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透過日本30年偶像審美變遷來看,小鮮肉為什麼會成為審美主流?

“頭髮很奇怪啊, 還化妝啊……如果你打扮成那樣, 會影響你做演員的感覺。 ”

說這話的是吳彥祖, 早幾年最受女性歡迎的男星之一。 他對當下“小鮮肉”當道的現象很疑惑。

馮小剛曾說“小鮮肉”這個詞有點色情, 是上了歲數的女人才會說的, 但很明顯, 在現實裡, 這個詞已經被普遍接受。 而且, 它也並不新鮮, 以前無非是叫做“奶油小生”之類罷了。

但它能夠蔚然成風, 還是值得探究一下的。 讓我們且從霓虹國的這三十年來的偶像審美變遷說起:

石原裕次郎

石原裕次郎是日本第一代青春偶像, 濃眉大眼、表情堅毅。 60歲左右的日本大叔大嬸幾乎都是他的粉絲。

高倉健

八十年代, 日本國民偶像是高倉健。

《犬夜叉》, 殺生丸

之後, 日本動漫、遊戲開始火爆。

這些作品裡出現了大量的美型男子。 這些男孩普遍造型清麗, 既有女性的美貌細膩, 又有男性的理性果決, 還有超乎男女身體的分界……

SMAP

九十年代, 由傑尼斯事務所推出的一個組合SMAP, 成員都是稚嫩少年, 開始紅遍亞洲。

木村拓哉

最關鍵的人物要屬木村拓哉。 不到20歲的他逐漸紅遍亞洲。 日本媒體形容他“像處女一樣清純, 像維納斯一樣溫柔”。

1996年, 木村拓哉接下了口紅廣告, 這是首次由一個男人代言化妝品。 好笑的是, 貼在地鐵車廂內的海報多次失竊, 被高中女孩、上班族屢屢偷走。 該品牌負責人說, “自他擔任代言人之後, 短短兩個月賣出了300萬支。 ”

從此,鮮肉型的男孩被批量、流水製造。一個癡迷小鮮肉的女人說,“正處於青春期的我的大腦內發生了核爆炸!”

福士蒼汰

山崎賢人

古川雄輝

當下,日本依然有不少“小鮮肉”當紅。像福士蒼汰、山崎賢人演了不少漫畫改編的純愛故事,還有古川雄輝,出演了《一吻定情》裡IQ200的天才少年,在中國網路勾起了無數少女心。從中可以看出,小鮮肉式男孩仍是當下的審美主流。

這是2015年日本東京關東高中校草評選大賽,武藏野高中的猿渡涼獲得了冠軍,也佐證了這一點。

***

一般人理解,女性更容易被強壯的男性吸引,就像電影《西雅圖不眠夜》裡對於男人標準體型描述說:“發達的胸肌和窄小的屁股”,像是史泰龍,施瓦辛格,或是007。

那麼,小鮮肉為什麼會成為當下審美的主流呢?

施瓦辛格

>亞洲人潛意識裡有對小鮮肉的審美基礎

對翩翩少年的偏愛,埋藏在人們的潛意識裡。

“世紀末美少年”柏原崇

日本就有美少年崇拜情節,《源氏物語》的光華源氏公子。他“風韻嫻雅,嫵媚含羞,嬌豔可愛”。三島由紀夫認為,“美少年體現了一個理想的形象——他實現了一種未吐露的愛情理想。”

《神雕俠侶》,楊過

中國武俠小說裡,對男人的形容就是,“面如冠玉,目若朗星”,“鼻若懸膽,眉如墨畫”。尤其是魏晉時期的美男子,講究一種“面白無須、傅粉留香”的打扮方式。

>幼稚也是一種力量

偶像的審美變化時期,與日本“萌”文化的興起有關。大約在1990年代,日本網路開始流行“萌”這個詞。

沒有攻擊性的男孩,給人一種“萌”的感覺。“萌”讓人產生欣賞、可愛、憐惜、狂熱地愛戀、入迷、保護欲等種種情緒……這些男孩的“萌”,來自一點不成熟的意味,混合著一些小大人的特點,讓人感到驚喜。

對於現代人來說,幼稚、可愛等特點已經演變成一種力量,支撐現代人的生活。

在《論可愛》一書裡,作者談論了在危機四伏的現代社會,現代人沉迷于此的心理:

“人們沉迷於幻想,想逃離這個世風日下,歷史與罪孽意識橫行的現實世界,逃往一個隻由私密性支配的世界。可愛,這個觀念的作用,就是回避危機,保持潔淨,充滿安定感,保障內部的神聖……危機有多嚴重,對安定的渴求就有多深,可愛的氾濫也就會多嚴重。”

>消費社會,女人品頭論足的時刻到了

李銀河在一次採訪裡說,“小鮮肉體現了男人也可以作為觀賞物件了,這是很大的進步。”

人類學家海倫·費希就曾預測:“21世紀,女性將是世界第一性,女性將作為消費訴求的主要對象。”進入消費時代後,女性介入消費行為,對於男性形象的主導地位轉向女性。

一款小鮮肉飲料

女人想要怎麼樣的男性形象呢?

