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歸說|留英7年,我對原來的自己say goodbye!

這個17歲就被“扔”到英國的女孩, 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倫敦藝術大學, 在華威讀了管理研究生, 畢業後回國在北京打拼。 那麼小就一個人生活在異國他鄉, 高中、本科、研究生, 一路艱辛歷程可想而知。 但她, 本可以選擇另一種生活, 在家過著“千金小姐”的日子, 靠家裡搞定一切與學習和工作相關的事情。

明明可以靠家裡吃飯, 卻偏要靠自己出來打拼。

你也許會說, “我要是家裡有條件, 還不是一樣想做什麼做什麼!”如果真有這樣的“假設”, 你還願意去奮鬥嗎?你會從一個墊底生, 成為全年級第一的好學生嗎?或許, 你更喜歡用“錢”砸出來的快感, 而忽略了她或他們真正的內心解讀。

他們需要機會證明自己, 這與金錢無關!

17歲之前, 趙思遠都是一個依賴家人的“壞”女孩。 倒不是人壞, 而是學習成績實在是糟透了。 與表哥同在一個班裡, 一個是班裡的尖子生, 一個是班裡的倒數第幾名, 父親每次開家長會都是先聽老師表揚哥哥, 然後批評她。 煩透了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 所以那時候她的成績都很差, 基本屬於壓低的狀態。 上課完全聽不懂, 也根本就不想去聽, 數學更是從來沒有及格過。 不過即使是這樣,

思遠也從來沒有擔心過, 因為家人都會為她“善後”。 從她上幼稚園開始, 在哪裡上學, 考的怎麼樣, 全都不用她來操心, 家裡早就為她安排好了一切。

這樣的生活, 用思遠的話說“很有惰性”!

17歲之後, 思遠一個人抵達英國, 人生的轉變也隨之開始。 都說環境改變人, 從下了飛機的那一刻就知道所有的事情只有靠自己, 生活上的瑣碎只有自己去面對, 選專業考大學除了拿主意還要敢說敢做, 最重要的是每一步規劃, 她都做到了, 而且努力做到最好。

她說......

“給自己逼到一定地步, 就什麼都會做了。 選擇了就要一直堅持下去!”

Q=V表姐

A=趙思遠

Q:父母決定在你高中的時候送你出國嗎?

A:不是的, 其實出國的目的地和時間都是我自己決定的。

初中的時候, 我曾經參加過一次英國的夏令營, 在那裡生活了一個多月。 回來以後, 我就和爸媽說想留學去英國。 本來, 我父母其實想在我大學或者大學畢業後再出去, 但看到身邊朋友的孩子很小就送出國也挺好的, 也就答應了。

因為是家裡的獨生女,

而且又比較小, 所以他們給我選了一所天主教女校, 而且在山上, 有點想哈利波特裡面的校舍, 都是一片石頭房子。 管理很嚴格, 我記得當時整個學校只有我和另外一個女生是中國人, 那時候的英語零基礎, business完全不會, 天天都是哭著寫完作業的。

Q:那時候沒想過給自己留退路嗎?

A:沒有,我對自己還挺狠的!從去英國開始,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在天主教女校的兩年時間裡,我從數學不及格的差生,考到年級第一名。還要努力學習英文,因為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參加國家考試,用這個成績才能申請大學。給自己逼到一定地步,你就會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了。在國內你做什麼都天天有人陪著你,但在英國下了飛機就你一個人,你要拉著個大箱子去學校,自己找路,那會兒就意識到要堅強起來,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夠幫你,生活、學習都是如此,這也算是生活所迫吧。

現在爸媽覺得當時送我出國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要不也沒有機會看到我現在的樣子。假設我一直在爸媽的呵護下長大,想必自己直到現在也就懂得吃喝享樂了。

Q:出國留學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有這麼大的潛能嗎?

