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不愛大牌愛個性,年輕人讓商業換個活法|2017中國文娛產業峰會

2017年12月8日, 由《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主辦的“文藝復興-2017第二屆中國文娛產業峰會”在北京舉行。 清流資本執行董事劉博等7位嘉賓共同討論了年輕人消費的新變化和新趨勢, 以下為現場發言整理。

主持人:

清流資本執行董事 劉博

嘉賓:

Major大調創始人、CEO牛文怡

伍德吃托克創始人、CEO張琦

杜紹斐CMO安琳

我要What You Need創始人陳裕明

笑友文化CEO史炎

智造未來創始人、CEO韓雷

以下是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對該論壇對話內容的整理, 未經本人確認。

劉博: 我們看到現在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垂直品牌、商品以及服務宣稱自己是一種生活方式品牌。 大家似乎都在打破邊界, 不再像以前一樣按照品類來自我定位。 想聽一下大家對這個現象的理解?

牛文怡:我特別不喜歡生活方式這個詞, 好像生活方式是特別高大上的專屬詞彙。 但每個人都有生活方式。 追根溯源, 這個詞應該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

這個翻譯非常失敗。 因為英文本身是帶有不感情判斷的, 它其實指的是腔調、格調、品格。 所以如果去研究現在中國號稱是在做生活方式的專案, 會發現它其實是沒有時尚的。

張琦:我認為不能單純用生活方式一個詞語來概括所有的產品定位。 因為中國的市場任何一個小眾的東西都是相對大眾的群體。

伍德吃托克創始人、CEO張琦

跟生活消費有關的是體驗、青年人、美學標準, 這個感覺在過去幾年與年輕人打交道中尤為強烈。 年輕人可能會傾向於線上下的社交場景裡邊去染染頭髮, 喝喝酒, 談論一下八卦, 這些東西不是生活方式, 而是一種表達自我的場景。 而在這些場景中, 年輕人其實是在尋求相應的認同。 當然這些認同本身一定跟消費有關係, 他要擁有談資, 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我覺得生活方式首先是消費者心裡的動產, 讓他感知到這種意識形態和產品離他很近, 而且是自己該說的話。 這基礎上會有體驗的升級, 然後才是產品輸出。

Major大調創始人、CEO牛文怡

安琳:我覺得生活方式很簡單, 就是我怎麼過日子。 從杜紹斐角度來說, 它始於知乎, 介紹男士穿搭方式, 這是非常功能型的內容。 但後來發現純工具型的內容, 它的可替代性太強了。 而且穿搭方式對於生活而言, 也是一個過於細小的入口。 因此, 我們就擴展到了整個男生如何過日子的場景,

並賦予了品牌價值觀的概念。

陳裕明:我們最近做了一個報導, 發現現在大學男生有一個新趨勢, 出門前必須畫眉。 我認為這是一種比較新銳的生活態度帶有一定方式的東西, 報導和傳遞現在新的年輕人生活方式是我們現在在做的內容。

我要What You Need創始人陳裕明

張琦:在我理解是沒有主張的東西就談不上生活方式了。

史炎:我們在觀眾看不見的地方做了很多工作。例如,我們在北上廣深以及杭州、蘇州、重慶、成都和南京都在做自己的特色俱樂部。我們會定期舉辦開放麥,誰都可以上來講段子。我們也會進校園跟做一些演出和分享,也會去培養新人。

總而言之,我們想把中國整個脫口秀生態建立起來,打造一個生態閉環。我們的理念是脫口秀是一種生活方式,未來是全民脫口秀的時代,不管你是什麼行業和年齡段,都應該有說脫口秀能力,這樣對你的整個人格是加分的。

未來脫口秀或者喜劇精神應該是你人生的一部分,這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當然現在離這個目標還有點遠,但我們希望把年輕人培養出來以後,等他可能歲數比較大了,帶著自己的兒子來看這樣的一場演出,作為他兒子的成人禮,這大概是我們的一個願景吧。

