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延安“兩說”機制進階:說更多的事更多人說法

聖地延安——中國紅色革命的搖籃。 駐守在這裡的陝西省延安市兩級人民法院以弘揚延安精神為己任, 充分發揮職能作用, 不斷探索參與社會治理的路徑和辦法, 推出了“群眾說事, 法官說法”工作機制, 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 2014年7月, 最高人民法院將這一機制向全國推廣, 並連續兩年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兩說”機制推廣後, 延安作為“兩說”機制的誕生地, 近來又有哪些創新和發展?帶著這些問題, 記者近日專程趕赴延安, 對延安法院深化 “兩說”機制建設進行了實地調查。

■拓寬“說事”範圍

2016年,

志丹縣靈皇地台社區的某社區住戶因為對物業服務不滿意而“鬧心”。 無奈之下, 他們按照法官工作室公示的聯繫方式找到聯繫法官。

聯繫法官接到電話後, 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 急匆匆地趕到社區, 並通過實地查看、走訪住戶, 對物業管理的實際狀況和前因後果有了基本瞭解。

準確把脈癥結後, 聯繫法官講解了物業管理條例中關於物業服務的規定, 同時向居委會提出協商制訂物業管理方案的處理意見。

群眾利益始終牽掛著法官的心, 方案一天達不成, 法官便一天不放心。 聯繫法官反復召集居委會和住戶商討物業管理方案, 最終使雙方達成物業管理方案, 許多業主的“心病”好了, 一批潛在的物業糾紛未出社區就得以解決。

地處延安北部的子長縣人民法院楊家園則人民法庭在村委會設立工作室, 安排人民調解員對來訪群眾及事由登記造冊、調查調解, 聯繫法官及時下村“說法”, 從源頭遏制涉訴涉訪案件產生, 法庭今年受案68件, 同比下降20.93%, 僅占全院受案數的3.8%。

針對訴訟外涉訴涉訪案件較多的現狀, 楊家原則法庭會同有關部門在轄區村莊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 每個人民調解委員會確定聯繫法官、人民陪審員各一名和若干人民調解員, 注重發揮人民調解員紮根群眾、熟悉民情、快速反應的優勢, 指導人民調解員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答疑解惑、調處糾紛, 經常性開展逐人、逐戶、逐村摸底排查、登記造冊, 並告知聯繫法官。

一旦發現涉訴涉訪苗頭, 由人民調解員先行介入調解;對具有涉訴涉訪傾向的重點人、重點戶, 由聯繫法官及時進村“說法”, 從源頭上遏制涉訴涉訪案件產生。 今年1至11月, 法庭受理當地群眾起訴案件59件, 同比下降13.24%, 僅占全院受案數的2.49%。

“兩說”機制從開始以化解矛盾糾紛為主, 到後來將“群眾說事”的內容由矛盾糾紛引導延伸至村、社區經濟社會發展、公共事務管理、社會保障評定、涉訴信訪案件化解等領域, 使大量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的事務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民主協商和依法化解, 通過拓寬基層依法治理領域, 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切實保障了群眾切身利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有事好商量, 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

是人民民主的真諦。 ”如今, “群眾說事”已經成為延安深化基層協商的重要制度程式和參與實踐。 全市“群眾說事室”目前已達到2600多個, 為多元化解糾紛、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 提供了廣闊平臺和堅實基礎。

■擴大“說法”主體

“老劉, 你是村委會主任, 征地補償款分配方案必須經過村民集體討論通過才能執行, 否則就違反了村民自治法的規定。 ”檢察官小李向村主任說道。

聽了小李的建議, 村委會組織村民對征地補償款分配方案進行多次討論, 常年居住在村裡的村民、外出打工的村民、當兵服役的軍人和嫁到城裡的“女子戶”, 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 並按照平等對待、民主決定、依法自治的原則制定了分配方案, 使村民共用發展成果。