A:我是這麼一直認為的,但是現在想想出國前就有這樣的特質,只是自己沒有注意到。我一直都是很會堅持的人,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了就一定能成功。

比如,上小學的時候,家裡突然就多了一架鋼琴,爸媽說你要學這個,我一學就是12年,但我根本就不喜歡!別人家的小朋友寫完作業就可以出去玩,但我沒事就要坐下來彈琴。當時也沒有想太多,就是覺得不能半途而廢,一旦做了就堅持吧。現在我都不知道自己那會是怎麼堅持下來的,還考了級。

不過現在沒事就自己彈彈,這種完全是放鬆享受的狀態,和那會被逼迫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Q:當時選專業的時候是怎麼考慮的呢?家裡一定更希望你從商吧!

A:是的,我爸就是個高級知識份子,也是做商業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特別希望我也能學習這方面的專業。但我很小就喜歡藝術,爸媽不是很支持,覺得藝術不是個能吃上飯的行當。到了英國,我有了自己做主的機會,還是選了藝術。當然也有和他們商量,那時我只是純粹的喜歡,沒有任何的基礎,用了一年多的學習,考上了倫敦藝術學院。這一年的時間,每天都是起早貪黑不停的畫,生怕自己沒有這個天賦而失望。

Q:倫藝,相當厲害的藝術大學,看來你真的有著方面的天賦。

A:其實,直到進入倫藝開始學習才知道這所大學在世界上的聲望。說來也巧,當時有個朋友在倫藝上學,那會都不知道倫藝是什麼。後來去轉了一圈,覺得挺好的,想試著考考,結果就考上了。

Q:像是在中國那樣去考專業課,畫素描色彩嗎?

A:完全不是,在國內想要進入藝術學院,可能只看素描和色彩。但藝術其實很廣泛,什麼都可以是藝術,也沒有好與壞,完全看你自己的理解。倫藝完全是看作品集,風格、方式完全是自己決定。我當時背著大畫夾跑去給老師一頁一頁的講作品,但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可能還是看對藝術的靈感和天賦吧。

倫藝要求所有學生要讀預科,因為藝術很寬泛,種類也會多,你要從中選擇你最喜歡的內容。比如服裝就分很多種,比如男裝、女裝、內衣、紡織品等80種延伸或分支課程。只有你接觸了之後,才能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而預科就是發現的一個過程,這是個比較科學的方式。本來我覺得我喜歡平面,但後來發現我對3D更感興趣,也是眾多課程中學的最好的,所以最後就選擇了3D室內設計,這個專業在歐洲也排名第一,所以考上了還有點小激動。

每次交作業前,我都會瘦5斤,主要對自己要求很高,總想做到自己認為的最好,但又永遠都覺得不夠好,就會不停的改,一直到交作業之前都還在改。熬夜,叫外賣,困了就坐在床邊眯一會,因為怕躺下就睡著了,就這樣堅持了下來,當然最後交的作業還是覺得不夠好,但和之前相比已經算最好的了。

Q:那以後是要靠藝術吃飯了嗎?

A:不是。我還不屬於那種藝術家的特質,可以為藝術如癡如狂的境界,隨遇而安的生活不適合我。我還是比較理性,覺得藝術比較小眾,為了以後的就業能夠更廣泛,我又在華威讀了管理研究生。

Q:那回國後,做了哪方面的工作呢?

A:回國後,就進入了廣告公司做AE。第一天上班就來了個下馬威,淩晨5點才下班,我當時就蒙了,後來也都基本上是淩晨1-2點才下班。忙的時候,也要自己作設計,即便不自己做,也要陪著設計,堅持到很晚。經常是半夜3點回家,緊接著早上7點就要招標,你需要早上6點沖到法務家裡蓋章。那會兒覺得身體都不行了,身邊的朋友都在說“你怎麼還不辭職啊”。一直就這樣堅持了半年,當時覺得就幹3個月,簡歷上也不好看,就說堅持半年吧。

後來無意間投簡歷,就進入了倫藝的北京辦事處做市場,也就是現在的工作,主要負責線上。

Q:現在的工作狀態還滿意嗎?

