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刊預告丨2017年12月刊,發現無定河

2017年12月《江河》雜誌(總第18期)

2018年的腳步聲漸漸清晰時, 《江河》十二月刊也新鮮出爐了, 這期內容中又會有哪些變化?讓我們一起先睹為快吧!

隨著年齡的增長, 隨著眼界的開闊, 隨著情感的變遷……我們會發現更多的河流和河流的更多。

劉曉晨/撰文

專題圖說水生態文明建設改變生活

張耘/攝影

全新的專題形式, 用圖片帶您領略臨夏的美麗

視界國家水利風景區

專題指導/董青

專題策劃/劉曉晨 邸丹彤

擁有46億年生命的地球, 因著一抹晶瑩動人的湛藍而在宇宙中獨一無二。 佔據地球表面70%的水, 讓這顆 星球較之其他多出了幾分喧鬧與生機, 不再是浩瀚洪荒 中孤獨的一小點。

萬物生長, 共用一抹湛藍, 水也讓這顆星球上的億萬物種有了彼此之間連通的紐帶。 人類逐水而居, 汲水之利, 因水得利, 水利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密切相關。

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 水利工程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功能, 已漸漸由單一的除害興利、保障發展為主, 改 善生態環境、傳承歷史文化、宣傳水利水情等多方面,

逐 步擴大和豐富, 綜合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而那些因水而生、因水而美的水利風景區, 更是將自然與人文的美感凝結在一起, 通過對一個地區的綜合整治, 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更是將山、水、林、田、湖、草有機結合, 保證了生命共同體的完整。

培育生態、優化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是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發展的核心。 得水之利則得命脈, 從南國靈秀之水賦予城市的旖旎晨光, 到北疆浩蕩之水 讓人們得以暢行冰河之上的朗朗笑聲, 無不是水利風景 區回饋社會最美好的禮物。

在古代中國, 聰慧的治水先賢從不將這一民生大計付諸於單純的土建工程。 以“城池”為例, 有“城” 必然有“池”, 人水相依, 結構互補, 功能完善, 具有 強大的軍事功能和完善的生態功能, 堪稱“生態工 程”的古代典範。

與大地山河不離不棄, 天人合一, 才是炎黃子孫孜孜追求的理想生活。 “山川之美, 古來共談”, 是中 華民族崇尚山水自然美的真實寫照。 水土、風水, 這 兩個中國人常掛在嘴邊的詞彙, 通俗而又全面地概括 了水在中國人傳統環境意識中的地位,也確定了水在 中國風景中的靈魂作用。

從古至今,在各項水利事業中都必然要創造與其相適應的水文化,而各個時期的水文化又反過來促進 人類對自然生態水環境的重新認識,並反映在水利事 業中。

水文化是水利風景區的核心與靈魂,古代治水先賢的治水智慧和治水功績讓人們記憶緬懷;文人墨客 遊歷河流、湖泊時吟誦的詩詞歌賦給河湖增加了文 學色彩;水文化的多樣性使河流湖泊更具人文性;人們一邊遊覽河流湖泊,一邊與古人對話,仿佛穿越曆 史的長廊。

《管子·霸言》有雲:“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這是中國典籍中首次出現“以人為本”的字眼。

人本思想,在中國綿延傳承兩千年,經歷著不斷的變化,直至新時期延伸出更為豐富的內涵,不但體現於執 政理念,更回歸于人之根本。

國家水利風景區的內核與功能中的一項,即為育人。何為育人?魯迅說:“教育是要立人。”意思是通過 教導,樹立高尚的人格和品質。水利風景區又是如何履 行育人功能的?在巍峨的青山和澎湃的江水面前,人可 以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渺小,產生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在 鬼斧神工的水利工程面前,人可以感知先賢的智慧和 辛勞,汲取靈感,繼往開來。自然的造化與人工的奇跡 在水利風景區合二為一。沉醉於山水,我們所面對的不 再是死板的歷史和理論化的教條,江河文化和水情教 育對人的滋養和教化理應更生動。這是新時期賦予水 利風景區的重要意義之一。

我慕江山萬里,草木枯榮,只有置身在這風景中才能找尋到真我。走進身邊的水利風景區,感受水的律動,也感受心的歸屬。

特別策劃發現無定河專題指導/蔣建軍 王辛石 張發民專題策劃/薄 甯 王瑞琨

無定河是一條平常的河。在黃河眾多支流中,無論是面積、長度,還是平均徑 流量,都不在“三甲”之中,甚至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名字。