這是延安市檢察機關在進村說法中的一幕, 檢察官重點講解如何依法、理性維權, 引導群眾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與此同時, 延安市公安機關也積極落實普法責任, 公安幹警大力宣講非法集資、毒品犯罪、交通安全、戶籍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知識。

針對過去主要由法官開展說法, 單一的說法主體已經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需求, 延安市和各縣區黨委政法委有效整合資源, 將檢察官、員警、律師和各類調解組織納入“說法”主體, 推進構建“法官說法”與行政調解、行業調解、人民調解等定向連接機制, 選聘特邀調解員287名, 會同相關部門確定律師作為協力廠商駐法院開展調解和涉訴信訪化解工作, 加上廣大人民調解員和駐村包聯幹部,實現了“說法”主體由單一向多元轉變,形成多方聯動化解糾紛、預防減少訴訟的局面。2016年, 全市法官共應邀參與“說法”1153場次,今年1至11月達到1673場次。

同時,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法官說法與智慧法院建設有機結合,構建人力與科技深度融合的說法新模式。今年9月,延安中院在訴訟服務中心使用智慧法律服務機器人,提供具備人機互動的法律諮詢和訴訟引導服務,並在全市兩級法院官微“法律諮詢”版塊同步上線,群眾既可以在延安中院訴訟服務中心與智慧型機器人“小法”進行對話,也可以登錄延安兩級法院官方微信平臺與“小法”對話。

■拓展“兩說”平臺

位於延安市甘泉縣城西北方向62公里處的雨岔大峽谷是一處丹霞地貌的峽谷群,被譽為“黃土高原自然地縫奇觀”,與美國的羚羊大峽谷極其相似。自從今年3月被發現以來,很多遊客慕名而來,節假日進谷遊客最多時達到5000多人。

早在大峽谷發現之際,考慮到開發利用大峽谷將成為甘泉縣旅遊產業新的增長極,並且大峽谷位置偏僻、地勢險要、通訊不暢,正處於詳勘和保護階段,延安中院精心指導甘泉縣人民法院超前謀劃服務保障大峽谷旅遊產業發展的務實舉措,及時成立了“大峽谷景區巡迴法庭”,並在景區設立法官工作室,建立“群眾說事,法官說法”便民聯動機制。今年以來,共發放《文明旅遊倡議書》等各類宣傳資料8000餘份,提供法律諮詢500餘人次,處理矛盾糾紛80餘起。

今年8月,河南洛陽的62名老年遊客慕名來到大峽谷,在為大峽谷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歎時,暴雨突然來襲,短短20來分鐘就引發山洪,遊客隨時處於被洪水沖走的危險,情況十分危急,甘泉大峽谷旅遊公司工作人員涉險將遊客全部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隨後,遊客情緒異常激動,以未能全程參觀為由,向旅遊公司提出退票並賠償損失的要求。景區巡迴法庭得知情況後,迅速趕到現場,充分聽取遊客訴求,勸導遊客依法維權,耐心細緻向遊客與旅遊公司以案說法,分析法律關係,明確權利義務,確定責任歸屬。臨近中午,看到遊客們又冷又餓,在法官的建議下,旅遊公司給這些遊客安排便飯,雙方的對立情緒終於有所緩和。

午飯後,法庭再次組織雙方調解,旅遊公司同意將所有遊客的門票款全額退還,並希望他們再來大峽谷欣賞美景;遊客們也對由於意外事件導致未能如願觀賞表示遺憾,對旅遊公司表示諒解。看到遊客沒有帶著怨氣離開,一場因旅遊遇險引發的糾紛順利平息,法官們露出會心的笑意。

糾紛成功化解了,但法庭發揮法治保障作用的腳步沒有停歇。隨後,甘泉法院針對大峽谷旅遊存在安全隱患,迅速向旅遊公司提出旅遊安全建議書,建議旅遊公司對遊客進行安全旅遊提示,並簽訂安全旅遊合同,注重通過法律途徑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