清流資本執行董事 劉博

韓雷:玩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和企業合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娛樂內容對黑科技的需求越來越多,對於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用戶願意為更刺激、更酷、交互性更強的東西買單。

舉一個銀行的例子,他們想通過在影院和餐館裡放人臉識別設備,為銀行卡客戶提供用餐優惠券,電影票線下換票服務。

他們希望讓更多人願意使用這個產品,所以找到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世界觀,通過我們的IP,把它包裝成一個很酷的形象。另外希望通過我們的創意和技術,幫他們設計合理的交互功能。

其實很多品牌方都需要這種“科幻解決方案”,因為我們的技術發展太快,科幻和現實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了。

所以我們認為,明年科幻會是一個小風口,機甲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或者說是一個機甲的小風口。明年會上映好幾檔國內大製作的科幻項目,另外國內的頭部資源也逐漸認識到機器人競技這類高科技含量的娛樂內容價值,這個方向,目前會有四個由愛奇藝這類製作方S級的項目。我們也在和全球頂級團隊合作,希望繼續推進大型機器人賽事,爭取明年為大家提供一檔成熟的、刺激的大型機器人競技賽事。

劉博:這兩三年,小眾走向大眾,亞文化成為主文化的趨勢是非常非常明顯的,這種趨勢出現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現在面對的是新一代的用戶、是一群年輕的用戶。請從各位的角度分析一下,現在年輕人是一群什麼年輕人?你們打造的商業帝國究竟怎麼樣完成這樣的逆襲?

張琦:明年年初,伍德吃托克從城市嘉年華變成商業複業態的運營商決策。我們跟地產方一起共同投資一千多萬,去投資一千四百平米的沉浸式青年消費場。同時,我們也在嘗試明年在一些大型的活動,如音樂節,跟一些生態合作夥伴一起基於品牌需求、青年社交需求線下場景裡做活動。我們希望自己的角色更像一個監製。因為小而美或者亞文化的東西,在北上廣深其實有非常大的用戶基礎,會體現在我們的實體空間裡邊,我們也預留了脫口秀的一部分位置。這些東西最終要變成錢。

杜紹斐CMO安琳

安琳:杜紹斐核心受眾定位成85後男性。我們在做的過程中發現這群人有兩個問題。第一,他們壓力很大、很苦。第二,他們希望變成更好的自己。

他們有兩個典型特徵:第一,身在一二線城市的85後男性,他們面臨身份的轉換問題。從學校走出來變成了職場一員,處在需要交友、尋找配偶的場景中。第二,他們面臨著女性群體的崛起。他們腦海中還停留著傳統女性形象,但走進生活後發現女性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這個時候他們就很迷惘,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們這一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沒什麼兄弟姐妹,沒有跟自己年齡差不多的人去溝通,又跟父輩出現了溝通斷層。這個時候他們更多依靠的是價值觀領袖。所以我們當時對自己的定位,首先是男性時尚和生活方式媒體,第二是價值觀領袖。

陳裕明:我覺得現在小眾並沒有變成大眾,只是掌握聲音的一群人在推小眾的東西。我覺得受眾永遠更喜歡自己還沒見過的東西,這也是新的媒體人喜歡做小眾體態的原因。一個例子就是,HBO做的新劇的風格永遠是跟現在已經火的不一樣的。

笑友文化CEO史炎

史炎:如果我們脫口秀做到10年、20年,我們培養了一整代人對脫口秀的理念和生活方式認同的時候,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我們之所以去學校免費演出,就是想培養中國年輕一代對脫口秀形式和理念的認同。

這樣,當他們步入社會、進入中年、哪怕成了老頭子,他們是帶著對脫口秀的理念和認同生活的。未來脫口秀就不再是小眾的東西了,不只是年輕人的東西了。我覺得我們做的東西是為所有人的,每個年齡段都有適合他們的脫口秀。

