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不想再苛責自己,把自己整理好了就出發

2017年要結束啦!

離2018年還有3天, 不到90個小時。

如果你覺得你的2017過得非常好, 計畫的事情都完成得不錯, 或者有什麼意外之喜, 歡迎在文末給我們留言,

給小編一點讓生命變得更高效的提示。 如果你覺得你的2017過的不如意, 很喪, 那也希望你給我們留言, 小編看看能不能安慰你們一下。

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和大家聊聊每年都完不成計畫的無力感,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 整理好心情, 2018年做得更棒!

想了很久, 這種“每年年初列計畫、年末總是完成得不如意”的情況該用什麼詞來定義。 我沒能找到一個很好的詞或概念, 雖不完全匹配, 但是覺得還是“習得性無助”這個詞比較合適。 (如果你們有什麼合適的心理學定義, 也可以在留言分享。 )

先來總結一下這種年計畫完成的“習得性無助”一般有一下幾個特點或過程:

1.計畫具體且不少, 一般在3個以上。

2.這些計畫並非異想天開,

而是可以充分完成的。

3.因為一個或少數計畫進行遇挫或失敗而影響所有計劃的進行。

4.會覺得很遺憾, 但還是希望自己“屢敗屢戰”。

5.目前階段還是“屢戰屢敗”, 覺得很無奈。

你有類似的體驗嗎?

習得性無助的心理學概念定義

1967年,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在進行動物研究時提出"習得性無助"這一概念。 他用一隻狗當被試做了一項經典實驗, 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 只要蜂音器一響, 就給以電擊, 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

多次實驗後, 蜂音器一響, 在電擊前, 先把籠門打開, 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 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 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關愛動物,

人人有責, 不能隨意做實驗, 要獲得倫理准許, 此處不多談。 】

在對人類的觀察實驗中, 心理學家也得到了與動物實驗類似的結果。

細心觀察, 我們會發現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一項工作上失敗, 他就會在這項工作上放棄努力, 甚至還會因此對自身產生懷疑, 覺得自己"這也不行, 那也不行", 無可救藥。

事實上, 此時此刻的我們並不是"真的不行", 而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 這種心理讓人們自設天花板或籠子, 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 沒有了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這種就像是破罐子破摔的心態, 比如, 認為學習成績差是因為自己智力不好, 失戀是因為自己本身就令人討厭等。

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

習得性無助者常常會產生以下的心理狀態:

低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指個體希望從事有意義的活動並在活動中獲得滿意結果的內在心理動力。 Atkinson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由兩種傾向組成, 追求成功(關注自我價值的實現、能力的增長、勇於挑戰)與避免失敗(關注能力的表現, 他人對表現的評價, 傾向於避免負面評價回避挑戰)。

成就動機高的個體有較多追求成功的傾向和較少的避免失敗傾向, 在活動中能夠完全地投入並精益求精, 在逆境中具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習得性無助者成就動機比較低, 有較少追求成功的傾向和較多的避免失敗傾向, 他們往往不能給自己確立恰當的目標, 完成計畫時漫不經心。 他們對於失敗的恐懼遠遠大於成功的希望,

因而不再指望自己成功。

低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指個體對於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特徵的自我知覺和自我評價。 它能夠為個體提供自我認同感和連續感, 幫助調節和維持自己的行為, 對於個體的存在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習得性無助者在生理特徵等各個維度上的自我概念均低於一般人, 自我效能感比較低, 態度偏消極, 因為覺得自己計畫了也完不成, 對工作或所計畫的事情毫無興趣。

消極定勢

習得性無助者的生活、工作經驗往往是失敗的, 又受到自己和外界的消極評價, 從而逐漸形成了刻板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態度。 認定自己永遠是一個失敗者, 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濟於事,此外可能還有固執己見,不能吸收別人的意見和建議的特點,並以消極的方式重複不變地對待出現的問題。

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麼水準上完成該行為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自我感受。習得性無助者的自我效能感低,對自己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持懷疑和不確定的態度,因而傾向於制定較低的工作目標以避免獲得失敗的體驗。

他們想的更多的是失敗,遇到挫折時,他們往往容易失去自信心,不加努力便會放棄。由於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經常體驗到強烈的焦慮,身心健康也受到損害。

習得性無助的解決方法

既然習得性無助會帶給人這麼多困惑,會使我們的計畫無限期延後,那我們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在此,小編想很實在得說,小編能給出的所謂具體方法一定不能解決你的問題,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程度也不一樣,這不是真不是輕鬆能解決的問題。

這種情況下,小編只能給出兩個方向:

一是求助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採用認知療法等改變認知狀態、心理狀態,以改變行為狀態和結果。如果問題真的已經很嚴重,不要拖延,感覺去找你覺得合適的心理諮詢師。

在此有一點需要強調的雖然自己可能存在上述的問題,但是還是不要輕易給自己貼標籤,因為如果並沒有如此嚴重的問題就給自己貼上標籤,那只能加重自己的焦慮情緒。不得不說,有的時候我們只是給懶和一點點累找藉口,這個時候還是走下一個方向吧!