對於地處延安南部的洛川、富縣、黃陵、宜川等地而言,蘋果產業已經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群眾脫貧致富、決勝全面小康的引擎。為此,當地法院加強與當地果業管理、司法行政等部門的聯動協作,分別建立蘋果行銷糾紛快速處理機制,每年在蘋果銷售時節,專門派出若乾果業糾紛巡迴法庭,分別進駐蘋果交易市場,發現果業糾紛後,及時介入、現場調解,被果農群眾親切地稱為“蘋果法庭”。2016年,洛川縣人民法院和黃陵縣人民法院蘋果糾紛受案數同比分別下降10%和40%。

據瞭解,“兩說”機制如今不僅在農村、社區生根,更是擴大到轄區旅遊、林果、學校、醫療、交通等領域,及石油煤炭企業、非公經濟組織,搭建了覆蓋面更廣的“兩說”平臺,確保及時有效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依法公正、民主協商處理群眾利益訴求,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

■健全“兩說”機制

注重將“兩說”機制與繁簡分流、訴調對接相融合。會同市司法局下發《關於全面加強訴調對接推進特約人民調解進法院工作的意見》,對適合調解的案件,推行訴前委派調解、訴中委託或邀請調解、司法確認調解協議、訴外調解不成再導入訴訟程式的工作流程,將相當數量的案件分流出去,把有限的審判力量最大限度用於辦理訴訟案件,有效緩解案多人少矛盾、提升審判質效。

2016年,全市法院訴外指導調處糾紛839件,訴前委託調解案件2344件,訴中委託調解案件1419件;今年1至11月分別為916件、2416件和1582件。

安塞縣人民法院深化“三調聯動”機制,近年平均每年在訴前化解糾紛220件左右。

全市法院繼續加大訴訟調解力度,發揮特約調解員、人民陪審員在訴訟調解中的作用,2016年,全市法院一審陪審率達95.26%,民事、行政案件服判息訴率達90.48%,民事案件調撤率為67.35%。吳起縣人民法院鐵邊城人民法庭、黃陵法院店頭人民法庭調解率分別高達86.83%、94%;全市8個法院的案件增長幅度低於全省平均水準。今年1至11月,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38591件,結案32987件,結案率達85.48%,位居全省第二。

注重與家事審判、少年審判改革相融合。志丹、延長、富縣等基層法院與縣婦聯建立家事糾紛聯動化解機制,組建家事調查員和家事調解員資源庫,實行專業化審判,對家事糾紛先行委派婦聯家事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為家庭療傷、為法院減負。少年審判改革試點法院會同司法行政部門建立社會調查機制,邀請被告人親屬、學校老師和社會公益人士等參與法庭教育,使“兩說”機制發揮了新效用。

注重與群眾參與司法相融合。志丹縣人民法院組建了刑事案件被告人人身危險性評價團、重大民事案件裁判導向評審團和涉訴信訪案件處理結果評議團,在重大複雜案件中,邀請群眾旁聽庭審並提出評判意見,組織“三團”評議案件26件,進一步擴大了司法民主,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延安中院在全市法院推廣了這一做法。

注重構建長效機制。陝西省委政法委、省綜治辦將“兩說”機制納入綜合治理工作年度考核指標體系,陝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多次就深化“兩說”機制提出明確要求。延安中院專門出臺《關於強力推進“兩說”機制建設的意見》《“兩說”機制考核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檔,進一步加大指導、督察力度,建立領導包抓基層工作機制,班子成員每人聯繫1至2個基層法院,確保機構、機制、人員全覆蓋,明確要求各基層法院必須取得新進展、打造新亮點。

2016年以來,延安兩級法院進一步深化“兩說”機制建設,推動各方拓寬“說事”範圍,擴大“說法”主體,拓展“兩說”平臺,健全“兩說”機制,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格局,促進基層民主協商與依法治理,切實將“兩說”機制推向新階段。延安中院被評為全省法院目標責任考核優秀單位,今年又被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榮記集體二等功。

