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警惕新形式主義:行政“假作為”

近期, 半月談記者在基層採訪時發現, 有的地方出現一種新的形式主義——行政“假作為”, 危害日深。 對這種行政“假作為”, 人們這樣畫像:有的好比繡花枕頭一包草, 華而不實, 中看不中用;有的宛若水面蜻蜓, 點到即止, 身子沉不下去;還有的則屬套路高手, 貌似賣力, 實則裝樣, 人到心不到……其要害在於“假”, 矇騙上級、糊弄群眾。

政績粉飾匠:有“真私利”的“假作為”

“假作為”的要害在於“假”, 有的不惜動用財政資金, 只為一時面子好看。 採訪中, 記者瞭解到這樣一件事, 獲悉上級部門將來觀摩, 某縣有關部門緊急找到一家設計公司, 為縣裡量身打造智慧專案, 為了不誤工期, 當即簽了合同, 付了幾十萬元。 正準備開工時, 上級通知觀摩取消, 地方頃刻間積極性全無, 花錢的項目也就此緩下來。

一些地方熱衷於打造“明星式”樣板工程。 在某貧困山區的一個縣, 當地將專案、資金等大量投放到一個村莊打造“樣板”工程,

記者看到, 一個村小組建起了占地500平方米的村史館。 距離城區較近的容易被選中“造星”, 而記者在這個山區的一個邊遠村莊發現, 其修村組路都要負債建設, 每到春節臨近, 施工方都會追著村支書討債。

這個山區的一名鄉黨委副書記說, 每逢上級領導來視察, 地方優先安排到這種“明星”點上參觀, 高曝光率下地方領導“政績”突出, 提拔任用自然也快。 自己所在的地方把主要精力放在整村推進上, 辛辛苦苦費了力氣, 反倒成了表現一般的。

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推進專案落地建設, 不惜出具“假證明”。 2016年環保部網站通報指出, 2012年, 有縣政府出具文件證明, 除3戶搬遷工作在當年5月完成外,

其餘250戶全部完成搬遷工作。 然而, 2015年底該省環保廳核實發現, 僅72戶人家搬遷, 181戶居民未搬遷。

“假作為”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攫取一己私利。 2016年上半年, 中西部地區一名縣領導認為自己會留任, 於是要求對縣裡的個別指標擠水分, 有關部門研究落實。 但不久聽說上級部門擬調整其崗位, 在得知這一情況後, 當地又開會研究調整資料, 最後這位元縣領導也如願調任其他崗位。

【專家點評】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 搞面子政績工程是長期以來的頑疾, 中央提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更多關注民生, 以群眾滿意度為指標, 已經讓此類“假作為”者的生存空間大大壓減。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須警惕其換副面孔出現, 對“假作為”要發現一起, 嚴懲一起, 使其無容身之所、無立足之地。

來源於半月談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