無定河是一條特殊的河。舍去向東南流走的洛河和延河兩個鄰居,獨自北上,亦如陝北倔強而高亢的信天遊,面對鄂爾多斯高原的寒風與毛烏素的風沙,淌 進大漠,折過溝壑梁峁,匯入滾滾的黃河怒濤。

無定河是一條憂傷的河。這不僅僅因為同樣沒什麼名氣的詩人陳陶留下的那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滲透著的悲憫和淒美,更是因為已經廢棄的統萬城留下了赫連勃勃的永久遺憾。無定河是一條多彩的河。紅、黃、白、綠……無論是自然的賜予、歷史的傳誦、文化的潤澤,還是生活在兩岸居民的辛勞,讓多種顏色斑斕異彩。

行走,發現,思考,感知,暢想,這樣的一條河,等待你我更多的發現。

2017專刊河長行 濱州靚年末,《江河》雜誌特別推出收官之作——“河長制 靚濱州”專刊,從河長講述河流與城市和人的關係。欲知詳情,請猛戳今日推送的次頭條。2018年,我們期待更多的講述與傾聽……

水新生歷史上的今天(11-12月)工程建設篇

11—12月,在我國四季劃分中屬於冬季,也是河流的枯水期。因此,這一時段水利工程領域最突出的事件就是大型水利工程的截流。最典型的如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成功實現 大江截流,當時中央電視臺作了截流全過程的實況轉播。其他工程如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龍 羊峽水電站、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和一級水電站、二灘水電站、漫灣水電站、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尼爾基水利樞紐、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溪洛渡水電站、錦屏二級水電站、向家壩水電 站等,也都在11—12月份成功實現了截流。此外,這一時段竣工的大型工程也比較多,典型的 如:1991年11月27日,葛洲壩水利樞紐大江工程通過國家竣工驗收;1999年12月7日,李家峽水電站主體工程全面竣工;2001年12月27日,小浪底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全部完工;2002年12 月30日,九江長江幹堤加固整治工程竣工,等等。

本期重點關注的工程有:長江上的三峽工程、黃河上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淮河上的石漫灘水庫以及引黃濟青工程。

張偉兵/撰文

江河論壇

園林之水· 中國美

古典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其景觀之外,蘊含著意境之美。亭臺樓閣、水榭回廊,佈局精妙,移步易景,別有洞天。園林景觀多以水景為中心,呈現純淨、流動、虛涵之美。本期論壇約請人文、園林、建築等領域的專家,從不同角度談中國古典園林承載的水文化,窺探古今人們自然觀和人生觀的演變,為讀者帶來思想的啟迪、心靈的愉悅。

說字解水地處要道的“澳”

侯笑如/撰文

邸丹彤/攝影

談水論戲從《西遊記》(續集)說“祈雨”

於夫/撰文

專家專欄

收官之作

重磅來襲穗·語《江河與五穀》

常言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何物以養?五穀也。由此衍之,五穀就與 “一方水土”有聯繫了。這正是今 天這篇《江河與五穀》的由來。世 界上沒有完全不食五穀雜糧的民 族,差別只在食多食少之間;世界 上也沒有不長五穀的水土,差別只 在水土主人的種植意願。江河潤 萬物,獨厚五穀。

朱冠楠/撰文

常璐/攝影

鍵·談《龍生九子不成龍》

龍有九子的說法最早見於西漢時期記載奇聞軼事的《西京雜記》:“瓠子河決,有蛟龍從九子,自決中逆上入河,噴沫流波數十裡。”“九”本 言極多,並非實指。後世逐漸將“蛟龍從九子”演繹為“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一龍生九種,種種各別”等諺語,用來比喻同胞兄弟性格、品行、愛好等各異。此類說法明清尤盛,甚至選取古代傳說中 的神怪之稱逐一定名。傳說中九個龍子的具體名稱,在明清至今的不同文獻中版本大同小異,字詞生僻,大多是器物的定制紋飾。作為龍的原型之一,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客觀存在的“龍子”,則是傳統中藥材中的名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鱗部第四十三卷中就記載了“石龍子”“守宮”“蛤蚧”“金蛇”等幾類。