A:我挺享受現在的工作,之前的經歷完全可以用的到。我就是倫藝畢業的,無論是情感上,還是向別人介紹倫藝的優勢和運作模式,都很得心應手,各方面都比較了結。

相比之前廣告公司的工作,現在的工作時間更穩定,不會加班太晚,這對於我來說就很知足。其次,我很喜歡和人溝通,打交道。可能是從小就接觸過各種人際關係的“黑暗面”,我媽經常會帶著我和人談生意,算是在談判桌上長大的,做市場比較適合我。

這種北京辦事處本身規模就不會很大,人手有限,所以基本上都會身兼數職。我雖然負責線上,但還是會去全程參與線下的活動,而且會和領導一起去談專案,做推廣、諮詢,偶爾還要做設計,什麼工作都有接觸,這個也正是我喜歡的地方。喜歡接觸不同的工作,讓自己每天都在學習中,充實的度過。平時很用功,所以和上級和同事關係也很融洽。有時候忙起來,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估計領導也看在眼裡。

Q:怎麼沒有想過去做設計呢?

A:藝術的受眾還是相對來說比較窄,而且室內設計師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對女的多少有點歧視,認為女的不能跑工地,不能熬夜,24小時待命加班,還有很多家庭特殊因素的存在。

Q:也沒接受家裡的幫助嗎?

A:我還沒回來,我媽就開始幫我陸陸續續找工作了,問我去不去銀行,但我覺得沒意思。折騰半天,最後又跳回原來的那個坑了……而且家裡也不需要我掙錢養家,還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更開心。

Q:回國後,有沒有讓你彆扭的地方?

A:我覺得還好,出去那麼多年適應能力也漸長。不過,逛二手市場的樂趣回國就再也沒有經歷過了。像我這種文藝學生會喜歡懷舊的小物件,上學的時候也經常去二手市場找靈感淘些東西做作業。英國還有很多market都很有特點,但在中國就沒有這樣的市場。

Q:沒想過要留在英國發展嗎?

A:沒有,從去英國上學那會就很確定學完就要回來,因為我不喜歡那裡,覺得很無聊。待得越久可能這種感覺越強烈。

Q:現在你的生活裡還有哪些藝術氣息呢?

A:插花,做幹花。我平時可以和朋友出去玩的很瘋,但回家後我就要很安靜,靜下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是坐在浴缸裡打王者榮耀!

Q:你覺得你受到了哪些家庭教育的影響呢?

A:我爸媽在我的教育方面從來不會吝嗇,比如別人都會就近上學,我爸媽就還是會讓我上比較好的學校,哪怕是遠一些。而且家裡的傳統教育氛圍會更多一些,在國外的這7年,我每天都要和爸媽通電話,即便是現在工作了也要每天告訴他們我到家了之類的,管的還是比較嚴的。

還有,我家屬于鼓勵式教育,從來不會強迫我去做什麼。學鋼琴那個雖然不喜歡,但我也沒有表現出來,所以那個不算是強迫。在家裡,我媽會比較強勢,應該說她掌握著整個家族的命脈,但是我媽不會強迫我做不喜歡的事情,她總會說順其自然。

我媽就是我勵志的典範,一路從農村走向城市,從工人做到成功的商人。小時候,她忙生意,經常出差。有一次她去南方看布,我正在學走路,當時她走了我就沒奶喝了,也不會走路了。她回來以後我都不認識她了,她就抱著我大哭。我媽影響我很多,現在已經50多了,但依然要求自己很高,還在不停的工作,讓我很有感觸。

平時,我遇到問題都會主動和他們商量,一般情況下他們也會尊重我自己的選擇,畢竟他們瞭解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不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但也經常是報喜不報憂。

Q:為什麼更喜歡靠自己打拼?