(圖片來自《美貌文化下‘新’男子氣概:媒體再現與男性認同)

影視劇、真人秀、綜藝節目等塑造了讓女人心動的男性特質:“偏向孩子氣、幼稚的特質見長”。想想小鮮肉們的側顏、歪頭的微笑、還有低頭忍淚的樣子……但這與女權似乎沒有直接關係,英國學者弗蘭克·莫特認為,“新男性形象僅是過去男性形象之翻版,女性角色的地位還是不變。”

……

或許最重要的原因是現在的女人明白了想要的戀人角色。曾經迷戀硬漢偶像高倉健的王安憶,坦白不再迷戀英雄式的男人。

她說,“我對男性的理解越來越平凡了,我希望他能夠體諒女人,為女人負擔哪怕是洗一隻碗的小小的勞動。須男人到虎穴龍潭救女人的機會似乎很少,生活越來越被渺小的瑣事充滿……佩劍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只是一些籠統的分析,

在每個個體那的情況畢竟不同……

SO,問題來了:

你對“小鮮肉”這個現象是怎樣看的呢?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WeLens

Lens旗下包括出版、新媒體、重逢島視頻、沙龍等業務,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詹憶夢

從此,鮮肉型的男孩被批量、流水製造。一個癡迷小鮮肉的女人說,“正處於青春期的我的大腦內發生了核爆炸!”

福士蒼汰

山崎賢人

古川雄輝

當下,日本依然有不少“小鮮肉”當紅。像福士蒼汰、山崎賢人演了不少漫畫改編的純愛故事,還有古川雄輝,出演了《一吻定情》裡IQ200的天才少年,在中國網路勾起了無數少女心。從中可以看出,小鮮肉式男孩仍是當下的審美主流。

這是2015年日本東京關東高中校草評選大賽,武藏野高中的猿渡涼獲得了冠軍,也佐證了這一點。

***

一般人理解,女性更容易被強壯的男性吸引,就像電影《西雅圖不眠夜》裡對於男人標準體型描述說:“發達的胸肌和窄小的屁股”,像是史泰龍,施瓦辛格,或是007。

那麼,小鮮肉為什麼會成為當下審美的主流呢?

施瓦辛格

>亞洲人潛意識裡有對小鮮肉的審美基礎

對翩翩少年的偏愛,埋藏在人們的潛意識裡。

“世紀末美少年”柏原崇

日本就有美少年崇拜情節,《源氏物語》的光華源氏公子。他“風韻嫻雅,嫵媚含羞,嬌豔可愛”。三島由紀夫認為,“美少年體現了一個理想的形象——他實現了一種未吐露的愛情理想。”

《神雕俠侶》,楊過

中國武俠小說裡,對男人的形容就是,“面如冠玉,目若朗星”,“鼻若懸膽,眉如墨畫”。尤其是魏晉時期的美男子,講究一種“面白無須、傅粉留香”的打扮方式。

>幼稚也是一種力量

偶像的審美變化時期,與日本“萌”文化的興起有關。大約在1990年代,日本網路開始流行“萌”這個詞。

沒有攻擊性的男孩,給人一種“萌”的感覺。“萌”讓人產生欣賞、可愛、憐惜、狂熱地愛戀、入迷、保護欲等種種情緒……這些男孩的“萌”,來自一點不成熟的意味,混合著一些小大人的特點,讓人感到驚喜。

對於現代人來說,幼稚、可愛等特點已經演變成一種力量,支撐現代人的生活。

在《論可愛》一書裡,作者談論了在危機四伏的現代社會,現代人沉迷于此的心理:

“人們沉迷於幻想,想逃離這個世風日下,歷史與罪孽意識橫行的現實世界,逃往一個隻由私密性支配的世界。可愛,這個觀念的作用,就是回避危機,保持潔淨,充滿安定感,保障內部的神聖……危機有多嚴重,對安定的渴求就有多深,可愛的氾濫也就會多嚴重。”

>消費社會,女人品頭論足的時刻到了

李銀河在一次採訪裡說,“小鮮肉體現了男人也可以作為觀賞物件了,這是很大的進步。”

人類學家海倫·費希就曾預測:“21世紀,女性將是世界第一性,女性將作為消費訴求的主要對象。”進入消費時代後,女性介入消費行為,對於男性形象的主導地位轉向女性。

一款小鮮肉飲料

女人想要怎麼樣的男性形象呢?

(圖片來自《美貌文化下‘新’男子氣概:媒體再現與男性認同)

影視劇、真人秀、綜藝節目等塑造了讓女人心動的男性特質:“偏向孩子氣、幼稚的特質見長”。想想小鮮肉們的側顏、歪頭的微笑、還有低頭忍淚的樣子……但這與女權似乎沒有直接關係,英國學者弗蘭克·莫特認為,“新男性形象僅是過去男性形象之翻版,女性角色的地位還是不變。”

……

或許最重要的原因是現在的女人明白了想要的戀人角色。曾經迷戀硬漢偶像高倉健的王安憶,坦白不再迷戀英雄式的男人。

她說,“我對男性的理解越來越平凡了,我希望他能夠體諒女人,為女人負擔哪怕是洗一隻碗的小小的勞動。須男人到虎穴龍潭救女人的機會似乎很少,生活越來越被渺小的瑣事充滿……佩劍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只是一些籠統的分析,

在每個個體那的情況畢竟不同……

SO,問題來了:

你對“小鮮肉”這個現象是怎樣看的呢?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WeLens

Lens旗下包括出版、新媒體、重逢島視頻、沙龍等業務,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詹憶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