羅鍵/撰文

史·長《林則徐與新疆水利建設》

在林則徐眾多政績當中,治水佔有突出的地位。如果說虎門銷煙最能展現林則徐畢生奉行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精神,那麼治水則是體現了其日 常工作中“崇實行而不事虛名”“無一事不盡心”的思想。

鄧俊/撰文

鴻·悟《獨龍族一個民族一條江》

一個民族一條江,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獨龍。在高黎貢山下,獨龍族枕江而居,住的房子是竹木草房;吃的是董棕和葉岩合而為一、完美相融的石板粑粑,豪飲同心酒,敬客漆油茶;行則跨江溜索,遙渡藤篾橋,他們是高山峽谷中急流勇進的王,好似飛龍天上游;而碧璽則是上帝賜予獨龍族臻美與勇敢的嘉獎。獨龍江與獨龍族,在山的深處,水的盡頭,演繹著自然與人的並行。

趙景/撰文

自由撰稿

繼續水與人的旅程

情·動《一條河的承載》

行走在洛河岸邊,兩旁的柳樹鬱鬱蔥蔥,枝繁葉茂,那長長的柳絲,像少女肩上飄逸的秀髮。到了夜晚,在月光籠罩下,影影綽綽,極像一幅水墨畫。兩岸的樹木和鱗次櫛比的高樓,沐浴在月光裡,朦朦朧朧,若隱若現,空靈飄逸,好像一幅清幽恬靜的畫卷。洛河,流經我生活的這座城市——洛陽,從遠古一路走來,走過夏商周、走過漢魏、走過隋唐……你千年的波光,悠悠的古韻,承載了太多的歷史文化,河圖洛書、禮樂文化……行走在洛河岸邊,不覺想像馳騁,思接千載。

趙克紅/撰文

馬立/攝影

研·遊《親耳聆聽<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東方文化是相信天人感應的,特別是對地名這樣的客觀存在,更是篤信其中的昭示意義。在《三國演義》裡鳳雛龐統遇見落鳳坡,鳳雛龐統不能不死,這是敗象。漢江遇見漢王劉邦,漢中合該成為漢室發祥地,這是興象。在劉邦建立漢朝2000多年後的今天,本文作者來到漢中,親耳聆聽《大風歌》。

李良/撰文

博·物《魚兒也翻車》

翻車魚是何方神聖?它不僅是一個擁有許多可愛稱號的大塊頭,譬如太陽魚、月光魚、曼波魚、游泳的頭等;而且是一個命途多舛的小可憐,雖是海洋中的生長冠軍且有著強大的生殖能力,卻深受寄生蟲的困擾和鯊魚、虎鯨的劫掠,屬於易危物種;更是一個緊緊生活在謠言中的“海怪”,傳說它受到驚嚇或者悲傷過度都會死亡。深海中的翻車魚,究竟擁有怎樣的生活呢?

邸丹彤/撰文

亮堂水文化和水景觀創意案例概述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個目標,不僅體現在物質水準的提高,也體現在對美好環境的營造和追求上。自古以來就有“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的說法。基於水文化的水景觀營造,不僅具有生態價值,還可以融入歷史文化,增強人們的居住舒適感,給人以美的享受。從本期開始,本刊開設“水文化和水景觀創意與實踐”欄目,邀請水文化專家、浙江太一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方自亮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與大家分享相關的思考與實踐。

方自亮/攝影

想要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訂閱吧!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通俗而又全面地概括 了水在中國人傳統環境意識中的地位,也確定了水在 中國風景中的靈魂作用。

從古至今,在各項水利事業中都必然要創造與其相適應的水文化,而各個時期的水文化又反過來促進 人類對自然生態水環境的重新認識,並反映在水利事 業中。

水文化是水利風景區的核心與靈魂,古代治水先賢的治水智慧和治水功績讓人們記憶緬懷;文人墨客 遊歷河流、湖泊時吟誦的詩詞歌賦給河湖增加了文 學色彩;水文化的多樣性使河流湖泊更具人文性;人們一邊遊覽河流湖泊,一邊與古人對話,仿佛穿越曆 史的長廊。

《管子·霸言》有雲:“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這是中國典籍中首次出現“以人為本”的字眼。