其實剛才談到的意見領袖,我覺得未來的世界真得不要再有意見領袖了。我希望未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模式。脫口秀是強調用自己的視角去看待世界,當你領會了這一點的時候就有了幽默。為什麼想讓所有的人玩脫口秀?其實就是想培養中國的年輕人一代用自己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

智造未來創始人、CEO韓雷

韓雷:我覺得現在的市場對內容創業者越來越公平。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品位越來越符合人性本身的東西了。你現在創造出的東西只要符合原理,足夠好,就有市場。

以前可能大家還是更願意去看火的事情,比如這是意見領袖說的,或者是一個大IP。現在年輕人越來越有自己的審美,有自己的判斷,所以沒有那麼多深背景的原創東西被市場接受的可能性更大了。

其實現在是對匠人和做出高品質產品的人有很大回報的時代。從剛才說的年輕一代和小眾文化的關係可以看到,小眾文化未來會越來越放大,像《中國有嘻哈》,為什麼一直不火現在火了?其實是嘻哈不斷在完善,另外嘻哈是符合人性的,符合大家對酷的東西的喜愛。

劉博:我簡單總結一下,現在的市場就是你要做不一樣的事情,你要有匠人之心,並且要堅持,你就會離你商業的成功越來越近。因為我們面臨的是一群擁有好奇心,在內容消費上有審美,然後對於消費品上有品質要求的新一代年輕用戶。謝謝大家!

我要What You Need創始人陳裕明

張琦:在我理解是沒有主張的東西就談不上生活方式了。

史炎:我們在觀眾看不見的地方做了很多工作。例如,我們在北上廣深以及杭州、蘇州、重慶、成都和南京都在做自己的特色俱樂部。我們會定期舉辦開放麥,誰都可以上來講段子。我們也會進校園跟做一些演出和分享,也會去培養新人。

總而言之,我們想把中國整個脫口秀生態建立起來,打造一個生態閉環。我們的理念是脫口秀是一種生活方式,未來是全民脫口秀的時代,不管你是什麼行業和年齡段,都應該有說脫口秀能力,這樣對你的整個人格是加分的。

未來脫口秀或者喜劇精神應該是你人生的一部分,這是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當然現在離這個目標還有點遠,但我們希望把年輕人培養出來以後,等他可能歲數比較大了,帶著自己的兒子來看這樣的一場演出,作為他兒子的成人禮,這大概是我們的一個願景吧。

清流資本執行董事 劉博

韓雷:玩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和企業合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娛樂內容對黑科技的需求越來越多,對於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用戶願意為更刺激、更酷、交互性更強的東西買單。

舉一個銀行的例子,他們想通過在影院和餐館裡放人臉識別設備,為銀行卡客戶提供用餐優惠券,電影票線下換票服務。

他們希望讓更多人願意使用這個產品,所以找到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世界觀,通過我們的IP,把它包裝成一個很酷的形象。另外希望通過我們的創意和技術,幫他們設計合理的交互功能。

其實很多品牌方都需要這種“科幻解決方案”,因為我們的技術發展太快,科幻和現實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了。

所以我們認為,明年科幻會是一個小風口,機甲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或者說是一個機甲的小風口。明年會上映好幾檔國內大製作的科幻項目,另外國內的頭部資源也逐漸認識到機器人競技這類高科技含量的娛樂內容價值,這個方向,目前會有四個由愛奇藝這類製作方S級的項目。我們也在和全球頂級團隊合作,希望繼續推進大型機器人賽事,爭取明年為大家提供一檔成熟的、刺激的大型機器人競技賽事。

劉博:這兩三年,小眾走向大眾,亞文化成為主文化的趨勢是非常非常明顯的,這種趨勢出現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現在面對的是新一代的用戶、是一群年輕的用戶。請從各位的角度分析一下,現在年輕人是一群什麼年輕人?你們打造的商業帝國究竟怎麼樣完成這樣的逆襲?

