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江北區打好管理“智慧牌” 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區縣負責人系列訪談

鴻恩寺公園 王丹 攝

綠色金融城 劉華民 攝

不夜九街 曾勇 攝

連續13個季度, 保持兩位數經濟增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區級稅收收入穩居全市第一;近3個月內, 江北區接連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全國文明城區”兩項國家級榮譽和“2017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治理創新範例獎”。 走進新時代的江北區, 又將有何新氣象、新作為?日前, 江北區委書記李維超接受了商報記者專訪。

重慶商報:當前全市上下正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 江北區在學習宣傳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李維超:江北區委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 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 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中之重, 按照市委五屆三次全會要求, 我們把實施“八項戰略行動計畫”和“三項攻堅戰”作為必須做好的必答題, 採取“榜樣面對面”“百姓論談”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學習宣傳十九大精神。 特別是發揮時代楷模馬善祥同志的作用, 通過“老馬講老馬帶”等形式, 開展巡迴宣講, 受到群眾熱烈歡迎, 使黨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重慶商報:去年, “九街”日均人流量超過4萬人次, 年營業收入達到30多億元, 形成了以體驗式業態為主的“夜經濟”品牌。 作為商貿大區, 江北區商圈還有哪些轉型發展, 來滿足大家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李維超:在商貿轉型升級上, 我們下了很大的工夫, 就是要培育出更多消費的新的增長點, 特別是要打好商圈的生態牌, 文化牌, 商貿牌, 不斷提高智慧化、人文化、生態化的水準。 比如我們目前正在逐步地推廣智慧停車系統,我們在公共場所正在實現免費WiFi的全覆蓋, 明年我們還將開始試點應用5G, 有了網路的基礎, 我們智慧化的運用將更加豐富。

重慶商報:商貿轉型的重要一步, 就是要提高智慧化水準, 江北區在兩個月前, 正式提出了“智慧江北”建設, 目前都有哪些進展?

李維超: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市委“八項戰略行動計畫”打頭的就是以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畫。

中央有部署, 市委有安排, 我們江北就要有行動。 目前, 我們在全市率先成立區智慧辦還有區智慧產業發展局, 從商用、政用和民用三大方向, 提速發展智慧江北。 比如, 明年重慶海爾工業園將開展智慧工廠、數位化車間升級改造。 未來三年, 我們還將引進培育更多企業, 讓智慧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 同時, 政用方面, 智慧決策輔助系統試運行, 雲政務門戶網站正加緊升級, 智慧城管已經有明顯成效。

重慶商報:剛才已經講到了商貿的升級, 還有城市的精細化管理, 那麼向外看, 在全市的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當中, 江北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李維超:我們江北區擁有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新示範專案、重慶自貿試驗區等政策疊加的效應。 是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的彙集之地。接下來,我們將聚焦口岸經濟、支付結算來進行發展,力爭年均利用外資、對外投資、進出口總額在全市要處於領先地位。“十三五”期間,我們江北還將規劃新建一批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讓江北處處是開放環境、人人是開放形象。

重慶商報: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金融也是一個關鍵的要素。也是江北的一大優勢產業,在金融的發展方面,江北有什麼想法?

李維超:我們江北區在金融方面,有規模、有速度,優勢很大、潛力很足,目前累計入駐江北區的金融機構435家,資產規模突破1.5萬億元、占全市近30%。有這麼好的條件,我們必須以全球化的視野,再培育集聚一批“金融巨頭”,在助推全市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11月3日,江北區政府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簽訂重慶金融雲基地建設戰略合作協定。打造一個集智慧化、虛擬化、資料中心化、運維一體化的金融雲基地,大力吸引金融企業入駐。目前,已入駐的金融機構有平安銀行、西南證券、西南股轉、成都銀行、易極付、三峽銀行、汽車金融、重慶銀行等。

重慶商報:有了高端商貿、金融,群眾對江北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高樓鱗次櫛比,城市繁榮繁華,但其實江北還有104公里江岸線,還有鐵山坪等主城綠肺,在山水之都,美麗重慶建設方面,江北區又是如何著墨呢?

李維超:在產業謀劃上,我們既算經濟賬,更算生態賬,而且生態賬要放在第一位,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戰,三是要繪好美麗的風景圖。除了生態資源,其實我們江北還有徐悲鴻舊居、還有長安兵工廠等寶貴的文物遺跡。我們將堅持自然人文兩手抓、雙結合。比如岸線消落帶治理,長安1862歷史文化街區打造等,已經納入重點專案加以推進。

是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的彙集之地。接下來,我們將聚焦口岸經濟、支付結算來進行發展,力爭年均利用外資、對外投資、進出口總額在全市要處於領先地位。“十三五”期間,我們江北還將規劃新建一批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讓江北處處是開放環境、人人是開放形象。

重慶商報: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金融也是一個關鍵的要素。也是江北的一大優勢產業,在金融的發展方面,江北有什麼想法?

李維超:我們江北區在金融方面,有規模、有速度,優勢很大、潛力很足,目前累計入駐江北區的金融機構435家,資產規模突破1.5萬億元、占全市近30%。有這麼好的條件,我們必須以全球化的視野,再培育集聚一批“金融巨頭”,在助推全市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設方面發揮更大作用。11月3日,江北區政府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簽訂重慶金融雲基地建設戰略合作協定。打造一個集智慧化、虛擬化、資料中心化、運維一體化的金融雲基地,大力吸引金融企業入駐。目前,已入駐的金融機構有平安銀行、西南證券、西南股轉、成都銀行、易極付、三峽銀行、汽車金融、重慶銀行等。

重慶商報:有了高端商貿、金融,群眾對江北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高樓鱗次櫛比,城市繁榮繁華,但其實江北還有104公里江岸線,還有鐵山坪等主城綠肺,在山水之都,美麗重慶建設方面,江北區又是如何著墨呢?

李維超:在產業謀劃上,我們既算經濟賬,更算生態賬,而且生態賬要放在第一位,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戰,三是要繪好美麗的風景圖。除了生態資源,其實我們江北還有徐悲鴻舊居、還有長安兵工廠等寶貴的文物遺跡。我們將堅持自然人文兩手抓、雙結合。比如岸線消落帶治理,長安1862歷史文化街區打造等,已經納入重點專案加以推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