另一個方向是與自己進行深層交流,探索自己出現習得性無助的源頭在哪裡,什麼時候,什麼事情。接著與那時的自己進行交流,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出口,不把那件事情當事情。不僅僅放在腦子裡,可以寫下來,這樣會更直觀,也能幫助自己不讓自己的腦子太混亂。

然後再一次判斷自己的計畫,是否真的具有可行性,真的自己喜歡去做,哪怕只是不反對去做。分割開來,用最自然的方法去完成,而不僅僅是靠deadline給自己施加壓力。經過小編的自身測試,主動的需求能帶來更多的動力,驅動更好、更輕鬆、更快樂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給自己多一些力量,也讓自己輕鬆一些,有的時候順其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了。自然而然過去的每一分鐘才是屬於自己的,隨心所欲,順其自然是我們對自己和生活最大的饋贈,這不是不作為,是讓自己真正跟隨自己內心去生活。

從內心萌生出的事情才是我們真正想做並可以做到的事情。哪怕同樣是追求功名利祿,為了自己總比為了別人更歡喜。一方面我們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另一方面,把不得不做的事情變成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能感覺更好一些。

把生活填得更滿一點,或許就沒有時間考慮什麼時候開始做一件事,這件事情能完成得怎麼樣,甚至很多時候當你完成一件事的時候會突然冒出一個想法:誒,我什麼時候開始做這件事情的?

就比如小編吧,從開始構思這篇文章的時候就下決心要把自己的生活填得更滿。大概是3天的時間,在工作之餘,看完了一本小書;寫了一篇書評,看了一部3個月前就說要看的電影,並且寫了影評;還申請了天天心理網的會員資格,決心要在2年內看完上面的課程並自己進行總結,早上上班前剛在地鐵上學完了天天心理網上蔡春美老師的《家,如何塑造人?》的課程。哇,突然一總結覺得自己這幾天過得好豐富。

把生命和生活看成是流動的河,前行的路,不要停下來,往前走,並為自己往前走多做些努力。多準備一些事情給自己,相信自己的潛力,整理好了就重新出發吧。就從看見這篇文章正視並調整自己的“習得性無助”狀態吧!

希望大家的2018都能完成自己的計畫,因為那些都是你想做的事。

感謝大家在2017年對中國心理學家大會的陪伴,2018,我們還是一起走吧!

感謝您的閱讀

也希望您能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

中國心理學家大會2018繼續和您在一起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學習心理學的網站

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濟於事,此外可能還有固執己見,不能吸收別人的意見和建議的特點,並以消極的方式重複不變地對待出現的問題。

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在執行某一行為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麼水準上完成該行為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自我感受。習得性無助者的自我效能感低,對自己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持懷疑和不確定的態度,因而傾向於制定較低的工作目標以避免獲得失敗的體驗。

他們想的更多的是失敗,遇到挫折時,他們往往容易失去自信心,不加努力便會放棄。由於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經常體驗到強烈的焦慮,身心健康也受到損害。

習得性無助的解決方法

既然習得性無助會帶給人這麼多困惑,會使我們的計畫無限期延後,那我們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在此,小編想很實在得說,小編能給出的所謂具體方法一定不能解決你的問題,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程度也不一樣,這不是真不是輕鬆能解決的問題。

這種情況下,小編只能給出兩個方向:

一是求助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採用認知療法等改變認知狀態、心理狀態,以改變行為狀態和結果。如果問題真的已經很嚴重,不要拖延,感覺去找你覺得合適的心理諮詢師。

在此有一點需要強調的雖然自己可能存在上述的問題,但是還是不要輕易給自己貼標籤,因為如果並沒有如此嚴重的問題就給自己貼上標籤,那只能加重自己的焦慮情緒。不得不說,有的時候我們只是給懶和一點點累找藉口,這個時候還是走下一個方向吧!

另一個方向是與自己進行深層交流,探索自己出現習得性無助的源頭在哪裡,什麼時候,什麼事情。接著與那時的自己進行交流,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出口,不把那件事情當事情。不僅僅放在腦子裡,可以寫下來,這樣會更直觀,也能幫助自己不讓自己的腦子太混亂。

然後再一次判斷自己的計畫,是否真的具有可行性,真的自己喜歡去做,哪怕只是不反對去做。分割開來,用最自然的方法去完成,而不僅僅是靠deadline給自己施加壓力。經過小編的自身測試,主動的需求能帶來更多的動力,驅動更好、更輕鬆、更快樂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給自己多一些力量,也讓自己輕鬆一些,有的時候順其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了。自然而然過去的每一分鐘才是屬於自己的,隨心所欲,順其自然是我們對自己和生活最大的饋贈,這不是不作為,是讓自己真正跟隨自己內心去生活。

從內心萌生出的事情才是我們真正想做並可以做到的事情。哪怕同樣是追求功名利祿,為了自己總比為了別人更歡喜。一方面我們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另一方面,把不得不做的事情變成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能感覺更好一些。

把生活填得更滿一點,或許就沒有時間考慮什麼時候開始做一件事,這件事情能完成得怎麼樣,甚至很多時候當你完成一件事的時候會突然冒出一個想法:誒,我什麼時候開始做這件事情的?

就比如小編吧,從開始構思這篇文章的時候就下決心要把自己的生活填得更滿。大概是3天的時間,在工作之餘,看完了一本小書;寫了一篇書評,看了一部3個月前就說要看的電影,並且寫了影評;還申請了天天心理網的會員資格,決心要在2年內看完上面的課程並自己進行總結,早上上班前剛在地鐵上學完了天天心理網上蔡春美老師的《家,如何塑造人?》的課程。哇,突然一總結覺得自己這幾天過得好豐富。

把生命和生活看成是流動的河,前行的路,不要停下來,往前走,並為自己往前走多做些努力。多準備一些事情給自己,相信自己的潛力,整理好了就重新出發吧。就從看見這篇文章正視並調整自己的“習得性無助”狀態吧!

希望大家的2018都能完成自己的計畫,因為那些都是你想做的事。

感謝大家在2017年對中國心理學家大會的陪伴,2018,我們還是一起走吧!

感謝您的閱讀

也希望您能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

中國心理學家大會2018繼續和您在一起

點擊閱讀原文瞭解學習心理學的網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