至多次出現了爭搶的行為。

我們難以想像男孩的父母到底秉持著什麼樣的教育心態,才會讓孩子這麼肆無忌憚地搶別人東西,不顧他人的想法就隨心所欲,實在是一件讓人寒心和氣憤的事情。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

對於孩子來說,窮養、富養都比不過教養。

與孩子一起共勉。

來源/洞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