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韓國算命變成文化產業:產值超2.5萬億,從業人員達50萬人

算命, 在西方國家也被稱為占星術, 如今已成為有專業協會並頒佈證書等認證性質的職業從業人員。 咱們中國雖然不曾有此類職業認證, 但民間關於相命的現象還是很普遍的, 只是跟韓國比起來, 卻差了一大截。 因為韓國人真的很愛相命......

根據韓國產業規劃部門的資料顯示:2005年韓國相命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了2萬億韓元(約122億元人民幣), 並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 2016年預估產值已超過2.5萬億韓元(約152億元人民幣)。 兩大算命協會記錄在冊的從業人員已超過35萬人, 加上其他協會與民間散人的數量, 絕對在50萬人以上。

然而, 韓國總人口也不過5000萬人, 平均500個韓國人就能分配到一名算命師, 可想而知這個比例有多高?

當然, 有需求才有市場, 韓國算命行業能發展到如今的地步, 跟韓國人骨子裡崇拜以及盲目相信“神人”“巫神”等等有關。 根據韓國歷史文化部門的記載:早在17世紀初期, 韓國人就開始相信算命師的預測, 並且衍生到如今的“神堂”與“研究所”的地步, 成為規範行業後的產值, 更是與韓國電影產業比肩, 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如今的韓國, 幾乎每個城市都有一條專屬的“算命巷”, 這些小巷子內清一色都是各種“算命大師”與“玄學屋”的招牌。 首爾東大門還有“算命一條街”, 甚至連大學路都被各種各樣的算命屋佔領。 再加上“每次5000韓元(約30元人民幣)”如此低廉的收費, 確實吸引了不少遊客的視線。

但真正的顧客是韓國人, 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韓國女性, 幾乎每個月都會算命3-5次, 所算的內容從孩子取名到報考學校, 連丈夫出差都要算一算, 無所不有。 發展到現在, 韓國一些大型公司企業都會在招聘結束後請“大師”算算, 然後再決定最終人選, 毫不誇張的說, “算命”早已融入韓國人的生活。

因此, 在韓國街頭看到類似蒙古包或竹簾遮擋的算命屋也不用驚訝, 這是韓國人見怪不怪的現象了。 更有趣的是, 韓國政府對此並不參與, 甚至還鼓勵相關協會加大規模形成文化產業。

一個人口不足5000萬的國家, 人均算命次數居然超過了10次, 並且仍然在持續上漲中......

有才的是,韓國人居然還發明了“鳥算大師”“烏龜算命大師”等等花樣,更有才的是,韓國人居然相信,甚至一些大學生還將此等行為列入“必修”科目之一,雷打不動的每個月去算一次......

看來,不用多久,相命算命又會變成韓國人發明的了......

有才的是,韓國人居然還發明了“鳥算大師”“烏龜算命大師”等等花樣,更有才的是,韓國人居然相信,甚至一些大學生還將此等行為列入“必修”科目之一,雷打不動的每個月去算一次......

看來,不用多久,相命算命又會變成韓國人發明的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