人本思想,在中國綿延傳承兩千年,經歷著不斷的變化,直至新時期延伸出更為豐富的內涵,不但體現於執 政理念,更回歸于人之根本。

國家水利風景區的內核與功能中的一項,即為育人。何為育人?魯迅說:“教育是要立人。”意思是通過 教導,樹立高尚的人格和品質。水利風景區又是如何履 行育人功能的?在巍峨的青山和澎湃的江水面前,人可 以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渺小,產生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在 鬼斧神工的水利工程面前,人可以感知先賢的智慧和 辛勞,汲取靈感,繼往開來。自然的造化與人工的奇跡 在水利風景區合二為一。沉醉於山水,我們所面對的不 再是死板的歷史和理論化的教條,江河文化和水情教 育對人的滋養和教化理應更生動。這是新時期賦予水 利風景區的重要意義之一。

我慕江山萬里,草木枯榮,只有置身在這風景中才能找尋到真我。走進身邊的水利風景區,感受水的律動,也感受心的歸屬。

特別策劃發現無定河專題指導/蔣建軍 王辛石 張發民專題策劃/薄 甯 王瑞琨

無定河是一條平常的河。在黃河眾多支流中,無論是面積、長度,還是平均徑 流量,都不在“三甲”之中,甚至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名字。

無定河是一條特殊的河。舍去向東南流走的洛河和延河兩個鄰居,獨自北上,亦如陝北倔強而高亢的信天遊,面對鄂爾多斯高原的寒風與毛烏素的風沙,淌 進大漠,折過溝壑梁峁,匯入滾滾的黃河怒濤。

無定河是一條憂傷的河。這不僅僅因為同樣沒什麼名氣的詩人陳陶留下的那兩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滲透著的悲憫和淒美,更是因為已經廢棄的統萬城留下了赫連勃勃的永久遺憾。無定河是一條多彩的河。紅、黃、白、綠……無論是自然的賜予、歷史的傳誦、文化的潤澤,還是生活在兩岸居民的辛勞,讓多種顏色斑斕異彩。

行走,發現,思考,感知,暢想,這樣的一條河,等待你我更多的發現。

2017專刊河長行 濱州靚年末,《江河》雜誌特別推出收官之作——“河長制 靚濱州”專刊,從河長講述河流與城市和人的關係。欲知詳情,請猛戳今日推送的次頭條。2018年,我們期待更多的講述與傾聽……

水新生歷史上的今天(11-12月)工程建設篇

11—12月,在我國四季劃分中屬於冬季,也是河流的枯水期。因此,這一時段水利工程領域最突出的事件就是大型水利工程的截流。最典型的如1997年11月8日,三峽工程成功實現 大江截流,當時中央電視臺作了截流全過程的實況轉播。其他工程如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龍 羊峽水電站、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和一級水電站、二灘水電站、漫灣水電站、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尼爾基水利樞紐、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溪洛渡水電站、錦屏二級水電站、向家壩水電 站等,也都在11—12月份成功實現了截流。此外,這一時段竣工的大型工程也比較多,典型的 如:1991年11月27日,葛洲壩水利樞紐大江工程通過國家竣工驗收;1999年12月7日,李家峽水電站主體工程全面竣工;2001年12月27日,小浪底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全部完工;2002年12 月30日,九江長江幹堤加固整治工程竣工,等等。

本期重點關注的工程有:長江上的三峽工程、黃河上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淮河上的石漫灘水庫以及引黃濟青工程。

張偉兵/撰文

江河論壇

園林之水· 中國美

古典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其景觀之外,蘊含著意境之美。亭臺樓閣、水榭回廊,佈局精妙,移步易景,別有洞天。園林景觀多以水景為中心,呈現純淨、流動、虛涵之美。本期論壇約請人文、園林、建築等領域的專家,從不同角度談中國古典園林承載的水文化,窺探古今人們自然觀和人生觀的演變,為讀者帶來思想的啟迪、心靈的愉悅。

說字解水地處要道的“澳”

侯笑如/撰文

邸丹彤/攝影

談水論戲從《西遊記》(續集)說“祈雨”

於夫/撰文

專家專欄

收官之作

重磅來襲穗·語《江河與五穀》

常言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何物以養?五穀也。由此衍之,五穀就與 “一方水土”有聯繫了。這正是今 天這篇《江河與五穀》的由來。世 界上沒有完全不食五穀雜糧的民 族,差別只在食多食少之間;世界 上也沒有不長五穀的水土,差別只 在水土主人的種植意願。江河潤 萬物,獨厚五穀。