張琦:明年年初,伍德吃托克從城市嘉年華變成商業複業態的運營商決策。我們跟地產方一起共同投資一千多萬,去投資一千四百平米的沉浸式青年消費場。同時,我們也在嘗試明年在一些大型的活動,如音樂節,跟一些生態合作夥伴一起基於品牌需求、青年社交需求線下場景裡做活動。我們希望自己的角色更像一個監製。因為小而美或者亞文化的東西,在北上廣深其實有非常大的用戶基礎,會體現在我們的實體空間裡邊,我們也預留了脫口秀的一部分位置。這些東西最終要變成錢。

杜紹斐CMO安琳

安琳:杜紹斐核心受眾定位成85後男性。我們在做的過程中發現這群人有兩個問題。第一,他們壓力很大、很苦。第二,他們希望變成更好的自己。

他們有兩個典型特徵:第一,身在一二線城市的85後男性,他們面臨身份的轉換問題。從學校走出來變成了職場一員,處在需要交友、尋找配偶的場景中。第二,他們面臨著女性群體的崛起。他們腦海中還停留著傳統女性形象,但走進生活後發現女性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這個時候他們就很迷惘,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們這一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沒什麼兄弟姐妹,沒有跟自己年齡差不多的人去溝通,又跟父輩出現了溝通斷層。這個時候他們更多依靠的是價值觀領袖。所以我們當時對自己的定位,首先是男性時尚和生活方式媒體,第二是價值觀領袖。

陳裕明:我覺得現在小眾並沒有變成大眾,只是掌握聲音的一群人在推小眾的東西。我覺得受眾永遠更喜歡自己還沒見過的東西,這也是新的媒體人喜歡做小眾體態的原因。一個例子就是,HBO做的新劇的風格永遠是跟現在已經火的不一樣的。

笑友文化CEO史炎

史炎:如果我們脫口秀做到10年、20年,我們培養了一整代人對脫口秀的理念和生活方式認同的時候,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我們之所以去學校免費演出,就是想培養中國年輕一代對脫口秀形式和理念的認同。

這樣,當他們步入社會、進入中年、哪怕成了老頭子,他們是帶著對脫口秀的理念和認同生活的。未來脫口秀就不再是小眾的東西了,不只是年輕人的東西了。我覺得我們做的東西是為所有人的,每個年齡段都有適合他們的脫口秀。

其實剛才談到的意見領袖,我覺得未來的世界真得不要再有意見領袖了。我希望未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模式。脫口秀是強調用自己的視角去看待世界,當你領會了這一點的時候就有了幽默。為什麼想讓所有的人玩脫口秀?其實就是想培養中國的年輕人一代用自己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

智造未來創始人、CEO韓雷

韓雷:我覺得現在的市場對內容創業者越來越公平。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品位越來越符合人性本身的東西了。你現在創造出的東西只要符合原理,足夠好,就有市場。

以前可能大家還是更願意去看火的事情,比如這是意見領袖說的,或者是一個大IP。現在年輕人越來越有自己的審美,有自己的判斷,所以沒有那麼多深背景的原創東西被市場接受的可能性更大了。

其實現在是對匠人和做出高品質產品的人有很大回報的時代。從剛才說的年輕一代和小眾文化的關係可以看到,小眾文化未來會越來越放大,像《中國有嘻哈》,為什麼一直不火現在火了?其實是嘻哈不斷在完善,另外嘻哈是符合人性的,符合大家對酷的東西的喜愛。

劉博:我簡單總結一下,現在的市場就是你要做不一樣的事情,你要有匠人之心,並且要堅持,你就會離你商業的成功越來越近。因為我們面臨的是一群擁有好奇心,在內容消費上有審美,然後對於消費品上有品質要求的新一代年輕用戶。謝謝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