A:可能也是受到媽媽的影響。剛回來的第一年還沒有做到經濟獨立,還需要爸媽的補貼。不過現在我已經獨立,可以承擔日常的所有開銷。家也離北京很近,這樣平時週末回去陪他們,距離產生美嘛。

Q:沒想到你對自己也這麼“虐心”。

A:嗯,所以說只要我想堅持的東西,就都能做到!我之前是個無肉不歡的人,後來說想吃素,就愣是半年沒有沾過一點葷腥。

我也是個在減肥方面有故事的人,哈哈哈……9歲那會我154斤,我媽可能是因為忙覺得對我很愧疚,就給我好吃好喝的伺候。後來減到108斤,基本一直堅持到了現在。平時除了控制飲食,沒事就會去健身房。狠的時候,早上一杯脫脂牛奶,上一天的課,強度很大,中午只吃一個純素的三明治,晚上還要跑5公里,是那種瘋狂的跑,還要做器械之類的無氧運動。

Q:出國留學,除了學歷還有哪些地方讓你受益呢?

A:經歷多了,就會讓你變得遇事不驚,喜歡充滿挑戰。變得更加堅強,更有擔當。

不過,也希望自己能夠更強大一些,做事更果斷些,不要拖拉。

出國留學的時候,覺得英國人其實不太好溝通,但是可能去的比較早,待的時間也比較長,所以相處下來也覺得人和人的溝通,尤其是和外國人沒有想像的那麼難。這可能需要更多的適應和融合能力,留學也讓我能夠和更多不同膚色的人打交道,做朋友。我高中的一個西班牙同學,我們大學的時候也一直聯繫,最近她來中國實習,我倆天天混在一起,也挺好的。

我周圍都是很好的朋友,很少有場面上的朋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不願被束縛,不願輕易的被妥協。對於一個家境不錯的姑娘,願意沖出原有的生活模式去挑戰自我。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拋棄富有且唯一的標籤,接受她身上你我都不曾做到的這份“堅持”呢?

A:沒有,我對自己還挺狠的!從去英國開始,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在天主教女校的兩年時間裡,我從數學不及格的差生,考到年級第一名。還要努力學習英文,因為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參加國家考試,用這個成績才能申請大學。給自己逼到一定地步,你就會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了。在國內你做什麼都天天有人陪著你,但在英國下了飛機就你一個人,你要拉著個大箱子去學校,自己找路,那會兒就意識到要堅強起來,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夠幫你,生活、學習都是如此,這也算是生活所迫吧。

現在爸媽覺得當時送我出國是一個明智的選擇,要不也沒有機會看到我現在的樣子。假設我一直在爸媽的呵護下長大,想必自己直到現在也就懂得吃喝享樂了。

Q:出國留學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有這麼大的潛能嗎?

A:我是這麼一直認為的,但是現在想想出國前就有這樣的特質,只是自己沒有注意到。我一直都是很會堅持的人,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了就一定能成功。

比如,上小學的時候,家裡突然就多了一架鋼琴,爸媽說你要學這個,我一學就是12年,但我根本就不喜歡!別人家的小朋友寫完作業就可以出去玩,但我沒事就要坐下來彈琴。當時也沒有想太多,就是覺得不能半途而廢,一旦做了就堅持吧。現在我都不知道自己那會是怎麼堅持下來的,還考了級。

不過現在沒事就自己彈彈,這種完全是放鬆享受的狀態,和那會被逼迫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Q:當時選專業的時候是怎麼考慮的呢?家裡一定更希望你從商吧!

A:是的,我爸就是個高級知識份子,也是做商業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特別希望我也能學習這方面的專業。但我很小就喜歡藝術,爸媽不是很支持,覺得藝術不是個能吃上飯的行當。到了英國,我有了自己做主的機會,還是選了藝術。當然也有和他們商量,那時我只是純粹的喜歡,沒有任何的基礎,用了一年多的學習,考上了倫敦藝術學院。這一年的時間,每天都是起早貪黑不停的畫,生怕自己沒有這個天賦而失望。

Q:倫藝,相當厲害的藝術大學,看來你真的有著方面的天賦。

A:其實,直到進入倫藝開始學習才知道這所大學在世界上的聲望。說來也巧,當時有個朋友在倫藝上學,那會都不知道倫藝是什麼。後來去轉了一圈,覺得挺好的,想試著考考,結果就考上了。

Q:像是在中國那樣去考專業課,畫素描色彩嗎?