朱冠楠/撰文

常璐/攝影

鍵·談《龍生九子不成龍》

龍有九子的說法最早見於西漢時期記載奇聞軼事的《西京雜記》:“瓠子河決,有蛟龍從九子,自決中逆上入河,噴沫流波數十裡。”“九”本 言極多,並非實指。後世逐漸將“蛟龍從九子”演繹為“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一龍生九種,種種各別”等諺語,用來比喻同胞兄弟性格、品行、愛好等各異。此類說法明清尤盛,甚至選取古代傳說中 的神怪之稱逐一定名。傳說中九個龍子的具體名稱,在明清至今的不同文獻中版本大同小異,字詞生僻,大多是器物的定制紋飾。作為龍的原型之一,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客觀存在的“龍子”,則是傳統中藥材中的名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鱗部第四十三卷中就記載了“石龍子”“守宮”“蛤蚧”“金蛇”等幾類。

羅鍵/撰文

史·長《林則徐與新疆水利建設》

在林則徐眾多政績當中,治水佔有突出的地位。如果說虎門銷煙最能展現林則徐畢生奉行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精神,那麼治水則是體現了其日 常工作中“崇實行而不事虛名”“無一事不盡心”的思想。

鄧俊/撰文

鴻·悟《獨龍族一個民族一條江》

一個民族一條江,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獨龍。在高黎貢山下,獨龍族枕江而居,住的房子是竹木草房;吃的是董棕和葉岩合而為一、完美相融的石板粑粑,豪飲同心酒,敬客漆油茶;行則跨江溜索,遙渡藤篾橋,他們是高山峽谷中急流勇進的王,好似飛龍天上游;而碧璽則是上帝賜予獨龍族臻美與勇敢的嘉獎。獨龍江與獨龍族,在山的深處,水的盡頭,演繹著自然與人的並行。

趙景/撰文

自由撰稿

繼續水與人的旅程

情·動《一條河的承載》

行走在洛河岸邊,兩旁的柳樹鬱鬱蔥蔥,枝繁葉茂,那長長的柳絲,像少女肩上飄逸的秀髮。到了夜晚,在月光籠罩下,影影綽綽,極像一幅水墨畫。兩岸的樹木和鱗次櫛比的高樓,沐浴在月光裡,朦朦朧朧,若隱若現,空靈飄逸,好像一幅清幽恬靜的畫卷。洛河,流經我生活的這座城市——洛陽,從遠古一路走來,走過夏商周、走過漢魏、走過隋唐……你千年的波光,悠悠的古韻,承載了太多的歷史文化,河圖洛書、禮樂文化……行走在洛河岸邊,不覺想像馳騁,思接千載。

趙克紅/撰文

馬立/攝影

研·遊《親耳聆聽<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東方文化是相信天人感應的,特別是對地名這樣的客觀存在,更是篤信其中的昭示意義。在《三國演義》裡鳳雛龐統遇見落鳳坡,鳳雛龐統不能不死,這是敗象。漢江遇見漢王劉邦,漢中合該成為漢室發祥地,這是興象。在劉邦建立漢朝2000多年後的今天,本文作者來到漢中,親耳聆聽《大風歌》。

李良/撰文

博·物《魚兒也翻車》

翻車魚是何方神聖?它不僅是一個擁有許多可愛稱號的大塊頭,譬如太陽魚、月光魚、曼波魚、游泳的頭等;而且是一個命途多舛的小可憐,雖是海洋中的生長冠軍且有著強大的生殖能力,卻深受寄生蟲的困擾和鯊魚、虎鯨的劫掠,屬於易危物種;更是一個緊緊生活在謠言中的“海怪”,傳說它受到驚嚇或者悲傷過度都會死亡。深海中的翻車魚,究竟擁有怎樣的生活呢?

邸丹彤/撰文

亮堂水文化和水景觀創意案例概述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個目標,不僅體現在物質水準的提高,也體現在對美好環境的營造和追求上。自古以來就有“城有水則秀,居有水則靈”的說法。基於水文化的水景觀營造,不僅具有生態價值,還可以融入歷史文化,增強人們的居住舒適感,給人以美的享受。從本期開始,本刊開設“水文化和水景觀創意與實踐”欄目,邀請水文化專家、浙江太一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方自亮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與大家分享相關的思考與實踐。

方自亮/攝影

想要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訂閱吧!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