“延安作為‘兩說’機制的誕生地,應當責無旁貸地不斷推進這項工作。今年,我通過辦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深入分析案件暴露出的問題,向市委提出工作建議,引起市委高度重視,下一步將全面深化‘兩說’機制建設,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總之,我們將繼續堅持以‘兩說’機制建設為抓手,切實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長效化社會治理格局。” 延安中院院長康天軍在採訪時談到。

加上廣大人民調解員和駐村包聯幹部,實現了“說法”主體由單一向多元轉變,形成多方聯動化解糾紛、預防減少訴訟的局面。2016年, 全市法官共應邀參與“說法”1153場次,今年1至11月達到1673場次。

同時,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法官說法與智慧法院建設有機結合,構建人力與科技深度融合的說法新模式。今年9月,延安中院在訴訟服務中心使用智慧法律服務機器人,提供具備人機互動的法律諮詢和訴訟引導服務,並在全市兩級法院官微“法律諮詢”版塊同步上線,群眾既可以在延安中院訴訟服務中心與智慧型機器人“小法”進行對話,也可以登錄延安兩級法院官方微信平臺與“小法”對話。

■拓展“兩說”平臺

位於延安市甘泉縣城西北方向62公里處的雨岔大峽谷是一處丹霞地貌的峽谷群,被譽為“黃土高原自然地縫奇觀”,與美國的羚羊大峽谷極其相似。自從今年3月被發現以來,很多遊客慕名而來,節假日進谷遊客最多時達到5000多人。

早在大峽谷發現之際,考慮到開發利用大峽谷將成為甘泉縣旅遊產業新的增長極,並且大峽谷位置偏僻、地勢險要、通訊不暢,正處於詳勘和保護階段,延安中院精心指導甘泉縣人民法院超前謀劃服務保障大峽谷旅遊產業發展的務實舉措,及時成立了“大峽谷景區巡迴法庭”,並在景區設立法官工作室,建立“群眾說事,法官說法”便民聯動機制。今年以來,共發放《文明旅遊倡議書》等各類宣傳資料8000餘份,提供法律諮詢500餘人次,處理矛盾糾紛80餘起。

今年8月,河南洛陽的62名老年遊客慕名來到大峽谷,在為大峽谷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驚歎時,暴雨突然來襲,短短20來分鐘就引發山洪,遊客隨時處於被洪水沖走的危險,情況十分危急,甘泉大峽谷旅遊公司工作人員涉險將遊客全部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隨後,遊客情緒異常激動,以未能全程參觀為由,向旅遊公司提出退票並賠償損失的要求。景區巡迴法庭得知情況後,迅速趕到現場,充分聽取遊客訴求,勸導遊客依法維權,耐心細緻向遊客與旅遊公司以案說法,分析法律關係,明確權利義務,確定責任歸屬。臨近中午,看到遊客們又冷又餓,在法官的建議下,旅遊公司給這些遊客安排便飯,雙方的對立情緒終於有所緩和。

午飯後,法庭再次組織雙方調解,旅遊公司同意將所有遊客的門票款全額退還,並希望他們再來大峽谷欣賞美景;遊客們也對由於意外事件導致未能如願觀賞表示遺憾,對旅遊公司表示諒解。看到遊客沒有帶著怨氣離開,一場因旅遊遇險引發的糾紛順利平息,法官們露出會心的笑意。

糾紛成功化解了,但法庭發揮法治保障作用的腳步沒有停歇。隨後,甘泉法院針對大峽谷旅遊存在安全隱患,迅速向旅遊公司提出旅遊安全建議書,建議旅遊公司對遊客進行安全旅遊提示,並簽訂安全旅遊合同,注重通過法律途徑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

對於地處延安南部的洛川、富縣、黃陵、宜川等地而言,蘋果產業已經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群眾脫貧致富、決勝全面小康的引擎。為此,當地法院加強與當地果業管理、司法行政等部門的聯動協作,分別建立蘋果行銷糾紛快速處理機制,每年在蘋果銷售時節,專門派出若乾果業糾紛巡迴法庭,分別進駐蘋果交易市場,發現果業糾紛後,及時介入、現場調解,被果農群眾親切地稱為“蘋果法庭”。2016年,洛川縣人民法院和黃陵縣人民法院蘋果糾紛受案數同比分別下降10%和40%。