A:完全不是,在國內想要進入藝術學院,可能只看素描和色彩。但藝術其實很廣泛,什麼都可以是藝術,也沒有好與壞,完全看你自己的理解。倫藝完全是看作品集,風格、方式完全是自己決定。我當時背著大畫夾跑去給老師一頁一頁的講作品,但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可能還是看對藝術的靈感和天賦吧。

倫藝要求所有學生要讀預科,因為藝術很寬泛,種類也會多,你要從中選擇你最喜歡的內容。比如服裝就分很多種,比如男裝、女裝、內衣、紡織品等80種延伸或分支課程。只有你接觸了之後,才能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而預科就是發現的一個過程,這是個比較科學的方式。本來我覺得我喜歡平面,但後來發現我對3D更感興趣,也是眾多課程中學的最好的,所以最後就選擇了3D室內設計,這個專業在歐洲也排名第一,所以考上了還有點小激動。

每次交作業前,我都會瘦5斤,主要對自己要求很高,總想做到自己認為的最好,但又永遠都覺得不夠好,就會不停的改,一直到交作業之前都還在改。熬夜,叫外賣,困了就坐在床邊眯一會,因為怕躺下就睡著了,就這樣堅持了下來,當然最後交的作業還是覺得不夠好,但和之前相比已經算最好的了。

Q:那以後是要靠藝術吃飯了嗎?

A:不是。我還不屬於那種藝術家的特質,可以為藝術如癡如狂的境界,隨遇而安的生活不適合我。我還是比較理性,覺得藝術比較小眾,為了以後的就業能夠更廣泛,我又在華威讀了管理研究生。

Q:那回國後,做了哪方面的工作呢?

A:回國後,就進入了廣告公司做AE。第一天上班就來了個下馬威,淩晨5點才下班,我當時就蒙了,後來也都基本上是淩晨1-2點才下班。忙的時候,也要自己作設計,即便不自己做,也要陪著設計,堅持到很晚。經常是半夜3點回家,緊接著早上7點就要招標,你需要早上6點沖到法務家裡蓋章。那會兒覺得身體都不行了,身邊的朋友都在說“你怎麼還不辭職啊”。一直就這樣堅持了半年,當時覺得就幹3個月,簡歷上也不好看,就說堅持半年吧。

後來無意間投簡歷,就進入了倫藝的北京辦事處做市場,也就是現在的工作,主要負責線上。

Q:現在的工作狀態還滿意嗎?

A:我挺享受現在的工作,之前的經歷完全可以用的到。我就是倫藝畢業的,無論是情感上,還是向別人介紹倫藝的優勢和運作模式,都很得心應手,各方面都比較了結。

相比之前廣告公司的工作,現在的工作時間更穩定,不會加班太晚,這對於我來說就很知足。其次,我很喜歡和人溝通,打交道。可能是從小就接觸過各種人際關係的“黑暗面”,我媽經常會帶著我和人談生意,算是在談判桌上長大的,做市場比較適合我。

這種北京辦事處本身規模就不會很大,人手有限,所以基本上都會身兼數職。我雖然負責線上,但還是會去全程參與線下的活動,而且會和領導一起去談專案,做推廣、諮詢,偶爾還要做設計,什麼工作都有接觸,這個也正是我喜歡的地方。喜歡接觸不同的工作,讓自己每天都在學習中,充實的度過。平時很用功,所以和上級和同事關係也很融洽。有時候忙起來,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估計領導也看在眼裡。

Q:怎麼沒有想過去做設計呢?

A:藝術的受眾還是相對來說比較窄,而且室內設計師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對女的多少有點歧視,認為女的不能跑工地,不能熬夜,24小時待命加班,還有很多家庭特殊因素的存在。

Q:也沒接受家裡的幫助嗎?

A:我還沒回來,我媽就開始幫我陸陸續續找工作了,問我去不去銀行,但我覺得沒意思。折騰半天,最後又跳回原來的那個坑了……而且家裡也不需要我掙錢養家,還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更開心。

Q:回國後,有沒有讓你彆扭的地方?

A:我覺得還好,出去那麼多年適應能力也漸長。不過,逛二手市場的樂趣回國就再也沒有經歷過了。像我這種文藝學生會喜歡懷舊的小物件,上學的時候也經常去二手市場找靈感淘些東西做作業。英國還有很多market都很有特點,但在中國就沒有這樣的市場。

Q:沒想過要留在英國發展嗎?

A:沒有,從去英國上學那會就很確定學完就要回來,因為我不喜歡那裡,覺得很無聊。待得越久可能這種感覺越強烈。

Q:現在你的生活裡還有哪些藝術氣息呢?

A:插花,做幹花。我平時可以和朋友出去玩的很瘋,但回家後我就要很安靜,靜下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是坐在浴缸裡打王者榮耀!

Q:你覺得你受到了哪些家庭教育的影響呢?

A:我爸媽在我的教育方面從來不會吝嗇,比如別人都會就近上學,我爸媽就還是會讓我上比較好的學校,哪怕是遠一些。而且家裡的傳統教育氛圍會更多一些,在國外的這7年,我每天都要和爸媽通電話,即便是現在工作了也要每天告訴他們我到家了之類的,管的還是比較嚴的。

還有,我家屬于鼓勵式教育,從來不會強迫我去做什麼。學鋼琴那個雖然不喜歡,但我也沒有表現出來,所以那個不算是強迫。在家裡,我媽會比較強勢,應該說她掌握著整個家族的命脈,但是我媽不會強迫我做不喜歡的事情,她總會說順其自然。

我媽就是我勵志的典範,一路從農村走向城市,從工人做到成功的商人。小時候,她忙生意,經常出差。有一次她去南方看布,我正在學走路,當時她走了我就沒奶喝了,也不會走路了。她回來以後我都不認識她了,她就抱著我大哭。我媽影響我很多,現在已經50多了,但依然要求自己很高,還在不停的工作,讓我很有感觸。

平時,我遇到問題都會主動和他們商量,一般情況下他們也會尊重我自己的選擇,畢竟他們瞭解我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不會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但也經常是報喜不報憂。

Q:為什麼更喜歡靠自己打拼?

A:可能也是受到媽媽的影響。剛回來的第一年還沒有做到經濟獨立,還需要爸媽的補貼。不過現在我已經獨立,可以承擔日常的所有開銷。家也離北京很近,這樣平時週末回去陪他們,距離產生美嘛。

Q:沒想到你對自己也這麼“虐心”。

A:嗯,所以說只要我想堅持的東西,就都能做到!我之前是個無肉不歡的人,後來說想吃素,就愣是半年沒有沾過一點葷腥。

我也是個在減肥方面有故事的人,哈哈哈……9歲那會我154斤,我媽可能是因為忙覺得對我很愧疚,就給我好吃好喝的伺候。後來減到108斤,基本一直堅持到了現在。平時除了控制飲食,沒事就會去健身房。狠的時候,早上一杯脫脂牛奶,上一天的課,強度很大,中午只吃一個純素的三明治,晚上還要跑5公里,是那種瘋狂的跑,還要做器械之類的無氧運動。

Q:出國留學,除了學歷還有哪些地方讓你受益呢?

A:經歷多了,就會讓你變得遇事不驚,喜歡充滿挑戰。變得更加堅強,更有擔當。

不過,也希望自己能夠更強大一些,做事更果斷些,不要拖拉。

出國留學的時候,覺得英國人其實不太好溝通,但是可能去的比較早,待的時間也比較長,所以相處下來也覺得人和人的溝通,尤其是和外國人沒有想像的那麼難。這可能需要更多的適應和融合能力,留學也讓我能夠和更多不同膚色的人打交道,做朋友。我高中的一個西班牙同學,我們大學的時候也一直聯繫,最近她來中國實習,我倆天天混在一起,也挺好的。

我周圍都是很好的朋友,很少有場面上的朋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不願被束縛,不願輕易的被妥協。對於一個家境不錯的姑娘,願意沖出原有的生活模式去挑戰自我。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拋棄富有且唯一的標籤,接受她身上你我都不曾做到的這份“堅持”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