據瞭解,“兩說”機制如今不僅在農村、社區生根,更是擴大到轄區旅遊、林果、學校、醫療、交通等領域,及石油煤炭企業、非公經濟組織,搭建了覆蓋面更廣的“兩說”平臺,確保及時有效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依法公正、民主協商處理群眾利益訴求,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

■健全“兩說”機制

注重將“兩說”機制與繁簡分流、訴調對接相融合。會同市司法局下發《關於全面加強訴調對接推進特約人民調解進法院工作的意見》,對適合調解的案件,推行訴前委派調解、訴中委託或邀請調解、司法確認調解協議、訴外調解不成再導入訴訟程式的工作流程,將相當數量的案件分流出去,把有限的審判力量最大限度用於辦理訴訟案件,有效緩解案多人少矛盾、提升審判質效。

2016年,全市法院訴外指導調處糾紛839件,訴前委託調解案件2344件,訴中委託調解案件1419件;今年1至11月分別為916件、2416件和1582件。

安塞縣人民法院深化“三調聯動”機制,近年平均每年在訴前化解糾紛220件左右。

全市法院繼續加大訴訟調解力度,發揮特約調解員、人民陪審員在訴訟調解中的作用,2016年,全市法院一審陪審率達95.26%,民事、行政案件服判息訴率達90.48%,民事案件調撤率為67.35%。吳起縣人民法院鐵邊城人民法庭、黃陵法院店頭人民法庭調解率分別高達86.83%、94%;全市8個法院的案件增長幅度低於全省平均水準。今年1至11月,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38591件,結案32987件,結案率達85.48%,位居全省第二。

注重與家事審判、少年審判改革相融合。志丹、延長、富縣等基層法院與縣婦聯建立家事糾紛聯動化解機制,組建家事調查員和家事調解員資源庫,實行專業化審判,對家事糾紛先行委派婦聯家事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為家庭療傷、為法院減負。少年審判改革試點法院會同司法行政部門建立社會調查機制,邀請被告人親屬、學校老師和社會公益人士等參與法庭教育,使“兩說”機制發揮了新效用。

注重與群眾參與司法相融合。志丹縣人民法院組建了刑事案件被告人人身危險性評價團、重大民事案件裁判導向評審團和涉訴信訪案件處理結果評議團,在重大複雜案件中,邀請群眾旁聽庭審並提出評判意見,組織“三團”評議案件26件,進一步擴大了司法民主,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延安中院在全市法院推廣了這一做法。

注重構建長效機制。陝西省委政法委、省綜治辦將“兩說”機制納入綜合治理工作年度考核指標體系,陝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多次就深化“兩說”機制提出明確要求。延安中院專門出臺《關於強力推進“兩說”機制建設的意見》《“兩說”機制考核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檔,進一步加大指導、督察力度,建立領導包抓基層工作機制,班子成員每人聯繫1至2個基層法院,確保機構、機制、人員全覆蓋,明確要求各基層法院必須取得新進展、打造新亮點。

2016年以來,延安兩級法院進一步深化“兩說”機制建設,推動各方拓寬“說事”範圍,擴大“說法”主體,拓展“兩說”平臺,健全“兩說”機制,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格局,促進基層民主協商與依法治理,切實將“兩說”機制推向新階段。延安中院被評為全省法院目標責任考核優秀單位,今年又被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榮記集體二等功。

“延安作為‘兩說’機制的誕生地,應當責無旁貸地不斷推進這項工作。今年,我通過辦理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深入分析案件暴露出的問題,向市委提出工作建議,引起市委高度重視,下一步將全面深化‘兩說’機制建設,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總之,我們將繼續堅持以‘兩說’機制建設為抓手,切實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長效化社會治理格局。” 延安中院院長康天軍在採訪時談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